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號:「我到火星啦!」

2021-01-20 中國國家天文

北京時間今天(11月27日)凌晨4時左右,NASA的新一代火星著陸器洞察號順利著陸火星。【前情提要連結】


洞察號順利完成了預定的著陸計劃。漢化自 / [2]


這次洞察號成功著陸雖然不令人意外(考慮到NASA此前的高成功率),但依然還是讓人提心弔膽。好在最後一切順利。


現場工作人員的喜悅溢出屏幕。/ NASA


至此,從1960年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以來,一共有15次火星著陸任務成功進入了火星大氣層,8次任務成功著陸並順利開展探測工作——8次任務全部都是NASA的


NASA的火星著陸器/巡視器大家族。 / NASA


火星著陸器版圖也更新了~下面就期待Mars 2020啦~




/ 你好,洞察號!再見,瓦力和伊娃!


洞察號一共攜帶了2個相機[1]:


一個叫做儀器調度相機(IDC),裝在機器臂上,用於尋找合適的地點來安置火震儀和熱流儀,IDC的視野較小,只有45度,但因為裝在機器臂上,所以非常靈活,可以360度移動;


另一個叫做儀器環境相機(ICC),裝在著陸器的底部,能以一個120度的廣角來觀察周圍一大片環境。


洞察號的兩個相機。/ NASA/JPL-Caltech[1]


剛到火星,勤奮的洞察號就已經休整狀態——用它的ICC相機拍攝了它人生中第一次張限量版照片


而事實證明首次出場的瓦力和伊娃也非常給力——它們以近乎實時的速度(也就是只延遲了8分鐘左右的信號傳播時間)把這張照片傳回了地球。


於是,地球上的我們僅僅在著陸後10分鐘左右就看到了這張令人激動不已的照片!


洞察號拍攝的第一張火星照片。 / NASA-JPL-Caltech


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洞察號還沒有拿掉相機的防塵罩,所以看著髒兮兮的也很不清晰,宛如新生兒剛剛睜開眼睛看到的模糊世界


你好呀,洞察號!歡迎來到火星!


但這可是絕對的限量版!因為幾天後防塵罩就會被摘掉,以後再傳回的照片就會很清楚啦。


至於瓦利和伊娃,因為立方星只有手提箱大小,沒有用於減速和調整軌道的燃料,所以完成任務之後的瓦力和伊娃不會進入火星軌道,而是會揚長而去,繼續太陽系中的漂泊人生。


但在此之前,伊娃也傳回了在一張洞察號著陸之後自己拍攝的火星。


伊娃眼中的火星。/ NASA-JPL-Caltech


再見了,瓦力和伊娃!


幾個小時後,洞察號與在軌的火星奧德賽號軌道器成功取得聯絡。奧德賽號告訴我們,洞察號非常健康,已經順利打開了太陽能板


此外,洞察號IDC相機拍攝的第一張火星照片也傳回了地球。相比之下也明顯可以看出IDC相機的視野比ICC相機窄得多。


IDC相機拍攝的火星以及洞察號機身的一部分。 / NASA/JPL-Caltch[5]



/ 洞察號要探測什麼?——聽脈搏,測體溫


洞察號的主要探測目標有兩個:

一個是火星內部結構,也就是聽脈搏

另一個是火星內部的熱狀態,也就是測體溫


針對這兩個目標,洞察號配備了一臺火震儀(SEIS)和一臺熱流和物理性質探測儀(HP3)


洞察號的火震儀和熱流探測儀。/ NASA-JPL Caltech


火震儀會在洞察號著陸之後被固定在火星表面上,然後用一個罩子罩起來減少外界風和熱的幹擾。


洞察號火震儀安裝演示圖。/ NASA,剪輯、壓制 / haibaraemily


為什麼探測火星的內部結構需要地震儀(在火星就叫火震儀了)呢?簡單來說,就是當固態天體發生震動的時候,震動產生的波(地震波)在不同密度的地層中傳播速度不同,那麼通過測量不同地層傳來的地震波之間的時間差,就可以反推內部每一層的厚度和密度了。


