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月發生174次地震,火星的內部在躁動,表面還有數千個漩渦風暴

2020-10-18 科普大世界

地球上經常會發生地震,那麼其他星球上是不是也是這樣呢?比如地球的鄰居火星上,是不是也有地震呢?

其實早先科學家們估計火星是一顆地震很少的星球,甚至不會有地震,這是因為火星的質量較小,只有地球質量的1/11,而且火星外圍的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質量較小,不足以引發火星內部熔巖的劇烈活動,因此一般認為火星的內部是一片死寂,不可能有地震發生。

不過美國媒體CNET2月2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基於美國宇航局(NASA)「洞察號」探測器對於火星近10個月的探測顯示,火星的地下深處時常躁動,並非一片死寂。

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於2018年11月26日在火星表面成功著陸,其攜帶的地震探測裝置頻繁地探測到了火星內部的地震活動。從2019年4月到9月,大約5個月的時間中檢測到174次火星地震,其中有24次為3至4級地震,其他都是三級以下的小地震。

和地球上的地震不一樣的是,洞察號探測到的火星地震似乎都是深源地震,比地球上大多數地震的震源位置都要深得多,平均深度約為50公裡。這大約是許多地球淺源地震深度的5到10倍。

在地球上,三級地震在地面上基本能感覺到,但是在火星上卻感覺不到,因為它傳到地面上時,其傳播的距離就已經足夠遠了,但是四級地震有可能有輕微的感覺。

研究人員表示,火星地震的頻繁程度超乎想像,通過洞察號上的地震探測儀,「我們終於第一次確定了火星是一個地震活躍的星球」 ,洞察號首席研究員布魯斯·班納特還稱「火星的地震活動比地球小,但比月球要劇烈。」

火星上頻繁發生的內部地震,說明這個星球內部的熔巖活動比科學家先前想像的要活躍一些,但目前為止還沒有檢測到火星上較大級別的地震,科學家認為火星地殼要比地球的地殼更厚,也比地球的地殼結實的多,熔巖只能在火星最深處活動。

另外,洞察號還發現火星表面然後颳起旋風,這種漩渦型風暴如同我們常見的塵捲風,並且認為火星的表面上可能存在著數千個這種旋渦風暴。

參考資料:

環球網2月25日文章《NASA洞察號發現火星大量地震活動,比月球更劇烈》

《澎湃新聞》2月25日文章《NASA洞察號:火星有大量地震,比月球地震還活躍》

相關焦點

  • 洞察號最新發現,火星235天內發生174次地震,這是好消息?
    如果人類想在未來實現火星移民的夢想,就必須對火星進行改造,而這一幕早幾年在《火星救援》這部電影中有所呈現。總體來說,打造適合人類生存的火星基地十分困難,更何況人類現在還未能真正踏上火星的土地。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件事不可能發生,至少現在多個國家和組織的航天機構都在努力探索。根據美國洞察號探測器最新的探測情況顯示,火星發生地震的次數相當頻繁,這是否意味著火星有成為地球候選者的潛質呢?
  • NASA洞察號發現火星大量地震活動 比月球更劇烈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CNET2月24日報導,基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洞察號」探測器對於火星近10個月的探測顯示,火星可能看起來死氣沉沉、乾燥寒冷,但它的地下深處卻很活躍,並根據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和《自然通訊》雜誌的論文通過「洞察號」在頭10個月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的數據製作出了一張圖像
  • NASA洞察號:火星有大量地震,比月球地震還活躍
    從外面觀察,火星寒冷、貧瘠。但在地表以下,火星卻是個地震不斷,且其他地質活動頻繁的星球。這是美國宇航局(NASA)火星探測器洞察號發布的最新成果。這一成果2月24日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上。洞察號自2018年11月以來一直在火星表面開展任務,2019年4月份,洞察號第一次監測到火星地震。「我們終於確定了火星是地震活躍的行星。它的地震活動大於月球,但小於地球。從這些信號中,我們開始了解火星內部。」洞察號首席研究員布魯斯·班納特(Bruce Banerdt)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 火星內部在發生什麼遠超過我們所知道
    InSight號於2018年11月降落在火星。它有一套令人印象深刻的儀器,包括照相機、氣象傳感器、磁場傳感器、一個熱探測器和一個用來測量「火星地震」的地震儀。2018年11月,洞察號在火星的埃律西昂平原(又稱極樂平原)著陸。它攜帶了一套令人印象深刻的儀器,包括照相機、氣象傳感器、磁場傳感器、熱探頭和一個用來測量「地震」的地震檢波器。科學家們根據新數據發表了一系列結果,這些結果顯示即使火星上沒有板塊構造論,它也不斷地發生地震,如同地球或月球上的地震一樣。
  • 火星地震到底怎麼回事?和板塊無關,關鍵在於內部溫度!
    探測火星地下「洞察號」於2018年11月在火星赤道附近著陸,啟動了一項為期兩年、耗資8.5億美元的任務,對火星內部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詳細探測。洞察號著陸器攜帶了兩種主要的科學儀器來完成這項工作:一套超靈敏的地震檢波器和一個被稱為「鼴鼠」的地洞式熱探測器,該探測器的設計目標是在火星表面以下至少3米深來進行火星內部的探測。NASA官員表示,通過對火星大氣和熱傳輸測量數據的分析,任務團隊將能夠繪製出火星內部的詳細3D地圖。
  • 火星內部發生的事情比我們知道的要多得多
    科學家們公布了「洞察號」登陸火星第一年的新研究成果,展示了這顆紅色星球到底有多活躍。「洞察號」於2018年11月在火星的極樂空間著陸。它擁有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儀器,包括攝像機、氣象傳感器、磁場傳感器、熱探頭和一個用來測量「地震」的地震檢波器。今天,科學家們公布了一系列結果,表明即使沒有板塊構造,地球也會不斷地發生地震,就像地球或月球上發生的地震一樣。這些新數據還暗示了圍繞著這顆行星的大氣和磁場的奇異性。
  • 已探測到火星地震超過450次,而且也是由「構造應力」引起!
    ,觀測到火星地震超過450次,這些地震波還沒有得到詳細的分析,但這說明平均每天有一次火星地震發生。這些數據使研究人員可以觀察地震波如何在火星上傳播,並揭示其內部特徵,這類似於x射線在醫學斷層掃描中的使用。
  • NASA洞察號探測到數百次火星震動 最大的像4級地震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旗下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已經探測到數百次「火星震動」,其中大約20次震動強度相對較大。與地球上發生的地震相比,火星震動強度顯得微不足道,但探測器採集到的新數據可以為行星科學家提供更多關於火星內部的信息。
  • 美國黃石火山突發174次地震,巖漿向下方聚積,超級火山將爆發?
    然而在過去的一個月中,科學家突然檢測到黃石超級火山地區遭受了近200次地震的襲擊,這是否意味著地下巖漿活動越來越旺盛,這座超級火山即將爆發?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監測系統發現,過去短短28天裡(截至2月20日),黃石地區共發生了174次地震。雖然所有的地震程度都相對較小,最大震級為發生在2月10日的2.4級,但如此密集的地質活動並不常見。
