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衡量一個人的尿蛋白排洩量(率),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最準確的金標準。但由於需要留取24個小時的尿液並從中取樣,過程較為繁瑣,有時候會通過單次尿液,來推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
單次尿液,包括晨尿和隨機尿,檢查的是尿蛋白的濃度,比如尿蛋白定性(加號「+」)、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濃度能代表總量嗎?
可以大致換算一下,濃度不能完全代表總量,畢竟是有誤差的。
尿蛋白加號,誤差較大
濃度這個東西,容易受到幹擾。你喝湯水少了,或是出汗多了,尿液就濃,「+」就多;反之,尿液的濃度就比較稀,「+」就少。
所以咱們看尿蛋白有幾個加號時,一定要看尿比重,看看你的尿液是濃的還是稀的。
尿白蛋白肌酐比,誤差較小
為了減小濃度對尿蛋白的影響,我們引入了「尿肌酐」來進行糾正:用尿蛋白的數值,除以(÷)尿肌酐的數值,用商來作為衡量尿蛋白的指標。
比如你的尿太濃了,引起尿蛋白結果異常偏高,那麼尿肌酐肯定也濃、也偏高。兩個同樣偏高的數值做除法,商是不會跟著偏高的,它更接近真實值。
通過尿白蛋白/肌酐比來推測定量,儘管也有誤差,但誤差更小,不方便留24小時尿的患者,可以用它來推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
加號、比值,如何與定量進行換算?
1.尿蛋白定性和定量的對照:
尿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低於0.15g;尿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0.15-0.3g;尿蛋白1+≈24小時尿蛋白定量0.3-1.5g;尿蛋白2+≈24小時尿蛋白定量1.5-3g;尿蛋白3+≈24小時尿蛋白定量3-6g;尿蛋白4+≈24小時尿蛋白定量高於6g;
可以看到,同樣是1+,尿蛋白可能是0.3g,也可能是1.5g,差別有多大呢?前者接近正常、基本不影響腎功能,後者卻能導致患者在十多年後進展為尿毒症,差別不可謂不大。而且它們之間是約等號,不是等號,如果你尿液濃了、稀了,差別可能更大。
所以,尿蛋白定性可以作為普通人的體檢篩查,以及患者在病情穩定時的便捷檢查;但不能作為制定治療方案的依據,也不作為衡量療效的準確標準。
2.尿白蛋白/肌酐比,和24小時尿蛋白對照:
正常範圍: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低於30mg/g(3mg/mmol)24小時尿蛋白定量低於150mg(0.15g)輕度升高: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300mg/g(3-30mg/mmol)24小時尿蛋白定量150-500mg(0.15-0.5g)重度升高: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高於300mg/g(30mg/mmol)24小時尿蛋白定量高於500mg(0.5g)
雖然有時候這個比值誤差也大,可能差出一倍來,但屬於個別的小概率事件,大多數情況下誤差是比較小的。對於留尿困難的幼兒,用比值來推測定量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另外,再說一下另一個尿蛋白指標的換算,就是單位裡帶有「/L」,比如尿蛋白1g/L,怎麼換算?
很簡單,1升尿裡的尿蛋白有1克,2升尿裡的尿蛋白就有2克,3升尿裡的尿蛋白當然就有3克。你這一天有幾升尿,就乘以幾,就是你這一天(24小時)尿蛋白的總量。
最後還是提醒一下,除非留尿困難,還是建議腎友們查24小時尿。既然存在無誤差的方法,就不建議去賭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