▲點擊上方的藍色「醫谷」關注我們
「置頂公眾號」第一時間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
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章方良
醫谷微信號:yigoonet
第一部分:事件起因
10月28日,金斯瑞生物科技公司發布公告,在CAR-T方面取得了進展,發布公告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跟合作醫院在周六下午蘇州的一個血液病會議上要公開一些關於CAR-T方面的進展情況,所以按照港交所的要求,提前披露相關事項。治療多發性骨髓癌方面,總共9個病例,其中一個病例因為其他原因終止,其他8個都是臨床CR(完全緩解)結果。公司在CAR-T方面,使用的技術跟基因合成是一脈相承的,向下遊合成生物學延伸,是基因合成和基因編輯的延伸。
金斯瑞繼續聚焦在2個市場:生命科學研究及服務,讓科研更容易;工業和民用領域,讓生活更美好。公司的未來服務發展都是圍繞這2個方面開展。
首先,是生命科學研究服務,現金流來源,第二,是生物酶領域,重點拓展,第三,是CAR-T方面進行持續研發投入。
第二部分:問答環節:
Q1:全球做CAR-T公司挺多的,美國有Blue bird等。公司技術的領先優勢在哪裡?怎麼樣保持領先?專利保護怎麼做?公司準備怎麼樣推進這個項目?是否準備做FDA和CFDA臨床?或者在其他地方?做臨床的成本很高,子公司層面會不會引入其他投資者?華潤醫療會不會在這個項目進一步和公司合作?
答:我們跟美國Blue bird相比,臨床結果數據方面還挺領先的。他們只有1例是成功的,而公司是有8例,目前為止,治療效果還是非常好的。
在美國和中國都開始做一些專利申請。具體不方便公開。
下一步怎麼做?接下來會做臨床,根據國內相關法規,或者在海外FDA做臨床。
做臨床成本挺高,因此會考慮引入外部投資者,不排除華潤醫療等,都在考慮範圍之內。
Q2:細胞治療等業務跟基因合成、生物酶等其他業務有什麼協同?技術是否共用?
答:協同性非常強,都是用基因技術,最初的技術都是一樣的,比如基因合成和基因編輯,是基因技術向下遊的延伸。例如,生物酶,是以基因技術改造菌種發展;而CAR-T技術是用基因編輯改造人身體上的突變細胞,設別癌細胞,激活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是基因技術的延續,是一脈相承的,某些技術方面是可以共用。
Q3:CAR-T技術的合作醫院?領先性?效果如何?
答:CAR-T技術沒有公開披露具體醫院,是陝西的一家三甲醫院,在公開會議上不方便透露,投資者可以通過網站查。做了9個病例,有1例是因為其他疾病而放棄CAR-T治理,其他8例都達到臨床CR(完全緩解)效果,長的超過半年了,都沒有復發情況。
章博士補充:骨髓癌治理的病人,醫院選擇的病人都是經過3次的藥物治療復發,也進行臨床的放療和化療之後,3個治療方式都沒用之後,用我們這個CAR-T技術,把病人治好了。
Q4:公司為何要發這個公告?項目的成果是不是非常好,能否通俗地解釋一下這個項目和成果?這8例原來是已經得了絕症瀕臨死亡的,但公司的技術把他們治癒了,至今還存活對嗎?原來他們病重到什麼程度了?現在生活質量怎麼樣?治癒後跟蹤時間可能還不夠長,一般還要等多久就可以認為這8例是完全成功了?
答:周五周六在蘇州有個血液類的會議,全國相應醫院和科學家參與。跟我們合作醫院迫切的希望公布結果,涉及到傳奇公司。在公開場合公布這些多發性骨髓癌治療的成果,在全世界結果是最好的,會後有相關的技術類問題,非常專業,需要我們的科學家來解答。而我們認為,這些有重大進展,是比較敏感,所以在開會前一天進行公告。
效果方面,最長的病例已經超過半年,半年內沒有復發。在這個多發性骨髓癌領域裡面,也沒有先例,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時間來證實,但他們現在的生活跟正常人一樣。
Q5:公司也有在做基因編輯技術嗎?是否是CRISPR–Cas9方面的?跟基因合成相比較,是單獨的?
