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Master」是不是AlphaGo根本就不重要

2021-01-09 極客公園

作者:

這兩天,一位神秘高手在圍棋界掀起了「腥風血雨」。從 2016 年 12 月 29 日晚起,一個註冊為「Master」、標註為韓國九段的「網絡棋手」接連在目前最大的兩個網絡圍棋平臺「弈城網」和「野狐網」上挑戰各大高手。至昨天晚間,迫使有「當今圍棋第一人」之稱的柯潔中盤投子後,Master 已經斬獲了 50 連勝,擊敗 15 位世界冠軍。

而就在我們發稿前,「棋聖」聶衛平親自出手與 Master 較量,毫無懸念地大敗而歸,使得 Master 取得了 54連勝。

而你不用懷疑,Master 這 54 場勝利的含金量簡直不能再高了。當下中國七位雙冠王之中,除了已經老去的馬曉春、常昊和孔傑,其餘的四位,古力、柯潔、陳耀燁、唐韋星悉數出戰;韓國目前的第一高手樸廷桓也兩戰兩敗,樸永訓九段更是 4 戰全敗,日本第一人井山裕太也被斬於馬下。總之,目前世界上有數的高手都被 Master 在這幾天打了個遍。

不管是不是 AlphaGo,肯定「不是人」

對於這個「橫空出世」的頂尖高手,大家都在猜測它是誰。

在眾人看來,答案似乎沒有第二個選擇,除了 AlphaGo 還能是誰呢?當然,Google 和 DeepMind 都還未出面證實這一點,所以大家都是推測而已,就算是有 Twitter 大號 ScienceNews 的「欽點」,也不能百分百證明 Master 就是 AlphaGo。只要沒有官方機構出來承認,那我們永遠也不知道 Master 究竟是誰。

(ScienceNews 這篇文章其實是在盤點 AlphaGo 這一年來的成就)

但根據相關的分析,我們會發現這次的 Master 似乎要比之前的 AlphaGo 更加強大。去年年初,AlphaGo 4:1 橫掃李世石的比賽已經讓很多人類棋手絕望,就連柯潔也表示「阿爾法圍棋確實是有史以來我見過最強大的對手」。

然而這次的 Master 似乎變成了一個「進化版」的 AlphaGo。

如同《華西都市報》的評論所說:

ID 為「拼搏」的世界冠軍羋昱廷就曾執黑以半目微差不敵 Master,不過賽後他坦陳:該網站是韓國規則,也就是黑棋貼還 6 目半,如果換成貼 3 又四分之三子的中國規則,Master 很可能依然會控制著,只贏四分之一子……一看棋譜就知道,官子階段,勝券在握的 Master 仿佛突然不知道怎麼收官了,抓小放大,結果堪堪只贏半目。其實,這也是電腦 AI 的特點,它只要判斷自己能贏了,贏多贏少是一樣的,也許,會在官子階段故意放水……韓國第一人樸廷桓那盤半目敗也是這樣,Master 鐵贏之下,根本無意擴大戰果,連自填 1 目的舉動都有。

所以,就像目前知乎中很多答案的意見一樣,根據目前的信息,我們只能認為 Master 大概會是 AlphaGo 的升級版。而這也非常合理,因為時隔將近一年時間,憑藉 AlphaGo 不眠不休的學習能力以及 DeepMind 不斷的優化,它在「棋力」上應該會再有所提高。

同時,根據俞斌九段在分答上的回答:「Master 和我們的頂尖高手下的都是 30 秒的快棋,我們跟它約 30 秒以上的棋它是不接受的,它這次來好像就是測試快棋的實力的。」這段話的邏輯合理性也讓我們相信 Master 至少肯定是一個人工智慧程序,而且從目前來看很有可能就是 AlphaGo。

忘掉機器,把專注力都放在圍棋本身吧

不過,Master 是不是 AlphaGo 重要嗎?

