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把尿更嚴重是尿少、尿黃、有異味!有這6種情況小心感染!

2020-12-05 科學家庭育兒

聽說資深「屎學家」們,已經開始進軍「玩尿天團」了......

天吶!我家寶寶居然在尿血?寶寶尿尿老分叉是什麼鬼?小便裡有泡泡正常嗎?

別急別急,尿液的顏色正是寶寶身體健康的「晴雨表「,科大大今兒就「給你點顏色」看看~

在家給娃做個「尿常規」

寶寶尿尿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異樣反應,顏色也是「正統」的淡黃色,一般就說明娃沒有什麼問題。

但如果變了顏色,你就該提高警惕了!

常見異樣色

粉色

新生寶寶在頭幾天,尿色發深、稍有混濁、冷卻後呈淡紅色,這不是血尿,而是結晶尿

數天後會消失,屬於正常現象,這時媽媽不必驚慌

但當寶寶出現6種顏色的尿液時,就需要及時就醫了!

透明無色

若寶寶尿液偶爾出現透明無色,一般是因為液體補充過多。

若寶寶尿液經常透明無色,家長就要當心,有可能是小兒糖尿病、小兒慢間質性腎炎、小兒尿崩症的信號。

深黃色

寶寶尿液出現深黃色,一般有3種含義:

液體補充不足,尿裡尿色素比例上升,引起顏色加深。

② 吃了胡蘿蔔或一些藥物,停吃尿液顏色就會恢復,一般不用擔心。

尿道感染,寶寶在排尿時哭鬧、補充液體後也沒有改善,應該及早去看醫生

濃茶色

新生兒黃疸的寶寶,一般會排出濃茶色小便,建議及時到醫院就醫。

醬油色

醬油色比濃茶的顏色更深,預示著娃的身體出了問題。

尿中有破了的紅細胞,也可能是腎炎。

紅色

看到寶貝尿裡有紅色,寶媽們別緊張,先排除藥物或食物的影響,尿尿前是否吃了紅心火龍果、甜菜、紫蘿蔔等紅色食物。

如果沒有吃但仍尿血,可能存在泌尿系統疾病,如尿路感染、結石等,建議就醫檢查。

白色

在寒冬,如果寶寶尿液偶爾出現像牛奶一樣的乳白色,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用擔心。

如果是乳白色膿尿,尿液渾濁還伴有發熱、腰痛、小便次數增多等現象,就有可能是泌尿系統發炎,應及時就醫。

除了顏色,寶寶的尿液味道也暗含一定意義。

常見異樣味道

寶寶新鮮排出的尿液是沒有特殊氣味的,在空氣中存放一會兒後,尿素分解會釋放出氨(臭)味。

但當寶寶的尿液出現一些奇怪的氣味,比如:發黴、臭老鼠味、楓糖漿味、魚腥味、芹菜味、蘋果氣味等。

家長就要提高警惕了,應及早就醫,確認寶寶是否存在胺基酸代謝異常。

除了尿液顏色和味道,尿量和頻次也同樣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尿量和頻次,同樣暗藏玄機!

從正常尿量來看,寶寶在不同年齡,尿量也有所不同。

◆ 剛出生的寶寶在頭幾天時,因進食量少,尿量也很少,約80ml/天以內;

◆ 3~4天的寶寶,約為30~300ml/天;

◆ 10~60天的寶寶,約為400~500ml/天;

◆ 1~3歲的寶寶,約為500~600ml/天。

因為受到個體差異、每日飲水量、氣溫高低等因素影響,每個寶寶的尿量會有較大的差異。

異常尿量

尿量增多

如果寶寶尿量明顯多於以上標準,且同時吃得多、喝得多,體重反而逐減減少,很可能患了糖尿病,抓緊就醫檢查。

尿量減少

如果寶寶尿量明顯減少,且同時伴有腹瀉、口渴、唇乾,則是在提示你「寶寶體內失水啦~」,快給娃補充液體吧。

備註:寶寶每日需水量=食物含水量+額外喝水了

從正常排尿頻次來看,一般情況為:

◆ 新生兒寶寶幾天內,每日尿4~5次;

