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6個月,飛躍5億公裡,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

2020-12-05 前瞻網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太空飛行器在部署了主要儀器後的假想圖,部署重要儀器這一過程要到著陸後幾個月才能完成。來源:NASA/JPL-Caltech

11月26日,在完成了近5億公裡的旅程之後,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並開始了一項研究火星內部的任務。

東部時間下午2:52:59,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建造的這艘宇宙飛船在火星赤道附近的「極樂空間」(Elysium Planitia)著陸。從一對立方體衛星(這對立方體衛星當時正在火星附近運行)傳回的著陸器遙測數據證實,著陸器已經安全抵達火星表面。按照計劃,飛機在著陸七分鐘後發出了X波段的「嗶」聲,向工作人員確認太空飛行器正常運作。

噴氣推進實驗室洞察號項目主管湯姆·霍夫曼(Tom Hoffman)在降落後兩個多小時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非常接近著陸點的中心位置,」但他並沒有透露太空飛行器降落的精確位置。

著陸地點地勢平坦,巖石稀少,這是項目科學家為最有效地部署太空飛行器主要儀器所尋求的地形。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洞察號(InSight)首席研究員布魯斯•班納特(Bruce Banerdt)表示:「我們的傾斜度還不到2度,這讓我們的工作變得非常容易,是時候出發了。」

噴氣推進實驗室任務控制中心的InSight團隊成員慶祝飛船成功著陸。來源:NASA/Bill Ingalls

成功著陸後,InSight將會開始其為期兩年的主要任務:研究行星內部的組成和結構。飛船配備了兩個儀器,一個地震儀和一個熱流探頭來進行這些測量。

然而,距離使用這些儀器收集數據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因為這幾個月的時間研究人員要用於確定在著陸器周圍放置這些儀器的最佳位置,然後再在這些位置安裝儀器。

在11月25日的一場簡報會上Banerdt說:「一旦我們到達火星地面,洞察好任務就會像是一個慢動作的任務,我們會慢慢地放下儀器,這個過程可能需要至少兩個月,可能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我們還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對它們進行校準。」

他說,這幾乎需要整個主要任務才能得到火星內部結構的答案,根據地震儀能夠測量多少次火星「地震」,「火星地震越多越好,」他說,「它震動得越多,我們就能越好地研究裡面的結構。」

InSight太空飛行器在著陸幾分鐘後發送的第一張圖像,和預期一樣,顯示了著陸地點周圍相對平坦的地形。來源:NASA/JPL-Caltech

由於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CNES)提供的地震儀出現問題,導致InSight錯過了原定2016年3月的發射窗口。隨後該儀器被重新設計並及時完成,InSight任務得以在5月5日從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搭載宇宙神V號發射升空。

InSight作為一項NASA科學任務,其對國際合作夥伴的依賴程度不同尋常。除了地震儀,熱流探頭還由德國航天局DLR提供。這些國際提供的儀器約佔任務全部費用的1.8億美元,包括發射和業務在內,任務總額近10億美元。

11月25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負責科學的副局長Thomas Zurbuchen說:「就其他地方正在做的事情而言,這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相信,在美國,領導力與協作並不矛盾。」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他在著陸後與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和副總統邁克·彭斯通了電話。他說:「他們對今天這裡發生的一切都感到無比自豪。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天,他們非常感謝這個房間內每個人的辛勤工作。」

霍夫曼對任務小組在著陸前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謝,隨著「洞察號」接近火星,許多人錯過了上周的感恩節假期,「今天,一切都是值得的。」

對於Banerdt來說,這次任務是一個實現在火星上測量地震活動的機會,這是他長期以來的一個夢想。在著陸之前,他回憶起1976年在噴氣推進實驗室(JPL)作為一個研究生工作的時候,美國宇航局(NASA)的一對「海盜號」(Viking)探測器曾在火星著陸,這些著陸器還攜帶地震儀,但沒有提供有用的數據。

上世紀80年代末,他「迷上了」火星探測任務,想在火星測量火星地震活動。「在這方面,我已經相當穩定地工作了25到30年,」他在著陸前說,「我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也是一個非常執著的人。」