答:基因編輯和基因合成是單獨的。跟基因合成不一樣,基因編輯是單獨的。
章博士補充:公司的基因編輯技術,是跟MIT生物化學實驗室合作的,也是第一家中國公司獲得授權的,CAR-T治療跟基因合成和基因編輯都有關,是2方面技術都用的。
Q6:CAR-T方面用的是哪一方面的靶點?是第幾代的CAR-T。
答:是最先進的CAR-T。
章博士補充:這方面技術性很強,需要技術人員回答,現在不方便。
Q7:招股書裡面提到,2014年基因合成的收入是4000萬美金,科學研發及服務是6000多萬美金,佔比2015年和2014年的比例有提升嗎?
答:2方面都在提升,目前基因合成佔到生命科學研究服務的比例大概在一半。
基因合成比寡核苷酸合成的技術難度更難,鏈條更長,寡核苷酸合成是基因合成的第一步。
基因合成的毛利率會高一些。67-69%毛利率。
寡核苷酸的比例不大,不是我們發展重點。我們的優勢是基因合成。
我們也做很多寡核苷酸合成,但是都只作為原料,對外銷售不是重點。
Q8:取得這麼重大的突破性進展,為啥當初選擇陝西醫院,而不是上海,北京的更大更有名的醫院,什麼時候會有業績貢獻?如果要投入費用去研發這個領域,會不會影響公司的利潤水平?
答:選擇陝西的醫院,因為我們的科學家是陝西人。
產生業績貢獻,需要美國FDA和中國CFDA程序,預計未來3-4年不會有收入,我們是技術為公司,不追求短期的利潤裡面,而是在最先進的前沿領域裡面捨得投入,捨得花錢。
章博士補充:跟生物酶和製劑服務不一樣,儘管會投入,但是會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一起投入研發。不需要等到臨床通過美國FDA和CFDA通過才有價值,而是在一二期就有經濟效應,逐步可以用於治療。
Q9:研發投入的預算,佔總收入的百分之比?會變化嗎?
答:投入會相應比例的增加。
Q10:進入治療領域,會不會影響基因合成的開拓,跟下遊的客戶有競爭嗎?
答:基因合成業務方面的客戶裡面做CAR-T的很少,不會對我們有影響。
Q11:生物酶這塊,是否有更多的客戶?收入和淨利潤佔比?
答:從我們生物酶業務來看,目前已經研發出10多個品種的生物酶,新的研發投入還在進行,今年已經進入了較大的客戶,上半年進入寧夏伊品,下半年梅花,西王都有進入,一直在做開發。對於行業內的一些大客戶,也在逐步進行開發。小試中試中。
上半年140萬美金收入,全年會合併濟南諾能,收入達到1000萬美金,佔整個收入比重會上升。
Q12:國內的發展市場介紹?美國方面用的比較多,而中國用地較少?大的競爭對手?
答:2015年全球市場預計是60億美金,中國佔9.4%比例,下遊應用比較廣泛,跟生活密切相關,食品加工,穀物加工,啤酒,飼料行業,紡織印染,日化行業,烘焙行業。
有幾個中藥的玩家:比如第一名的丹麥諾維信,全球佔比40%,第二名是杜邦旗下的傑能科佔比20%多,第三名,帝斯曼佔比10%左右,其他的參與者佔比都少。主要的競爭對手是諾維信和傑能科,公司是把諾維信作為對標企業,各個方面也在開發品種,加大市場開拓,提高公司的研發能力。希望未來3-5年在這塊有好的增長。
Q13:第一,細胞因子CIS的發生率多少?第二,中樞神經毒性,第三,靶點,如果跟其他幾家CAR-T公司的靶點都差不多,我們的技術路線跟他們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有這麼好的效果?
答:因為這個靶點不大方便透露。
細胞因子的發生率,一般病人都有,這8例病人都有細胞因子發生。
神經毒性方面,沒有觀察出來。現在還看不到神經毒性。
科學家的背景:一方面是從海外回來的,有些是國內畢業的博士和碩士。組成的團隊。
Q14:子公司南京傳奇還有沒有其他醫療項目?能否介紹一下南京傳奇有多少員工?有多少研發人員?未來發展方向是怎麼樣的?
答:傳奇公司是金斯瑞全資控股的子公司,主要從事細胞免疫療法,除了在多發性骨髓癌有研發,在癌症其他方面也有研發,在其他也有。
絕大部分都是研發團隊,40多個員工。
Q15:還會不會進入環保和能源等其他領域?生物酶現在推進進度怎麼樣?
答:生物酶也會在環保能源方面。現在主要還是聚焦生物酶和生物試劑方面。
Q16:公司整體策略上是怎麼平衡利潤增長跟研發投入的?
