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號:火星,我來了!你的名字即將登陸火星

2020-12-08 騰訊網

  航天面面觀 2018-11-26

  在經過6個多月的飛行後,洞察號探測器正在快速靠近火星,如果一切順利,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4時左右,洞察號就要登陸火星啦!

  【發射】

  北京時間2018年5月5日19時05分,「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在加利福尼亞范登堡空軍基地搭乘Atlas V-401火箭發射升空!

  滿是大霧,就像今天的全國大部分地區……

  只能看到火箭尾部的火焰。

  火箭飛行軌跡。

  又是一次火星探測之旅!

  火星,是地球的「近鄰」,它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對人類來說充滿著神奇。整個太陽系除月球之外,人類展開最多任務的星球就是火星。從飛掠星球拍照、到進入火星軌道再到登陸器著陸,火星探索經歷了漫長的歷程,但是,對試圖拜訪自己的人類,火星一直不太「友好」,一半的行動都失敗了。

  提起對火星的探索,NASA(美國宇航局)自然會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目前,美國在火星探索方面仍是世界「領跑者」。從20世紀60年代蘇聯發射人類首顆火星探測器以來,截止目前共實施了近50次火星探測活動,成功率約為48%。其中,美國共進行火星探測22次,美國在火星探索方面仍是世界「領跑者」。

  【洞察號探測器】

  這顆探測器名叫「InSight」(洞察號),正式英文名是啥呢?「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大意是「地震調查,測地與地熱流內部探測器」。

  「洞察號」高1米多,太陽能帆板全部展開時,最大寬度可以達到6米,總質量為694公斤。其中包括一個著陸器(358公斤),隔熱罩(189公斤),巡航級(79公斤)以及67公斤左右用於中途軌道修正等用途的推進劑。

  經過六個多月的旅程,洞察號探測器將於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4時許在火星北半球的艾利希平原(Elysium Planitia)著陸。

  不同於之前火星車的是,洞察號探測器不會在火星表面「巡視」。

  洞察號火星表面工作示意圖。圖源:NASA

  著陸後,洞察號探測器將停留在一個點,通過「看」、「聽」和鑽探等手段,了解隱藏在火星地表下的歷史信息,探測火星地震情況,繪製火星內部地圖,了解地球等巖石行星的形成。

  【攜帶了什麼?】

  洞察號主要攜帶了以下重要載荷:地震儀(SEIS, the Seismic Experiment for Interior Structure)、地溫輻射計(Heat Flow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Probe, HP3)、以及測量行星自轉的衛星通訊系統(Rotation and Interior Structure Experiment,RISE)

  地震儀(SEIS, the Seismic Experiment for Interior Structure)剖面示意圖。

  地震儀(SEIS, the Seismic Experiment for Interior Structure)。沒錯,就是這個白色的東東。地震儀(SEIS)的數據,將揭示火星形成和演化的情況。

  地溫輻射計(Heat Flow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Probe, HP3)

  它將鑽探到火星表面下至多16英尺(5米),測量溫度隨深度的變化。這將使科學家能了解火星目前和過去存在的放射性元素。

  「洞察號」將幫助科學家們繪製火星內部的第一張詳細地圖,洞察號探測器沒有車輪,所以一旦它著陸,就會保持在原地不動。它不能跑動收集土壤去研究,但它有一個7.8英尺長(2.4米)的機器人手臂。機械手臂上有一個可拍攝彩色3D圖像的相機,探測器機身上還有第二個相機,可以提供廣角視野。

  【兩顆立方星】

  在洞察號發射任務中,Atlas V-401火箭還搭載了兩個微型太空飛行器——也被稱作立方體衛星。它們是首批進入深空的立方體衛星,將對其通信和導航能力進行測試,同時協助在火星表面的洞察號探測器完成通信任務。