在著陸後的新聞發布會上,Banerdt回憶起40多年前看到海盜號傳回第一批圖像時的激動心情,並將其與看到InSight在著陸後不久傳回第一批圖像的激動進行了比較。「現在,我從InSight看到了傳回的第一張圖片,這就像一個完整的圓,我的整個職業生涯都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火星在工作。」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展開探測
    火星剛剛接收了最新的機器人居民「洞察號」。美國宇航局裝備了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著陸器的探測器「洞察號」在距離地球近7個月,3億英裡(4.58億公裡)的旅程中成功降落在紅色星球上。「洞察號」的為期兩年的任務將是研究火星的內部深處,學習如何與巖石表面,包括地球和月球以及所有的天體形成。 「洞察號」於5月5日從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
  •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開啟首次火星內部探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今年5月發射的無人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再次向紅色星球發起挑戰。這個造價9.93億萬美元的無人探測器於北京時間27日凌晨成功抵達火星登陸點,並順利傳回首張照片。「洞察號」正在開啟歷史上首次勘探火星內部的探索任務。
  • 6個月從地球飛到了火星,洞察號成功登陸,這次將執行什麼任務?
    文/濤聲依舊6個月從地球飛到了火星,洞察號成功登陸,這次將執行什麼任務?在火星探測這個領域,美國的NASA宇航局一直都是走在最前沿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一點,最近NASA又有了一次大動作,那就是發射的洞察號探測器已經在火星登陸了,經過了6個月的飛行,從地球飛上火星,這次它將執行什麼任務呢?
  • NASA洞察號探測器將在北京時間27日清晨登陸火星
    經過6個月4.8億多公裡的飛行之後,NASA最新的火星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已經抵達火星,將在美國東部時間11月26日下午2點54分左右進入火星大氣層(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03:54),降落在火星赤道北方的: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距離好奇號探測車目前所在的位置不遠。。
  • NASA洞察號登陸火星表面經歷「恐怖7分鐘」
    在這幅藝術家的插畫中,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正在接近這顆紅色行星。探測器於2018年11月26日登陸火星。霍夫曼說,大氣阻力最終使探測儀的速度降至每小時840英裡(1350公裡/小時)左右,然後探測儀打開超音速降落傘。在著陸前不久,InSight將啟動反向火箭,這可以讓它以每小時5英裡(每小時8公裡)的速度降落在火星上。
  • 「我成功了!」洞察號即將登陸火星的第一句話!
    科學家將實時監測1.46億公裡外洞察號著陸火星!倒計時1天!準確地說是1天又20小時!距離洞察號登陸火星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了!來自NASA的洞察號小組將使用各種太空飛行器——甚至地球上的射電望遠鏡——監測火星著陸器的無線電信號,以查明9100萬英裡(1.46億公裡)外正在發生的事情。
  • 洞察號:火星,我來了!你的名字即將登陸火星
    航天面面觀 2018-11-26   在經過6個多月的飛行後,洞察號探測器正在快速靠近火星,如果一切順利,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4時左右,洞察號就要登陸火星啦!
  •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它的任務是什麼?
    太陽系內完全符合人類移民的星球除了地球沒有第二個,但未來有可能進行改造的星球卻有一個,那就是火星。火星和地球一樣也是類地行星,和地球也有不少相似之處,而且它的環境沒有金星那麼惡劣,還是有希望改造成一個宜居行星的。
  • 一年前的今天,洞察號是如何成功著陸火星的?
    從1960年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以來,到洞察號之前,一共有14次火星著陸任務成功進入了火星大氣層,但只有7次任務成功著陸並順利開展探測工作——成功率只有50%。從進入火星大氣層到著陸火星表面,洞察號的這一著陸過程大約會持續6分45秒(比花了7分12秒的好奇號要短一點點,除了著陸策略的差異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好奇號的著陸點的地勢比洞察號要低上近2000米[2])——這也是傳說中的「恐怖7分鐘」(7 Minutes of Terror)[3],因為這一過程的上千個複雜操作都只能在預先設置好參數之後完全由探測器自主完成
