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總反覆或降不下來可能是哪些原因?
多數人首先會考慮到是不是用藥不對。大部分人降尿蛋白都會用到激素搭配免疫抑制劑的組合,少部分人對激素不敏感或存在依賴性,尿蛋白下降速度較慢,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抑制腎臟內的炎症。其實並非是用藥方案出了問題。
但如果誤認為是用藥問題,著急盲目的換藥,反而會造成尿蛋白的波動,引起病情變化,以致病情加重,適得其反。
除了藥物問題,還有飲食、免疫力、感染等問題是尿蛋白波動的誘發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及時糾正這些因素,尿蛋白大多能穩住。
要解決尿蛋白「頑固性」的問題,還需要從根源上下手。
一方面是控制免疫炎症反應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檢查診斷問題。
腎臟炎症反應的問題關鍵是找準病灶,針對性治療,如果診斷都不準確,治療方案肯定是有偏差,造成「久治不愈」的錯覺。
腎病檢查中,這幾項尿液相關檢查也非常關鍵:
尿蛋白組分檢查判斷尿蛋白情況的檢查主要三項即尿常規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比三項指標。
通過這三項指標可了解蛋白流失的情況及腎功能受損的程度。但要進步一判斷腎臟受損的部位,還需要做尿蛋白組分的分析,進一步檢查尿蛋白中的成分。尿蛋白中包含多種蛋白成分,除了白蛋白,還有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N乙醯β-D葡萄糖苷酶(NAG)等。
尿蛋白不同成分反應的腎臟受損部位也有不同,比如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多提示是腎小球出現局部損害,而尿β2微球蛋白異常往往提示腎小球出現了問題,如果這些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異常,則表明整體腎功能受損較嚴重,包括腎小球、腎小管、腎間質等腎臟細胞組織均出現損傷,病情相對嚴重。
那麼針對腎病的治療,就不能僅以修復腎小球為主進行,需要全方位的及時控制病情的穩定。保證剩餘腎功能的穩定運轉。
尿液沉渣分析腎病發生尿蛋白後,常觀察到尿液有大量細小的泡沫,除了尿蛋白其他尿液雜質過多,也會引起尿泡沫,偷偷的損害腎功能的,同時加重尿蛋白的流失。
因此尿蛋白治療往往不能只看這一項指標,其他尿常規指標也要重視,尤其會影響尿蛋白穩定的指標。如尿糖、尿膽原,還有尿結晶體的情況,通過尿沉渣可以判斷尿液中除蛋白之外的雜質。對降低尿蛋白、保護腎功能更有益處。
典型的還有尿紅細胞、白細胞的情況,尿紅細胞在高倍鏡下超過3個,基本可以判定血尿。血尿相比尿蛋白對腎功能的影響小,但也會加重腎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需要及時診治。白細胞的升高表明存在炎症反應,不論是腎臟炎症還是尿路感染的情況,都
會影響尿蛋白的穩定,要儘快找到感染病灶,及時消除感染,也是預防尿蛋白反覆的關鍵。
尿液滲透壓一些腎友可能聽說過但不是很了解這項指標,那這些指標與尿蛋白有什麼關係?
尿滲透壓主要反映的是腎臟對尿液濃縮或稀釋的情況,進而進一步了解體內液體平衡的狀態。尿液濃縮功能受損,那麼要警惕腎小管的受損,而尿液濃縮會導致尿蛋白短時間內迅速升高,對腎小球的濾過也非常不利。
尿滲透壓下降多發生於腎衰竭、多囊腎、腎盂腎炎等類腎病。所尿滲透壓下降後別大意,注意調節體內液體平穩,減輕尿液濃縮的情況,保證尿量的穩定,尿蛋白也能更穩定。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