  • 火星地質結構演變至今,究竟發生過什麼?
    「洞察號」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一個任務是告訴我們更多關於火星內部情況的著陸器——在去年4月通過內置的結構地震實驗設備(SEIS)第一次監測出火星的震動。在這些震動足夠強烈的情況下,它們就像行星大小的探地雷達一樣進行監測,只不過是利用的地震波而不是電磁波。
  • 火星地震意味著什麼?通過觀察地震波了解火星基本結構
    經過兩個月的科學操作,Insight的內部結構地震實驗(SEIS)收到了清晰的地震信號。研究人員認為,顫動起源於行星內部,與諸如風之類的表面上方原因相反。預計地震有兩個來源:火星內部的熱量散失,它使星球表面的地殼起皺並折斷,或者更容易受到隕石撞擊的影響。該小組仍在努力找出哪些來源造成了這次地震。
  • NASA洞察號證實火星地震活躍,並發現氣輝現象,火星內部很危險
    美國太空總署(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InSight)在 2018 年 11 月首次登上火星。最近,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系列透過洞察號觀測數據所發現的現象。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洞察號團隊終於確認火星地震非常活躍。主要研究員布魯斯·巴內特(Bruce Banerdt)表示:「我們終於首次獲知火星是一顆地震活躍的行星。
  • NASA洞察號疑似首次在火星上檢測到地震
    據外媒報導,自去年11月以來開始在火星表面執行任務的NASA「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日前剛剛探測到火星上可能發生的第一次地震。這是該探測器正在執行的探測火星內部聲音任務取得的第一個重大進展。
  • 學者分析InSight地震數據,揭示火星地殼與地核之間的3個內部邊界
    利用NASAInsight火星探測器的數據,萊斯大學的地震學家首次直接測量了這顆紅色行星從地殼到核心的三個內部邊界。藝術家對火星內部結構的想像顯示,最上層是地殼表面附近,最下層是地幔,最下層是地球核心。
  • NASA洞察號,探測火星多次地震達450次,顛覆了我們的認知
    近日在NASA「洞察號」平穩抵達火星區域,在70天的探測中,它的地震儀器全面記錄了火山上的震動數據。然而令學者吃驚的是,檢測到火山地震450次,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意外的發現。174次地震。但從那時起,觀測重點放在了地震頻繁記錄上。截止目前:傳輸回的火星數據顯示已經超過450次,地震波的詳細數據,現在還沒有採集到。但有一點說明地震在火星是很平常的,幾乎每天發生一次不等。學者對火星地震波做了一個實驗黯研究,通過觀察發現地震帶的波動在火星內部迴旋傳播。
  • 為什麼美國航空航天局向火星發射宇宙飛船
    因此,InSight可以為科學家回答一個很大的問題:為什麼有些行星會變成像地球這樣的可居住的行星,為什麼其他行星會變成冷的火星般的世界或超熱的Venues?「為了真正理解為什麼這些過程在表面發生,我們必須知道內部發生了什麼,」InSight副首席調查員Suzanne Smrekar告訴The Verge。「你必須看看引擎蓋下」。
  • 中國地震臺網:今年前8個月我國發生三級以上地震428次
    天氣網訊,據據中國地震臺網統計,截止8月31日,我國累計發生三級以上地震428次,其中3.0到3.9級303次,4.0到4.9級73次,5.0到5.9級17次,6.0級到6.9級3次,7.0級以上0次。而新疆、西藏、臺灣等地地震頻率比較高。
  • 在火星上呆了一年之後,洞察號到底發現了什麼?
    2018年5月,美國宇航局NASA的「洞察號」發射,並於2018年11月26日登陸火星。它的全稱是利用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進行的內部勘探。它的任務是通過測量熱流、地震活動和太陽引力作用下火星北極的擺動來研究火星的內部深處。
  • 歷時6個月,飛躍5億公裡,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
    來源:NASA/JPL-Caltech11月26日,在完成了近5億公裡的旅程之後,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並開始了一項研究火星內部的任務。東部時間下午2:52:59,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建造的這艘宇宙飛船在火星赤道附近的「極樂空間」(Elysium Planitia)著陸。
  • 美衛星拍太陽風暴震撼照:表面現巨大漩渦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上周爆發大規模太陽風暴期間,美國宇航局藉助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的高科技照相機拍攝了一組照片,展現不可思議的太陽風暴景象。照片中,太陽盡展壯麗絢爛一面,表面出現的巨大漩渦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