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尿蛋白檢查,地位升級↑ 留24小時尿成為腎友必備技能

2020-12-03 腎病之友

腎友們在微信上諮詢我蛋白尿的治療方案時,說自己尿蛋白有多少多少,有的說加號(+),有的說mg/g或是mg/mmol,有的說多少克,說什麼的都有。

還有的直接扔給我一個尿蛋白數字(比如問蛋白195怎麼辦),讓我猜它是哪項檢查?

尿蛋白的檢查項目最好還是統一一下,用最準確的指標比較好。

各項尿蛋白檢查哪個最準確?

檢查尿蛋白的方法有多個:

1. 尿蛋白試紙條;

2. 尿常規;

3. 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4. 尿蛋白/尿肌酐比值;

5. 24小時尿蛋白定量。

前兩種是定性檢查,看加減號(+-),一般用於健康人體檢,以及病情已經穩定了的患者進行複查,準確度較差;

中間兩種是兩個指標的比值,做除法,檢查結果是商。一般用於不容易留24小時尿的患者(比如小患兒),準確度一般;

最後一種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尿蛋白多少的金標準,準確度最高。

加減號只作為輔助參考,不能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但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需要留取24小時尿液,麻煩一點。

於是經常採取折中的辦法:檢查蛋白/肌酐比值,來代替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這樣就可以只用單次的尿液做檢查。

不過這個比值,準確性一直備受質疑。我們也發現,這個比值和24小時尿蛋白的誤差經常能差出50%以上。

24小時尿蛋白地位升級

今年世界上最權威的腎臟病學術機構——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後組織(KDIGO),更新了《2020KDIGO腎小球腎炎指南》,腎臟病的診治方法做了多項改動。

上個2012版本中,對蛋白/肌酐比值的評價是,可以對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進行「代替」

而今年的新版,對蛋白/肌酐比值的評價改為了「一致性差」

這個「折中」的辦法,如今成為了「折低」。

近年來有多項研究證實了蛋白/肌酐比值確實一致性差,這次版本修改切中要害,正當其時。更多的改動,接下來有時間再講。

這也就意味著,在各項尿蛋白排洩量檢查中,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無可置疑的第一,甩第二名老遠。

指南講,若這個比值要接近24小時尿尿蛋白的準確性,不能只用單次尿,尿液要超過晝夜尿量的50%。

這都留了大半了,還差這一小半嗎?

雖然留24小時尿麻煩了點,但也要辛苦腎友們留尿了,尤其是病情未穩定的腎友。很遺憾,除了老老實實留尿,目前確實沒有更省事的尿蛋白檢查方法。

一個人在一天中,每一小時甚至每一分鐘的尿蛋白排洩量都不一樣,單次尿確實無法做到準確。

所以腎友們一定要會留24小時尿。

24小時尿的留取方法:

(要注意的地方已加粗)

早上7點排尿棄掉,將7點以後的尿液全部收集到一個乾淨乾燥的大容器內,一直到第二天早上7點,將最後一次尿液排入容器內。(選擇6點或8點也可,是24小時就行)

接著用量杯等量器,量一下總尿量,記錄在化驗單上;或是用秤,稱一下尿液的淨重量(減去容器的重量),記錄在化驗單上。

然後用一根棍子緩慢攪動(不能使勁攪,最好別產生泡沫)3-5分鐘,使尿液混合均勻。

再從混勻的尿液中取20毫升左右的標本,放在醫院給的潔淨乾燥的小容器內,送到醫院檢查。

不必太擔心尿液放壞了,尿液變質了尿蛋白的量也基本不變,但也別放好幾天,儘量在留尿完成的當天送檢。當天能送檢的不需要防腐劑(比如二甲苯),夏天也不需要。但要是該醫院規定必須放防腐劑,那就放吧,沒必要跟人家較這勁。