◆ 6個月內的寶寶,每日尿20~25次;

◆ 6個月~1歲的寶寶,每日尿15~16次;

◆ 2~3歲的寶寶,每日尿10次左右。

異常排尿頻次

頻次增多

若寶寶排尿次數明顯增多,還伴有尿急、尿痛,就很可能患了尿路感染。

但有時寶寶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時需要觀察,寶寶是否存在發熱、煩躁、小便後哭鬧等情況,有則就醫檢查。

寶寶受到訓斥或驚嚇,也會出現尿頻。此時需要家長耐心引導,緩解孩子的擔憂和顧慮,必要時在醫師指導下用藥治療。

頻次減少

寶寶排尿次數比正常排尿頻次減少,並不一定說明腎臟出了問題。

但若超過4小時還沒有排尿,且尿量過少,則要警惕寶寶身體是否處於缺水狀態,建議及時就醫診斷。

尿尿頻頻出狀況?別驚慌!

尿尿分叉怎麼回事 ?

偶爾出現,家長不用擔心。

經常出現,就要當心了。

若寶寶尿分叉的同時,尿道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則可能感染急性尿道炎、前列腺炎,此時需要就醫用藥。

尿尿時會不自覺地抖一下?

大多數孩子尿尿時抖一下是正常的,不用過度擔心。

小寶寶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大腦對身體的控制還不成熟。

大寶寶排尿時,身體突然流失大量熱量,會不自主地打個寒顫。

其實,不只是寶寶,想想我們成年人,有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排尿出現很多泡泡 ?

寶寶尿尿時,會衝擊形成一些泡沫,而且很快就會消失,這屬於正常現象,家長不用擔心。

但如果泡沫數量很多、個頭很小、而且久久不會散去,這時家長就該注意了,建議就醫檢查一下腎臟。

給娃把尿會影響發育嗎 ?

答案當然是會影響。現代科學已經證明,過早給娃把屎把尿確實會影響孩子的發育。

會導致孩子髖關節發育不良、阻礙自主排便意識的養成,同時不利於孩子隱私意識的建議,破壞娃的專注力。

科大大嘚吧嘚:

