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無扼流圈收發器簡化CAN總線實現方式

2020-11-25 電子產品世界

由於汽車內電子元器件的密度在逐年增加,我們需要確保車內網絡在電磁兼容性(EMC) 方面保持高性能。這樣的話,當不同子系統被集成在一個較大解決方案中,並且在常見(嘈雜)環境中運行時,這些子系統能夠正常運轉。雖然有很多不同的車內網絡互連標準,並且汽車原始設備製造商 (OEM) 對於EMC也有多種不同的要求,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一個已經被證明具有特別挑戰性的話題:一個控制器區域網 (CAN) 總線的射頻 (RF) 放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303415.htm

CAN使用均衡的差分信令來發送波特率,高達1Mbps(或者更高,前提是使用「靈活數據速率」變量)的二進位數據。理想情況下,差分信令的使用避免了所有外部噪聲耦合。由於每一半差分對(被稱為CANH和CANL)在變化時是對稱的,它們的噪聲帶來的幹擾是具有破壞性的。然而,沒有CAN收發器是完全理想的,並且CANH和CANL信號之間的低值不對稱會產生未經完全均衡的差分信號。當這一情況發生時,CAN信號的共模分量(CANH和 CANL的平均值)將不再是一個恆定的DC值。相反地,它將表現出與數據有關的噪聲。

兩個主要的不均衡類型會導致這個噪聲。其中一個就是顯性(被驅動)和隱性(高阻抗)狀態期間穩定狀態共模電壓電平之間的不匹配。

這個穩定狀態不匹配會導致一個類似於CAN數據本身縮放版本的噪聲圖形。這個噪聲圖形在它的頻譜內很寬,表現為一系列延伸至極低頻率且間隔均勻的離散頻譜線。定時不匹配會導致一個由短脈衝或幹擾組成的噪聲圖形,只要數據中有邊緣變換,它就會出現。這個噪聲圖形的頻譜含量往往集中比較高的頻率上。

圖1中的波形顯示了一個可以在典型CAN收發器的輸出上觀察到的共模噪聲。在這幅圖像中,黑色軌跡線(通道1)顯示CANH,紫色軌跡線(通道 2)顯示的是CANL,並且綠色軌跡線(數據功能)是CANH與CANL的和。這個求和的過程給出了一個波形,它的值等於此時一個指定點上共模電壓的2 倍。

圖1:典型CAN收發器CANH/CANL輸出和共模噪聲

共模波形顯示出兩種噪聲類型:與顯性至隱性/隱性至顯性變換相對應的高頻噪聲,而低頻噪聲是與不匹配的顯性和隱性共模相對應的。

由於信號的共模部分能夠與系統(或與外部系統)中的其它分量耦合在一起(通過輻射或傳導路徑),這個共模噪聲直接影響放射性能。這個器件的傳導放射按照工業電氣工程/電子 (IBEE) 茨維考技術的工程服務進行測量;如圖2中所示,這個器件的傳導放射連同一個普通汽車原始設備製造商(OEM)限值線一同繪製。

圖2:一個典型CAN收發器的傳導放射

這個收發器的輸出放射超過了低頻和高頻區域內的OEM要求。為了把放射降低到令人滿意的水平,必須使用某些外部濾波。

CAN總線中最常用的濾波器組件就是共模扼流圈(如圖3中所示)。共模扼流圈的構成方式是將兩個線圈繞在同一個鐵芯上。在每個線圈繞組方向的安排方面,要使得共模電流(也就是說,每個線圈內的電流方向一致)具有共用同一極性的磁通量。這使得共模扼流圈可以運行為針對共模信號的電感器,從而提供一個隨上升的頻率而增加的阻抗。相反地,差分模式電流(也就是說,每個線圈內的電流方向相反)將使它們的磁通量與反向極性相互作用。對於諸如CAN信號的均衡波形,每個線圈內相反磁通量的幅度將會相等,因此不會在鐵芯內累積靜磁通。這使得扼流圈運行為一個針對CAN信號的短接電路。

