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相聲演員董建春李丁:我們不做"包袱"的搬運工

2021-01-13 人民網

原標題:「我們不做『包袱』的搬運工」

  董建春(左)和李丁。

  一個穩重,一個「瘋癲」;一個戴眼鏡,一個露板兒牙……「大逗相聲」的董建春、李丁,一逗一捧,一莊一諧,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期間,從央視元宵晚會到各個地方臺的春晚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二人獨特的相聲表演風格給不少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圈了許多「粉」。

  「我最喜歡他們那個《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在相聲表演與創作中的指導及應用》,哈哈哈哈……」觀眾小於是董建春、李丁的鐵粉兒,能不打磕巴地背下來他們經典節目的名字。當初參加第七屆全國電視相聲大賽時,他們這個節目的名字就讓臺下的評委有點發蒙,「這也太不像是相聲的名字了!」

  不光名字不像,說的內容也是大異其趣。他們用四維空間的概念改編了《口吐蓮花》和《羊上樹》,讓傳統相聲多了一層科普的色彩。憑藉這股與眾不同的勁兒,他們在第七屆全國電視相聲大賽中獲得了銅獎,隨後又摘得北京喜劇幽默大賽冠軍。

  從《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在相聲表演與創作中的指導及應用》到《男朋友女朋友》《羅密歐與朱麗葉》《鍊金術士》,他們的幾個代表作品與時下許多小劇場相聲相比更清新,更有校園氣息。這也許和他們一直沒有接受過專業系統的相聲學習,長大後又活躍於高校相聲社團有關。李丁大學學的是機械,目前是北京燃氣集團的職員,平時負責機器的維修檢修。董建春大學學的是酒店管理,還沒畢業就進入「大逗相聲」。得獎後,他們共同拜前輩李增瑞為師,老師也鼓勵他們繼續堅持自己的風格。

  他們的相聲節奏快、劇情化、包袱密、信息量大,往往青年觀眾更容易接受,中老年觀眾就會不太適應。有一次,他們在老舍茶館說相聲,同一個節目上午是中學生聽,現場效果就特好,到了下午換成了學校的退休老師來聽,就有許多笑點變啞了。

  從央視春晚相聲、小品到許多相聲演員在劇場中的演出,往往都會摻雜許多時下流行熱詞,但在董建春和李丁的相聲中很少看到這樣的現象。李丁坦白地說:「其實我們早期也會這麼做,但是慢慢地建立起自己的風格後,就不願意再拾人牙慧了。」董建春在一邊補充道,「我們要做『包袱』的生產者,而不是『包袱』的搬運工。」熱衷於相聲創作的他們,基本上每周都會有新的作品,一年下來攢了四十多個新節目。更為難得的是,他們的相聲很乾淨,不但適合年輕觀眾,也適合父母帶著孩子一起看。董建春說,「不髒不臭」是「大逗相聲」對所有演員的要求,家長帶孩子來聽也不會覺得尷尬。

  雖然已經參加了央視元宵晚會,也獲得了相聲界重要獎項,但兩個人還稱不上火,遠不像苗阜、王聲當年參加北京喜劇幽默大賽後上了北京春晚就火遍全國。有的粉絲為他們著急,可他們自己並不著急,「沒火挺好的,感覺現在要火了,我們自己還真接不住。」李丁老實地說,「要是真火了,可能就不能像現在這樣有時間靜下心來磨鍊新段子。現在我們的好段子還太少,甚至不足以支撐一個專場演出。」

  最近李丁正在辦理離職,今後他會和董建春一樣,一心一意地說相聲,「目前我們的小目標就是一年不演重複的節目。」(記者 牛春梅)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新聞媒體踐行"2.19"講話精神放了啥"大招"  一年來,全國新聞戰線深入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努力把新聞輿論工作做得更好。值此「2.19」講話發表一周年之際,我們特集納媒體的一些優秀案例。【詳細】

傳媒視線:一封信一首詩為何打動心靈  人文類綜藝突然開啟了「刷屏模式」,播出以來好評如潮,獲得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被譽為電視界的一股清流,也成為電視綜藝中的一匹「黑馬」。【詳細】

