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天文臺麗江2.4米望遠鏡可獲高清火星圖像(圖)

2021-01-09 央視網

雲南天文臺麗江2.4米望遠鏡試觀測初顯成果

  中新網4月2日電 雲南天文臺麗江2.4米望遠鏡自2008年5月初開始投入試觀測以來,系統運行正常,在人員培訓和運行維護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科學研究方面,該望遠鏡已對外開放,國內天文學家踴躍申請使用該望遠鏡,部分研究人員依託2.4米望遠鏡所獲取的觀測數據,取得了較好的科學研究成果。目前,已有基於該望遠鏡觀測數據的研究論文被PASP等國際核心天文雜誌發表。自開始試觀測以來,觀測數據積累日益增加。

  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稱,試觀測結果表明,2.4米望遠鏡的像質好、成像解析度較高、指向和跟蹤系統良好(驗收專家組的檢測結果是:軸上像質<0.3角秒,30角分視場內像質<0.4角秒;指向精度好於3角秒;閉環跟蹤精度0.2角秒/10分鐘)。雲南天文臺的金振宇博士在該望遠鏡上獲得了高解析度的火星圖像。暨南大學的彭清玉教授利用該望遠鏡進行了觀測,並對觀測數據用天體測量的方法進行了歸算,結果表明望遠鏡的消旋跟蹤良好。附圖是今年3月14日望遠鏡工作組觀測到的蟹狀星雲r波段的圖像,其曝光時間為兩分鐘,圖中恆星的fwhm為0.9角秒,該圖像非常清晰。這一方面說明該址點大氣穩定度好,另一方面也驗證望遠鏡光學性能良好。

  2.4米望遠鏡坐落於麗江市玉龍縣高美古村。該臺址具有緯度低、海拔高、天氣晴朗、大氣穩定度好、天空背景暗弱等較好的天文觀測條件。自去年5月投入試觀測以來,該望遠鏡經常測到好於1角秒的大氣穩定度。麗江2.4米望遠鏡項目是中國七大天文科學工程之一,該項目得到了國家基金委員會和雲南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責編:汪蛟龍