相關焦點

  •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多少?
    醫生表示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蛋白,小兒尿中蛋白量常以≤4mg/(m2·h)計算。青春前期女孩尿中排出較多蛋白。當超過正常上限時即為異常。當≥40mg/(m2·h)有人稱之為腎病範圍蛋白尿。那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又如何做呢?
  • 為什麼要檢查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
    蛋白尿是腎臟受損的重要指標,降低蛋白尿是治療腎病的基本措施,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定期檢測尿蛋白尤為重要。臨床上檢查尿蛋白多以尿蛋白定性、24小時尿蛋白定量、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方法進行檢查。那麼它們之間有何區別?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 24h尿蛋白定量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區別?
    24h尿蛋白定量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區別?尿常規是一項再普通不過的檢查,而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可以更準確地反映受檢者的腎臟功能,有利於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損害的早發現、早治療。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這兩者24小時尿檢的區別。
  • 尿蛋白加號「+」,怎樣換算為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進來對照一下
    要衡量一個人的尿蛋白排洩量(率),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最準確的金標準。但由於需要留取24個小時的尿液並從中取樣,過程較為繁瑣,有時候會通過單次尿液,來推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單次尿液,包括晨尿和隨機尿,檢查的是尿蛋白的濃度,比如尿蛋白定性(加號「+」)、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濃度能代表總量嗎?可以大致換算一下,濃度不能完全代表總量,畢竟是有誤差的。
  • 24小時蛋白尿篇尿常規、尿培養、24小時蛋白尿別再傻傻分不清
    什麼是24小時蛋白尿  24小時尿蛋白檢測簡單說就是通過收集24小時的全部尿液,來測定其中的蛋白質的含量,進而計算出24小時內的蛋白總量,正常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極微,正常水平在150mg/24h以下。
  •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金指標!為什麼腎病患者還要檢查尿常規?
    就有患者提問:「同時去做了一個尿常規化驗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化驗,可兩個結果不一樣,一看尿常規化驗結果陰性,再看24小時蛋白定量檢查,結果是0.2>0.15,還是高,這是為什麼?」先來說說為什麼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判斷腎病患者腎臟功能的金指標?
  • 24小時尿蛋白5.49多長時間能降下來
    核心提示:對於腎病患者早出現的症狀表現就是蛋白尿。尿常規檢查對尿蛋白的定性定量,雖然方便簡單,但一旦發現異常,即已到腎病晚期,耽誤了治療。在尿常規檢查無蛋白尿情況下,留取一 天中整個24小時的尿液送檢,採用比較敏感和精 確的方法,能檢出尿中的微量白蛋白。
  • 壁虎醫生:尿常規有+號,為什麼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
    很多朋友都會疑惑,為什麼做尿常規蛋白有+-、+號時,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卻又是正常的? 尿常規中的蛋白+號跟喝水、出汗和尿液的比重有很大關係。尿常規有+號,尿比重升高,比重升高就提示尿液濃縮,尿液濃縮時可能會出現尿蛋白假陽性,喝水後就相當於把尿液稀釋,再做檢查就沒有尿蛋白了。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評估蛋白尿程度的金標準,尿常規中的尿蛋白可以做參考,但是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準。
  • 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臨床意義是什麼?
    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臨床意義是什麼?臨床上,判定腎病發生與否,多通過尿常規檢查中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兩個指標進行綜合判定。尿蛋白定量判定能準確的反應受檢者的腎臟功能,常用的診斷指標即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偶然一次發生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標,不能確診為腎病。正常人,尿常規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範圍小於150mg/24小時。
