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洞察號」傳來火星內部「情報」:地殼或分三層

2021-01-16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科技日報 12月16日消息,綜合《自然》《科學》雜誌15日最新報導,NASA「洞察號」探測器傳來火星內部「情報」:火星的地殼可能由三層組成。這是科學家首次直接探測地球以外的行星內部,將有助於研究人員揭開火星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和演化的。

這是「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一項重大發現。數據顯示,火星地殼也分層,厚度為20公裡或37公裡,是兩層還是三層,具體取決於地震波的反射是否準確跟蹤到地幔的頂部。在地球上,地殼厚度從海洋以下約5至10公裡,到各大洲以下約40至50公裡,最高平均厚度不超過70公裡。研究人員認為,火星地殼的厚度似乎比地球地殼還要薄,這令人十分驚訝。

2018年11月,「洞察號」登陸火星,目標是用一臺靈敏度極高的地震儀來監聽火星上的地質能量,並從火星土壤中滲出的深層熱量中收集這顆紅色星球的內部結構線索。但火星有它的「脾氣」:其黏稠的土壤阻礙了「洞察號」的熱探測,咆哮的大風使探測器靈敏的地震儀響得震耳欲聾。最神秘的是,這顆星球並沒有被可以生動揭示其深處結構的大地震弄得慌亂不堪。

儘管存在這些障礙,但一系列微小而清晰的地震讓「洞察號」團隊能夠看到在數十公裡和數百公裡以下巖石邊界的跡象。它們是數十億年前這顆行星形成過程的線索,當時火星是一個由巖漿組成的熱球,鐵等較重的元素下沉形成核,而較輕的巖石從地幔中升起,形成地殼蓋。

本月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的一次在線會議上首次亮相的這些結果顯示,火星地殼出人意料地薄,地幔溫度比預期的要低,巨大的液體鐵核仍然在熔化。這些發現表明,火星在嬰兒期就有效地散發了熱量——可能是通過一種類似於地球板塊構造的地幔巖石上升和俯衝地殼的方式。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行星科學家史蒂芬·莫伊齊斯說:「這可能是火星早期形成動態地殼的證據。」

「洞察號」火星探測任務的首席調查員、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布魯斯·班納特表示,到目前為止,該任務已經探測到了480多次「火星地震」。火星的地震活動比地球少,但比月球多。「現在,我們開始有足夠的數據回答火星形成的一些重大問題。」班納特說。

據了解,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洞察號」將繼續探測火星更深的地下,這將最終揭示關於火星地核和地幔的更多信息。