答:我們整理公司戰略是:重點在利潤增長方面,還是會聚焦在試劑服務及生物酶方面。生物酶會在2018年達到利潤的盈虧平衡點。現金流和利潤增長都是非常快的。另外,像傳奇這類需要大量資金的,作為一個孵化器,研發到一定程度,引進外部資金,共同投資這些項目。金斯瑞公司不會花很多現金在這方面,他會分散很多風險。
Q17:多發性骨髓癌,是經過3次治療,無藥可救的晚期患者?9例治療好了8例,效果非常牛逼啊?如果中間環節沒控制好,會有很多負面反應?如何控制副作用的(細胞因子風暴+神經毒性)?
答:我們覺得效果可以,但需要增加病人的案例。
諾華和KITE公司,主要是針對白血病,淋巴瘤方面。公司在多發性骨髓癌方面獲得突破,我們實行差異化。8例患者, 6個月。180天。
因為我們不是具體做該項目的科學研究的,所以具體細節也不好公開,細胞因子風暴+神經毒性也是有的,技術專家有自己的方法。
Q18: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率是萬分之2-3,中國14億人口也就是12000,歐洲有7000人,美國有3000人。全球的市場大概22000人。多發性骨髓瘤市場有多大?
答:據我們所知資料,中國多發性骨髓瘤有6-7萬人患者,不是罕見病,少於1000人或者5000人的才屬於罕見病。一個治療標本大概10多萬人民幣,中國市場就有100億市場規模。
歐洲一個「基因mert公司」開發了一個骨髓瘤抗體藥物,強生花了10億美金將其收購。
Q19:第一,應用的話,在不同時點(半年報,年報)是否有業績貢獻?第二,中報是29%增長,2016年全年業績指引?(較為敏感)
答:CAR-T,在短時間內3-4年,對財報業績沒有貢獻。
2016年沒有正式發布業績指引,不能在公開場合公布。
Q20:第一,CAR-T最開始是什麼時候進醫院做的?第二,9例病例有8例好了,有這麼好的效果,那麼會不會有更多人病例進入實驗階段?
答:對不起,手頭沒有這方面信息。
還有一些療法在進行,因為結果還沒有出來,不方便披露。
Q20:進入臨床方面,有沒有對患者的篩查標準?過了前面集中療法無效之後,是否就認為是可以進入得CAR-T標準?
答:第一,已經經過三次一線治療,並且復發的,晚期病人,為標準。
現在還沒經過正式機構認證,所以必須經過其他所有方法都用過之後,才可以用我們這種CAR-T療法。等在相關機構註冊認可後,可以更早的就用這種方法。
Q21:CRO業務,有一個單一抗體方面,能否介紹下?
答:單一抗體,我們是做的最好的,起源於駱駝,很小。單一抗體我們是專家,不斷研發,進行研發。生物治療藥物訂單,治療性的抗體,這方面主要還是做服務(不會跟客戶競爭)。
Q22:第一,魏則西事件後,醫院還能收病人嗎?第二,有個條件?第三,療效方面非常大?安全性是怎麼樣水平?跟其他幾家比較?
答:魏則西事件後,衛計委和藥物監督管理局,沒有禁止臨床前實驗。第一,患者知情,同意,第二,不收取任何費用,所以我們的合作醫院是可以做臨床研究。我們是提供方,提供技術和服務,病人是充分形式知情權,自願參與治療。
病人如果有其他方法,放療和化療方法,因為這些是合法的,醫學上證明部分有效的。公司經過放療和化療都失敗的情況下才會用細胞免疫治療CAR-T方法。
臨床上有一個發燒,2-3天,除此之外,沒有發生其他副作用。所以療效還是不錯的。
Q23:第一,周五公布公告後,查了相關資料,昨天現場跑到會議現場聽報告。對公司表示感謝,救了8條人命,是很了不起的成就。第一個病例,ppt,參加實驗是2015年12月18日,整個介紹種,納入的研究標準總共有5-6條,比如董事長剛才說的3條,通常說法,就是「死馬當活馬醫」。哪些年齡段,47-70歲,男女比例。樣本的選擇,第二,後面的東西。如果作為股東方面,靶點是不能問的,商業密碼的。第三,核磁共振,胸椎方面。趙主任介紹,其他8例都進行到CR(逐步緩解)中,180天,範圍是180-240天,最長存活的已經有8個月。第四,公布的照片,外表皮,83天的時候,背上的東西都消失了,很厲害,非常震撼的突破性的成果。
問題是,第一,9例中有8例的不良反應,按照美國的FDA評判標準,有沒有副作用,如果是安全的,是可以拿到執照證書license。比如容易拿到證書的?是不是有1例完全無反應的。
答:章博士:你了解的比我們還多,需要講的是,每一例都是有副反應的,發燒和神經毒性。
其他的數據就是感謝你們了解的這麼清楚。
Q24:多發性骨髓瘤,對標一個美國企業,XX有一個藥,他的產品是藍那度安。治療一模一樣的病,市場空間非常大,3-4年沒有在財務有所貢獻。下一步團隊在香港,美國,招募志願患者?各種療法都失敗之後,完全依靠這個CAR-T技術做救命稻草,他不是一個藥品,而是一種治療方法?怎麼開拓以後的商業模式?