  • 洞察號登陸火星 為期2年,深入研究火星內部
    洞察號登陸火星 為期2年,深入研究火星內部2018-11-27 22:11出處/作者:站長之家整合編輯:吃薄荷的貓責任編輯:zhaoyongyu1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經歷半年時間飛行4. 8 億公裡終於成功登陸火星。
  • 6000萬公裡外!洞察號成功抓到第一個火星娃娃,NASA鬆了一口氣!
    就在幾天前,NASA在6000萬公裡之外的火星,上演了一場隔空抓娃娃的好戲!自從11月26日登陸火星以來,洞察號一直在養精蓄銳,為這一關鍵任務做準備。12月19日,工程師遙控著洞察號1.8米長的機械臂,準確地抓起著陸平臺上的地震儀,小心翼翼地放置到地面上。研究團隊之前曾經在加州的模擬火星場地反覆練習「抓娃娃」。如今一舉成功,大家異常興奮。
  • 洞察號登陸火星 有什麼意義對人類有何影響?
    火星一直是人類探索的重要目標,因此每一次火星著陸都是一項極其困難而令人敬佩的偉大工程。今天凌晨 3 點,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經歷 6 個月時間飛行4. 8 億公裡終於成功登陸火星的消息著實讓人為之振奮。據悉,這是繼「好奇」號火星車之後,人類時隔 6 年再次成功登陸火星。
  • 你好火星,我們將進入你的身體內部!美國NASA洞察號登陸火星
    美國宇航局(NASA)一個名為洞察號(InSight)的新機器人已成功在火星登陸。這款探測器旨在研究火星的深層內部,並使其成為除了地球之外唯一一個以這種方式進行檢測的星球。洞察號於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019年11月26日19:53確認著陸成功,此後向地球發送了一系列關於其著陸後的更新信息。
  • NASA將直播「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登陸
    5、前沿|醫療機器人:脊柱手術機器人將企業家戴維·保羅變成了億萬富翁戴維·保羅2013年看到了脊柱手術的未來:一個叫Excelsius GPS的機器人原型。機器人的發明者之一是尼古拉斯·西奧多(Nicholas Theodore)。「這將改變一切,」保羅說。幾個月後,保羅收購了西奧多的公司。
  • 「火星的天空」曝光了! NASA洞察號傳回首張清晰照(圖)
    ▲洞察號登陸火星,傳回首張清晰照片。(圖/Twitter/@NASAInSight)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射火星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成功登陸火星,並開始向地球回傳照片和資料。洞察號所拍攝的第一張「清晰版」火星天空曝光。
  • 「洞察號」成功登陸紅色星球,圖說「洞察號」相關情況
    北京時間2018年11月27日凌晨,美國宇航局宣布「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我們的近鄰火星,並接收到從「洞察號」傳回的信息,這表明它的太陽能電池板已成功展開。封面封面說明:這張藝術圖描繪了美國宇航局在「洞察號」之前的四個火星探測器,從左至右分別為:火星探路者號、勇氣號、
  •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之後下一步要做的是什麼?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之後下一步要做的是什麼?在這幅插圖中,NASA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正在用它的機械臂保護已經部署好的地震儀,機械臂上裝有防風隔熱板,InSight於2018年11月26日登陸火星。
  • 解讀|「洞察號」首探火星內部,猶如45億年來首次「體檢」
    「離地面400米、300米、200米、80米……」當著陸成功傳回「嗶嗶」聲(表示探測器還「活著,身體健康」)的一剎那,美國宇航局指揮中心的科研人員振臂歡呼、擁抱、鼓掌……用不同方式慶祝人類時隔6年再次成功登陸火星——這個人類關注和探測了近60年的紅色行星。
  • 黑暗中航行六個月後,「洞察號」探終於登陸火星了!
    美國西部時間周一中午,NASA 發射的洞察號(InSight)火星探測器完美著陸了。在這次驚險的著陸前,洞察號已經在黑暗的宇宙中航行了漫長的六個半月,旅程長達 4.58 億公裡。驚險七分鐘儘管洞察號項目從開始計劃起已經歷時七年,中途還因為在抗震試驗中機體受損而使發射時間推後了兩年,但這次「星際旅途」真正的高潮卻只有短短七分鐘。沒錯,從進入火星大氣到著陸,洞察號只有七分鐘的時間。在這七分鐘內,洞察號的速度必須迅速從每秒 5600 米減速到每秒 2 米。
  • 「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並傳回首張圖像
    (原標題:「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並傳回首張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