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二有名的火星探測器,大家搶著籤名的洞察號到底要幹些啥?

2020-12-06 動點科技

只有科幻電影裡才具備的大冒險情節又繼續在現實中上演了。

北京時間 11 月 27 日,洞察號登陸火星,並發回了來自外星球的影像畫面,這頓時引起了社交媒體的一陣狂歡。可謂人人都愛火星車!然而,洞察號的火星之旅並非一帆風順。

在火箭發射階段,原定的發射安排就因為遭遇了臨時故障而推遲了。而在 6 個月的航行過程中,洞察號也始終像是走在鋼絲上的演員一樣讓人揪心,需要一刻不離地監視。好不容易到達火星軌道也沒完事,特別是在著陸過程中經歷的「恐怖七分鐘」(指探測器經歷火星大氣下降時最容易出狀況的時間段),著實讓人為它捏了一把汗,這也難怪負責這項任務的工程師阿力拜會說:

「關於去火星的一切都很可怕,我們要乘坐火箭發射升空,而火箭基本上就是受控的炸彈。接下來,我們要在真空中航行 6 個月,持續遭受來自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的轟擊。我們要前往一顆必須要瞄準的行星,因為一旦錯過,就回不了頭了。我們還必須要著陸。而且就算到了火星表面,部署設備時,任何事情也都有可能出錯。」

好在眾望所歸,洞察號總算安全降落在此前預定的一個名為 Elysium 的平原開闊地帶,正當工程師準備慶祝時,突然發現在拍攝第一幀的落地照時出了意外——工程師們收到了一個噪點密布的紅色星球全景照片,他們本以為是拍攝器材在降落過程中受到損害,不過後來才發現是虛驚一場。原來,這是由於儀器環境攝像機在拍攝時半透明的防塵蓋尚未去除,因此反饋到 NASA 大屏幕上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沾滿塵埃的鏡頭畫面。好在啟用洞察號另外一個攝像頭後,再次成功傳回了首張高清無塵照片。

2011 年來的第一次以及 240 萬個籤名

事情到這裡,NASA 的工程師們總算可以鬆口氣了。但在社交平臺前等待的吃瓜群眾也同樣興致勃勃,據悉收看直播人數可能最高達到了百萬,同為看客的筆者留意到,甚至有推特評論區的好事者討論起了 NASA 員工慶祝手勢蘊含了什麼樣的特別寓意?

之所以讓人們興致不減的可能還不僅僅因為這是 NASA 第一次在官方網站以外的地方(Facebook 主頁和Twitter)進行直播互動,還可能是人們等待這一刻太久了——要知道這已經距離這家宇航機構的上次太空直播過去了六年之久。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像是你最愛的本山大叔在退出春晚許多年後突然在臺上吼一句,觀眾朋友們想死你們了!你會作何感觸呢?更何況這次登陸的地方不是其它,而是一個距離人類最近的類地行星。

再來看國內媒體熱議的另一個讓洞察號之所以受到極高關注度的因素——聯合籤名。也許是受到 Elon Musk 先生把刻有 「made by humans」 字符的特斯拉帶入太空軌道的啟發,這次 NASA 也搞了一把聲勢更為浩大的萬人籤名活動,官方收集到約 240 萬個籤名,其中有 262,752 個來自大陸(香港 13,163個,臺灣23,546個)的戲碼。這些名字陸陸續續在 2018 年 1 月 23 日被安裝到探測器的晶片當中,作為國人同胞想必還是挺值得驕傲的。

使命非凡的這趟車

看了這麼多,我們不禁要問,洞察號火星車帶著哪些使命呢?

洞察號設計來源於它的前任「鳳凰號」,擁有一塊可以展開的巨大太陽能電池板,以便獲得必要的電力驅動。此外,它還具有長達 2.4 米長的機械臂和末端的五指山抓斗來完成火星」抓娃娃」的使命。而作為世界第八個火星著陸器,投資達到 9.96 億美元的它將對火星進行全面的物理調查,幫助科學家回答一系列涉及到這顆紅色行星和太陽系內其他巖石星球的形成、演化及物質構成的問題。

具體來說:洞察號將從背板上抓取研究設備,將它們提到空中,再小心翼翼地放置到火星表面。它需要花上幾周的時間才能鑽入火星的地下。在鑽洞的過程中,洞察號會定期暫停,測量周圍土壤的熱量傳導效率。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首席科學家吉姆·加爾文(Jim Garvin)稱,「洞察號」火星登陸器將勘測填補至關重要的未知信息,有多少熱量源自於火星的內部。不管有還是沒有,這些熱量將向研究人員透露,火星由什麼構成,它的成份與地球相比又有哪些差別。