火星地震一分鐘速覽。來源 / NASA,聽譯、壓制 / haibaraemily


至於熱流和物理性質探測儀(Heat Flow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Probe,簡稱HP3)嘛,就簡單粗暴多了。它會直接把一隻「溫度計」插進火星表面,這隻溫度計的鑽頭被稱為「鼴鼠」,足足可以打5米深的洞,也就是說,可以測量火星表面到地下5米深的溫度隨深度的變化。這也將是有史以來人類在火星打的最深的洞了。


洞察號熱流探測儀工作示意圖。來源 / NASA,剪輯、壓制 / haibaraemily


火星曾經也像地球一樣有過地質非常活躍的時期,但隨著內部熱量的不斷耗散,火星也就慢慢「沉寂」了。而通過測量火星淺表層溫度隨深度的變化,可以幫助我們重建火星的熱演化歷史,推算火星內部還有多少熱,火星已經失去了多少熱,火星這幾十億年來經歷了怎樣的熱變化,火星為什麼沒有板塊活動等等重要問題。


除了火震儀和熱流儀,洞察號還帶了一臺「自轉和內部結構探測儀」(RISE)——它將通過都卜勒頻移測量火星的自轉速度和自轉軸變化。自轉參數也是約束行星深層內部結構的重要依據之一。經過這幾項「檢查」之後,相信我們將會對火星內部有更深刻的認識。



/ 243萬個地球人的名字,順利登上火星


洞察號和之前NASA的許多任務一樣,會面向所有地球人徵集名字。這幾乎算得上是NASA增加普通民眾參與度和對深空探測親切感的經典案例了。最終,全世界有將近243萬人領到了這張「登機牌」,其中包括26萬名中國人[6]。


登機牌的國家分布。 / NASA


這次沒有趕上的小夥伴們也不用遺憾,NASA現在的任務基本都會有這項活動,2020年的火星發射窗口也應該會有Mars 2020的徵名活動,不要錯過下一次去火星的機會哦~


本文作者的登機牌~


這些名字被存儲在一個直徑不足0.8釐米的晶片中,也隨著這次洞察號的順利著陸,成功來到了這顆紅色星球上。


存儲了243萬人名字的晶片。 / NASA-JPL Caltech


期待洞察號正式開始工作之後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吧!



關於作者/

灰原哀博士(haibaraemily),從事行星科學研究,本公眾號主頁君。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公眾號~

知乎、微博、果殼:@haibaraemily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參考資料

[1] YouTube | Phoenix Mars Lander-Launch & Landing Anima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_QndDGc82Y

[2] What to Expect When InSight Lands on Mars

http://www.planetary.org/blogs/emily-lakdawalla/2018/mars-insight-landing-preview.html

[3] Curiosity - 7 Minutes of Terror

https://www.jpl.nasa.gov/infographics/infographic.view.php?id=10776

[4] NASA Engineers Dream Big with Small Spacecraft

https://www.jpl.nasa.gov/news/news.php?feature=7101

[5] NASA | InSight Is Catching Rays on Mars

https://mars.nasa.gov/news/8393/insight-is-catching-rays-on-mars/?site=insight

[6] https://mars.jpl.nasa.gov/participate/send-your-name/insight/world-participation-map/


棒棒噠!

