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蛋白尿篇尿常規、尿培養、24小時蛋白尿別再傻傻分不清

2020-11-25 網易新聞

2020-11-24 19:06:43 來源: 吳泰成娛樂廳

舉報

  

  什麼是24小時蛋白尿

  24小時尿蛋白檢測簡單說就是通過收集24小時的全部尿液,來測定其中的蛋白質的含量,進而計算出24小時內的蛋白總量,正常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極微,正常水平在150mg/24h以下。

  24小時尿液的留取方法關鍵的關鍵:

  規定時間內的尿液,每一滴都要留下!

  通常我們第一天早晨8點排尿棄去,然後無論白天晚上都要把每次的小便裝在一個乾淨的桶中,直至第二天早晨八點為止。

  注意:1.混入大便,如果尿液已經接觸大便,也不能再倒入收集桶,因為其中的成分已經汙染了。

  2.刻意多飲水,或者少飲水。

  3. 需將標本放置在2~8攝氏度冰箱保存,室溫條件24h內可致尿蛋白測定假性升高,不應加入防腐劑。

  4.去醫院送標本要帶24小時的全部尿液。

  
臨床意義:

  生理性蛋白尿:機體由於劇烈運動、發熱、低溫刺激、精神緊張、交感神經興奮等所致的暫時性、輕度蛋白尿,誘發因素消失,尿蛋白也迅速消失。

  病理性蛋白尿:主要是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重吸收障礙的結果,蛋白量較多。且常伴有紅細胞尿、白細胞尿、管型尿及相應臨床表現。

