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洞察號探測器釋放的熱探針全部錘入火星表面土層,美國宇航局遇到了麻煩,這裡的黏土比想像中更乾旱,導致了熱探針花費2年只打穿了0.4米的土層。不過,熱探針抵達5米的工作深度只是時間問題,火星上第一臺打樁機正在接近真相:我們將發現火星內部熱量流動和火星地震的奧秘。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708期
2018年11月,美國宇航局洞察號探測器降落在火星上,著陸器的其他儀器運行良好,並且向地球傳回了火星上的許多科學數據,但有一個關鍵的考察任務一直停滯不前,這就是熱流和物理性質儀,簡稱為HP3。該設備需要一個長達5米的小型打樁機,將0.4米長的熱探針錘入火星表面下方,最大深度可達到5米,這也是美國宇航局設定的理想工作深度。
圖片解讀:火星上第一臺打樁機
圖片解讀:熱探針已經一半插入火星土層中
圖片解讀:熱探針全部插入土層中,僅留下數據傳輸帶
如果遇到較為堅硬的火星巖石,熱探針可能到不了這個深度,那麼在3米深度也可以收集到可用的科學數據。但是這臺打樁機遇到了麻煩,在過去兩年,0.4米長的熱探針才剛剛全部埋入火星表層下方,距離5米的最佳工作深度還有數米的差距。目前的情況看,熱探針仍然無法收集到科學數據,因為深度不夠。
HP3熱探針的工作目標是收集火星內部的熱量,通過探針前端的熱傳感器收集數據。在火星上鑽探時,美國宇航局發現火星上的土層非常乾旱,摩擦力與設想的不一樣,火星乾旱區域的形成了極為乾旱的硬化表面層,HP3熱探針無法穿透土層。過去兩年,不僅美國宇航局頭疼,HP3熱探針的研製方德國航空航天中心也是如坐針氈,最終美國宇航局使用洞察號機械臂末端的勺子,對探針施加側向壓力,以提供足夠大的摩擦力,然後再用勺子將探針往下壓。最終,總算把HP3熱探針全部埋到了土層中。由於探針長度為0.4米,還沒有達到最低3米的工作深度,下一步洞察號會使用勺子將探針周圍的土壤挖出來,然後繼續錘擊。
圖片解讀:洞察號使用機械臂末端的勺子進行錘打
圖片解讀:洞察號的太陽能電池板,結構與鳳凰號相似
將HP3熱探針錘入土層下方3米以上只是還需要數個月的時間,但現在洞察號的打樁工作已經暫停,因為太陽能電池板被塵埃覆蓋了一部分,功率不夠。洞察號上攜帶了兩個2.2米寬的太陽能電池板,聚集了一些塵埃,導致任務所需的功率不足,打樁工作不太可能在明年1月之前恢復。
在地球上使用鑽頭穿透表層土壤非常簡單,由於鑽頭很重,洞察號需要提供更多的功率才能啟動打樁程序。火星上土層異常乾旱,限制了打樁任務的順利進行。HP3熱探針一旦抵達工作深度,就可以返回數據,我們可以發現火星內部的熱量流動機制,還有內部結構,火星也是一個地震現象較為活躍的行星。
洞察號沒有使用核電池,因此它的工作功率全部依靠太陽能電池板,任務執行的效率全部靠天吃飯。萬一太陽能電池板被塵埃覆蓋,長時間沒有風來清除,那麼洞察號就面臨生存的問題。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