圖3:共模扼流圈電路原理圖

這項技術在減少CAN總線放射方面十分有效。例如,當用一個51µH共模扼流圈對上面不能滿足放射要求的器件進行重新測試時,性能得到極大提升(圖4)。

圖4:典型CAN收發器(具有共模扼流圈)的傳導放射

然而,在添加共模扼流圈時會帶來一些缺點。使用共模扼流圈時的一個明顯劣勢就是印刷電路板上需要額外的空間,並且會產生多餘的物料清單成本。不過,除此之外,還應該考慮某些對CAN總線的細微影響。由於扼流圈線圈會引入某些串聯電感,當這個電感與CAN網絡的寄生電容組合在一起時會生成諧振。儘管在大多數頻帶內減少了共模噪聲,這些諧振會在諧振頻率上導致噪聲數量增加。可以在圖5中所示的共模噪聲波形中觀察到這個影響。

圖5:由扼流圈電感導致的共模噪聲

這個窄帶噪聲特別難管理。它的幅度往往很強,並且,由於扼流圈電感和總線電容的變化,其頻率也會隨著系統的不同而發生變化。需要注意的是,一個共模扼流圈的電感值通常在較寬的公差範圍內指定(比如說標稱值的-30%到50%)。相似地,一個CAN網絡的總線電容將根據所使用電纜連接的類型和長度、網絡中的節點數量和每個節點的設計而發生變化。

共模扼流圈的另外一個意外結果就是總線上增高的大瞬態電壓風險。諸如到電源、電池電壓或系統接地的短接等故障情況會導致共模電流的突然變化。這會在短路連接/斷開,以及CAN驅動在顯性和隱性狀態之間變換時出現。當流經扼流圈電感的電流快速變化時,會在驅動器IC的CAN端子上產生一個較大的電壓電位。在某些情況下,這個電壓有可能超過CAN器件的瞬態過壓處理能力,並且會導致永久損壞。

為了在避免與共模扼流圈有關的不利影響的同時減少放射,可使用一個替代解決方案:減少CAN驅動器的共模噪聲輸出。這看起來似乎簡單而又直接,但是這需要半導體廠商進行仔細而又認真的設計。隱性和顯性狀態期間的CANH和CANL電壓電平需要受到嚴格控制,以確保CAN總線波形儘可能地保持平衡。


