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CNET2月24日報導,基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洞察號」探測器對於火星近10個月的探測顯示,火星可能看起來死氣沉沉、乾燥寒冷,但它的地下深處卻很活躍,並根據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和《自然通訊》雜誌的論文通過「洞察號」在頭10個月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的數據製作出了一張圖像。
洞察號於2018年11月26日在火星著陸,雖然其熱探測器「鼴鼠號」卡在了火星表面大約0.3米深的地方無法動彈,但它相當成功地探測到了火星地震活動。
「我們終於第一次確定了火星是一個地震活躍的星球,」 洞察號首席研究員 Bruce Banerdt在電話中告訴記者,「火星的地震活動比地球小,但比月球要劇烈。」
Banerdt說,記錄火星震動活動很重要,因為這能讓科學家更好地研究和了解火星內部。截至2019年9月,洞察號的地震檢波器檢測到174次火星地震,其中20次為3至4級。
到目前為止,洞察號探測到的地震似乎比地球上大多數地震的震源位置都要深得多,平均深度約為50公裡(31英裡)。這大約是許多地球地震震源深度的5到10倍。研究人員表示,一個人站在火星表面或許能感受到洞察號檢測到的最強烈地震,但這些地震可能不會對火星研究基地或埃隆·馬斯克想像中的「火星大都會」造成太大威脅。
除了火星地震之外,通過洞察號數據在周一發布的其他論文還顯示,在火星表面可能存在數千個旋渦風漩渦,或稱「塵暴」,以及洞察號著陸點下方的一處古老磁性巖石礦床。
「這些數據的驚人之處在於,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幅美麗而富有詩意的畫面,告訴我們在另一個星球上一天的實際情況,」洞察號團隊成員、馬裡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地質學家Vedran Lekic在一次發布會上說道。
Nicholas Schmerr也是馬裡蘭大學的教授,他說這張照片可以幫助回答關於火星的大問題,以及火星是否能支持生命,或者在過去是否支持過生命等問題。「如果事實證明火星上存在液態巖漿,如果我們能查明火星地質活動最活躍的地方,這可能會指導未來尋找生命可能性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