洞察號工作壽命被設定為兩年,當然這不代表它兩年後將在外星上黯然報廢,相反很可能和它的著名前任「好奇號」一樣退而不休——後者曾探測到火星存在過水源證據,在光榮完成了這項重大任務後繼續發揮餘熱,原本兩年的任務被科學家無限期延長,一直到 2018 年 11 月 12 日,由地球 24 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依舊能發送指令控制、駕駛這臺距地球約 1 億 2,600 萬千米的遙控車。「好奇號」變成了一直工作下去的探測車,甚至還被NASA官方做成了網頁小遊戲。

MISSON X

無論是好奇號、洞察號還是它的各式前任們,最終都是 NASA 終極目標的棋子——Mars 2020 EXOMARS 計劃,這項目標為到 2020 年 NASA 將執行火星 2020 探測任務,用搭載更多探測器的火星車來評估未來人類探索火星所存在的自然資源和危害因素,比如人類如何克服致命太空輻射、潛在的視力損失和骨骼萎縮。在華盛頓召開的最新新聞發布會上,美國宇航局前太空人 Tom Jones 表示相信在 25 年內可以克服太空技術和醫學障礙。

與此同時,像 SpaceX 這樣的私人公司和其它許多國家正在積極研製可用於未來火星任務的太空技術。自嘲要去火星過退休生活的 Elon Musk 最近在接受 HBO 紀錄片採訪時表示,去火星旅行已經具備 70% 的可能性。正如他之前暗示的,這可能會是一次「單程旅行」,他希望「搬到那裡去」。在此之前他向公眾公布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時間計劃——2018年派遣無人龍飛船登陸火星。

如此看來,不光是前赴後繼派遣更多火星車,對於 NASA 來說,任重道遠的計劃還是與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 SpaceX 公司展開太空競賽,看究竟誰能邁出「那個火星人來自地球」的一小步吧!