相關焦點

  • 一種利用無扼流圈收發器簡化CAN總線的方式
    共模扼流圈的另外一個意外結果就是總線上增高的大瞬態電壓風險。諸如到電源、電池電壓或系統接地的短接等故障情況會導致共模電流的突然變化。這會在短路連接/斷開,以及CAN驅動在顯性和隱性狀態之間變換時出現。當流經扼流圈電感的電流快速變化時,會在驅動器IC的CAN端子上產生一個較大的電壓電位。
  • 隔離式CAN收發器如何提升發射和抗擾度
    隨著目前越來越多的系統在不同電壓下運行,從電梯到電動汽車,甚至海事系統,隔離式CAN收發器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眾多發射測試中,Zwickau標準是針對汽車應用的嚴格測試,側重CAN收發器的發射性能。 圖1是EMC測試用電路板的示例。電路板具有三個連接至同一總線的隔離式CAN收發器。在測試點(圖1的CP1)進行發射測量,其中一個收發器發射50%佔空比、250 kHz的方波信號。
  • 面向汽車市場CAN/Ethernet用共模扼流圈的噪聲對策事例
    打開APP 面向汽車市場CAN/Ethernet用共模扼流圈的噪聲對策事例 秩名 發表於 2014-12-25 15:15:43
  • 淺析共模電感在CAN總線中的作用
    圖2中的幹擾信號則能很好地被共模電感抑制,而差分信號則幾乎無影響。 二、CAN總線特性 CAN收發器內部CANH、CANL分別為開源,開漏輸出形式,驅動電路如圖3所示。這種方式可以使總線輕鬆實現顯性電平的驅動,而隱性電平則通過終端電阻放電來實現。
  • CAN收發器晶片典型應用電路
    CAN收發器以其安全性已獲得廣大工程師的青睞,在工業、車載、電力、BMS等領域應用日益廣泛,常見的CAN收發器有5V電源供電與3.3V電源供電,其中3.3V供電CAN收發器晶片可以免除額外的電源管理晶片並很好的實現了與3.3V MCU邏輯電平的兼容。
  • 基於C167單片機和CAN總線實現數位化電梯控制系統的設計
    層站控制器: 採集樓層召喚信號, 控制按鈕燈的輸出,並以滾動方式顯示方向和樓層。基站的樓層控制器增設鑰匙開關、消防運行開關輸入功能,以實現電梯的開/ 停和消防運行,並通過CAN埠與總線相連接。 通訊模塊: 採用CAN總線多主結構,來實現電梯主控器、層站控制器、外呼和轎廂之間控制信號的串行通信。
  • CAN總線—PROFIBUS-DP總線網關的實現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PROFIBUS-DP[2]與CAN[3]兩種總線的協議轉換的原理,並設計出了一種網關實現了這兩種總線的互聯。2  方案設計對於兩個異構的現場總線,其數據鏈路層和應用層協議是截然不同的,要實現它們的互聯,需要採用網關進行協議轉換。
  • 一文看懂CAN總線原理、特點及應用
    CAN總線使用串行數據傳輸方式,可以1Mb/s的速率在40m的雙絞線上運行,也可以使用光纜連接,而且在這種總線上總線協議支持多主控制器。  CAN總線的特點  1、具有實時性強、傳輸距離較遠、抗電磁幹擾能力強、成本低等優點;  2、採用雙線串行通信方式,檢錯能力強,可在高噪聲幹擾環境中工作;  3、具有優先權和仲裁功能,多個控制模塊通過CAN 控制器掛到CAN-bus 上,形成多主機局部網絡;  4、可根據報文的ID決定接收或屏蔽該報文
  • CAN總線系統結構與原理
    1.CAN 數據傳輸總線系統的組成  以馬自達6 汽車為例介紹CAN總線系統結構與原理。  馬自達CAN數據傳輸總線系統由每個控制單元(例如,ABS、PCM、BCM等控制單元)內部的1 個CAN控制器和1個收發器,在每個控制單元外部連接的2 條CAN數據總線和整個系統中的2 個終端組成,如圖1所示。
  • 基於CAN總線的運動控制系統設計
    ,以實現遠程監控。由於LPC2294內部集成CAN,因此外部只需CAN收發器與之連接。CAN收發器選用周立功的CTMl050T.CTM1050T是一款帶隔離的高速CAN收發器,主要功能是將CAN控制器的邏輯電平轉換為CAN總線的差分電平,並具有隔離功能(DC2500 V)、ESD保護功能及TVS管防總線過壓功能。
  • 汽車can總線工作原理及測量方法詳解
    CAN總線的總體結構   CAN總線由CAN控制器、CAN收發器、數據傳輸線、數據傳輸終端等組成。CB311的ECU(發動機控制單元)、TCU(變速器控制單元)、FEPS(無鑰匙進入和無鑰匙啟動系統)、組合儀表四個電控單元通過CAN總線連接,CAN控制器、CAN收發器均集成在電控單元中。
