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洞察號疑似首次在火星上檢測到地震

2020-12-08 TechWeb

據外媒報導,自去年11月以來開始在火星表面執行任務的NASA「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日前剛剛探測到火星上可能發生的第一次地震。這是該探測器正在執行的探測火星內部聲音任務取得的第一個重大進展。然而遺憾的是,所謂的「marsquake(火星地震)」強度實在太小,所以它無法幫助科學家了解更多關於火星的結構。

但有這一件事情可以證明的是,火星是一顆地震活躍的星球,洞察號未來可能在會捕捉到更多的地震。

於2018年5月發射的洞察號探索目標相對比較簡單:靜靜地待在火星上聆聽火星風暴。為了做到這一點,該探測器配備了一個極其靈敏的圓頂地震儀,該地震儀由法國航天局(CNES)製造。據了解,該儀器非常敏感,它必須要密封在真空中,這樣才能捕捉到火星地殼中最微小的擾動。12月19日,洞察號小心翼翼地將這個被叫做SEIS的地震儀安放在火星表面。

第一個信號出現在4月6日,這證明了火星至少有能力發生地震。洞察號科研團隊非常確定地震來自火星內部,而不是由風或其他外力引起的。到目前為止,洞察號還發現了另外三個地震活動信號,但都比4月6日的地震要弱得多。地震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對建造地震儀的團隊來說,檢測到它是一個重大的驗證。「我們已經等了好幾個月才有了第一次的火星地震,」SEIS的首席調查員Philippe Lognonne在一份聲明中說道,「終於有證據表明火星仍處於地震活躍狀態,這太令人興奮了。我們期待在我們對它進行更多的研究並對我們的數據建模後分享詳細的結果。」

科學家們認為,火星地震的起源與地球上地震活動的起源有些不同。我們星球上的許多地震都是由板塊構造引起的。板塊在不斷地移動和相互摩擦,這種運動部分是由地球內部深處的熱量引發。然而在溫度較低、活動較少的火星上,地震被認為是由火星巖石地殼內部裂縫中較小運動引起。隨著時間的推移,火星變冷,它的巖石開始收縮並釋放能量,進而導致一些可能發生的震動。

最終,洞察號科研小隊希望利用探測器上的火星地震檢測技術來弄清清楚火星究竟是由什麼構成的。由於地震產生的波會穿過火星上所有不同的巖石和物質,所以這些信號提供了有關火星內部結構的重要信息。

雖然4月6日的地震規模太小,還無法幫助科學家實現這一目標,但NASA仍有希望很快獲得更多的數據。「直到現在我們一直在收集背景噪音,而這第一次事件正式開啟了一個新的領域:火星地震學,」洞察號首席研究員(Bruce Banerdt在一份聲明中說道。