出品 / 科普中國

製作 / haibaraemily

監製 /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編輯 / 懷塵


中國國家天文

Chinese National Astronomy

微信號:chineseastronomy

《中國國家天文》雜誌由國家天文臺主辦。

本刊面向廣大公眾,關注天文與人文相結合,

提供科學性、文化性、藝術性、收藏價值兼備的天文學內容及文化生活。

中國國家天文願與你一同守望宇宙星辰。

新媒體投稿:cinastronomy@163.com   

紙刊訂閱請洽:15910825311

相關焦點

  • 洞察號:火星,我來了!你的名字即將登陸火星
    ,如果一切順利,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4時左右,洞察號就要登陸火星啦!   又是一次火星探測之旅!   火星,是地球的「近鄰」,它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對人類來說充滿著神奇。整個太陽系除月球之外,人類展開最多任務的星球就是火星。從飛掠星球拍照、到進入火星軌道再到登陸器著陸,火星探索經歷了漫長的歷程,但是,對試圖拜訪自己的人類,火星一直不太「友好」,一半的行動都失敗了。
  • 火星探測器洞察號順利發射,用另一種方式洞察火星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小林,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火星探測器你了解多少?美國已經發了一大堆的火星探測器,這個洞察號的外形和先前那個鳳凰號長得非常像。小編猜這是美國人為了省點錢,他一張圖紙全解決了,所以這個洞察號的成本是很低的。
  • 有驚無險成功著陸火星!你好 洞察號!
    從1960年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以來,到洞察號之前,一共有14次火星著陸任務成功進入了火星大氣層,但只有7次任務成功著陸並順利開展探測工作——成功率只有50%。數據來源:MOLA,製圖:haibaraemily 具體到這次的洞察號。
  • 一年前的今天,洞察號是如何成功著陸火星的?
    洞察號順利著陸火星。從1960年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以來,到洞察號之前,一共有14次火星著陸任務成功進入了火星大氣層,但只有7次任務成功著陸並順利開展探測工作——成功率只有50%。即使到了著陸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很多的近20年,也依然有NASA的火星極地著陸者號、深空2號,歐空局的小獵犬2號、斯基亞帕雷利號的遺憾失敗。具體到這次的洞察號。
  • 「我成功了!」洞察號即將登陸火星的第一句話!
    科學家將實時監測1.46億公裡外洞察號著陸火星!倒計時1天!準確地說是1天又20小時!距離洞察號登陸火星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了!來自NASA的洞察號小組將使用各種太空飛行器——甚至地球上的射電望遠鏡——監測火星著陸器的無線電信號,以查明9100萬英裡(1.46億公裡)外正在發生的事情。
  • 洞察號登陸火星 川普又開吹:我的功勞
    洞察號登陸火星 川普又開吹:我的功勞  黃琨 • 2018-11-27 10:50:18
  • NASA洞察號檢測到奇怪的火星「信號」!地震多的不同尋常!
    在我們的印象中,火星是一個死氣沉沉的星球,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發現任何生命,但NASA最新發布的研究成果顯示,火星地震頻發,在地質學上仍然是一顆「活」的星球。2018年11月,「洞察號」探測器在火星赤道附近著陸,開啟為期兩年的「聆聽火星」任務。與之前探索火星的勇氣號、機遇號和好奇號等漫遊車不同,洞察號是一個固定式著陸器,主要依靠布置在附近的兩套科研儀器——地震儀和熱流探針完成探測任務。前者可以監聽火星深處微小的震動,後者可以鑽至地面以下3米深的地方,測量火星內部的溫度。
  • 「洞察號」:火星地殼或分三層
    這是科學家首次直接探測地球以外的行星內部,將有助於研究人員揭開火星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和演化的。  這是「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一項重大發現。數據顯示,火星地殼也分層,厚度為20公裡或37公裡,是兩層還是三層,具體取決於地震波的反射是否準確跟蹤到地幔的頂部。
  • 「洞察號」探測器記錄到火星震 或為全球首次
    中新網4月24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發布消息稱,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上的法國SEIS地震儀記錄到火星震,此為全球首次。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網站發布的消息稱,地震儀4月6日記錄到類似美國「阿波羅號」載人航天飛船在月球上記錄到的地震信號。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2018年5月從地球發射,於11月抵達火星。法國SEIS地震儀在操縱器的幫助下被安置在距離火星表面1.6米高的位置。
  • NASA衛星拍攝到火星表面的「洞察號」和「好奇號」探測器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效果圖)騰訊科技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了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上HiRISE相機從太空中拍攝到的火星「洞察號」著陸器和「好奇號」漫遊車的最新照片,其中,「洞察號」新照片是NASA迄今為止對該探測器拍攝到的最佳照片