作為一個資深的體育愛好者,我堅信人工智慧及機器人將在未來在絕大多數體育競技項目上打趴人類,包括足籃球這種集體項目,因為人類的肉體如果不經生物基因的改造,終究是有極限的,我們只是以難以察覺的速度在無限逼近這個極限而已。

但機器不同,機器的成長是無止境的,尤其是在思考能力、運動能力這類「純客觀」能力方面,它能無休止地獲得成長。AlphaGo 可以被「餵進」各種養料。根據去年「人機大戰」時的資料,AlphaGO 在四周的時間裡自我對局了 100 萬局,即 AlphaGO 一天可以自我對局 3 萬局。這種成長速度人類基本不可能實現。

西洋棋原本在歐美地區被認為是屬於聰明人的高智商運動,但 1997 年的「深藍」打破了這一切,在面對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時,它以 3.5–2.5 的比分獲勝,讓人類第一次感受到了機器的威脅。而自此之後,計算機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在 2006 年之後,人類就再也沒能擊敗過機器。

而圍棋在當時還被認為是人類最後的護城河,但事實證明,只要有足夠的時間,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考驗人類智商的遊戲對於有足夠數據、足夠運算能力的機器來說都不是問題。在圍棋這個遊戲中,人類終究是機器的「手下敗將」。

但,人類為什麼要因此而恐懼或沮喪呢?

古力九段在 Master 獲得 45 連勝之後在微博中發出喟嘆:「誰來守護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寶呢?」

作為一個職業圍棋選手,這樣的感情我們可以理解,但這只需要時間的化解。深藍之後,謝軍和侯逸凡們還在繼續他們在棋盤上的人生,無法戰勝機器不代表人類自己不能繼續挑戰自己的極限。

現在,還有一些人對人類棋手能戰勝 AlphaGo 或 Master 心懷僥倖,但其實大家都知道,這不太可能了。在若干年後,人類還會在更多的比賽中敗下陣來,比如《星際爭霸》。但你會因此就不玩它了嗎?我從來在《FIFA》中踢不過最高難度的電腦,但依舊樂此不疲。

所以,當 Master 繼續在網絡平臺上大殺特殺時,我們有興趣了可以去挑戰一下它;但在其他時候,讓我們忘掉人機對抗,去真正沉浸到圍棋這項運動的樂趣中,挑戰人類自身的極限,這大概就夠了吧?

