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洞察號火星熱探測器上的自動錘鑽頭有望恢復鑽探工作

2020-10-21 科技領航人

來自火星探測的好消息,美國洞察號(InSight)火星熱探測器的自動錘鑽頭現已完全被火星地表覆蓋。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探測進展,因為的自動錘鑽頭周圍的塵埃會誘使設備更深入鑽探火星地殼。

洞察號(InSight)著陸器的熱流和物理屬性包的持續傳奇已經發生了重要的轉變,或者至少如我們希望那樣。由德國航天局(DLR)製造,由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操作的自動錘鑽頭現在完全被火星上的紅色泥土所遮蓋,這表明它可能很快就能正確鑽深,因為它需要摩擦才能移動向下。到現在為止,它大多時候像無用的彈簧一樣上下彈跳。

美國洞察號(InSight)火星熱探測器的目的是在最大深度為10英尺(3米)的火星地殼下獲取溫度讀數。但事實證明,該設備是洞察號(InSight)任務中最令人沮喪的方面,該任務始於2018年11月著陸器抵達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那個時刻。直到目前為止,這個16英寸長(40釐米)的探針幾乎無法再往火星地表內前進一步,在一個特別令人困擾的時刻(大約一年前的這個時候),火星拒絕了洞察號(InSight)自動錘鑽鑽頭鑽探,將其吐回到表面上。

現在,不合作的不是熱探測器自動錘鑽頭,而是火星的泥土。熱探測器的自我錘擊作用導致泥土聚集在一起,在設備周圍形成縫隙,而不是在設備周圍塌陷。不幸的是,美國宇航局不能簡單地提起熱探測器自動錘鑽頭,嘗試在其他地方挖掘:探測器沒有一個"抓點",可以抓住洞察號(InSight)的機械臂。

從去年開始,為了防止熱探測器自動錘鑽頭向錯誤的方向移動,任務計劃人員使用洞察號(InSight)的鏟子將探針固定在坑的底部,並將其固定在地面上。這起到了一點作用,但是當洞察號(InSight)熱探測器停止下降時,NASA在7月遇到了障礙。該團隊認為火星硬殼(一種類似水泥的混合物,其中的顆粒粘附在一起)造成了中斷。由於其他任務需要使用洞察號(InSight)機械臂,因此NASA按下了暫停按鈕,但現在又回到恢復了熱探測器鑽探細節上。

正如NASA報導的那樣,熱探測器自動錘鑽頭現在已經完全埋在火星的巨石中並且看不見了。現在可見的是帶狀電纜從地面伸出(電纜上裝有溫度傳感器,該傳感器專門用於測量表面下的熱流)。

負責這項工作的JPL工程師特洛伊·哈德森(Troy Hudson)在NASA聲明中說:「我很高興我們能夠從遇到的意外'彈出'事件中恢復過來,並使熱探測器鑽頭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埋得更深。」

​​順便說一句,下一步將是使用它的鏟子堆積更多泥土在熱探測器自動錘鑽頭上方,再將其包裹並收緊。美國宇航局表示,這將花費數月的時間,直到2021年初才完成探測任務。哈德森希望「確保熱探測器上有足夠的土壤,使其能夠在沒有任何幫助的情況下自行鑽深挖掘」。

聽起來洞察號(InSight)團隊之前還有一些乏味但重要的工作。現在自動錘鑽已經完全被泥土掩蓋,消息令人鼓舞,但仍不能保證NASA的策略會奏效。如前所述,團隊似乎正在處理不理想的泥土,錘擊動作可能會繼續在孔內形成凹坑,從而導致摩擦損失。

