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腎病患者在用藥治療的第二天就問大夫:
「吃藥了怎麼我尿裡的泡沫還是很多啊?」
「怎麼腿上還是有水腫啊?」
還有部分患者用藥兩三天後,感覺病情沒有好轉,於是擅自停藥。
這些腎友對待自己的病情心急如焚,恨不得上午吃藥、下午病情就會好起來。
可以肯定地說,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藥物可以在兩三天內改善慢性腎臟病。它是慢性病,不是急性病,尿蛋白和腎功能得到改善一般最快也要1-2周以上。
對待慢性腎臟病,要做好治療1-2年的心理準備,病情嚴重者可能用藥時間更長。
另外大家認真想一想:
起效快的藥物一定是好藥嗎?
部分免疫抑制劑,比如激素、環孢素、他克莫司等等,起效比較快,一般1-2周左右複查就會看到明顯的效果。但它們是不是好藥,要打一個問號。
從有效性來看,它們的顯效率是比較高的,但是復發率也高。激素有依賴性,一減量就容易復發。效果又快又好是他克莫司的優點,但病情容易反彈則讓人不放心。
從安全性來看,它們的安全性普遍較差,副作用多,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居高不下,使用它們往往是在腎衰風險很大時不得已而為之。
而起效慢的藥物呢?
比如中醫藥、普利/沙坦類藥物,雖然用藥1-2周左右也可以看到效果,但效果還不明顯。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治療效果會逐漸增強,3-4個月後才能達到最大效果。
它們在顯效率比較高的前提下,依然能夠長期穩定病情,保持較低的復發率,兼顧了有效性和安全性。
所以腎病朋友們,不要想著吃兩天藥尿蛋白和血肌酐就能降下來,那是不現實的。該用見效快的藥、還是見效慢的,醫生會綜合考慮你的病情和自身情況給出合理的治療方案。病情緩解並不是越快越好,不要一味的求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