編輯:Melody

龜途慢慢

相關焦點

  • 「超級高鐵」到底是不是一個「超級騙局」?
    幾年前,「超級高鐵」還是一片叫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項目卻遭受了越來越多的質疑:「超級高鐵」到底是不是泡沫?「超級高鐵」到底是什麼?「超級高鐵」的概念來自於伊隆·馬斯克。不靠譜的「超級高鐵」締造者如此有前景的項目,此時不做,更待何時?於是在馬斯克公布了超級高鐵計劃後,兩家公司就開始爭先恐後地嘗試了!有趣的是,他們就連名字都取得差不多,一個叫 Hyperloop Technologies,另一個叫 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別傻了,青蛙才不會被溫水煮死
    假設我們強行將鯰魚和沙丁魚放在一個桶裡,並把鯰魚嘴巴封起來讓它害不了魚,那是不是就能順利實現「鯰魚效應」呢?對不起,也不可能。一本關於生活的「十萬個為什麼」————局長心目中,有一本關於生活的十萬個為什麼:為什么女朋友總在「抗糖」?為什麼自家醃的「鹹菜」,還沒有買的安全?汽油、榴槤、臭襪子,為什麼總有人對「異味」情有獨鍾?為什麼「衛生紙」不能丟進馬桶裡?
  • DeepMind 推出 AlphaGo 圍棋教學工具,圍棋學習新紀元來啦?
    除了官網上的簡單介紹,作為 DeepMind 圍棋大使、AlphaGo 的「教練」,樊麾也在其個人微博上宣布「AlphaGo 教學工具終於上線。」他表示,教學工具共有兩萬多個變化,三十七萬多步棋組成,通過 AlphaGo 的視角,分析並建議圍棋開局的諸多下法。
  • 關於AlphaGo 論文的閱讀筆記
    粗略地說:這可以理解為讓大腦學習「定式」,也就是在一個給定的局面下人類一般會怎麼走,這種學習不涉及對優劣的判斷。 另一個是自我強化學習模式,它通過自己和自己的海量對局的最終勝負來學習評價每一步走子的優劣。因為是自我對局,數據量可以無限增長。 第二個大腦(Value Network)的作用是學習評估整體盤面的優劣。
  • 「暗物質」只是一種假說,或許它不存在
    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認為這些現象未必不能用其他的原因解釋,比如黑洞,比如一些不發光的氣體雲等等。圖解:2019年4月10日首張黑洞照片,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揭開了神秘面紗而「暗物質」與其說是暗還不如說是透明,它根本不會與任何光線發生作用,給「暗物質」拍照只會讓你拍到一片虛無。
  • 一個照片「隱身衣」,讓微軟曠視人臉識別系統100%失靈|開源
    但就是這樣肉眼根本看不出來的擾動,就能100%騙過來自微軟、亞馬遜、曠視——全球最先進的人臉識別模型!所以意義何在?這代表著你再也不用擔心po在網上的照片被某些軟體扒得乾乾淨淨,打包、分類,幾毛錢一整份賣掉餵AI了。
  • 被科學家譽為「世界壯舉」的AlphaGo Zero, 對普通人意味著什麼?
    DeepMind 的執行長 Demis Hassabis 表示,「你可以發現,它能重新發現人類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她說,「就看看那些類人機器人在日常任務中的表現吧,例如行走、跑步和擊球。」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家 Tom Mitchell 把 AlphaGo Zero 形容為一項「傑出的工程成就」。他補充說:「它相當於終止了關於人類是否會在圍棋中戰勝計算機的探討。我猜答案是不會。但同時它也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即計算機可以教授人類如何更好地進行對弈。」
  • 滴滴章文嵩將派單問題與 AlphaGo 相比較,被懟「不懂圍棋」
    滴滴副總裁:滴滴的算法比 AlphaGo 複雜很多倍】當然,被有意誤導之後,他第一時間發表微博表示:「這標題明顯誤導。我是表達派單問題的複雜度,搜索空間是巨大的,並沒有對比滴滴算法和 AlphaGo 算法,實際上我們也使用增強學習算法。」
  • 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 歐米茄推出Speedmaster月光金表
    1969年,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自此開啟了人類與月球的密切關係,同年,歐米茄製作了一款特別版Speedmaster BA145.022腕錶,來紀念此次人類成功登月。
  • 「最美應用」我在7年後等著你:手遊界的「你的名字。」,推薦給需要...