註:除社交網絡圖片外,文章其餘圖片均來自 NASA 官網

作為第二有名的火星探測器,大家搶著籤名的洞察號到底要幹些啥?。

相關焦點

  • 火星探測器洞察號順利發射,用另一種方式洞察火星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小林,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火星探測器你了解多少?美國已經發了一大堆的火星探測器,這個洞察號的外形和先前那個鳳凰號長得非常像。小編猜這是美國人為了省點錢,他一張圖紙全解決了,所以這個洞察號的成本是很低的。
  •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它的任務是什麼?
    想要改造火星,必須要對火星有足夠的了解,幾十年以來,科學家往火星發射了不少的探測器,有火星外太空軌道衛星探測器,也有登陸探測器,想要足夠了解火星,自然還是登陸探測器更有優勢,科學家也通過這些火星陸地探測器的探索,對火星有了很多的了解。
  • 洞察號探測器即將升空 它要去火星抓娃娃
    SEIS是洞察號攜帶的一臺關鍵性設備。它能探測火星的地震和內部活動,讓科學家更好地了解這顆行星的演化史和結構。NASA太平洋夏令時5月5日凌晨4時零5分(北京時間5月5日晚上19時零5分)前後,北美西岸的人們將首次目睹一次行星際發射。一枚宇宙神5號火箭將從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把NASA的洞察號探測器送往火星。
  •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將「溫柔」觸地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房琳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發布消息稱,火星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將於美國時間11月26日,在火星表面著陸。目前,工程師們正密切關注著「洞察號」的健康狀況和軌跡數據,並監測火星天氣報告,以確定其是否需要在準備著陸時做最終調整。InSight是「利用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進行內部勘探」的英文縮寫。「洞察號」作為研究火星深處內部的第一個任務,在今年5月5日升空。
  • NASA:洞察號探測器準備將其「錘」進火星地下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5500萬公裡外的火星,與我們地球同處於太陽系宜居地帶,與地球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因此也有很多人認為,火星可能會成為我們人類的第二家園。鑑於我們地球能夠孕育生命,所以我們也想知道,同處於宜居地帶的火星,是否也能夠孕育生命。
  • 洞察號登陸火星 火星被稱為「探測器墳場」
    經過逾6個月的飛行,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終於在北京時間2018年11月洞察號是2018年5月5日由宇宙神5號火箭發射升空的。這是美國首次從西海岸的范登堡空軍基由西向東發射空間探測器,原因是宇宙神5號的推力足夠大,發射窗也更為適宜。  整個任務分為發射、巡航、進入下降和著陸(EDL)、表面操作等四個階段。
  • 洞察號:火星,我來了!你的名字即將登陸火星
    ),正式英文名是啥呢?   經過六個多月的旅程,洞察號探測器將於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4時許在火星北半球的艾利希平原(Elysium Planitia)著陸。   不同於之前火星車的是,洞察號探測器不會在火星表面「巡視」。
  •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展開探測
    火星剛剛接收了最新的機器人居民「洞察號」。美國宇航局裝備了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著陸器的探測器「洞察號」在距離地球近7個月,3億英裡(4.58億公裡)的旅程中成功降落在紅色星球上。「洞察號」的為期兩年的任務將是研究火星的內部深處,學習如何與巖石表面,包括地球和月球以及所有的天體形成。 「洞察號」於5月5日從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
  • NASA洞察號探測器將在北京時間27日清晨登陸火星
    經過6個月4.8億多公裡的飛行之後,NASA最新的火星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已經抵達火星,將在美國東部時間11月26日下午2點54分左右進入火星大氣層(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03:54),降落在火星赤道北方的: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距離好奇號探測車目前所在的位置不遠。。
  • 在火星上呆了一年之後,洞察號到底發現了什麼?
    2018年5月,美國宇航局NASA的「洞察號」發射,並於2018年11月26日登陸火星。它的全稱是利用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進行的內部勘探。它的任務是通過測量熱流、地震活動和太陽引力作用下火星北極的擺動來研究火星的內部深處。
  • 美洞察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打5米深洞,卻只打了30釐米,下面是啥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是美國最新發射的火星探測器,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搭載「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宇宙神」V型火箭從位於加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執行人類首個探究火星「內心」的探測任務。
  • 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遇大麻煩 鼴鼠打樁機無法工作 4個月未修復
    儘管美國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在去年底實現了完美的著陸,但依然無法擺脫目前的尷尬境地。根據NASA的報告顯示,洞察號攜帶的「鼴鼠」打樁機自2019年2月28日因故停止打洞以來,已經超過了4個月的時間,直到今天也不能恢復工作。
  • 「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最新數據顯示,火星的地震活動比預期更頻繁
    目前許多國家都在探索或者計劃要去探索火星,為此人類發射了許多的探測衛星和探測器,組成了火星探索家族,從國家角度來看,目前對於火星探索走在前列的毫無疑問是美國。美國從1975年開始就向火星發射了兩個「海盜號」探測器,這兩個探測器都在火星表面進行了軟著陸,並進行拍照和探索,開啟了人類探索火星表面的歷史。
  • 「好奇號」登陸火星8周年,至今仍在運作,它在火星上都幹些啥?
    近段時間以來,火星毫無疑問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畢竟今年的7至8月份是人類探索火星的&34;,許多國家都在這一時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其中包括了中國,美國和阿聯。相信大家也都知道,&34;火星探測器是我國發射的首顆火星探測器,其肩上背負著重大的使命,也承載著中國人火星夢,在此也祝願天問一號能取得成功。
  • 在火星上打了兩年洞的洞察號,兩年時間裡,到底發現了什麼?
    為了研究一種探測器能夠長期滯留在火星中,觀測到火星的氣候和地質變化,「洞察號」為此產生,它是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也是美國宇航局向火星發射一顆火星地球物理探測器。洞察號耗資巨大,去火星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在眾多科學家夜以繼日的研究中,最後設計出「洞察號」,這個探測器可以說是國際合作的一項重要的科學項目,它耗費巨資達到9億多美元,也是此前獲得巨大成就鳳凰號探測器的升級版,在著陸到火星後,這顆探測器會在火星的表面上安裝一個火震儀,除此之外還會利用它的鑽頭在火星上鑽出一個最深的洞口進行檢測火星的內部狀態。
  • 美國「洞察號」探測器登陸火星 搭載26萬中國人名字
    首頁 > 外聞 > 關鍵詞 > 洞察號最新資訊 > 正文 美國「洞察號」探測器登陸火星 搭載26萬中國人名字
  • NASA取消「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發射計劃
    人民網12月24日訊 據聯合早報網站消息,美國 SpaceX公司成功發射及回收「獵鷹九號」火箭推進器,令科學界欣喜若狂之後一天,美國太空總署22日突然宣布,取消原定於明年3月發射最新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前往火星的計劃,因為探測器上其中一件主要科學原件出現問題。這項決定對美國未來的太空探索計劃,造成打擊。
  • 火星探測器洞察號儀器卡住 NASA專家「暴力」解決
    洞察」號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向火星發射一顆火星地球物理探測器,它的機身設計繼承先前的鳳凰號探測器,著陸火星之後將在火星表面安裝一個火震儀,並使用鑽頭在火星上鑽出迄今最深的孔洞進行火星內部的熱狀態考察。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洞察號升空,11月26日洞察號無人探測器在火星成功著陸。
  • 「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並傳回首張圖像
    (原標題:「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並傳回首張圖像)
  • 美國航天局發射「洞察號」探測器 首次探索火星內部結構
    北京時間昨晚19:05分,美國航天局NASA又將最新一顆火星探測器「洞察號」發向了這顆紅色星球。和以往不同,「洞察號」是首個以探索火星內部構造為主要任務的探測器。搭載「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宇宙神V401型火箭從位於加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3號發射臺騰空而起。此次發射也是美國首次在西海岸實施星際發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