  • 為什麼尿常規有「+」,醫生還讓做24小時蛋白尿定量?
    很多腎友對蛋白尿並不陌生,如果尿液表面漂浮著一層細小的泡沫,且經久不散,則很可能是蛋白尿。許多慢性腎病患者認為有蛋白尿,身體也沒有覺得不舒服,既不疼也不癢,好像根本不用治療一樣。其實尿蛋白不是這麼簡單的。
  • 腎病|24小時尿蛋白和尿常規不相符,應以哪個為準?
    有的患者總是問我「同時去做了一個尿常規化驗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化驗,可兩個結果不一樣,一看尿常規化驗結果陰性,再看24小時蛋白定量檢查,結果是0.2>0.15,還是高,這是為什麼?」真納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尿蛋白VS尿微量蛋白,傻傻分不清楚?
    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這麼麻煩,醫生您看我這個尿常規裡面不是有一個尿微量蛋白了嗎?」首先我們先分清什麼是尿蛋白,以及產生尿蛋白的幾個原因: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指收集24小時內的排出的所有的尿液來做定性試驗的一種尿液檢測方法。清晨第一次的小便排乾淨後,從第二次小便開始留。記錄第一次小便的時間,直至第二天的這個時間,為24個小時內的,每一次所有的小便,都放在一個容器裡,混合均勻,然後從中間抽取100-200毫升,化驗後是否屬於蛋白尿。
  • 孕36周產檢說我體重增長過快,讓回去留24小時尿液進行尿蛋白定量監測
    這次是常規檢查,沒有特別的檢查項目,可是醫生說我的體重增長過快過多(如果醫生知道胎寶寶之前一直都偏小2周的話應該就不會管我了吧),讓我回去留24小時的尿液進行尿蛋白定量監測。1.支付寶掛號付費。早晨6點就爬起來掛號付費,可是還是排到了下午的號。看來號碼和掛號時間沒關係,是醫生預約的時間決定的。2.留尿。在家留好空腹晨尿,帶到醫院。
  • 腎內科醫生重點提醒:注意24小時尿蛋白定量留存的五個陷阱!
    這就不得不提到尿檢,在腎內科領域尿檢是一項重要的檢查項目,而實際上在腎病確診階段,尿檢用的最多的一項檢查指標就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這個檢查的意思是患者得留存自己24小時的尿液,時間跨多長,尿量大,誤區也可能會增多。接下來重點給大家說一說這24小時尿液留存的幾大常見誤區,不想犯錯就記下來!
  • 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傻傻分不清楚?今天帶您搞懂理清!
    經常會有腎友有這樣的疑問:同樣是去腎內科就診,為什麼有的患者是被醫生要求去檢查尿蛋白,而有的卻是要檢查尿微量白蛋白,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檢查呢?因此,檢查尿蛋白就是檢查整個班級——這一系列蛋白成分的總體情況。而檢查尿微量白蛋白就是檢查班級中的某類學生——尿蛋白中單獨的白蛋白這一項的情況。那既然尿蛋白中包含微量白蛋白的成分,檢查尿蛋白不就行了嗎?為什麼還要單獨檢查尿微量白蛋白?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 有蛋白尿必須要做腎穿刺?這些情況可不做,2種檢查能代替
    蛋白尿是腎病典型的症狀之一,幾乎所有類型腎病都存在,這無疑增加了治療的難度。但是不是所有存在蛋白尿的患者都要做腎穿刺? 一般長期存在大量蛋白尿,且激素治療效果不是很明顯的患者,會建議做腎穿刺。以儘早確診病灶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 降蛋白尿常見4個誤區,腎友注意避開,可有效降低腎衰竭
    尿蛋白的治療涉及到多個方面,需要系統的治療,進行調節免疫抑制治類的同時,也要重視腎小球受損的情況加以修整,同時也不能忽視日常因素對尿蛋白的持續影響。腎病存在易反覆的特性導致尿蛋白容易出現復發,但大多數患者通過系統治療,也能降到理想的指標。
  • 尿蛋白降下來兩個月,一停藥又漲到2+怎麼辦?教你2招
    糾正篇:檢查準確,才能降得快前天有位患者查出尿蛋白2+,留言說怎麼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需要注意什麼?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通過留取24小時的尿液,從中取大約三分之一的尿量,來測量蛋白的含量,最終得出全天尿蛋白的情況。需要注意的是,24小時尿液一般是「留尾不留頭」,如果是前一天早上7點開始留,7點尿液不需要,第二天7點的尿液要留。當然沒有自然也不用留。
  • 尿蛋白多高,需要用藥?這幾類降尿蛋白藥物必須知道!
    正常情況下,腎臟的「篩孔」(濾過孔)只允許水,鈉、鉀、氯等電解質,以及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代謝廢物通過,而血液中的細胞及分子量大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不能通過濾過孔,仍舊留在血液中,所以尿中沒有蛋白質。
  • 尿蛋白系列之6:從尿蛋白看腎病的輕重,以及未來病情的發展
    不過,尿蛋白定性是個粗略的檢查,經常有患者尿蛋白明顯超標,但尿常規顯示陰性,這叫做「假陰性」,同樣還可能出現「假陽性」,醫生制定治療方案時也不會以加號為依據。 所以,看尿蛋白有多少,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金標準。兩者不相符時,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