  總之,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腎病患者不可缺少的檢查之一。在臨床應用中越來越普遍。想必現在你了解尿常規、尿培養、24小時蛋白尿都是怎麼回事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尿蛋白VS尿微量蛋白,傻傻分不清楚?
    尿蛋白VS尿微量蛋白,傻傻分不清楚?確實,乍一看都是驗尿,裡面都帶蛋白,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先別急,就讓小編給說道說道。首先我們先分清什麼是尿蛋白,以及產生尿蛋白的幾個原因: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指收集24小時內的排出的所有的尿液來做定性試驗的一種尿液檢測方法。清晨第一次的小便排乾淨後,從第二次小便開始留。
  • 為什麼要檢查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
    蛋白尿是腎臟受損的重要指標,降低蛋白尿是治療腎病的基本措施,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定期檢測尿蛋白尤為重要。臨床上檢查尿蛋白多以尿蛋白定性、24小時尿蛋白定量、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方法進行檢查。那麼它們之間有何區別?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 尿常規結果波動比較大,我們怎樣確定自己是否存在蛋白尿?
    其實咱們平時大多數患者看自己的尿蛋白多少,都是看尿蛋白幾個加號,也就是我們平時查的尿常規。尿常規中的尿蛋白是一個定性檢查,一般用來篩查是否存在尿蛋白,並且粗略的估計尿蛋白的多少,一般以+~+++來表示,加號越多,一般代表蛋白越多。
  • 24小時尿蛋白檢查,地位升級↑ 留24小時尿成為腎友必備技能
    尿常規;3. 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4. 尿蛋白/尿肌酐比值;5. 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一般用於不容易留24小時尿的患者(比如小患兒),準確度一般;最後一種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尿蛋白多少的金標準,準確度最高。加減號只作為輔助參考,不能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但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需要留取24小時尿液,麻煩一點。
  • 24h尿蛋白定量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區別?
    區別一、檢測對象不同檢測指標裡都有「蛋白」兩個字,但其蛋白卻是不同種的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通過收集24小時的全部尿液,測定其24小時內的總蛋白含量。而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則是檢測尿液中白蛋白含量。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兩個指標,我們先來看下蛋白尿的形成。
  • 腎病預後看24h蛋白尿還是微量白蛋白?一文幫你弄清,別被忽悠了
    尿常規檢查是腎內科必查的項目之一,檢驗腎功能的情況,有一項指標至關重要,就是蛋白尿。尿液的形成與腎臟組織腎小球和腎小管有關,正常尿液中腎臟幾乎不會濾過出蛋白,當蛋白質漏出來,也就說明腎小球或腎小管出問題了。
  • 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傻傻分不清楚?今天帶您搞懂理清!
    也許屏幕前的您也有同樣的疑惑,別著急,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好好說說,幫助大家今後更一目了然地辨別二者。而尿微量白蛋白其實指的就是白蛋白這一項。簡單來說,如果將尿蛋白比作一個班級,而班裡的同學分別來自五湖四海,那微量白蛋白就是班級中來自同一地區且人數最多的一類學生。因此,檢查尿蛋白就是檢查整個班級——這一系列蛋白成分的總體情況。而檢查尿微量白蛋白就是檢查班級中的某類學生——尿蛋白中單獨的白蛋白這一項的情況。
  • 泡沫尿就是蛋白尿,泡沫越多說明蛋白越多?醫生闢謠:別瞎擔心
    很多朋友在上廁所的時候,喜歡觀察自己的尿液狀況,如果尿液中出現了泡沫,就擔心自己是出現了蛋白尿,腎臟功能出現了問題,但泡沫尿一定就是蛋白尿嗎?泡沫越多,就說明蛋白尿越嚴重嗎?這些說法,都非常的不科學,不嚴謹。
  • 怎樣解讀「尿常規」報告中的「+,-」號
    審核專家:李月紅 許慧瑩 單位: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尿常規是我們常說的「三大常規」之一,檢查單上除了數值,還有「+」號、「-」號,很多朋友一頭霧水,都想了解一下這些符號都說明什麼問題,那麼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 為何尿常規屬於三大常規
    所有的住院患者都必須查三大常規:血常規、便常規、尿常規!有很多人疑問:我也沒有尿尿不舒服,尿液顏色也正常,為啥還得必須查尿常規?這不是強賣強買嗎?當然不是,三大常規,雖然看似很簡單同時也很便宜的檢查,但在一定程度上,能說明很多問題。
  • 尿常規基本概念與參考值範圍
    尿常規是臨床上三大常規檢驗中的一項,作為排洩物檢查,尿液反映了機體的代謝狀況,是很多疾病診斷的重要指標,不少腎臟病變早期就可以出現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出現有形成分。尿常規異常常是腎臟或尿路疾病的徵兆。
  • 尿潛血3+,沒有症狀的血尿是怎麼回事?與蛋白尿,哪個更嚴重?
    聽同事說,這樣的情況是說明出現了血尿,可是小鄧心想自己的尿液根本就不紅啊。左思右想,小鄧不放心,就來看門診。仔細看了他以前的體檢單,半年前尿檢就出現了尿蛋白+,只是沒有什麼不舒服的症狀,小鄧就認為不重要。其實半年前小鄧的腎臟就出問題了,就是當時病情輕,沒有什麼表示,而且才一個+,這次可是出現了血尿,還有3+,才重視了起來。
  • 體檢單上查出蛋白尿,意味腎嚴重受損?提醒:真正要擔心是這個
    根據臨床數據研究證實,慢性腎病早期最容易出現的症狀就是「蛋白尿」,也就是說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物質,而且蛋白尿也是造成腎病發展至腎衰竭的獨立危險因素!蛋白尿在臨床上分為兩種情況,一種為生理性蛋白尿,通常出現在高蛋白飲食、精神激動以及劇烈運動後的人身上,這種暫時性的蛋白尿其實不需要過度擔心。
  • 篩查糖尿病腎病:尿白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到底有啥區別?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中推薦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進行1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eGFR評估(證據級別:B),這種篩查方式有助於發現早期腎臟損傷,並鑑別其他一些常見的非糖尿病性腎病。以下情況應考慮非糖尿病腎病並及時轉診至腎臟專科:活動性尿沉渣異常(血尿、蛋白尿伴血尿、管型尿)、短期內eGFR迅速下降、不伴視網膜病變(特別是1型糖尿病)、短期內UACR迅速增高或腎病症候群。
  • 孕婦尿常規檢查什麼?孕婦尿常規檢查有什麼作用?
    2、尿液透明的檢查:石家莊藍天中醫院專家表示尿液透明度如果正常多數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過久尿液的酸鹼度改變,尿內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漸析出則出現輕度混濁。 3、酸鹼度:在尿常規檢查中,如果是正常的尿應該是弱酸性的,也可能因為飲食種類、服用的藥物及疾病類型出現中性或弱鹼性。
  • 高血壓出現蛋白尿,可能比你想像的嚴重點?
    一個高血壓來門診找我,30來歲的他已經高血壓十年左右,最為關鍵的是,現在的他每次複查尿常規,蛋白尿都是持續的陽性。我語重心長的告訴他,現在一定要關注蛋白尿,而且要非常的上心,否則的話後悔的時候就晚了!他也只是呵呵一笑的說「那我以後不吸菸、不喝酒了!」。
  • 貓咪狗狗臨床上常常出現蛋白尿,其究竟是如何產生的,該如何治療
    腎蛋白尿的發生一定與腎臟的生理變化有關。病理性腎蛋白尿的缺陷表現為腎小球濾過屏障、腎小管再吸收或間質損害。病理性腎蛋白尿通常是蛋白尿最持久的原因,尿中最高水平的蛋白質通常繼發於腎小球疾病(腎小球濾過屏障的改變)。病理性腎小球疾病(如腎小球腎炎和澱粉樣變性)通常導致犬和貓的UP/C > 2.0,但也可能以更小的比率發生。腎小管蛋白再吸收的缺陷也會導致腎性蛋白尿(如凡科尼症候群)。
  • 尿微量白蛋白能自愈嗎?
    一些腎臟疾病的早期,臨床糖尿病出現之前可以出現尿的微量白蛋白增高 如早期的糖尿病、糖尿病腎病以及高血壓引起的高血壓腎損害,還有系統性紅斑狼瘡性腎炎,也可以出現尿微量白蛋白尿。出現後繼續進行原發疾病的治療,通過控制以後大部分病人的尿微量白蛋白可以逆轉而恢復正常。
  • 還在發愁怎麼降蛋白尿?找準1點,比盲目用藥更有用
    腎病檢查中,這幾項尿液相關檢查也非常關鍵:尿蛋白組分檢查判斷尿蛋白情況的檢查主要三項即尿常規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比三項指標。通過這三項指標可了解蛋白流失的情況及腎功能受損的程度。但要進步一判斷腎臟受損的部位,還需要做尿蛋白組分的分析,進一步檢查尿蛋白中的成分。尿蛋白中包含多種蛋白成分,除了白蛋白,還有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N乙醯β-D葡萄糖苷酶(NAG)等。
  • 尿常規的檢查報告怎麼解讀?
    【尿常規的檢查報告怎麼解讀?】酸鹼度:正常尿液為弱酸性、也可為中性或弱鹼性,主要取決於飲食、藥物及疾病的種類和病情的變化等。偏低多見於糖尿病性酸中毒、飢餓、嚴重腹瀉、呼吸性酸中毒、發熱等,偏高多見於劇烈嘔吐、尿路感染等。比重:正常尿液比重在1.015至1.025之間,嬰幼兒尿比重偏低。尿比重的高低反應腎臟的濃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