    不知道你喜不喜歡「你的名字」,如果你是喜歡的,那麼把這樣的故事改編成手遊你一定也會愛上它。「我在7年後等著你」可以說是一款最近被別人安利好幾次的手遊了,據說不論是在 App Store 還在是 Google Play 上,評分都接近滿分。
  • 新版AlphaGo 遭遇「首敗」,但卻輕鬆戰勝了五位人類高手的圍攻
    作者:作為本次「圍棋峰會」中相對輕鬆、有趣的項目,今天舉行的「人機配對賽」與「組團對抗賽」雖然不像柯潔的比賽那樣有關注度,但通過前者能夠觀察人類和機器能否合理配合的情況,後者則也許能通過多人合力的方式對 AlphaGo 發起衝擊。因此在對 AlphaGo 進行研究的意義上,今天的比賽仍然很有看點。
  • AlphaGo Zero「無師自通」背後的偉大與局限 | 曠視孫劍解讀
    「偉大」和「局限」是這次群訪的關鍵詞。在孫劍看來,AlphaGo Zero 的技術提升足夠偉大,但在技術轉換落地過程中卻有著眾多局限。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圍繞大數據的訓練模式和有監督的學習方法仍是主流深度學習技術應用的必需方式。
  • 粒度、溫度,也是「口感」的重要因素
    上述所說的那些變化都是指「口感」上的,帶來餅乾、冰淇淋和麵包不同感受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它們給我們帶來的「口感」不同。口感——「身體的大小姐」所謂「口感」,指的是食物在人們的口腔內由觸覺產生的直接感受,它獨立於「味覺和嗅覺」,是另外一種體驗,我們的嘴是非常敏感的,它可能是全身上下神經末梢最集中的地方了,也稱身體的「大小姐」。
  • 冥王星與「言過其實」
    隨著「可怕的」土冥合相將在2020年一月發生,現在就可以看到這個狀況。以下是一些在我臉書上看到的,這個「百年難遇」事件的相關話題下的回覆。看到這樣的用詞,彷佛我們面臨的是一件自2014年開創星座大十字以來,最為重要的、驚天動地的星象事件。別忘了,大部分科學家已不再認為冥王星是一顆行星。
  • 被科學家們譽為「世界壯舉」的AlphaGo Zero, 對普通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她說,「就看看那些類人機器人在日常任務中的表現吧,例如行走、跑步和擊球。」 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家 Tom Mitchell 把 AlphaGo Zero 形容為一項「傑出的工程成就」。他補充說:「它相當於終止了關於人類是否會在圍棋中戰勝計算機的探討。我猜答案是不會。但同時它也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即計算機可以教授人類如何更好地進行對弈。」
  • 泰國跟中國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別傻了,根本不能比
    天高海闊的普吉島很多電視劇動不動就是男主與女主一邊在岸邊談心,一邊欣賞著上海與香港維多利亞等一線城市燈火如晝、車流不息的夜景。再看看曼谷,誰會覺得自己出國旅遊了呢?夜景特色不足,財富卻足足有餘。泰劇的男主跟中國一個套路,錢財萬貫,住曼谷、上海等最富裕的城市,然後都栽到「灰姑娘」手裡。反觀清邁的建築倒很接地氣,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色,金碧輝煌,「富得冒油」的既視感。
  • 「小富婆」的臺語怎麼講?
    就好比「鴨」(ah),這音節根本就是鴨子發出的叫聲啊!還有,「雞」(ke)更不用說了,從小大家都懂得模仿「ㄍㄡˇ ㄍㄡˇ ㄍㄟ」的叫聲,另外「鵝」(g)更像是鵝發出咯咯咯的聲音;而「虎」(hóo)像不像是猛獸發出嘶吼的聲音?以及「貓」(niau)其實若發音快速,也很像貓咪的喵喵叫聲,還有「狗」(káu)其實也很像狗狗狂吠時的聲音啊!
  • 「放空」指南,別說你會!
    你以為你會,其實你根本不會!
  • 「社畜」青年為什麼需要「沙雕」文化?
    不瘋魔不成活!最近霸屏的「沙雕」劇魔性十足。《傳聞中的陳芊芊》自上線以來,憑藉反套路的「沙雕」劇情熱度持續攀升。這時候腦洞大開,加入略顯誇張的喜劇元素,讓古裝不「古老」,贏得伴隨著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Z世代」青睞成為古裝小IP的重要生存方式。其次,當代青春甜寵也成為國產沙雕重要的「試驗田」。
  • 原來你是這樣的「青い」
    不過還是想這部日劇豎個大拇指,單純就:「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凌駕在別人的身上」這個道理小編就給一百個贊。被過度催婚催生而焦慮不已的你們也可以去看看哦。言歸正傳,我們是來幹什麼的?學日語的!!!重要的話不說三遍,打三個嘆號就可以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