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地下50釐米處,洞察號被未知物體「襲擊」

2020-12-08 騰訊網

人類對於未知的探索,是科學不斷進步的動力。雖然對於浩瀚的宇宙來說,人類是如此的渺小,但是我們卻沒有為此而感到恐懼和放棄,正相反人類希望了解得更多,帶給人類未來更多的可能。從地球走向太空,是人類向未來跨出的重要一步,而人類的下一步,就是發現外星生命。目前最有可能發現外星生命的行星就是火星,因此人類對於火星也分外關注。

可惜的是,目前只有NASA的探測器仍然在火星工作,能夠帶來的消息屈指可數,然而即使是這點消息,也讓科學家興奮不已。自從美國的幾架火星探測器發射以來,人類先後有了許多極其重要的發現。比如說在火星發現了液態水的痕跡、火星的遠古河流、以及火星的各種無機物似乎都在證明,火星可能存在生命。除了這些正常的發現以外,還有很多讓科學家都感動驚奇地發現。

比如火星上的金字塔以及許多類似於外星文明留下的痕跡等。而最近,在火星上進行探測任務的洞察號火星車又遇到了一些怪事。當時美國宇航局

的洞察號正在進行一項火星地底的科研任務,科學家正在利用搭載在洞察號的地熱探頭對火星進行勘探工作,但是當探頭鑽探到地下50釐米處的時候,探頭卻被一種未知的堅硬物體襲擊,火星探頭被彈出了地下。

洞察號火星著陸器是在去年十一月登陸火星,主要進行火星的地震探測和地熱研究,而且在火星地震探測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最新的火星地熱探測任務,在一開始似乎就進行得不順利。科學家的地熱探測任務的目標是要將探頭深入地下五米處,但是在50釐米的時候,就遇到了困難,很難再次深入。科學家在研究之後,決定換一個方案,而就是這個最新的方案,帶來了意外。

本來任務進行得很順利,探頭繼續向下延伸了2釐米,但是最新傳出的畫面,卻讓科學家大吃一驚,原本順利進行的鑽頭,再深入50釐米以下之後,好像被神秘的東西頂了出來,大部分的探針裸露在了火星表面。至今科學家都沒有找到原因所在。

美國宇航局的副局長託馬斯表明,目前正在進行數據分析,希望儘快找到讓探針被彈回來的原因。而且還表示,這次的意外並不是壞事,有可能給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發現。自從這個消息被發布以來,很多人就做出了猜測,有些人認為火星的內部存在堅硬的巖石層,還有人甚至認

為,有可能是外星人給人類開的玩笑。究竟是什麼讓探頭被迫彈出呢?