不管是從尿液顏色、味道,還是排尿量、頻次來看,讓娃「撒泡尿照照」,真得可以照出娃的健康。

不說了,轉發出去,告訴更多的人吧。

科學家庭育兒團隊原創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相關焦點

  • 女性晨起第一泡尿,沒有這5種情況,子宮還算很好
    對於女性朋友而言,每天早上的第一泡尿,和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是有著很大的關聯的,尿液的情況是能夠幫助我們反映出子宮的健康情況,子宮對女性而言,是很重要的器官;因為它不能夠被直接觀察到,所以可以通過尿液情況來觀察子宮的情況,通常子宮若健康乾淨,那麼尿液就不會出現異常的情況。女性起床後第一泡尿,若有這5種情況,說明子宮可能不是很好!
  • 尿潛血3+,沒有症狀的血尿是怎麼回事?與蛋白尿,哪個更嚴重?
    有病變徵兆,可以及時調整生活方式,採取治療手段。那麼對於體檢單上的指標,你認真看過嗎?看的懂嗎?小鄧,今天27歲,上個月體檢時,發現體檢單上出現了隱血3+,是所有指標中最異常的。聽同事說,這樣的情況是說明出現了血尿,可是小鄧心想自己的尿液根本就不紅啊。左思右想,小鄧不放心,就來看門診。
  • 一喝水就有尿的人和喝水多沒尿的人,誰更健康?尿多是腎不好嗎?
    比如現在人們發現自己喝一點水就會出現尿多的情況,有的人而喝了好多水,才尿一點,並且沒有尿意,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排尿多到底是不是腎不好,下面為大家說一下。一、喝了水尿多的人我們人為什麼會排尿,因為尿液其實就是水形成的,而它是從外界進入我們身體裡的,就好比我們平時喝水,還有水果之類的,而水是生命之源。
  • 尿路感染為什麼偏愛光顧女性?
    研究發現懷孕雖然並不增加尿路感染的機會,但是卻往往表現為無症狀感染。另外,隨著子宮增大,壓迫輸尿管和膀胱,增加感染逆行到達腎臟的機會,從而增加更嚴重的腎臟感染的風險。因此,孕婦在12周~16周後應常規進行尿菌篩查,及時發現尿路感染的存在。5.絕經。
  • 男人總是「憋」著尿,後果會有多嚴重?每個你都不想接受
    拉屎撒尿,天經地義,這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的生理現象。大便的情況是很容易忍住的,但是憋尿卻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身體內的尿液一多,就會有排尿的感覺,如果一直憋著不肯排洩出去的話,早晚都會憋出毛病來的。男人長時間「憋尿」的後果,哪一個你都不想看到經常憋尿的男人,腹部疼痛的情況會比較明顯。畢竟大量的尿液一直無法被排出體外,堆積在身體裡面也是會壓迫到其他部位的。老是憋尿的男人,在走路的時候,會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腹部有疼痛的感覺,就算自己現在沒有憋尿,這種情況也會比較明顯。
  • 還在發愁怎麼降蛋白尿?找準1點,比盲目用藥更有用
    通過這三項指標可了解蛋白流失的情況及腎功能受損的程度。但要進步一判斷腎臟受損的部位,還需要做尿蛋白組分的分析,進一步檢查尿蛋白中的成分。尿蛋白中包含多種蛋白成分,除了白蛋白,還有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N乙醯β-D葡萄糖苷酶(NAG)等。
  • 孕婦尿常規檢查什麼?孕婦尿常規檢查有什麼作用?
    6、蛋白質檢查:一般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質量比較少,尿常規檢查中常規定性檢測為陰性。 7、比重檢查:尿比重受年齡、飲水量和出汗的影響。尿比重的高低,可以看出生殖感染疾病中的某些信息。 8、尿糖定性檢查:正常的尿液中有微量葡萄糖,定性試驗為陰性。尿糖陽性則可能是出現了某種疾病。
  • 尿路感染,抗菌藥物怎樣合理選用?
    >尿路感染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尿路刺激徵)。上尿路感染可能會有發熱、腎區疼痛等症狀。由於泌尿生殖系統在解剖、生理方面的特點,致病菌在正常情況下不易停留、繁殖,故不易引起感染。但泌尿生殖系統一旦發生病理改變,機體的防禦功能被破壞,致病菌乘虛而入,從而誘發感染。誘發因素主要有:機體抗病能力減弱,泌尿道結石、梗阻,尿路導管等。
  • 為什么女性容易尿路感染?醫生:做好這幾件事,尿路感染不敢來犯
    女性的尿道相對於男性是短、寬、直的,這也就說明女性更容易發生尿路的感染問題。在尿道口下方尿道旁腺,如果被感染,可壓迫尿道而造成排尿不順暢。發生了尿路感染是讓人頭疼的事。不僅生理上不舒服,還有吃各種抗生素。特別是女性只要犯一次後面就會隔一段時間來一次隔一段時間就會來一次,給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 一喝水就想尿和經常喝水卻沒尿,到底誰更健康?真相沒那麼簡單!