相關焦點

  • 相聲演員李菁李丁董建春隨姜昆萬州匯演,臺下座無虛席號召力依舊
    相聲演員姜昆,很多人還是非常熟悉的。雖說近年來沒有什麼新作品問世,一直在吃老本活躍著,但作為相聲界的一位前輩,也曾多次在舞臺上貢獻了很多經典的演出,像《虎口遐想》等至今也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總之姜昆在相聲藝術上的造詣還是很深厚的。
  •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圓滿收官 評委勉勵選手
    賈旭明、鄭健、武賓一起表演的相聲《咱是朋友》,以「債主要錢」為主題,通過三位相聲演員間的拌嘴吵鬧,詼諧幽默,引發觀眾的歡笑。點評專家魏文亮誇讚道:「一聽就是純粹的專業演員,三人配合相得益彰,默契十足。」點評專家方芳也稱讚三人「颱風特別穩健」。
  • 2019央視元宵晚會相聲小品節目有哪些 語言類節目將再成熱點
    其中,謝娜、王迅、鞠婧禕、呂一、楊迪將合作小品《快說,我願意》,全程用西南官話表演,講述了一個等待和陪伴的愛情故事:愛情有很多種,有花前月下,有一見鍾情,還有一種就是在身邊長久的陪伴,真正愛你的人不一定在人海可能就在你的身邊;白鴿、郭金傑等一起表演的小品《東北大集》,更是以東北集市為依託,展現出各地勞動者的精神風貌和地域特色。
  •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博士夫妻「公式相聲」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胡智鋒就稱讚大賽:「許多作品用『中國式』幽默做清晰註解,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化魅力;許多作品很接時代的地氣,把社會熱點問題微縮呈現,或用直抒胸臆的褒貶,或用見微知著的巧思,發人深醒,從而真實記錄時代發展,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歌頌真善美。」在本場比賽中,點評專家方芳、魏文亮、魏積安送上了精彩的評價。
  • 娛樂圈又傳噩耗,老戲骨李丁愛子去世,又一位老藝術家與世長辭!
    戲骨李丁愛子去世,突發心梗搶救無效享年67歲2020年12月4日,娛樂圈再度失去一位優秀的老藝術家李小丁。12月4日凌晨,戲骨李丁的愛子李小丁有知情人士透露消息已經去世。錢波是中國內地演員,出道多年,主演了很多好作品,與李小丁生前是好友關係。事情突發的比較突然,圈內的很多好友與網友們看見這個消息紛紛留言稱「不敢相信,一路走好」。
  • 粉絲神坑,2020年,我們再也聽不到免費的德雲社相聲了
    1 維護德雲社演員的形象,對抗網絡暴力前幾天肖戰的227事件還沒有結束,粉絲失智連帶愛豆背鍋的事兒到現在我們還心有餘悸。但是就這樣的事兒,德雲社這兩年也出了不少,有幾個年輕演員在這上面栽了跟頭。最出名的應該是張雲雷。
  • 南京話相聲 南京人短劇火爆朋友圈
    這就是南京的地域文化,說明南京人比較謙虛,不強求別人。」  南京話短劇《藍鯨青年》,讓南京人演自己  除了用南京話說相聲,陳峰寧最近還出現在一部叫做《藍鯨青年》的微信短劇裡。《藍鯨青年》以「南京小杆子」秦小六和「南京小潘西」大頭丸子為主角,講述各種爆笑故事。  《藍鯨青年》第一集在微信推出後,閱讀量就超過了10萬。隨後開展的演員海選,也吸引了很多人報名。
  • 第八代相聲演員中最著名的五位,馮鞏第五,郭德綱第二,第一是他
    相聲是給人帶來歡笑的語言藝術形式,相聲經過百年的傳承和發展已經越來越火爆了,相聲的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的相聲演員們的不懈努力,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相聲演員到現在已經有十多代了,發展到每一個代都會有能人出現,相聲五傑、相聲八德、還有像侯寶林等寶字輩一大批的優秀相聲演員,第八代相聲演員處於新老相聲交替的階段
