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是怎麼從腎臟中「逃」出來的?
腎臟像一個篩子,可以把水分和小分子毒素從網眼裡濾出來,把營養物質蛋白質留在體內。
腎臟的網眼叫裂隙孔,寬3-4納米。實際上,少量的小分子蛋白質也可以從孔裡跑出來,所以健康人也是有尿蛋白的,只是比較少,正常人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通常在0.04-0.08g,正常範圍內。
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尿蛋白高到一定程度的人,往往是因為網眼出現了破損。高到什麼程度呢?大約是0.15g左右,所以將0.15g定為24小時尿蛋白的高限。
這個高限數值並不是嚴格的,指的是0.15「左右」。比如0.14一定是健康嗎?0.16一定是病態嗎?都不一定。部分患者將尿蛋白降到了0.17或是0.2左右,還不甘心,非要降到0.15以下,心心念念要把那個向上的箭頭給去掉,沒有意義,白白地勞心勞力、費勁費錢。
尿蛋白異常升高後,一定要治療嗎?
不一定。
如果沒有超過0.3g,那麼還有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腎臟的網眼壓力過大,漏出的蛋白質多了點。這部分人要少吃鹽來降低血壓和腎臟網眼的壓力,清淡飲食、規律運動,有助於把蛋白質留在體內,降低尿蛋白。
這時即使是病理性的蛋白尿,也不建議隨意用藥。尿蛋白超標一點點,危害很小,可能比藥物副作用的危害更小。可以用中醫方法調理臟腑功能,不建議用副作用明顯的藥物。
什麼時候就必須用藥了?
如果尿蛋白超過了0.5g,那麼就有治療的必要了。尿蛋白若達到了這個程度,長期下去,漏出的蛋白質越來越多、腎臟網眼越來越大、腎小管間質受損越來越重,就有發生腎衰竭的風險,必須用藥物進行控制。
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那麼尿蛋白即使只有輕微升高(可能不足0.3g),也要立刻治療。這類患者發生腎損害時,網眼受損很輕,尿蛋白不明顯,但是尿微量白蛋白已經明顯升高,腎小管間質已經受損,如果不進行控制,數年時間內即可進展到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