  • CAN隔離收發器各項參數及其應用意義
    因此小的延遲時間有助於ACK位的可靠採樣, 增長總線長度。如圖 2為使用CTM1051KAT收發器兩個節點通訊的ACK響應。收發器固有的典型延遲時間約為120ns。TXD保持「0」意味著CAN網絡為顯性電平,整個網絡的所有節點都不能收發數據,即總線處於癱瘓狀態。顯性超時可以通過收發器的硬體計時避免總線出現這種情況。如圖 4所示,Tdom為顯性超時時長,每次TXD為「0」時收發器開始計時,超過Tdom時收發器內部釋放總線,總線狀態處於隱性電平。不同收發器的顯性超時時間不同,實際應用需要考慮顯性超時時間對總線最低波特率的影響。
  • 探討CAN總線的抗幹擾能力
    CAN總線信號的二值且「單穩態」的特性為它的數據鏈路層創造了條件,即CAN總線上可以容許多主發送、競爭佔線的方式。這極大簡化了消息的調度。為使總線上的節點均有機會發送,有些總線採用「主從方式」,這種方法使總線的利用率較低,且從節點消息發送的等待時間較長。有些總線採用「令牌方式」,但令牌的丟失和重複需要特別的處理機制。
  • 基於STM32F103C6與CAN收發器L9616實現一體化步進電機驅動器設計
    打開APP 基於STM32F103C6與CAN收發器L9616實現一體化步進電機驅動器設計 閉金傑,羅曉曙,丘 發表於 2020-03-20 10:02:19
  • CAN總線及CAN通訊協議
    CAN,全稱為「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區域網,是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現場總線之一。 一個由CAN 總線構成的單一網絡中,理論上可以掛接無數個節點。實際應用中,節點數目受網絡硬體的電氣特性所限制。例如,當使用Philips P82C250作為CAN收發器時,同一網絡中允許掛接110個節點。CAN 可提供高達1Mbit/s的數據傳輸速率,這使實時控制變得非常容易。
  • 詳解CAN總線幾種正常的「異常」波形
    其實並非如此,今天就把CAN總線上的幅值「異常」歸歸類。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4622.htm一、CAN-bus信號產生原理眾所周知,一個標準CAN節點由微處理器、控制器、收發器構成。多個節點成總線型架構掛在一起,兩個端節點上並有終端電阻。其結構簡圖如下圖所示。
  • 2.4G射頻的CAN總線汽車故障診斷儀
    其中第1~6層實現通信服務的功能,第7層實現診斷服務的功能。其應用層提出了一套完整和標準化的診斷代碼,本系統利用KWP2000的應用層協議,對採集到的CAN總線數據進行分析,以實現故障診斷的功能。CAN總線接口使用Microchip公司內置CAN模塊的PIC18F2682單片機,並由光耦6N137進行總線隔離;CAN總線收發器採用MCP2551。 PIC18F2682與射頻晶片nRF2401之間通過標準SPI接口SCK、SDI、SDO來完成,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發送速率。
  • 嵌入式Win CE中CAN總線控制器的驅動設計與實現
    與具有單獨目的的內部設備驅動程序相比,所有的流接口驅動程序都是用同一組接口並調用同一個函數集——流接口函數。Win CE的文件系統通過這些人口點函數與流接口驅動進行通信,從而達到應用程式訪問驅動程序、操作硬體的目的。流接口驅動程序要實現的DLL接口見表1。
  • 利用數據線中的共模扼流圈(CMC)提高電磁兼容性
    以成本考量為主的功能或多媒體功能由LIN(局域互連網)或MOST(媒體導向系統傳輸)總線進行連接,而CAN或FlexRay總線系統則用於對安全至關重要的功能,比如引擎控制、ABS系統以及氣囊等。CAN和FlexRay採用雙絞線,具確定時延性,可實現快速數據速率(CAN總線:1Mbit/s;FlexRay總線:10Mbit/s)。
  • 深入探討隔離式RS-485收發器
    這通過等量減弱共模和差分信號的內部分壓器來實現(圖2)。然後用差分比較器在兩個減弱輸入信號之間建立壓差,從而只放大差分分量。分壓器代表每個接收器輸入和接收器地線之間的共模電阻(RCM),所以數據鏈路的整個共模電壓會在這些電阻上下降。這意味著對於標準收發器,其接收器必須準確地檢測整個CMVR範圍(-7V至+12V)內的差分輸入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