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西藥,中藥在人們的印象中普遍帶有「溫和」、「見效慢」、「副作用小」等標籤。
其實,中藥和中成藥不都是溫和的,其中也有雷厲風行的「猛士」:中藥免疫抑制劑。
中藥免疫抑制劑,和西醫免疫抑制劑頗有相似之處,但又有一些不同。
在腎病領域,有幾種中藥免疫抑制劑比較常見:
1.雷公藤2.山海棠3.青藤鹼
與大部分中藥不同,它們藥性強大,副作用也不可忽視,在顯著降低尿蛋白的同時,也會增加一定的感染等風險。
比如雷公藤,優缺點都比較明顯:
優點:可以阻止免疫複合物(致病物質)在腎小球內沉積,還可以修復腎小球電荷屏障、抑制繫膜細胞增生,阻止尿蛋白從腎臟漏出。
雷公藤可增加感染風險,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雷公藤的感染風險在免疫抑制劑中是比較小的,治療腎病的復發率和進展風險都會更小一點。
缺點:雷公藤有性腺毒性(長期使用可引起不孕不育),對於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要避開或是短期應用。
對於中藥免疫抑制劑的應用,下面分病種來看。
1.慢性腎炎(比如IgA腎病)
若24小時尿蛋白定量低於2g,可以單用中藥免疫抑制劑,起效後緩慢減量。
若尿蛋白高於2g,可用中藥免疫抑制劑聯合普利/沙坦類藥物。
2.腎病症候群
尿蛋白高於3.5g的腎病症候群患者,可用中藥免疫抑制劑聯合半量激素。若有激素依賴,先減激素,後減中藥免疫抑制劑。
3.難治性、高風險腎病
若尿蛋白較高,還伴有高血壓和(或)輕度腎功能受損,進展為尿毒症的風險較大,可以採用4靶點用藥,即聯用:
1. 中藥免疫抑制劑
2. 激素
3. 普利或沙坦類藥物
4. 中藥辨證施治
這樣可發揮各藥物的協同作用,相比於足量激素的方法,可以減少單藥劑量從而減輕副作用。
用藥期間的注意事項
1.預防感冒,免疫抑制劑多少都會降低免疫力。
2.檢查肝腎功能和血常規,注意轉氨酶、肌酐和白細胞的變化。
3.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服用雷公藤,每公斤體重的劑量不超過1mg,用藥時間不超過3個月。
4.山海棠可能會引起皰疹,注意觀察並對症處理。
中藥免疫抑制劑的藥效肯定,感染風險普遍比經典的免疫抑制劑更小,但作為免疫抑制劑,副作用不可忽視。用藥期間應注意監測相關指標,出現問題及時向醫生反饋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