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6周產檢說我體重增長過快,讓回去留24小時尿液進行尿蛋白定量監測

2020-12-05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Ling_5kGH

2017年1月13日,孕36周4天,第十次產檢。

胎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馬上就足月了,我最關心的就是寶寶的胎位正不正,有沒有入盆了。這次是常規檢查,沒有特別的檢查項目,可是醫生說我的體重增長過快過多(如果醫生知道胎寶寶之前一直都偏小2周的話應該就不會管我了吧),讓我回去留24小時的尿液進行尿蛋白定量監測。

1.支付寶掛號付費。早晨6點就爬起來掛號付費,可是還是排到了下午的號。看來號碼和掛號時間沒關係,是醫生預約的時間決定的。

2.留尿。在家留好空腹晨尿,帶到醫院。

3.自助機器刷卡測血壓,身高和體重。

4.胎心監護。預約的幾點的胎監時間就要準時去做,否則要被挨罵的。

5.看門診。醫生預約的10點半,6點掛的號,結果等到下午1點多才輪到我……

①醫生給我量了宮高,摸了胎位是頭位不過還沒有入盆。

②讓我回家數好胎動,有異常馬上來醫院急診

③回家留取24小時內所有的尿液裝入容器周一送到醫院化驗科。

④預約了下次的產檢時間和b超(又緊張又期待),這次終於回到8點的門診時間啦~

費用:69元

①產前檢查門診費18元

②常規檢查26元

④胎心監測20元

⑤尿蛋白定量測試5元

相關焦點

  •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多少?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多少?這是許多患者都會詢問的一個問題,因為通過這個答案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蛋白尿,關於此問題,我們將請到腎病醫生為大家詳細講解。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多少?
  • 尿蛋白加號「+」,怎樣換算為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進來對照一下
    要衡量一個人的尿蛋白排洩量(率),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最準確的金標準。但由於需要留取24個小時的尿液並從中取樣,過程較為繁瑣,有時候會通過單次尿液,來推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通過尿白蛋白/肌酐比來推測定量,儘管也有誤差,但誤差更小,不方便留24小時尿的患者,可以用它來推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加號、比值,如何與定量進行換算?
  • 24小時尿蛋白檢查,地位升級↑ 留24小時尿成為腎友必備技能
    腎友們在微信上諮詢我蛋白尿的治療方案時,說自己尿蛋白有多少多少,有的說加號(+),有的說mg/g或是mg/mmol,有的說多少克,說什麼的都有。還有的直接扔給我一個尿蛋白數字(比如問蛋白195怎麼辦),讓我猜它是哪項檢查?尿蛋白的檢查項目最好還是統一一下,用最準確的指標比較好。
  • 壁虎醫生:尿常規有+號,為什麼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
    很多朋友都會疑惑,為什麼做尿常規蛋白有+-、+號時,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卻又是正常的? 尿常規中的蛋白+號跟喝水、出汗和尿液的比重有很大關係。尿常規有+號,尿比重升高,比重升高就提示尿液濃縮,尿液濃縮時可能會出現尿蛋白假陽性,喝水後就相當於把尿液稀釋,再做檢查就沒有尿蛋白了。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評估蛋白尿程度的金標準,尿常規中的尿蛋白可以做參考,但是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準。
  •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金指標!為什麼腎病患者還要檢查尿常規?
    「其實那次就已經是腎病的一個先兆了,要是當時多留個心眼查一次尿,就不至於這麼快轉化成尿毒症。」小張如是說。因家境貧寒,小夥子最終放棄了治療……這類故事,在臨床上其實有很多。據統計,進行透析的尿毒症病人中有90%左右都是因為不重視尿檢而導致的。
  • 解讀產檢化驗檢查報告
    尿常規檢查:用於判斷腎臟情況每次產檢都需要檢查尿常規,通過尿蛋白、隱血、酮體、葡萄糖、細菌、真菌等項目的檢測,可判斷孕媽媽是否排出蛋白尿,以此來初步預估準媽媽的腎臟情況。尿液中蛋白、糖、酮體及鏡檢紅細胞和白細胞指標均為陰性,為正常。蛋白為陽性的,提示有妊娠高血壓、腎臟疾病的可能。
  • 24h尿蛋白定量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區別?
    24h尿蛋白定量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區別?尿常規是一項再普通不過的檢查,而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可以更準確地反映受檢者的腎臟功能,有利於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損害的早發現、早治療。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這兩者24小時尿檢的區別。
  • 腎內科醫生重點提醒:注意24小時尿蛋白定量留存的五個陷阱!
