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號」成功登陸紅色星球,圖說「洞察號」相關情況

2020-12-04 天文同好樂園

北京時間2018年11月27日凌晨,美國宇航局宣布「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我們的近鄰火星,並接收到從「洞察號」傳回的信息,這表明它的太陽能電池板已成功展開。洞察號在未來幾天內將解鎖機械手臂,使用機械手臂上的相機拍攝著落點附近地表照片,以便工程師確定將洞察號攜帶的科研儀器安放在什麼位置。預計這些儀器成功安放到正常工作再到傳回數據,將需要兩到三個月時間。

封面

封面說明:這張藝術圖描繪了美國宇航局在「洞察號」之前的四個火星探測器,從左至右分別為:火星探路者號、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洞察號和一名人類探險者。

圖1

圖1說明:這張照片是地球和火星的合成圖像,目的是為了讓大家能更直觀地了解這兩顆行星的相對大小。

圖2

圖2說明:這是美國宇航局「洞察號」火星著落器在洛克希德·馬丁航天公司的無塵室內作出發前的最後檢查。圖中能直觀的看出兩塊太陽能電池板的大小,太陽能電池板板一旦著落後成功展開,如果火星天氣晴朗,它能為探測器提供600~700瓦的電能,相當於能夠為一臺家用攪拌機供電。

圖3

圖3說明:這是「火星奧德賽」軌道飛行器在火星軌道上拍攝的「洞察號」著落器目標著落場「普蘭蒂亞」。

圖4

圖4說明:這是火星上名為「普蘭蒂亞」的「洞察號」著落區,火星地表光滑、平坦。

圖5

圖5說明:這是「洞察號」進入火星大氣的藝術圖像。

圖6

圖6說明:這是「洞察號」接近火星地表時傘降藝術圖。

圖7

圖7說明:這是「洞察號」成功著落火星後發回的第一張火星地表照片。照片於北京時間2018年11月27日上午8:30分左右在地球上接收到。

最後,來看看「洞察號」成功登陸的背後,除了美國NASA,還有哪些合作單位:

1、法國國家科技研究中心 2、巴黎環球物理研究所 3、德國航空航天中心 4、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 5、瑞士帝國理工學院 6、英國牛津大學 7、波蘭科學院空間研究中心 8、西班牙天體生物學中心