相關焦點

  • 火星探測器洞察號儀器卡住 NASA專家「暴力」解決
    洞察」號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向火星發射一顆火星地球物理探測器,它的機身設計繼承先前的鳳凰號探測器,著陸火星之後將在火星表面安裝一個火震儀,並使用鑽頭在火星上鑽出迄今最深的孔洞進行火星內部的熱狀態考察。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洞察號升空,11月26日洞察號無人探測器在火星成功著陸。
  • 火星上的「洞察號」探測器成功鑽入土壤,登陸一年終於正常運作了
    NASA於2018年發射到的「洞察號」探測器(InSight)已經在火星上運行了一年多時間,這輛不能移動的探測器是專門為偵測火星內部活動而打造的,科學家希望通過探測器上的設備檢測出火星內部是否還存在活動,然而「洞察號」在登陸以後本應開展的工作卻並不順利,火星上地表的堅硬程度超過了探測器的鑽探能力
  • 鑽了兩年打穿0.4米深土層:火星上第一臺打樁機正在接近真相
    編者按:洞察號探測器釋放的熱探針全部錘入火星表面土層,美國宇航局遇到了麻煩,這裡的黏土比想像中更乾旱,導致了熱探針花費2年只打穿了0.4米的土層。不過,熱探針抵達5米的工作深度只是時間問題,火星上第一臺打樁機正在接近真相:我們將發現火星內部熱量流動和火星地震的奧秘。
  • 火星上的洞察號終於動了!鼴鼠裝置成功鑽入地下!
    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自2018年發射到火星以來已經有數個年頭,洞察號是人類首個火星內部探測器。因此,想要了解火星內部,我們必須打入其內部。然而,遺憾的是,洞察號的鑽探裝置「鼴鼠」在鑽探過程中遇到阻礙,卡了數月之久,導致任務一直停滯不前。不過,近日,在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著陸器的推動下,火星上的「鼴鼠」終於進入了地下!
  • 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遇大麻煩 鼴鼠打樁機無法工作 4個月未修復
    儘管美國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在去年底實現了完美的著陸,但依然無法擺脫目前的尷尬境地。根據NASA的報告顯示,洞察號攜帶的「鼴鼠」打樁機自2019年2月28日因故停止打洞以來,已經超過了4個月的時間,直到今天也不能恢復工作。
  • 美國宇航局提出兩個拯救方案,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還有救嗎?
    ,日前,經過地面模擬,美國宇航局最新提出了兩個解決的方案,希望能夠挽救陷入困境的探測器。洞察號火星著落器於 2018年5月5日 在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於2018年11月26日在火星安全著陸。按照計劃,探測器將在火星表面部署兩個科學儀器,分別用來捕獲火星地震數據和火星地表溫度數據。
  • 挖入火星7釐米後,洞察號的「鼴鼠」消失了
    NASA的火星著陸探測器經過多代革新,從長期以來的探測地表情況轉變成了探測火星內部情況,而正在完成這個轉變的探測器正是NASA最新的著陸器「洞察號」。洞察號在兩年前發射升空之後就一直備受關注,科學家和公眾希望它能夠帶給人類更多關於火星內部的探測。
  • 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發射 將在火星地表下找水
    美國「洞察」號(InSight)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5日凌晨已從加利福尼亞州中部發射升空,執行人類首個探究火星「內心」的探測任務。「洞察」號工作效果圖 據中新網據美聯社報導,與現在仍在火星上調查的好奇號不同,耗資10億美元的洞察號重達694公斤,是第一個有能力研究火星內部的探測船,它有鑽掘機以及地震儀,可以鑽探火星表面以下幾米,也能透過地震儀推測它的深處結構。許多科學家相信,看似一片荒蕪的火星,真正精彩的地方在地底,因為那裡很可能還保留有水份。
  • NASA洞察號著陸器的「鼴鼠」鑽頭終於深入火星土壤
    美國宇航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著陸器在火星上進行了一次相當成功的運行,調查火星上的「地震」並聆聽紅色星球上的怪異聲音。不過,有一個問題是: 該著陸器的 "鼴鼠"熱探測器在火星的任務進展得並不順利。
  • 上億公裡外,一隻「鼴鼠」終於鑽入了地表之下,但距離目標還很遠
    迄今為止,在火星探測上取得成績最多的國家還是美國,其他國家還都難以望其項背,如今仍然在火星上工作的唯一的探測器就是美國宇航局發射上去的「洞察號」探測器,該探測器自2018年11月登陸火星以來,一直不斷的傳回著重要的探測數據,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6日報導,跟隨洞察號一同登陸火星的「鼴鼠」號已經鑽入到火星的地表之下,將收集重要的探測數據
  • NASA:洞察號探測器準備將其「錘」進火星地下
