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射的衛星洞察號已經登陸火星有一段時間了,距離地球146000000公裡,即便如此,洞察號還是輕輕鬆鬆的實現了跟地球上的通訊,前端時間,洞察號還經常傳回來多張照片,向地球上的科學家匯報火星的工作情況。但是近日洞察號傳回來的一張照片,讓科學家大吃一驚,此次的照片跟前幾次的不大一樣。
經過長時間的工作,洞察號乾淨整潔的外表,已經布滿了灰塵。再加上火星地表的沙塵比較多,有時候還會遭遇小型的沙塵暴。攝像頭拍攝也會受到影響,拍的圖片有一點模糊。目前洞察號的主要目的還是了解火星的環境,為以後人類前往火星積累一下資料和數據。大概還需要近2年的時間,洞察號才能逐步的完成測試工作。
科學家通過傳回照片看到,洞察號的面積很大一部分,都被灰塵掩蓋了,說明火星上的經常颳大風,而且有很多灰塵。洞察號還有還幾個機械手臂,目的就是方便在火星上面操作。火星上擺放了很多的攝像頭,都是洞察號通過機械手臂固定好的。而這些攝像頭也把洞察號的工作情況給拍攝了下來,科學家看過圖片之後,發現洞察號還是有一點點損傷的。比如在突破火星大氣層的時候,發生了劇烈的碰撞,產生的高溫讓洞察號的外殼有燒黑的痕跡。
目前科學家是沒有時間來整理洞察號的外觀的,而且火星也不具備維修條件。洞察號只能據需行走在火星的地表,來完成自己的探測任務。說實話,火星經過這麼多年人類的探測,人類始終無法對火星有更深入的了解。儘管人類已經做了很多的假設和想像,比如科幻電影裡面經常演的一樣。但是由於現在的科學技術限制,加上火星上的氣候環境惡劣且沒有規律,始終阻礙了向人類向火星前進的腳步。
洞察號能在火星上工作這麼長時間,不知辛苦,不怕環境惡劣,而且沒有任何埋怨。如果換成我們人類,我想沒有人能勝任這份工作。先不說火星的工作環境,單說受傷後工作這麼長時間就是我們人類所不能比擬的。這也許就是機器和人類的唯一區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