  它們還有個名字MarCO,暱稱為「瓦力」和「伊娃」。

  兩顆立方體衛星在火星上空飛行的藝術概念圖。圖源:NASA

  兩枚MarCO衛星中的一枚,在噴氣推進實驗室接受測試的場景。圖源:NASA

  兩顆衛星已經為測試星際通信中繼做了測試,目前正在為下一次測試做準備。如果一切順利,MarCO可能需要幾秒鐘接收和處理數據,然後以光速傳回地球。這意味著NASA團隊在洞察號著陸8分鐘後就能告訴人們著陸器在下降和著陸期間做了什麼。

  根據計劃,洞察號探測器將於11月27日抵達火星。洞察號在著陸時,也將像「好奇號」火星車那樣經歷「恐怖7分鐘」。在這段時間裡,洞察號將穿過火星大氣層,這也是整個任務最危險的一段時間。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著陸火星動畫演示:

  視頻來源: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著陸在哪裡?】

  如果一切順利,洞察號將著陸在廣闊的艾利希平原(Elysium Planitia),距離好奇號火星車(Curiosity)目前正在探索的蓋爾撞擊坑(Gale Crater)不太遠。

  有人利用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HiRISE照相機獲取的高清晰立體圖像對製作出了目標地的數字高程模型。再經過處理,我們就看到了下面的場景。

  看,還是非常平坦的。

  【你的名字即將登上火星!】

  姓名徵集活動可以說是NASA舉辦的一個非常有意義、有創造性的活動,以此來激發人們對航天的關注與熱愛,這是一個妙招!此前登陸火星的鳳凰號(2008),好奇號(2012),獵戶座載人飛船(2014)都有徵集姓名上火星的活動。

  今年,「洞察號」發射時,攜帶有你的名字的微晶片和探測器一起飛往火星啦!

  對「洞察號」任務來說,在2015年,NASA已經開展了一次徵名活動了,在不到30天的時間裡,全世界共有80多萬人參加了這次活動。後來因探測器中的地震儀出現問題推遲了,為激發民眾的參與熱情,NASA在「洞察號」探測器上又增加一枚晶片,所以在去年再次徵集。

  「航天面面觀」也多次提醒,所以,你參加了嗎?

  你的專屬「登機牌」,上面有你的名字和唯一編號(報名成功後會在右上角出現)。圖源:NASA

  徵集結束後,NASA把信息刻入一個硬幣大小的晶片中,「洞察」號(InSight)火星探測器發射後,你的名字就和它一起飛往火星了!

  晶片長什麼樣呢?別急,馬上放圖!

  看到沒有,就這麼大,哈哈。

  那麼,把這個晶片安裝在哪裡呢?

  2015年11月,工作人員將含有姓名信息的晶片貼在洞察號著陸器的甲板上。這個晶片裡包含的就是2015年徵集的那次信息。

  今年3月份,NASA將2017年徵集到的姓名信息刻入到了另一枚微小晶片中,貼在甲板的另一個地方。

  雖然只是一次虛擬的太空之旅,但是,收集人們的名字並送上火星,這樣以來,人們都會參與、並關注這段探索旅程。

  在2017年的徵集活動中,全球一共有160多萬人提交了他們的名字。加上2015年類似活動徵集的82.7萬人,共有240多萬人提交了名字。在這240多萬名申請者中,超過67.6萬人是美國人,人數排名第一;超過26.2萬人是中國人,在人數上排名第二。

  所以,你是其中之一嗎?

  如今,含有240多萬公眾姓名的微晶片即將跟隨探測器一起在火星著陸!

  所以,你準備好火星留名了嗎?

  【有直播嗎?在哪看?】

  如此重要的時刻,直播是必須的!

  在哪看呢?

  NASA TV就可以!可以直接打開!

  NASA TV:https://www.nasa.gov/multimedia/nasatv/#public

  騰訊視頻直播,有同傳:https://view.inews.qq.com/a/ZLV2018112301152202?

  準備好熬夜就可以了!

  預祝著陸取得圓滿成功!期待洞察號早日發回科學數據!

  NASA火星車一覽。Mars 2020,將於2020年7月發射。

  NASA,探索宇宙奧秘的優等生。我們要學習!

