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尿蛋白5.49多長時間能降下來

2020-12-05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對於腎病患者早出現的症狀表現就是蛋白尿。尿常規檢查對尿蛋白的定性定量,雖然方便簡單,但一旦發現異常,即已到腎病晚期,耽誤了治療。在尿常規檢查無蛋白尿情況下,留取一 天中整個24小時的尿液送檢,採用比較敏感和精 確的方法,能檢出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如24小時尿蛋白定量增加達到異常標準,在排除泌尿系統炎症、結石、腫瘤和創傷等情況下,即可診斷為腎病早期,有助於及時採取針對性治療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24小時的尿量指早上第 一次的小便排乾淨後,從第二次的小便開始留。看一下這時是幾點,記一下時間,直至第二天的這個時間,為24個小時。把這24個小時內的,每一次的所有的小便,都放到一個容器裡,混合均勻,然後從中間取100~200毫升,拿到醫院去化驗。這就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

  對於腎病患者早出現的症狀表現就是蛋白尿。尿常規檢查對尿蛋白的定性定量,雖然方便簡單,但一旦發現異常,即已到腎病晚期,耽誤了治療。在尿常規檢查無蛋白尿情況下,留取一 天中整個24小時的尿液送檢,採用比較敏感和精 確的方法,能檢出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如24小時尿蛋白定量增加達到異常標準,在排除泌尿系統炎症、結石、腫瘤和創傷等情況下,即可診斷為腎病早期,有助於及時採取針對性治療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在正常情況下,腎小球只能通過分子量較小的物質。健康兒童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質少於40毫克,這一含量用蛋白質定性試驗的方法一般不能檢出。患某些疾病時,蛋白質漏出增加,則可被檢出。所以尿蛋白定性報告的結果是粗略的,如要精 確地測出患兒小便中排出的蛋白量,便需採用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驗。

  目前,24小時尿蛋白定量增高常見於以下一些疾病:

  ①腎臟疾病。急性腎炎、慢性腎炎、腎病症候群、腎盂腎炎、紅斑狼瘡、腎結核、腎結石、腎動脈硬化等。

  ②腎循環障礙。如充血、貧血、心功能不全等。

  ③其他疾病。如休克、失水、感染、中毒、白血病及腎臟移植等。

  此外,還有一種生理性蛋白尿,又稱功能性蛋白尿,係指泌尿系統並無器質性病變,尿內暫時出現蛋白而言。如劇烈運動、長期的直立或仰臥,過於激動、高熱、高溫與受冷等。此種蛋白尿定量不超過每日500毫克,且為一過性。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智慧財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發郵件至tousu@mail.39.net;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並促進解決。】