(原題為《「洞察號」傳來火星內部「情報」:地殼或分三層》)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NASA「洞察號」傳來內部「情報」:火星地殼或分三層
    綜合《自然》《科學》雜誌15日最新消息,NASA「洞察號」探測器傳來火星內部「情報」:火星的地殼可能由三層組成。這是科學家首次直接探測地球以外的行星內部,將有助於研究人員揭開火星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和演化的。這是「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一項重大發現。
  • 「洞察號」:火星地殼或分三層
    「洞察號」:火星地殼或分三層 2020-12-17 科技日報 張佳欣 【字體:大 中 小】 「情報」:火星的地殼可能由三層組成。
  • 最新研究:火星地殼如三層蛋糕結構
    火星探測車洞察號(Insight)最新發回的分析顯示,原來火星地殼的結構就像三層蛋糕一樣。美國宇航局(NASA)選擇在近期宣布了這個應景假日氣氛的消息。 根據數據科學家繪製了火星地殼結構圖,這是科學家繪製的第一張地球以外另一個星球的地質解剖圖。火星的地殼由三層不同的巖石組成。這一信息對天文學家、行星地質學家和太空工程師研究火星的誕生和演化歷史具有重要作用。 洞察號於2018年5月發射、同年11月26日登陸火星,探察火星的內部結構是它的主要目標之一。
  • 火星地殼是一個「夾心蛋糕」,竟然有三層「夾心」,地殼非常薄
    2018年11月在火星實現「軟著陸」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近日又傳回了好消息,NASA方面的科學家表示,洞察號如願以償獲取到了火星的內部結構數據,通過數據顯示,火星的地殼一共有三層,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夾心蛋糕」一般。這項研究也發表在近日的《科學》雜誌上。
  • 火星像個夾心蛋糕「洞察」號獲得行星內部結構數據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本報訊兩年前,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希望從那些遙遠的地震和土壤洩露的深層熱量中收集火星內部結構的線索。事實證明,火星有它自己的「想法」。
  • NASA洞察號疑似首次在火星上檢測到地震
    據外媒報導,自去年11月以來開始在火星表面執行任務的NASA「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日前剛剛探測到火星上可能發生的第一次地震。這是該探測器正在執行的探測火星內部聲音任務取得的第一個重大進展。
  • 著陸恐怖七分鐘,洞察號的使命是什麼,能否「洞察」火星內部奧秘
    火星洞察號從地球出發,歷經205天的旅程終於抵達火星。洞察代表著利用地震勘察,大地測量和熱傳導技術進行火星內部勘探。最後,旋轉和內部結構實驗是利用一組位於探測器頂部的天線完成的,用來測量探測器隨著時間變化的位置移動,根據火星的北極在繞太陽軌道運行時的擺動程度,科學家們可以判斷核心是否為液態物質+內部可能存在什麼物質。
  • NASA將延長火星洞察號和木星朱諾號的任務時間
    NASA將延長火星洞察號和木星朱諾號的任務時間2021-01-09 18: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美國宇航局(NASA)周五表示,已經正式延長了兩項開創性的行星科學任務的時間:涉及「朱諾號」探測器和火星「洞察號」(InSight
  • 火星探測器洞察號今晚發射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IT之家5月5日消息 按照NASA最新公布的計劃,最新一顆火星探測器「洞察」(InSight)號最早將在北京時間今晚19:05發射升空,探測器將把一個地震儀帶到火星表面,去檢測「火震」。
  • 火星無人探測器「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
    中新社休斯敦11月26日電 歷經6個多月的飛行,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無人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於26日成功登陸火星。美國宇航局消息,無人火星探測器「洞察」號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26日下午2時52分59秒,成功在火星赤道附近的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登陸,成為美國第八個在火星登陸的太空飛行器。著陸過程用時六分半鐘。著陸後,「洞察」號拍下第一張火星照片:一個平坦、光滑而廣闊的地表。
  • 解讀|「洞察號」首探火星內部,猶如45億年來首次「體檢」
    美國宇航局(NASA)消息,美國東部時間11月26日14時52分59秒(北京時間27日3時52分59秒),「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成功著陸。這是2012年8月5日「好奇」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以來,人類製造的探測器再次成功登陸火星表面。
  • 「洞察」號著陸器在火星放置「溫度計」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消息,當地時間12日,該機構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已將地下熱量探測儀成功設置在火星表面,距離此前設置的地震計約1米遠。  報導稱,接下來,這個溫度測量裝置的熱探頭將從火星表面下探至5米左右深度。
  • 機遇號發現火星地殼內部深層區域奇特巖石
    據美國太空網報導,美國宇航局「機遇」號火星車近日在火星上發現了一塊奇特的巖石。科學家們認為,這塊巖石應該來自火星地殼內部深層區域,對它的研究將有助於發現火星內部結構的秘密。科學家們將這塊巖石命名為「馬奎特島」。「馬奎特島」顏色呈暗黑色,體積不會比籃球大多少。「機遇」號是在火星表面的一個平原上發現這塊奇特的巖石的。
  • 「洞察」號探測器即將著陸火星 面臨恐怖7分鐘
    經過6個多月的飛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火星探測器「洞察」號計劃在美國東部時間26日15時在這顆紅色星球降落。但對於「洞察」號而言,著陸階段將經歷「恐怖7分鐘」,而此前人類太空飛行器登陸火星的成功率不足50%。 「洞察」號是繼2012年「好奇」號登陸火星後,首個抵達火星的探測器。「洞察」號於今年5月5日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開始了超過6個月的太空旅程。
  • 「洞察」號發回火星表面第一張照片
    ,美國「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抵達最終目的地——火星,執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心深處」奧秘的任務。  「洞察」號在火星的「艾利希平原」著陸,全部過程在大約七分鐘內完成。  降落過程中,它先是以每小時大約2.1萬公裡的速度進入火星大氣層外緣;在距離火星表面大約16公裡的高空,「洞察」號頂部的巨大超音速降落傘打開,隨後,六個點火裝置同時啟動,使著陸器與隔熱罩分離——這樣確保了「洞察」號在短時間內急劇減速,具體來說,是在差不多兩分鐘內將時速降至大約1600公裡;在與隔熱罩分離後,「洞察」號的三條腿展開並鎖定——此時,雷達系統啟動,開始向火星表面發射脈衝信號
  • 美「洞察」號在火星表面放置溫度測量裝置
    新華社洛杉磯2月12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洞察」號無人探測器團隊12日表示,「洞察」號已成功把溫度測量裝置放置在火星表面,這是「洞察」號在火星上部署的最後一部科學儀器。  據任務團隊在社交媒體推特上透露,繼地震測量儀之後,溫度測量裝置現在也已被安放在火星表面上。
  • 學者分析InSight地震數據,揭示火星地殼與地核之間的3個內部邊界
    利用NASAInsight火星探測器的數據,萊斯大學的地震學家首次直接測量了這顆紅色行星從地殼到核心的三個內部邊界。藝術家對火星內部結構的想像顯示,最上層是地殼表面附近,最下層是地幔,最下層是地球核心。
  • NASA「毅力」號登陸火星
    再有不到12小時,NASA於2020年7月30日發射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將嘗試迄今為止最危險的火星登陸操作。
  • 全球熱點:「洞察」號登陸火星 首次「交心」意義深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 (全球熱點)「洞察」號登陸火星 首次「交心」意義深  新華社記者  經歷6個月航行、近5億公裡徵程,美國「洞察」號無人探測器26日成功在火星著陸並傳回首張照片。這是人類首個致力於研究火星深層結構的探測器。
  • 火星傳來不幸消息!「鼴鼠」被無情彈出,NASA科學家再陷困境
    在人類登陸月球以後,火星就成為下一個目標,並且火星是類地行星,人類將來有望登陸火星,將火星打造成適宜人類居住地。近年來美國、日本、歐盟、印度、俄羅斯等國相繼發生火星探測器,但成果最大的還是美國。去年底,美國火星探測器洞察號在火星登陸,這個造價9.93億美元的無人探測器將負責收集有關火星內部結構的有關信息。洞察號從位於美國加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後,歷經近7個月,航行約4.82億公裡後,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