  想一想,距離2020年我們中國的火星探測器發射日期也越來越近了,我們的2020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為2020年7月23日-2020年8月5日,連續14天,每天有那麼幾分鐘的窗口。

  中國2020年火星探測器中的著陸器和巡視器示意圖。巡視器,也就是火星車將在火星行駛!

  火星,我們來了!

  圖源:NASA、推特、新華社等。

相關焦點

  • 「我成功了!」洞察號即將登陸火星的第一句話!
    科學家將實時監測1.46億公裡外洞察號著陸火星!倒計時1天!準確地說是1天又20小時!距離洞察號登陸火星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了!來自NASA的洞察號小組將使用各種太空飛行器——甚至地球上的射電望遠鏡——監測火星著陸器的無線電信號,以查明9100萬英裡(1.46億公裡)外正在發生的事情。
  • 美國「洞察號」探測器登陸火星 搭載26萬中國人名字
    首頁 > 外聞 > 關鍵詞 > 洞察號最新資訊 > 正文 美國「洞察號」探測器登陸火星 搭載26萬中國人名字
  •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開啟首次火星內部探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今年5月發射的無人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再次向紅色星球發起挑戰。這個造價9.93億萬美元的無人探測器於北京時間27日凌晨成功抵達火星登陸點,並順利傳回首張照片。「洞察號」正在開啟歷史上首次勘探火星內部的探索任務。
  •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展開探測
    火星剛剛接收了最新的機器人居民「洞察號」。美國宇航局裝備了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著陸器的探測器「洞察號」在距離地球近7個月,3億英裡(4.58億公裡)的旅程中成功降落在紅色星球上。「洞察號」的為期兩年的任務將是研究火星的內部深處,學習如何與巖石表面,包括地球和月球以及所有的天體形成。 「洞察號」於5月5日從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
  • 洞察號登陸火星 川普又開吹:我的功勞
    洞察號登陸火星 川普又開吹:我的功勞  黃琨 • 2018-11-27 10:50:18
  • 你好火星,我們將進入你的身體內部!美國NASA洞察號登陸火星
    洞察號現在坐落在一片靠近火星赤道、被稱為埃律西昂(Elysium Planitia)的廣闊平坦的平原上。登陸前,美國宇航局稱它為「火星上最大的停車場」。這塊平原的第一張照片在洞察號登陸幾分鐘後就被傳回地球。照片以魚眼視圖顯示了機器人周圍環境的汙跡。照片是通過位於著陸器下側的攝像機的半透明鏡頭蓋拍攝的。
  • 黑暗中航行六個月後,「洞察號」探終於登陸火星了!
    同時,它必須自動張開超音速降落傘,接收地面反射來的雷達信號,並在極小的誤差內點燃減速助推器。由於火星傳來的信號要過近40分鐘才能被地球接收,這七分鐘內如果出現任何問題,NASA的研究員都來不及補救。讓觀察員擔心的也包括洞察號的複雜結構。據 NASA 科學家透露,洞察號裝備有 12 個引擎,每個引擎每秒鐘都要暫停十次,為探測器的平穩著陸提供小的衝量。
  •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它的任務是什麼?
    想要改造火星,必須要對火星有足夠的了解,幾十年以來,科學家往火星發射了不少的探測器,有火星外太空軌道衛星探測器,也有登陸探測器,想要足夠了解火星,自然還是登陸探測器更有優勢,科學家也通過這些火星陸地探測器的探索,對火星有了很多的了解。
  • 洞察號登陸火星:開始為期兩年的星地質勘探
    【PConline資訊】北京時間 2018 年 11 月 27 日 3 點 53分,備受矚目的「洞察號」探測器在北京時間今年5月5日19:05從美國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經過6個多月的漫長旅途後成功著陸火星,接下來,它將在 2019 年 3 月前完成所有儀器的配置
  • 洞察號登陸火星 為期2年,深入研究火星內部
    洞察號登陸火星 為期2年,深入研究火星內部2018-11-27 22:11出處/作者:站長之家整合編輯:吃薄荷的貓責任編輯:zhaoyongyu1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經歷半年時間飛行4. 8 億公裡終於成功登陸火星。
  • 洞察號:「我到火星啦!」