    但這僅僅是正常情況,因為水變成尿會受到體內是否缺水、溫度、情緒和活動量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時間並不是太固定。 有研究顯示,這個過程最快是6-8分鐘,最長也不會超過120分鐘。 所以,水變成尿的時間基本上維持在6-120分鐘。
  • 有蛋白尿必須要做腎穿刺?這些情況可不做,2種檢查能代替
    腎穿刺主要是通過穿刺受損的腎小球組織,做病理化驗,結果除了明確病理,還可以進一步的輔助判斷腎臟受損的部位,腎小球受損的情況,從而判斷整個腎功能受損的情況。 明確的診斷,對後續的制定用藥方案,及疾病的預後情況有更明確的判斷,幫助儘量提前做出應對措施。
  • 寶寶尿出這種顏色就危險了…一泡尿告訴你孩子身體健康的狀態!
    6-10天的寶寶尿次每日可達30-40次,6個月至1歲的寶寶為15-16次,2-3歲10次左右。無色、透明色危險指數:★☆☆☆☆誒!肯定有家長問,白色的尿液多好啊,這證明寶寶沒上火啊~沒錯,可能就是沒上火,但是這種尿色是水分攝入過多的表現。別總想著水是好東西就拼命餵寶寶,餵不好有可能造成嬰兒「水中毒」。
  • 泡沫尿就是蛋白尿,泡沫越多說明蛋白越多?醫生闢謠:別瞎擔心
    很多朋友在上廁所的時候,喜歡觀察自己的尿液狀況,如果尿液中出現了泡沫,就擔心自己是出現了蛋白尿,腎臟功能出現了問題,但泡沫尿一定就是蛋白尿嗎?泡沫越多,就說明蛋白尿越嚴重嗎?這些說法,都非常的不科學,不嚴謹。
  • 怎樣解讀「尿常規」報告中的「+,-」號
    異常:下圖中的6種顏色要尤其注意。尿比重(SG) 正常:參考值1.015~1.025。尿比重是指在4℃條件下尿液與同體積純水的重量之比,取決於尿中溶解物質的濃度,可因飲食和飲水、出汗和排尿等情況的不同而有較大的波動。 異常:尿比重升高可見於高熱、脫水、糖尿病、糖尿病酮症等。
  • 喝下去的水,需要多久會變成尿?一喝水很快就有尿,說明什麼?
    水喝入體內,經過身體代謝之後,會變成尿,多喝水意味著尿會變多。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就是有些人喝水之後,很快就會有尿,有些人喝了很多水後,但卻長時間都不想排尿。那麼,正常情況下,喝進體內的水需要多久會變成尿呢?喝進體內的水,需要多久會變成尿?
  • 少尿、血鉀1.8 mmol/L,敢不敢補鉀?
    病情很簡單,26歲孕婦,妊娠劇吐,伴有嚴重低鉀血症,少尿。患者妊娠6個月,因妊娠劇吐,1天前在外院治療,入院時血鉀2.0 mmol/L。由於患者少尿(24小時尿量不到400 mL),所在醫院24小時僅僅補了1 g氯化鉀(KCl),並給以10 mg呋塞米利尿。
  • 出現蛋白尿就是腎病了?未必,或與這3類情況有關
    蛋白尿指的是尿蛋白含量超標的尿液,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尿中出現泡沫。在很多人眼裡,尿中有泡沫的就是蛋白尿,就是預示著腎臟健康出現了問題。這種想法太過於片面了,並不是尿液中有氣泡就肯定是蛋白尿,以下這三種情況都是正常的現象,沒必要太過於擔心。
  • 英語中有多少種「尿」?慎入!
    因為個人性格原因,小編一直喜歡鑽研一些偏門(屎尿相關)的知識。繼上次「米田共」系列大受歡迎後,小編備受激勵,暗地裡發奮圖強,又整理出一份「屍水」系列。當然,不至於到下雨這麼嚴重。至於老二「pass water」,因為風格專一,只能「小便」、不能「漏水」,所以只能屈居第二。
  • 柯基犬尿不多但是次數多
    柯基尿不多但次數比較多,可能是柯基飲水量太少或者尿路方面出現了問題,當主人發現柯基尿頻尿少時,要注意觀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然後再從原因入手幫助柯基儘快好起來。一、飲水量太少如果給柯基吃的食物太乾燥,加上柯基又不喜歡喝水,體內的水分不多尿液少自然就尿少,主人要注意調整柯基的飲食結構,不要給柯基餵食鹽分過高的食物,也不要給柯基餵食人吃的食物。這樣柯基的身體也會容易出現問題,平時給柯基餵食的時候要注意清淡,多餵食一些水果和蔬菜。
  • 疾病預警:可怕的遺傳代謝病之楓糖尿病
    ,沒有任何明顯的誘因,並伴消化不良、小便和呼氣都有異味,當時他們就帶著孩子去了他們當地的兒童醫院。   這對父母打聽到北京友誼醫院可以給孩子做肝移植手術,夫妻倆這才半夜裡風風火火地抱著孩子趕到了北京友誼醫院掛了個急診。   核心提示   在這對夫妻向醫生表述的主訴症狀中,首先,要注意兩個症狀:一是孩子從出生後無明顯誘因的嗜睡;二是尿液和呼氣有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