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事物的研究,人們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探索。比如樹是由各種分子所組成,樹本身有各種系統,有了這些系統,成就了樹的生長,以及樹的本身生命力。但是除了生命力,如果沒有陽光、土壤、水分等等其它因素,樹又無法成活。
所以,生命的奧秘,成為所有事物研究中,最具神秘性、持續性的一個話題。
隨著人類的知識不斷地豐富,各種不同文化不斷地交融,人們對於各種事物的現象,已經能研究得很透徹了。但是相對於更龐大的宇宙中存在的事物,人類所能知曉的,可以說連一粒塵埃都算不上。
相對於古人的智慧,古人有《道德經》、《易經》、《金剛經》、《黃帝內經》等等無數傳世名作,而後世人卻乏善可陳。特別是對於事物的研究,可以說,現在的人們,只是在古人所研究到的事物裡,反覆琢磨其中的某個細節而已。
那麼,事物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嘗試著從《金剛經》中找出答案。
在《金剛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很有辯證性: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的微塵,在如來看來,並不是真正的微塵;如來所說的世界,也並非真正的世界,而是有這麼個名字,叫作世界。
在我們一般人看來,微塵,不就是微塵嗎?樹不也就是樹嗎?怎麼可能說它們都不是它們本身呢?當然了,從佛學上去解釋它,可能有種「自說」的意思存在,而這種「自說」,是不具備說服性的。那麼,我們就從我們最為熟知的一些事情來詮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