相關焦點

  • 火星的地下有什麼?洞察號在地下50釐米,被未知物體襲擊
    人類對於未知的探索,是科學不斷進步的動力。雖然對於浩瀚的宇宙來說,人類是如此的渺小,但是我們卻希望了解得更多,甚至是去發現外星生命,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火星的地下有什麼?洞察號在地下50釐米,被未知物體襲擊。
  • 在火星上的洞察號開始向地下「前進」!
    來自美國航天局NASA的工作人員已經工作了幾個月,計劃讓火星洞察號的儀器鼴鼠工作。但是火星實在太遠了,地球和火星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2.25億公裡,他們已經嘗試了很多方法把鼴鼠帶到地面上,但是幾乎都失敗了,幸運的是,近日,NASA宣布洞察號成功了!
  • 美洞察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打5米深洞,卻只打了30釐米,下面是啥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是美國最新發射的火星探測器,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搭載「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宇宙神」V型火箭從位於加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執行人類首個探究火星「內心」的探測任務。
  • 挖入火星7釐米後,洞察號的「鼴鼠」消失了
    NASA的火星著陸探測器經過多代革新,從長期以來的探測地表情況轉變成了探測火星內部情況,而正在完成這個轉變的探測器正是NASA最新的著陸器「洞察號」。洞察號在兩年前發射升空之後就一直備受關注,科學家和公眾希望它能夠帶給人類更多關於火星內部的探測。
  • 火星上的洞察號終於動了!鼴鼠裝置成功鑽入地下!
    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自2018年發射到火星以來已經有數個年頭,洞察號是人類首個火星內部探測器。因此,想要了解火星內部,我們必須打入其內部。然而,遺憾的是,洞察號的鑽探裝置「鼴鼠」在鑽探過程中遇到阻礙,卡了數月之久,導致任務一直停滯不前。不過,近日,在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著陸器的推動下,火星上的「鼴鼠」終於進入了地下!
  • 在火星被卡住了,NASA「洞察號」救援行動取得進展,一年多了
    去年年初,運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火星著陸器的科學家發現自己必須為該任務進行營救行動,原因是其中一種儀器卡在了這顆紅色星球的泥土中。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洞察號」升空,11月26日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在火星成功著陸。
  • 在火星被卡住了,NASA「洞察號」救援行動取得進展,已經一年多了
    去年年初,運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火星著陸器的科學家發現自己必須為該任務進行營救行動,原因是其中一種儀器卡在了這顆紅色星球的泥土中。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洞察號」升空,11月26日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在火星成功著陸。
  • 快兩年了,洞察號放出「鼴鼠」沒鑽進火星地下3米,多套方案失敗
    現在,在與地球相隔數千萬公裡外的火星上,除了根據規劃好路線向前移動的好奇號火星車外,還有一個安家在火星極樂平原的洞察號探測器,雖說它無法像好奇號火星車那樣自由移動,但是功能足夠強大,等於一個火星氣象專家。
  • 快兩年了,洞察號放出「鼴鼠」沒鑽進火星地下3米,多套方案失敗
    現在,在與地球相隔數千萬公裡外的火星上,除了根據規劃好路線向前移動的好奇號火星車外,還有一個安家在火星極樂平原的洞察號探測器,雖說它無法像好奇號火星車那樣自由移動,但是功能足夠強大,等於一個火星氣象專家。
  • 有驚無險成功著陸火星!你好 洞察號!
    洞察號在火星上的工作示意圖。 從1960年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以來,到洞察號之前,一共有14次火星著陸任務成功進入了火星大氣層,但只有7次任務成功著陸並順利開展探測工作——成功率只有50%。
  • NASA:洞察號探測器準備將其「錘」進火星地下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5500萬公裡外的火星,與我們地球同處於太陽系宜居地帶,與地球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因此也有很多人認為,火星可能會成為我們人類的第二家園。鑑於我們地球能夠孕育生命,所以我們也想知道,同處於宜居地帶的火星,是否也能夠孕育生命。
  • 「洞察號」:火星地殼或分三層
    在地球上,地殼厚度從海洋以下約5至10公裡,到各大洲以下約40至50公裡,最高平均厚度不超過70公裡。研究人員認為,火星地殼的厚度似乎比地球地殼還要薄,這令人十分驚訝。  2018年11月,「洞察號」登陸火星,目標是用一臺靈敏度極高的地震儀來監聽火星上的地質能量,並從火星土壤中滲出的深層熱量中收集這顆紅色星球的內部結構線索。
  • 整整一年時間只在火星挖了30釐米!洞察號還有希望嗎?
    近日,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的首個火星內部探測器----洞察號在火星上度過了它的一歲生日,祝它生日快樂!洞察號(InSight)是美國宇航局登陸火星中的關鍵計劃,該計劃於2018年11月26日著陸火星赤道附近,該探測器是人類史上首個探索火星內部的探測器,旨在幫助我們了解火星內部的地質構造等火星形成的關鍵。這是美國宇航局「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拍攝的第一張自拍照。
  • NASA洞察號發現火星大量地震活動 比月球更劇烈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CNET2月24日報導,基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洞察號」探測器對於火星近10個月的探測顯示,火星可能看起來死氣沉沉、乾燥寒冷,但它的地下深處卻很活躍,並根據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和《自然通訊》雜誌的論文通過「洞察號」在頭10個月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的數據製作出了一張圖像
  • 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傳來最新畫面,看完照片,科學家興奮不已
    【ALENG 自媒體】10月15日晚間自媒體專稿,自從今年2月份開始,由於一個用於探測火星地下溫度的儀器在部署時出現問題,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不得不停止該項工作,等待科學家的拯救方案,根據最新的消息,在重新設置了部署方案後,洞察號的儀器部署工作再次開始,而根據剛剛傳來的畫面,科學家已經確認,在新的方案指導下,洞察號的地熱探針部署工作已經取得進展
  • 洞察號探測器成功降落火星傳回首張圖像
    這兩個小衛星非常小,每個均為36.6釐米,24.3釐米,11.8釐米,但卻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洞察號」著陸時提供了實時的信號中繼服務。第一幅傳回的火星地表圖像,就來自於這兩顆小衛星的數據中繼。事實上,這也是人類航天史上首次將立方體小衛星發射到火星,代表了未來的某種技術趨勢。二.「洞察號」和那兩個小衛星用什麼供電?
  • 超詳細解讀:洞察號探測器成功降落火星傳回首張圖像
    這兩個小衛星非常小,每個均為36.6釐米,24.3釐米,11.8釐米,但卻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洞察號」著陸時提供了實時的信號中繼服務。第一幅傳回的火星地表圖像,就來自於這兩顆小衛星的數據中繼。事實上,這也是人類航天史上首次將立方體小衛星發射到火星,代表了未來的某種技術趨勢。二.「洞察號」和那兩個小衛星用什麼供電?
  • 洞察號:「我到火星啦!」
    北京時間今天(11月27日)凌晨4時左右,NASA的新一代火星著陸器洞察號順利著陸火星。【前情提要連結】洞察號順利完成了預定的著陸計劃。奧德賽號告訴我們,洞察號非常健康,已經順利打開了太陽能板。此外,洞察號IDC相機拍攝的第一張火星照片也傳回了地球。相比之下也明顯可以看出IDC相機的視野比ICC相機窄得多。
  •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擺脫困難,重回戰場
    辦法就是用洞察號著陸器的金屬鏟先填充上這個14英寸的洞然後作為「鼴鼠」的支撐,在它向下鑽孔的時候壓住它。整個方案基於這樣一種假設,即地下儲水層是大量的土壤,而不是巖石堆積而成的。這樣一來,鏟子就可以幫「鼴鼠」在挖的更深的時候,不讓它來回彈來彈去。這樣的話壓力就是一直向下的,NASA也希望通過這樣來衝破這片堅硬的土地。
  •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它的任務是什麼?
    太陽系內完全符合人類移民的星球除了地球沒有第二個,但未來有可能進行改造的星球卻有一個,那就是火星。火星和地球一樣也是類地行星,和地球也有不少相似之處,而且它的環境沒有金星那麼惡劣,還是有希望改造成一個宜居行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