    這就不得不提到尿檢,在腎內科領域尿檢是一項重要的檢查項目,而實際上在腎病確診階段,尿檢用的最多的一項檢查指標就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這個檢查的意思是患者得留存自己24小時的尿液,時間跨多長,尿量大,誤區也可能會增多。接下來重點給大家說一說這24小時尿液留存的幾大常見誤區,不想犯錯就記下來!
  • 一文讀懂疫情防控期產檢那些事
    中孕期(孕13-28周)需要做的檢查主要有三項:唐氏篩查,一般在15-20周左右進行,如果年齡超過35歲,則需要做羊水穿刺;胎兒畸形篩查,俗稱「大排畸」,常在24-26周進行;妊娠期糖尿病篩查需要特別注意,如果早孕期空腹血糖小於4.4mmol/L,孕期的體重管理也比較好,可以適當推遲做。
  • 24小時尿蛋白5.49多長時間能降下來
    尿常規檢查對尿蛋白的定性定量,雖然方便簡單,但一旦發現異常,即已到腎病晚期,耽誤了治療。在尿常規檢查無蛋白尿情況下,留取一 天中整個24小時的尿液送檢,採用比較敏感和精 確的方法,能檢出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如24小時尿蛋白定量增加達到異常標準,在排除泌尿系統炎症、結石、腫瘤和創傷等情況下,即可診斷為腎病早期,有助於及時採取針對性治療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 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臨床意義是什麼?
    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臨床意義是什麼?臨床上,判定腎病發生與否,多通過尿常規檢查中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兩個指標進行綜合判定。尿蛋白定量判定能準確的反應受檢者的腎臟功能,常用的診斷指標即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偶然一次發生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標,不能確診為腎病。正常人,尿常規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範圍小於150mg/24小時。
  • 尿蛋白降下來兩個月,一停藥又漲到2+怎麼辦?教你2招
    腎病監測尿蛋白的情況,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最常用、關鍵的一項指標。治療過程中,尿蛋白的變化更是反應腎小球濾過功能的重要指標。排除掉個別病理因素的影響,一般尿蛋白定量越高,對腎功能的危害越大,說明腎小球濾過膜受損越嚴重。因此降低尿蛋白定量是預防腎衰竭發生的重要一環。
  • 一文搞定尿蛋白!定量與定性,這裡給您講明白
    常用定量方法 有用於總蛋白測定的雙縮脲法、麗春紅 S 法、鄰苯三酚紅鉬絡合顯色法;有用於白蛋白及其他特種蛋白測定的各種免疫學方法;有用於蛋白成分觀察的尿蛋白電泳法。(具體的方法原理在這裡不詳述,可以參考相關專業書籍)定量定性相矛盾,到底有沒有尿蛋白?
  • 特殊時期,哪幾次產檢可以忽略,哪幾次產檢不可省?一次說明白
    主要有下面四次產檢 1、孕12周的建檔和全面檢查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孕婦在懷孕的12周前要做兩次產檢,第一次是確定懷孕,也就是說要排除宮外孕,第二次就是懷孕第12周的醫院建檔,這次建檔檢查的項目比較多,比如孕婦的既往病史,曾經是否有過流產經歷。
  • 尿蛋白檢查,不止尿常規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你檢查清楚了嗎?
    很多腎病患者是在發生水腫後,才到醫院檢查出來了尿蛋白超標,從而知道自己得了腎病。那時是有腎病患者的,但醫生們不知道腎臟是做什麼的,自然不會把患者的病情和腎臟聯繫起來,只能按照不同的症狀來進行分類治療。古代的各種疾病分類中,最接近腎病的是「水腫病」。 18世紀以前,還沒有尿常規、腎功能等化驗方法,醫生們基本只用肉眼看尿:尿液是什麼顏色、是否有膿、是否有血、是否有沉澱等等,沒有把尿液和腎病聯繫起來。
  • 腎病防範腎衰竭,最該關注哪項尿液指標?腎內科醫生超全解答
    尿潛血呈現陽性表明,尿液中存在明顯紅細胞的漏出。通過高倍鏡下觀察一般超過3個紅細胞,表明發展到了血尿,需要重視腎小球的病變。有些患者還需要做尿紅細胞形態簡單,進一步鑑別紅細胞的來源。 尿蛋白呈現陽性,則表明尿液中有大分子蛋白漏出來,通常需要再繼續做個24小時尿蛋白定量,來準確判定尿蛋白漏出的量,來評估腎小球損傷的嚴重程度。
  • 尿蛋白VS尿微量蛋白,傻傻分不清楚?
    ,比如「為什麼要留這個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這麼麻煩,醫生您看我這個尿常規裡面不是有一個尿微量蛋白了嗎?」首先我們先分清什麼是尿蛋白,以及產生尿蛋白的幾個原因: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指收集24小時內的排出的所有的尿液來做定性試驗的一種尿液檢測方法。清晨第一次的小便排乾淨後,從第二次小便開始留。記錄第一次小便的時間,直至第二天的這個時間,為24個小時內的,每一次所有的小便,都放在一個容器裡,混合均勻,然後從中間抽取100-200毫升,化驗後是否屬於蛋白尿。
  • 為什麼要檢查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
    蛋白尿是腎臟受損的重要指標,降低蛋白尿是治療腎病的基本措施,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定期檢測尿蛋白尤為重要。臨床上檢查尿蛋白多以尿蛋白定性、24小時尿蛋白定量、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方法進行檢查。那麼它們之間有何區別?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