  • 洞察號的火星之旅·火震
    洞察號攜帶了一個火震儀,用於探測火星上的震動。火震儀會在洞察號著陸之後被固定在火星表面上,然後用一個罩子罩起來減少外界風和熱的幹擾。(洞察號火震儀安裝演示圖。來源:NASA)為什麼探測火星的內部結構需要地震儀(劃掉,在火星就叫火震儀了)呢?簡單來說,就是當固態天體發生震動的時候,震動產生的波(地震波)在不同密度的地層中傳播速度不同,那麼通過測量不同地層傳來的地震波之間的時間差,就可以反推內部每一層的厚度和密度了。
  •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展開探測
    火星剛剛接收了最新的機器人居民「洞察號」。美國宇航局裝備了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著陸器的探測器「洞察號」在距離地球近7個月,3億英裡(4.58億公裡)的旅程中成功降落在紅色星球上。「洞察號」的為期兩年的任務將是研究火星的內部深處,學習如何與巖石表面,包括地球和月球以及所有的天體形成。 「洞察號」於5月5日從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
  • 黑暗中航行六個月後,「洞察號」探終於登陸火星了!
    作為 NASA 發射到火星的第 8 個探測器,洞察號的使命比「前輩們」更加艱巨:它要做的不僅是拍拍照片,收集土壤樣本,觀測火星氣候這樣的「簡單工作」,更要鑽入火星的地層之下,探索火星的內部結構,讓人類了解真正的火星。洞察號將從本周起,在火星服役至少兩年,並用它傳回的數據,為我們揭示火星「內心深處」,甚至是整個太陽系行星演化的秘密。
  • 洞察號探測器記錄到日食期間火星上發生了奇怪的事
    但即便是在如此短暫的時間之內,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還是成功地記錄下火星日食期間發生的奇特事情。  令火星科學家感到驚訝的是,在福波斯日食期間,洞察號上的地震儀(一個記錄地面運動以監測可能的地震活動的儀器)會微微向一側傾斜。
  •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開啟首次火星內部探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今年5月發射的無人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再次向紅色星球發起挑戰。這個造價9.93億萬美元的無人探測器於北京時間27日凌晨成功抵達火星登陸點,並順利傳回首張照片。「洞察號」正在開啟歷史上首次勘探火星內部的探索任務。
  • 美國洞察號登陸火星 勘測火星內部仍需幾個月時間
    美國洞察號登陸火星 勘測火星內部仍需幾個月時間 來源:央視新聞移動網 • 2018-11-28 14:42:52
  •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將「溫柔」觸地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房琳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發布消息稱,火星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將於美國時間11月26日,在火星表面著陸。目前,工程師們正密切關注著「洞察號」的健康狀況和軌跡數據,並監測火星天氣報告,以確定其是否需要在準備著陸時做最終調整。InSight是「利用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進行內部勘探」的英文縮寫。「洞察號」作為研究火星深處內部的第一個任務,在今年5月5日升空。
  • NASA洞察號探測到數百次火星震動 最大的像4級地震
    與地球上發生的地震相比,火星震動強度顯得微不足道,但探測器採集到的新數據可以為行星科學家提供更多關於火星內部的信息。2018年,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成功著陸,並於2019年4月首次探測到震動。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某儀器首席研究員菲利普·洛尼翁(Philippe Lognonne)表示,探測器在火星上探測到的許多震動強度都很小。如果地球上發生這種地震,人們可能都不會感覺到。洛尼翁補充說:「我們可以說,在火星上發生震動災害的危險性非常低。至少現在看來是這樣。」報導中提到的24次最大火星震動僅達到了地球上地震3級或4級水平。
  •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它的任務是什麼?
    近年來,人類對火星的了解越來越多,現在有科學家懷疑上有可能存在地下液態水,也有可能會有生命的存在。但是想要探測火星地表之下的情況也是不容易的,以前的火星探測器無法做到這一點,為了能夠對火星地表之下進行探測,美國NASA航天局於今年5月5日發射了新型的火星登陸探測器-洞察號。
  • 火星仍然活躍 NASA洞察號首次探測到地震信號
    不過「地震」不僅僅只發生在地球上,最近科學家發現,火星也有地震。據報導,日前,NASA「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在火星上似乎探測到了一場地震,這是自去年11月開始執行任務以來,它檢測到的第一場地震,也是該探測器正在執行的探測火星內部聲音任務中取得的第一個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