相關焦點

  •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展開探測
    火星剛剛接收了最新的機器人居民「洞察號」。美國宇航局裝備了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著陸器的探測器「洞察號」在距離地球近7個月,3億英裡(4.58億公裡)的旅程中成功降落在紅色星球上。「洞察號」的為期兩年的任務將是研究火星的內部深處,學習如何與巖石表面,包括地球和月球以及所有的天體形成。 「洞察號」於5月5日從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
  •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它的任務是什麼?
    但是想要探測火星地表之下的情況也是不容易的,以前的火星探測器無法做到這一點,為了能夠對火星地表之下進行探測,美國NASA航天局於今年5月5日發射了新型的火星登陸探測器-洞察號。洞察號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是一個國際合作的科學項目,它集合了當前人類最先進的技術。
  •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開啟首次火星內部探索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沁涵)一直以來,人類對火星這顆神秘的紅色行星充滿興趣。
  • 火星上的「洞察號」探測器成功鑽入土壤,登陸一年終於正常運作了
    NASA於2018年發射到的「洞察號」探測器(InSight)已經在火星上運行了一年多時間,這輛不能移動的探測器是專門為偵測火星內部活動而打造的,科學家希望通過探測器上的設備檢測出火星內部是否還存在活動,然而「洞察號」在登陸以後本應開展的工作卻並不順利,火星上地表的堅硬程度超過了探測器的鑽探能力
  • 「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並傳回首張圖像
    (原標題:「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並傳回首張圖像)
  • 「我成功了!」洞察號即將登陸火星的第一句話!
    科學家將實時監測1.46億公裡外洞察號著陸火星!倒計時1天!準確地說是1天又20小時!距離洞察號登陸火星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了!來自NASA的洞察號小組將使用各種太空飛行器——甚至地球上的射電望遠鏡——監測火星著陸器的無線電信號,以查明9100萬英裡(1.46億公裡)外正在發生的事情。
  • 洞察號登陸火星 川普又開吹:我的功勞
    洞察號登陸火星 川普又開吹:我的功勞  黃琨 • 2018-11-27 10:50:18
  • NASA洞察號登陸火星表面經歷「恐怖7分鐘」
    「所以,我們當然擔心,」祖布琴說,「我們認識到,你永遠不會把登陸火星視為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登陸火星是很困難的。」在這幅藝術家的插畫中,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正在接近這顆紅色行星。探測器於2018年11月26日登陸火星。
  • NASA洞察號探測器將在北京時間27日清晨登陸火星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是在今年5月5日自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洞察號要在定點著陸,它穿越大氣層的時候,不能脫離24公裡乘10公裡的目標範圍,穿過這個任務小組所說的鑰匙孔之後,洞察號必須在7分鐘內,從6倍於高速子彈的飛行速度,減慢到可以控制的停止,穿越、下降以及著陸的過程,發生任何一點點差錯,任務可能就會失敗。
  • 洞察號:火星,我來了!你的名字即將登陸火星
    ,如果一切順利,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4時左右,洞察號就要登陸火星啦!整個太陽系除月球之外,人類展開最多任務的星球就是火星。從飛掠星球拍照、到進入火星軌道再到登陸器著陸,火星探索經歷了漫長的歷程,但是,對試圖拜訪自己的人類,火星一直不太「友好」,一半的行動都失敗了。   提起對火星的探索,NASA(美國宇航局)自然會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目前,美國在火星探索方面仍是世界「領跑者」。
  • 美國NASA洞察號登陸火星
    美國宇航局(NASA)一個名為洞察號(InSight)的新機器人已成功在火星登陸。這款探測器旨在研究火星的深層內部,並使其成為除了地球之外唯一一個以這種方式進行檢測的星球。洞察號於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019年11月26日19:53確認著陸成功,此後向地球發送了一系列關於其著陸後的更新信息。
  • 「洞察號」:火星地殼或分三層
    「洞察號」:火星地殼或分三層 2020-12-17 科技日報 張佳欣 【字體:大 中 小】   2018年11月,「洞察號」登陸火星,目標是用一臺靈敏度極高的地震儀來監聽火星上的地質能量,並從火星土壤中滲出的深層熱量中收集這顆紅色星球的內部結構線索。但火星有它的「脾氣」:其黏稠的土壤阻礙了「洞察號」的熱探測,咆哮的大風使探測器靈敏的地震儀響得震耳欲聾。最神秘的是,這顆星球並沒有被可以生動揭示其深處結構的大地震弄得慌亂不堪。
  • 理解NASA洞察號著陸重要性的4個貼士
    2018年11月26日,周一,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著陸器成功登陸火星,它的任務是探索火星的內部。 在著陸器著陸的幾小時內,科學家們依舊不清楚著陸器的完整狀態,但著陸器向地球發送了第一次通信,表明在這個狀態下這套設備可以正常使用。 「洞察號」已經把他拍攝的第一張照片上傳到推特上了。所以為什麼「洞察號」的成功著陸是這樣吸引人,同時我們又可以從這項任務中學到什麼呢?
  •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之後下一步要做的是什麼?
    NASA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之後下一步要做的是什麼?在這幅插圖中,NASA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正在用它的機械臂保護已經部署好的地震儀,機械臂上裝有防風隔熱板,InSight於2018年11月26日登陸火星。
  • 黑暗中航行六個月後,「洞察號」探終於登陸火星了!
    在經歷緊張的全場沉默後,觀察員終於匯報「Touch down confirmed(登陸成功)」。簡單的一句話NASA 的科學家們終於鬆了一口氣,跳起來歡呼擁抱。十幾分鐘後,洞察號傳回了在火星登陸後,「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畫面。
  • 一年前的今天,洞察號是如何成功著陸火星的?
    從1960年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以來,到洞察號之前,一共有14次火星著陸任務成功進入了火星大氣層,但只有7次任務成功著陸並順利開展探測工作——成功率只有50%。成功或者失敗,都只能等到探測器著陸之後傳回了信號才會知道——遠在地球上的人類除了等待之外,無能為力。畢竟從探測器剛進入大氣層之前傳回的信號,最快也要8分多鐘之後才能到達地球——那時候無論成敗,都已經塵埃落定。
  • 洞察號在向地球傳輸照片時,突然中斷了一段時間,這是怎麼回事?
    經過半年左右的航行,洞察號於2018年11月26日成功在火星著陸,開始執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心深處」奧秘的任務。洞察號登陸火星之後不久,就向地球傳回了一些珍貴的照片,這些照片向人類展示了一個寂寞荒蕪的紅色世界,從圖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火星平坦的土壤上面點綴著無數散亂的礫石。在強烈的陽光下,淺棕色地表襯著礫石黑色的陰影。
  • 洞察號在向地球傳輸照片時,突然中斷了一段時間,這是怎麼回事?
    隨著人類數十億年對火星的不斷探索和研究,對火星表面的一些情況基本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可是火星地表之下的情況,我們還是一無所知。科學家猜測,火星地表之下有可能會有液態水的存在,甚至不排除會有地下生命的存在。為了探索火星地表之下的情況,2018年5月5日,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發往火星,它的任務就是探索火星地表之下的奧秘。
  • 有驚無險成功著陸火星!你好 洞察號!
    從1960年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以來,到洞察號之前,一共有14次火星著陸任務成功進入了火星大氣層,但只有7次任務成功著陸並順利開展探測工作——成功率只有50%。 成功或者失敗,都只能等到探測器著陸之後傳回了信號才會知道——遠在地球上的人類除了等待之外,無能為力。 畢竟從探測器剛進入大氣層之前傳回的信號,最快也要8分多鐘之後才能到達地球——那時候無論成敗,都已經塵埃落定。
  • 解讀|「洞察號」首探火星內部,猶如45億年來首次「體檢」
    「離地面400米、300米、200米、80米……」當著陸成功傳回「嗶嗶」聲(表示探測器還「活著,身體健康」)的一剎那,美國宇航局指揮中心的科研人員振臂歡呼、擁抱、鼓掌……用不同方式慶祝人類時隔6年再次成功登陸火星——這個人類關注和探測了近60年的紅色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