答:第一,跟某個醫院合作,做臨床,繼續調查,也會選擇外國的醫院。第二,拿到臨床證書之後才會考慮模式,更可能的模式是跟醫院合作。
Q25:作為外行,問專業問題?作為股東來說,我們要做好專利保護,核心團隊能夠取得這樣的效果是很了不起的,人才團隊保護方面,他們發現了這個技術,雖然權益屬於金斯瑞生物科技公司的,傳奇公司正在書寫全人類的傳奇,他們的科學勞動,平衡好公司,相信公司也有考慮?
答:核心團隊和研發人員都是有期權的,他們的利益跟公司是綁定在一起的。
Q26:對於靶點保護的好,我們在查看傳奇公司遞交一份專利的時候,CT 19-CT 20雙靶點,是不是跟我們的產品吻合呢?
答:比較專業的問題,需要問科學家,不一定一一對應的。不一定就是專利發表的。
Q27:8例或多或少都有副反應的,假如說採取的雙靶點策略,是否會造成更多副反應的原因呢?
答:內置的。副反應的不會是更多。我們也不清楚雙靶點是否更多副作用。
Q28:在CAR-T方面,國外還有什麼公司做這個研究?
答:blue bird,藍鳥。股票代碼是BLUE。
Q29:南京傳奇方面,在免疫細胞治療的研發投入多少?佔比全年收入?
答:我們研發投入對應每一項,具體不能披露明細,這屬於研發的商業機密。
Q30:細胞療法,取得執照問題,美國如果達到70例病例之後,可以經過申請,安全性得到保證的話,可以拿到執照licence?公司說3-4年都沒有業務收入,為什麼公司如此保守,發病率是十萬分之四。從西安來看,效果也很好,為什麼公司如此保守,療程也比較短,跟蹤半年或者一年。都有什麼評估標準?
答:這方面取決於國內的商業機構,美國也沒有明確的法規。這是一種新的療法,而不是藥,這方面無法預計啥時候能夠產生收入。
章博士補充:國內沒有明確的法規,但是國外有明確的法規,但國外也需要一步步走程序,臨床前審批和報批,屬於3-4年時間,另外市場也有個推廣期。
附錄:自願性公告 - 研究與發展的更新
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南京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傳奇」)在其為癌症治療的研究與發展免疫治療技術中取得令人鼓舞的結果。 南京傳奇一向專注於研究與發展免疫治療中嵌合抗原受體T(「CAR-T」)細胞技術。南京傳奇與中國一家3A醫院合作,並提供自有CAR-T細胞技術,為治療多發性骨髓瘤作臨床研究。董事會欣然宣布,臨床研究取得令人鼓舞的結果。
多發性骨髓瘤為致命的血漿細胞癌,在100,000名人士中影響一至五名人士。由於CAR-T細胞療法展示治療若干白血病及淋巴瘤種類的臨床功效,全球已增加嘗試發展CAR-T細胞療法,以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本集團相信,CAR-T細胞技術於臨床癌症治療法中有重大的潛力,令人鼓舞的臨床研究結果進一步推動本集團計劃,透過在未來繼續進行其研究及發展癌症免疫治療,並擴展至發展及應用CAR-T細胞治療,以在臨床研究服務市場中抓緊增長機會。
文 | 格隆匯 真金火煉 Andy
醫谷:擁有最全醫學大健康產業信息來源渠道,緊跟政策風向,傳播最新行業資訊;聚集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投資人,挖掘跟蹤創新項目,實現項目資本快速對接;網羅大量會展信息及展後報導,聚焦熱門產品技術,闡述專家大咖獨到見解。
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左下方的「閱讀原文」訪問醫谷手機版
醫谷現代商務園(www.simzud.com)三期榮耀上市,距離張江科學城上海國際醫學園區地鐵16號線周浦東站僅10分鐘步程,敬請蒞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