    這麼多火星探測器中,有一個名為「洞察號」的探測器。「洞察號」探測器在2018年5月發射升空,在2018年11月26登陸到火星表面,洞察號探測器已經在火星表面運行了一年多時間。雖然和好奇號探測器一樣,都是在火星表面運行,但是洞察號探測器的任務卻是希望能夠探索火星的內部情況,所以,和好奇號探測器任務的側重點還是不一樣的。洞察號探測器曾經監測到火星地震由於需要「傾聽」火星的「心聲」,所以洞察號探測器攜帶了地震測量儀和溫度測量裝置。
  • 洞察號探測器成功降落火星傳回首張圖像
    著陸時,著陸區火星Elysium平原的地方時大約是下午兩點,與此同時在任務控制中心,地球上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則是26號的大中午,而在小編所在的中國北京(上海),則是27號凌晨將近4點。美國宇航局對於火星著陸區的天氣預報是:當天最高溫大約零下8度,最低溫大約零下96度;地球上,加州此時25度;北京6度,上海13度。
  • 在火星地下50釐米處,洞察號被未知物體「襲擊」
    可惜的是,目前只有NASA的探測器仍然在火星工作,能夠帶來的消息屈指可數,然而即使是這點消息,也讓科學家興奮不已自從美國的幾架火星探測器發射以來,人類先後有了許多極其重要的發現。比如說在火星發現了液態水的痕跡、火星的遠古河流、以及火星的各種無機物似乎都在證明,火星可能存在生命。除了這些正常的發現以外,還有很多讓科學家都感動驚奇地發現。 比如火星上的金字塔以及許多類似於外星文明留下的痕跡等。而最近,在火星上進行探測任務的洞察號火星車又遇到了一些怪事。
  • 超詳細解讀:洞察號探測器成功降落火星傳回首張圖像
    著陸時,著陸區火星Elysium平原的地方時大約是下午兩點,與此同時在任務控制中心,地球上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則是26號的大中午,而在小編所在的中國北京(上海),則是27號凌晨將近4點。美國宇航局對於火星著陸區的天氣預報是:當天最高溫大約零下8度,最低溫大約零下96度;地球上,加州此時25度;北京6度,上海13度。此時在著陸區的火星北半球,正值深秋初冬,和我們地球上北半球的情況差不多。
  • 洞察號在火星遇見神秘地質,無論怎麼用力都進不去,還好鑽頭沒斷
    火星,一顆充滿誘惑的星球,比起月球而言,火星的移居可能性更大,因為這一點,我們人類在未來的幾十年裡,或許都要以它為主要的開發對象。這不,美國已經開始動手了,繼機遇號、好奇號等探測車在火星地表上完成研究數據之後,又在去年發射了一枚名為洞察號的探測器,主要為了研究火星的地下活動。
  • 「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並傳回首張圖像
    (原標題:「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並傳回首張圖像)
  • 遭遇離奇故障一年後,NASA決心背水一戰,拯救洞察號火星探測器
    【ALENG 自媒體】2月25日晚間自媒體專稿,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InSight)火星探測器,在成功著陸火星一年來,其中一個用來探測火星內部溫度的傳感器一直無法部署到位,迄今為止,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多,這個原計劃應該被釘入火星土壤5米深度的溫度探針,仍然大半截露在外面,這讓見多識廣的
  • 火星上的「鼴鼠」為什麼不見了?德國科學家:它已從火星地面消失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在2018年5月5日正式發射升空,作為NASA新一代火星探測器它備受矚目。與上一代「好奇號」不同的是,此次洞察號將以探究火星地質以及內部結構為主,這意味著它將要對火星土地進行鑽探。那麼這個項目最新的情況如何呢?
  •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開啟首次火星內部探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今年5月發射的無人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再次向紅色星球發起挑戰。這個造價9.93億萬美元的無人探測器於北京時間27日凌晨成功抵達火星登陸點,並順利傳回首張照片。「洞察號」正在開啟歷史上首次勘探火星內部的探索任務。
  • 在火星被卡住了,NASA「洞察號」救援行動取得進展,一年多了
    去年年初,運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火星著陸器的科學家發現自己必須為該任務進行營救行動,原因是其中一種儀器卡在了這顆紅色星球的泥土中。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洞察號」升空,11月26日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在火星成功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