  • 相聲演員劉穎:1982年到1992年,我和于謙說了十年相聲
    採訪過程中劉老師提到師父李金鬥老師眼睛特別大,其實他的眼睛也不小,尤其當他非常認真地闡發自己對相聲的理解的時候。能看出他平時勤於思考,對相聲圈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堅持,尤其對於相聲規矩,他甚至懷有特別的執念。由於親歷過曲藝團老先生們的教誨,他對於規矩二字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甚至希望講規矩的相聲能像京劇一樣成為知音藝術,而對只追求包袱兒不講規矩的表演不屑一顧。
  • 相聲演員入鄉隨俗大有講究,馮鞏恰到好處,這幾位卻弄巧成拙
    有經驗的相聲演員到外地演出時,總會關注當地的風土人情、語言習慣、熱門話題和流行語彙等,為的是方便與當地觀眾溝通,使自己的節目達到最佳的演出效果。 作者 崔琦就說祖國寶島臺灣吧,雖然與大陸在歷史文化上同宗同源,但在生活用語上卻大不相同,如我們北京人常說的「地鐵」,臺灣人叫「捷運」;我們說的「盒飯」,臺灣人叫「便當」;我們說「渠道」,臺灣人說「管道」……最不相同的是「窩心」這個詞。
  • 相聲老前輩不該被嘲諷聲淹沒
    時光荏苒,十二年前的秋天,如日中天的德雲社裡突然有兩位演員宣布退出,這其中就有被郭德綱奉為「德雲四老」之一的王文林。其實從古至今,相聲演員「辭穴」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各個班社裡的演員本來就流動性頻繁,故而行內有句老話,「散買賣不散交情」。可當年掀起的退社風波還是讓德雲社的擁躉們頗感意外。
  • 論《釣魚》這幾位相聲大蔓絕不輸高英培!能成他代表作真是意外?
    很多天津以外的觀眾每每提到津味相聲,首先想到的不是天津的城市名片馬三立先生,而是素以火爆著稱的高英培。為什麼高英培的知名度能蓋過馬三爺呢?原因很簡單,在高先生的相聲中習慣於用天津方言翻包袱,而熱情熾烈的表演風格恰好就是天津人性格的真實寫照。
  • 誰說相聲演員創業就是笑話
    最近相聲演員王自健的手機公司玄乎科技被公開,又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一陣吐槽。其實除了羅永浩、王自健外,你還可以把李牧加進相聲演員創業的列表中去。但李牧又有所有不同,除了相聲他還學過武術,做過旅遊節目,寫過書,開過文化交流公司,而且,他還是個瑞士人。
  • 網友爆出03年孫越養大象的照片,原來不只是包袱!
    大家都聽過嶽雲鵬的相聲,裡面有個包袱是孫越養了10年大象,大象越來越瘦,他越來越胖,和大象搶夥食。原本大家都以為是假的。近日就有網友曬出03年老照片,稱03年去動物園時拍下的大象的照片,孫老師驚豔搶鏡。
  • 相聲演員也會中別人的語言陷阱,老藝術家們都躲不了
    當時日本全面侵華,平津地區淪陷,很多相聲藝人都改行或者出去避貨。馬三立當時一家子人要他管,也沒別的地兒可以去,所以只能留在天津求生存。當時奉天「翔雲閣」茶社來天津約相聲演員過去走穴,並且承諾管來回車票跟吃住,收入三七分,茶館三演員七,這個條件在當時簡直不要太高。而當時天津大部分相聲藝人都不敢去演,畢竟當時奉天屬於滿洲國,指不定會出什麼么蛾子。
  • 《左眼不跳財》熱拍 相聲演員王振華爆笑加盟
    搜狐娛樂訊 原生態喜劇電影《左眼不跳財》在啟東熱拍,這部集結了王喜、倪景陽、鄭則仕、苑瓊丹、郭冬臨等港陸人氣偶像的喜劇電影,講述了一出關於「借錢」的風波。借錢與尋錢之中上演了爆笑的喜劇故事。相聲演員王振華爆笑加盟本片,肥胖的外形加上本身的喜劇功底為影片加分不少。
  • 相聲行裡「帥賣怪壞」真正含義是什麼?代表人物都是誰?
    侯大師在臺上不論是表演哪一段相聲都能給人帶來脫俗的感覺,這也是他當年在天津能一炮而紅從一個默默無聞小演員成長為五檔相聲之一的基礎。筆者再加上的代表人物一個是八德之一萬人迷李德鍚,他說相聲有超凡的自信,根據當年的紀錄,此人乃冷麵笑將,上臺不鞠躬不施禮,說完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