相關焦點

  • 雲南天文臺2.4米望遠鏡明年正式對國內外天文學家開放
    中科院雲南天文臺麗江2.4米望遠鏡是目前東亞最大口徑的光學天文通用望遠鏡。2008年4月驗收後,對國內天文學家小範圍開放。在一年多的試觀測工作中,通過具體的研究課題檢驗瞭望遠鏡和臺址的性能;積累瞭望遠鏡運行維護和管理方面的經驗;同時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 去看2.4米望遠鏡,中國最大的通用光學望遠鏡
    2.4米口徑望遠鏡,錄屬於雲南天文臺麗江觀測站。
  • 最美星空,麗江再獲國字號殊榮
    麗江金茂璞修星跡旅課天文臺在本次活動中獲得「尋找中國最美星空·2020年度推薦星空目的地」稱號,成為首屆中國十佳最美星空目的地之一,在這裡,3100米的海拔和玉龍雪山地標性景觀為星空愛好者提供了優質的觀測環境。據了解,這是全國範圍內首個以「地理」為維度的星空影像賽事,同時也是首個推動中國星空旅行目的地發展的特色項目。
  • 日本建成東亞最大天文望遠鏡
    (觀察者網訊)據《日本經濟新聞》2月21日報導,日本京都大學和國立天文臺在岡山縣建造的東亞最大天文望遠鏡「晴明(Seimei)」日前建成,於2月20日舉行了紀念活動。據報導,晴明望遠鏡的口徑為3.8米,通過可見光和紅外線等進行觀測,將捕捉像超新星爆炸那樣突然發生的天體現象等。還將挑戰直接拍攝太陽系之外的行星。「晴明」取自日本平安時代的著名陰陽師、天文博士安倍晴明。日本國立天文臺臺長常田佐久表示,「建成了日本首臺充滿技術野心的望遠鏡」。該望遠鏡將供日本全國的研究人員使用。
  • 【探索】麗江驚現UFO?不,還有太空飛船和流星雨……
    >科普旅遊成麗江又一張靚麗名片「高美古」在納西語中的意思是「星星很大的地方」,海拔3200米,大氣潔淨透明,消光小、視寧度極優、晴夜多,是我國天文觀測的重地>2007年,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麗江天文觀測站在高美古建成,站內安裝有東亞地區口徑最大的通用型2.4米天文光學望遠鏡,國內外科研院所和高校在此建設了各種口徑的天文望遠鏡。
  • 沒關係,麗江為你準備好了!
    在雲南麗江,寒冷的天氣並未阻擋遠道而來天文愛好者們的觀賞熱情。 日本國立天文臺觀測專家萩野正興專程從日本東京趕到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麗江天文觀測站。 「我想來這裡參觀東亞地區最大口徑的通用光學天文望遠鏡,正好遇到月全食。這裡的觀測條件很適合拍照。」
  • 想不想使用國家天文望遠鏡進行觀測?現在就有機會!
    最近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發布了兩次光學天文望遠鏡觀測時間申請的通知:中科院兩米級光學天文望遠鏡時間的申請,興隆站小望遠鏡觀測時間的申請。簡介一下:上敘的兩米級光學天文望遠鏡是指國家天文臺在興隆站的口徑2.16米望遠鏡,還有雲南天文臺麗江觀測基地口徑2.4米的望遠鏡。值得一提的是:這兩臺光學天文望遠鏡都是國內最大口徑的通用型光學天文望遠鏡。
  • 麗江驚現「UFO」?不,還有太空飛船和流星雨
    「火星土豆」的創作尤為應景,高美古所在的太安鄉為麗江的土豆之鄉,航天員和土豆的組合讓未來有了更多的想像。科普旅遊成麗江又一張靚麗名片「高美古」在納西語中的意思是「星星很大的地方」,海拔3200米,大氣潔淨透明,消光小、視寧度極優、晴夜多,是我國天文觀測的重地,也是世界各地天文愛好者「追星」的勝地。
  • 走近天文之三:天文望遠鏡
    上海天文臺的大型天文觀測設備中,誕生於20 世紀80 年代的1.56米光學望遠鏡就是一臺卡塞格林式結構的反射式望遠鏡, 如圖2 所示。這臺望遠鏡由南北兩座基敦支撐起環形的支架,一高一低的兩座基敦使得望遠鏡呈現北高南低的形態與上海地區的地理緯度(北緯31度)相同。
  • 兩岸媒體人走進雲南體驗天文探索魅力
    中新網麗江11月15日電(李雪峰)連日來,參加「感受七彩雲南·探秘南國星都」活動的20餘位兩岸媒體人,先後走進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鳳凰山園區
  • 【中國科學報】打造南方天文觀測研究集群
    中科院雲南天文臺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最早的歷史可追溯至1938年,原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為躲避戰火,從南京遷至雲南省昆明市東郊鳳凰山,由此掀開了雲南天文臺的發展歷史。  70多年過去,今天的雲南天文臺已發展成一臺兩站的綜合性天文臺,在國內外眾多天文科研機構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中科院雲南天文臺未來的發展重點在哪裡?
  • 全國第一家裝備世界級天文望遠鏡的酒店
    觀眾看到木星的壯美在電影鏡頭下精彩呈現,讓我們看了如此美景之後還一直念念不忘,如果您還想再看真實的場景,那麗江金茂璞修·雪山酒店,借著專業天文設施沉浸式體驗木星及其其他星的奧秘。作為以獨特的雪山景觀、日照金山、璀璨星空而聞名遐邇的中國第一家天文望遠鏡酒店,在3100米海拔處的酒店內打造了業內唯一專業級科技館和天文臺而開創業界先河。
  • 又一座全球最大望遠鏡項目在中國啟動啦
    圖2 世界首臺天文專用射電望遠鏡 圖源:wiki中國的射電望遠鏡知多少與排行老二建於1960年代的口徑305米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相比,新晉老大FAST的可觀測天空範圍擴大4倍,靈敏度提高2.3倍,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悲催的阿雷西博望遠鏡在今年8月遭遇事故,導致整個射電望遠鏡不得不停止工作。
  • 比天還高的地方,追尋未來-天文夏令營第二站
    參觀完FAST,小夥伴們告別了貴陽轉場麗江。天氣預報顯示麗江一周陰雨,我們還是默默的期待陽光的驚喜。
  • 2.16米天文望遠鏡折軸系統的誕生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次,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次,中國科學院院級獎4次,均為第一獲獎人。1999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眾所周知,天文學是一門以觀測為基礎的科學,觀測手段、技術和方法的改進常常是天文學發現和重大突破的先導。因此天文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研究歷來是天文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湘潭男子自製天文望遠鏡 長2.5米重150公斤/圖
    >■這架天文望遠鏡長2.5米,重150公斤,歷時3年完成  ■他希望聯合其他天文愛好者,將各自的「寶貝」向公眾免費開放  本報訊(記者 文∕圖 王超)宛如鐮刀的明月,若隱若現的繁星,浩瀚無邊的銀河,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 6張歐洲南方天文臺拍攝的高清美圖,帶你領略宇宙之美
    Borissova星團Messier 7這張來自智利ESO智利La Silla天文臺的MPG / ESO 2.2米望遠鏡上的寬視場成像儀的新圖像顯示了明亮的星團Messier 7,也稱為NGC 6475。
  • 雲南天文臺40米射電望遠鏡觀測脈衝星
    我曾多次訪問雲南天文臺,最使我難忘的是2008年10月的那次。汪敏研究員邀請我訪問,參與他領導的脈衝星觀測組的一些工作。在這次訪問中,我看到的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研究團組,經驗不多,但勤奮好學;沒有專用的脈衝星接收設備,就想辦法採用VLBI的部分接收設備。不斷地實驗,不斷地改進,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成功地把脈衝星觀測開展起來了。
  • 男子自製天文望遠鏡 可在家門口清楚看木星(圖)
    架起一個長1米、直徑400毫米的「大炮筒」,坐在家門口就能清晰看到木星表面的溝壑縱橫……如果你還在約妹子肉眼看星星,和譚魏比起來就弱爆了——這位80後的天文發燒友自己動手磨鏡片、拼零件,純手工打造了湖南最大的一架天文望遠鏡!昨日,記者在湖南省天文愛好者協會會長譚魏家裡,見識了由他和小夥伴聯手製作的這架天文望遠鏡。
  • 雲南天文臺十二時辰
    40米射電望遠鏡航拍圖(拍攝者:張雨辰)(左邊的弧形建築是工作區,右邊的大鍋是40米射電望遠鏡)申時15:00-17:00海拔4780米的稻城無名山天文選址觀測站2.4米光學望遠鏡的觀測助手們,剛剛被鬧鐘從睡夢中叫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