相關焦點

  • 尿蛋白降下來兩個月,一停藥又漲到2+怎麼辦?教你2招
    腎病監測尿蛋白的情況,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最常用、關鍵的一項指標。治療過程中,尿蛋白的變化更是反應腎小球濾過功能的重要指標。排除掉個別病理因素的影響,一般尿蛋白定量越高,對腎功能的危害越大,說明腎小球濾過膜受損越嚴重。因此降低尿蛋白定量是預防腎衰竭發生的重要一環。
  • 尿蛋白加號「+」,怎樣換算為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進來對照一下
    要衡量一個人的尿蛋白排洩量(率),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最準確的金標準。但由於需要留取24個小時的尿液並從中取樣,過程較為繁瑣,有時候會通過單次尿液,來推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單次尿液,包括晨尿和隨機尿,檢查的是尿蛋白的濃度,比如尿蛋白定性(加號「+」)、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濃度能代表總量嗎?可以大致換算一下,濃度不能完全代表總量,畢竟是有誤差的。
  •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多少?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多少?這是許多患者都會詢問的一個問題,因為通過這個答案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蛋白尿,關於此問題,我們將請到腎病醫生為大家詳細講解。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多少?
  • 腎內科醫生重點提醒:注意24小時尿蛋白定量留存的五個陷阱!
    這就不得不提到尿檢,在腎內科領域尿檢是一項重要的檢查項目,而實際上在腎病確診階段,尿檢用的最多的一項檢查指標就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這個檢查的意思是患者得留存自己24小時的尿液,時間跨多長,尿量大,誤區也可能會增多。接下來重點給大家說一說這24小時尿液留存的幾大常見誤區,不想犯錯就記下來!
  • 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臨床意義是什麼?
    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臨床意義是什麼?臨床上,判定腎病發生與否,多通過尿常規檢查中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兩個指標進行綜合判定。尿蛋白定量判定能準確的反應受檢者的腎臟功能,常用的診斷指標即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偶然一次發生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標,不能確診為腎病。正常人,尿常規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範圍小於150mg/24小時。
  • 24小時尿蛋白檢查,地位升級↑ 留24小時尿成為腎友必備技能
    尿蛋白/尿肌酐比值;5. 24小時尿蛋白定量。前兩種是定性檢查,看加減號(+-),一般用於健康人體檢,以及病情已經穩定了的患者進行複查,準確度較差;中間兩種是兩個指標的比值,做除法,檢查結果是商。一般用於不容易留24小時尿的患者(比如小患兒),準確度一般;最後一種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尿蛋白多少的金標準,準確度最高。加減號只作為輔助參考,不能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但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需要留取24小時尿液,麻煩一點。
  • 尿蛋白多高,需要用藥?這幾類降尿蛋白藥物必須知道!
    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那麼尿蛋白即使只有輕微升高(可能不足0.3g),也要立刻治療。這類患者發生腎損害時,網眼受損很輕,尿蛋白不明顯,但是尿微量白蛋白已經明顯升高,腎小管間質已經受損,如果不進行控制,數年時間內即可進展到尿毒症。
  • 腎病|24小時尿蛋白和尿常規不相符,應以哪個為準?
    有的患者總是問我「同時去做了一個尿常規化驗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化驗,可兩個結果不一樣,一看尿常規化驗結果陰性,再看24小時蛋白定量檢查,結果是0.2>0.15,還是高,這是為什麼?」真納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尿蛋白系列之6:從尿蛋白看腎病的輕重,以及未來病情的發展
    尿蛋白檢查,幾乎是腎病患者最重要的檢驗項目,尿蛋白的輕重,往往代表著腎病病情的輕重。 關於尿蛋白,有多項指標,它們各代表什麼意思?部分患者了解得不準確,經常會有誤解。接下來介紹一下,怎麼從尿蛋白來判斷腎病的輕重、治療的難易程度。
  • 壁虎醫生:尿常規有+號,為什麼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
    很多朋友都會疑惑,為什麼做尿常規蛋白有+-、+號時,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卻又是正常的?尿常規有+號,尿比重升高,比重升高就提示尿液濃縮,尿液濃縮時可能會出現尿蛋白假陽性,喝水後就相當於把尿液稀釋,再做檢查就沒有尿蛋白了。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評估蛋白尿程度的金標準,尿常規中的尿蛋白可以做參考,但是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準。
  • 5種藥物可降低尿蛋白,是腎病好幫手,卻少為人知
    在腎內科,激素/免疫抑制劑和中藥是降低尿蛋白的主力藥物,備受醫生青睞;普利/沙坦類藥物也能降低尿蛋白和血壓,成為了一線藥物。 其實,除了這些主力藥物,還有幾種藥物也可以降低尿蛋白,卻少為人知。
  •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金指標!為什麼腎病患者還要檢查尿常規?
    就有患者提問:「同時去做了一個尿常規化驗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化驗,可兩個結果不一樣,一看尿常規化驗結果陰性,再看24小時蛋白定量檢查,結果是0.2>0.15,還是高,這是為什麼?」先來說說為什麼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判斷腎病患者腎臟功能的金指標?
  • 尿蛋白下降後就高枕無憂了?還要堅持做好5件事,腎病患者需謹記
    所有的腎病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升高,表現為少量尿蛋白尿和大量尿蛋白。尿蛋白是腎病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24小時尿蛋白定量來評判病情分級。一般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來降尿蛋白,長期用藥才能維持蛋白尿穩定且不易復發。不過尿蛋白降低後並不代表著萬事大吉,還需堅持做好以下5件事情。
  • 腎病突然加重,醫生只用了一招,尿蛋白快速下降!
    但今天腎上線要和大家分享的病例,醫生卻沒用降蛋白的藥,也讓尿蛋白迅速降了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咱們熱烈歡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鄧元俊博士開講!女孩今年27歲,前段時間因為腎病加重,來我們門診看病。她已經有20多年腎病史,在她很小的時候,無明顯原因出現全身水腫,當時尿常規:尿蛋白3~4+,診斷為「腎病症候群」,予以口服藥物好轉,後來停藥。這20多年來,腎病間斷復發過多次,每次她規律服用激素,病情都可以控制。
  • 降尿蛋白真的沒有特效藥嗎?
    很多患者也致力於尋找降尿蛋白的「特效藥」,治療好腎病,讓自己健康康康的,中青年人好奮力拼搏,老人好頤養天年,小孩也能有個快樂健康的童年,可現實卻是,不少人輾轉多地治療,蛋白尿或是高高在上,或是降下來不久又升高。難道降尿蛋白真的沒有特效藥嗎?
  • 從尿蛋白3+到停藥,腎病患者需抓住這4個時間節點!
    周遜 腎內科主任尿蛋白3+一般都屬於大量蛋白尿範疇,即腎病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3.5克(兒童患者應大於50mg/KG體重/每天),往往同時伴有雙下肢明顯水腫或合併有尿量減少,這常見於腎病症候群,比如膜性腎病、微小病變腎病及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等
  • 24h尿蛋白定量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區別?
    24h尿蛋白定量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區別?尿常規是一項再普通不過的檢查,而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可以更準確地反映受檢者的腎臟功能,有利於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損害的早發現、早治療。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這兩者24小時尿檢的區別。
  • 尿蛋白到多高,就必須用藥治療?
    實際上,少量的小分子蛋白質也可以從孔裡跑出來,所以健康人也是有尿蛋白的,只是比較少,正常人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通常在0.04-0.08g,正常範圍內。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尿蛋白高到一定程度的人,往往是因為網眼出現了破損。高到什麼程度呢?大約是0.15g左右,所以將0.15g定為24小時尿蛋白的高限。
  • 尿蛋白檢查,不止尿常規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你檢查清楚了嗎?
    很多腎病患者是在發生水腫後,才到醫院檢查出來了尿蛋白超標,從而知道自己得了腎病。 1695年,德克斯(Dekkers)把一位肺癆患者的尿液煮沸,然後加入幾滴醋酸,發現尿液中出現了混濁——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尿蛋白。 但尿蛋白其貌不揚,當時並未引起醫生們的重視。它就像廣闊沙漠中的一粒普通的沙子一樣不起眼,被人丟棄,一百多年的時間裡沒人關心。
  • 尿蛋白2+、潛血2+病情嚴重嗎?腎內科醫生說的很直白
    尿蛋白——尿常規中的「佼佼者」在腎病尿檢過程中,尿蛋白這項指標向來是「備受關注」。尿蛋白陽性也就是顯示+號,表明尿液中存在大分子蛋白,如果明確是腎病引起的,一般尿蛋白+越多,表明漏出尿蛋越多,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越高,表明病情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