    北京時間今天(11月27日)凌晨4時左右,NASA的新一代火星著陸器洞察號順利著陸火星。【前情提要連結】洞察號順利完成了預定的著陸計劃。儀器環境相機(ICC),裝在著陸器的底部,能以一個120度的廣角來觀察周圍一大片環境。
  • 洞察號已經登陸火星數天了,怎麼沒有動靜?說好的帶來火星新視野
    文/行走天涯洞察號已經登陸火星數天了,怎麼沒有動靜?說好的帶來火星新視野就在前幾天美國宇航局所發射的洞察號探測器終於衝破了大氣層的阻礙,並且成功的登陸到了火星地表了,相信這條新聞早就已經刷爆了整個航天業,本身美國之所以發射洞察號探測器的原因就是為了給人類帶來一個全新的火星新的事業,這是完全不同於之前所發射的探測器的,洞察號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探索火星地表下大約在五米範圍內的火星具體環境,不僅僅只是為了讓人們直觀的看到火星上的不同,而是可以通過分析一些有關於火星上的數據
  • NASA洞察號登陸火星表面經歷「恐怖7分鐘」
    NASA洞察號登陸火星表面經歷「恐怖7分鐘」  Connor Feng • 2018-11-27 19:00:04 來源:前瞻網
  • 美國洞察號登陸火星 勘測火星內部仍需幾個月時間
    美國洞察號登陸火星 勘測火星內部仍需幾個月時間 來源:央視新聞移動網 • 2018-11-28 14:42:52
  • 美國「洞察號」無人探測器登陸火星 傳回首張照片遭吐槽
    【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在經歷了近7個月的飛行後,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的「洞察(InSight)」號探測器在北京時間27日凌晨成功登陸火星。包括26萬名中國人在內的200萬名「太空粉絲」的信息,也存在微晶片中隨「洞察號」一起上了火星。
  • 洞察號登陸火星,好奇號也不閒著,在火星有了新發現
    當美國火星探測器連續飛向這顆紅色的行星時,老一代的火星探測器「大衛號」正迎來新的火星探測器「洞察號」。這個月,火星探測器上又有了新的發現,科學家對火星上的一塊特殊巖石感興趣。自然,科學家們並沒有放棄,他們決定用好奇號的雷射轟擊這塊小石頭,然後通過光譜來分析它的化學性質。從2012年8月登陸火星起,好奇號就一直在努力,多年來,好奇號在火星上工作,給科學家們提供了許多重要的科學發現,當然,有時也會出差錯,常常讓科學家一驚一乍。例如,有時一個不知名的碎片會出現在周圍,科學家們會忙上半天,看著不是「長矛」的科學家掉落也會安心。
  • NASA洞察號探測器將在北京時間27日清晨登陸火星
    經過6個月4.8億多公裡的飛行之後,NASA最新的火星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已經抵達火星,將在美國東部時間11月26日下午2點54分左右進入火星大氣層(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03:54),降落在火星赤道北方的: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距離好奇號探測車目前所在的位置不遠。。
  •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之後下一步要做的是什麼?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之後下一步要做的是什麼?在這幅插圖中,NASA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正在用它的機械臂保護已經部署好的地震儀,機械臂上裝有防風隔熱板,InSight於2018年11月26日登陸火星。
  • 洞察號攜240萬人「火星留名」,其中還有26萬中國人的名字!
    文/ 小宋同學北京時間27日凌晨,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InSight)無人探測器確認成功登陸火星。這臺探測器於今年5月5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被發射升空,耗時六個半月飛行4.8億公裡來到火星。
  • 洞察號登陸火星 火星被稱為「探測器墳場」
    經過逾6個月的飛行,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終於在北京時間2018年11月洞察號是2018年5月5日由宇宙神5號火箭發射升空的。這是美國首次從西海岸的范登堡空軍基由西向東發射空間探測器,原因是宇宙神5號的推力足夠大,發射窗也更為適宜。  整個任務分為發射、巡航、進入下降和著陸(EDL)、表面操作等四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