相關焦點

  • 火星仍然活躍 NASA洞察號首次探測到地震信號
    最近,似乎是因為地震帶比較活躍,繼臺灣地震之後,西藏也發生了6.3級地震。不過「地震」不僅僅只發生在地球上,最近科學家發現,火星也有地震。據報導,日前,NASA「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在火星上似乎探測到了一場地震,這是自去年11月開始執行任務以來,它檢測到的第一場地震,也是該探測器正在執行的探測火星內部聲音任務中取得的第一個重大進展。這一次的信號出現在4月6日,它由探測器上配備的名為SEIS的圓頂地震儀檢測到,洞察號科研團隊非常確定信號來自火星內部,而不是由風或其他外力引起。
  • 全球熱點:「洞察」號登陸火星 首次「交心」意義深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 (全球熱點)「洞察」號登陸火星 首次「交心」意義深  新華社記者  經歷6個月航行、近5億公裡徵程,美國「洞察」號無人探測器26日成功在火星著陸並傳回首張照片。這是人類首個致力於研究火星深層結構的探測器。
  • 火星無人探測器「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
    中新社休斯敦11月26日電 歷經6個多月的飛行,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無人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於26日成功登陸火星。美國宇航局消息,無人火星探測器「洞察」號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26日下午2時52分59秒,成功在火星赤道附近的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登陸,成為美國第八個在火星登陸的太空飛行器。著陸過程用時六分半鐘。著陸後,「洞察」號拍下第一張火星照片:一個平坦、光滑而廣闊的地表。
  • 「洞察」號著陸器在火星放置「溫度計」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消息,當地時間12日,該機構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已將地下熱量探測儀成功設置在火星表面,距離此前設置的地震計約1米遠。  報導稱,接下來,這個溫度測量裝置的熱探頭將從火星表面下探至5米左右深度。
  • 美「洞察」號在火星表面放置溫度測量裝置
    新華社洛杉磯2月12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洞察」號無人探測器團隊12日表示,「洞察」號已成功把溫度測量裝置放置在火星表面,這是「洞察」號在火星上部署的最後一部科學儀器。  據任務團隊在社交媒體推特上透露,繼地震測量儀之後,溫度測量裝置現在也已被安放在火星表面上。
  • NASA「洞察號」傳來火星內部「情報」:地殼或分三層
    數據顯示,火星地殼也分層,厚度為20公裡或37公裡,是兩層還是三層,具體取決於地震波的反射是否準確跟蹤到地幔的頂部。在地球上,地殼厚度從海洋以下約5至10公裡,到各大洲以下約40至50公裡,最高平均厚度不超過70公裡。研究人員認為,火星地殼的厚度似乎比地球地殼還要薄,這令人十分驚訝。
  • 著陸恐怖七分鐘,洞察號的使命是什麼,能否「洞察」火星內部奧秘
    火星洞察號從地球出發,歷經205天的旅程終於抵達火星。洞察代表著利用地震勘察,大地測量和熱傳導技術進行火星內部勘探。洞察者號的科學有效載荷主要由三種儀器組成。首先是探測內部結構的穹頂抗震實驗,放置在地表研究地震波,科學家希望從每天收集到的38兆的數據了解這個行星地幔,地殼和地核。
  • 火星像個夾心蛋糕「洞察」號獲得行星內部結構數據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本報訊兩年前,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希望從那些遙遠的地震和土壤洩露的深層熱量中收集火星內部結構的線索。事實證明,火星有它自己的「想法」。
  • 「洞察號」一年:揭開火星神秘面紗的一角
    地下:地震頻發但不強烈  「洞察號」任務是NASA第一個致力於深入研究火星內部深層結構的任務,探測器上的內部結構地震實驗裝置(SEIS)即是為該任務專門設計的,用於探測記錄火星地震或流星撞擊產生的地震波,為科學家提供研究行星內部結構的線索。  在2019年4月6日,SEIS首次探測到了源自火星內部的微弱震動信號,令科學家們興奮不已。
  • 登陸火星!託「洞察」號的福,26萬中國人免費「遊太空」
    託「洞察」號的福,26萬中國人免費「遊太空」 原標題:   中新網11月27日電(劉丹憶)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尤其對「近鄰」火星,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CEO馬斯克還提出了把人類送上火星的「火星計劃」。
  • 火星探測器洞察號今晚發射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IT之家5月5日消息 按照NASA最新公布的計劃,最新一顆火星探測器「洞察」(InSight)號最早將在北京時間今晚19:05發射升空,探測器將把一個地震儀帶到火星表面,去檢測「火震」。
  • NASA洞察號證實火星地震活躍,並發現氣輝現象,火星內部很危險
    美國太空總署(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InSight)在 2018 年 11 月首次登上火星。最近,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系列透過洞察號觀測數據所發現的現象。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洞察號團隊終於確認火星地震非常活躍。主要研究員布魯斯·巴內特(Bruce Banerdt)表示:「我們終於首次獲知火星是一顆地震活躍的行星。
  • 「洞察號」235天數據:火星地震活動處於中等水平,介於地球和月球之間
    「洞察號」235天數據:火星地震活動處於中等水平,介於地球和月球之間  Emma Chou • 2020-02-25 15
  • NASA洞察號:火星有大量地震,比月球地震還活躍
    從外面觀察,火星寒冷、貧瘠。但在地表以下,火星卻是個地震不斷,且其他地質活動頻繁的星球。這是美國宇航局(NASA)火星探測器洞察號發布的最新成果。這一成果2月24日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上。洞察號自2018年11月以來一直在火星表面開展任務,2019年4月份,洞察號第一次監測到火星地震。「我們終於確定了火星是地震活躍的行星。它的地震活動大於月球,但小於地球。從這些信號中,我們開始了解火星內部。」洞察號首席研究員布魯斯·班納特(Bruce Banerdt)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 「洞察」號發回火星表面第一張照片
    」號無人探測器抵達最終目的地——火星,執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心深處」奧秘的任務。  「洞察」號在火星的「艾利希平原」著陸,全部過程在大約七分鐘內完成。  降落過程中,它先是以每小時大約2.1萬公裡的速度進入火星大氣層外緣;在距離火星表面大約16公裡的高空,「洞察」號頂部的巨大超音速降落傘打開,隨後,六個點火裝置同時啟動,使著陸器與隔熱罩分離——這樣確保了「洞察」號在短時間內急劇減速,具體來說,是在差不多兩分鐘內將時速降至大約1600公裡;在與隔熱罩分離後,「洞察」號的三條腿展開並鎖定——此時,雷達系統啟動,開始向火星表面發射脈衝信號
  • NASA將延長火星洞察號和木星朱諾號的任務時間
    NASA將延長火星洞察號和木星朱諾號的任務時間2021-01-09 18: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美國宇航局(NASA)周五表示,已經正式延長了兩項開創性的行星科學任務的時間:涉及「朱諾號」探測器和火星「洞察號」(InSight
  • 「洞察號」傳回登陸火星後首張高清照片 可見塵粒和火星地平線
    央廣網北京11月27日消息(記者韓萌)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北京時間今天凌晨3:53分左右,美國「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抵達火星,執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心深處奧秘的任務。美國航天局負責人吉姆表示:「我們看到直播畫面感覺是實時的,其實這些畫面有8分鐘延時,這意味著我們看到成功著陸畫面時,探測器已經在火星上停留八分鐘了。」目前,「洞察號」已經發回了登陸火星表面的第一張照片,照片上可見塵粒和火星地平線。
  • 外媒:「洞察」號安全度過「恐怖7分鐘」 成功登陸火星
    報導稱,高1米、重約360公斤的「洞察」號,是首個負責監測火星地震的探測器,它將利用機身的儀器,研究火星土壤及內部,以了解這個行星的結構及形成的過程。另據路透社11月25日報導,今年5月5日,美國航天局的「洞察」號無人探測器從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
  • NASA洞察號檢測到奇怪的火星「信號」!地震多的不同尋常!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洞察號」項目首席研究員布魯斯·班納特(Bruce Banerdt)在聲明中表示,火星的地質活躍程度介於地球和月球之間,性質與地球構造板塊邊緣和變形區域發生的地震活動非常接近——這也是人類首次確認紅色星球存在頻繁的地質活動。
  • NASA堅毅號啟程奔赴火星,本屆火星賽季圓滿落幕
    來源:NASA/JPL-Caltech生命「神探」為了探尋火星生命痕跡,好奇號最大的法寶是腹中的一套強大的有機物探測裝置,叫做火星樣本分析儀(Sample Analysis at Mars),簡稱SAM(山姆)。機器臂採集到的火星固體樣品,會被送入「山姆」之中,經過高溫分解檢測其中是否有複雜有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