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G射頻的CAN總線汽車故障診斷儀

2020-11-26 電子產品世界

摘要 設計一款基於2.4G射頻的車栽CAN總線故障診斷儀,詳細介紹其工作原理及系統硬體電路,最後分別闡述接收端、發射端和PC端的軟體模塊。該方案採用自動跳頻的2.4G空中協議,經測試統計誤碼率保持在有效範圍之內,在14m內仍能正常工作。採用USB作為接收端和PC接口,保證了系統的即插即用及數據的高速傳輸。
關鍵詞 2.4G射頻 CAN USB KWP2000 汽車故障診斷


控制器區域網路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為汽車內部各種複雜的電子設備、控制器、測量儀器等提供了統一數據交換渠道,已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太多數汽車部件都提供了CAN總線通信接口。
在當今的中高檔汽車中,都採用了CAN總線技術。針對車載CAN總線會出現的故障.結合射頻和USB的優點,依靠KWP2000應用層規定的故障代碼,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車載CAN總線故障診斷儀設計方案。本方案成本低廉,攜帶方便,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與適應性。


1 方案設計
系統總體設計框圖如圖l所示。系統分為發射端和接收端兩部分。

由於採用射頻技術,使汽車CAN總線數據採集部分和CAN總線數據診斷部分得以分離,無需連線,不受空間場地限制,安裝攜帶方便。按照ISO有關標準,CAN總線傳輸速率最高可達1 Mbps;但由於汽車內部特殊環境,車載CAN總線速率一般在250 kbps。本系統中射頻速率最高可達l Mbps,可以很好地滿足數據傳輸要求。
發射端採用USB作為接收模塊和PC接口。USB與RS232或PCI接口相比,具有用戶使用方便,設備自動識別,自動安裝驅動程序和配置,支持動態接入和動態配置等優點;其傳輸速率可達幾十Mbps,並且支持同步和異步傳輸方式,保證帶寬,傳輸失真小。
PC端應用層軟體整合KWP2000的應用層協議。KWP2000是由瑞典制定的一種車載故障診斷協議,已在微機控制的自動變速器、防抱死制動系統、安全氣囊、巡航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它基於OSI七層協議,符合IS07498標準。其中第1~6層實現通信服務的功能,第7層實現診斷服務的功能。其應用層提出了一套完整和標準化的診斷代碼,本系統利用KWP2000的應用層協議,對採集到的CAN總線數據進行分析,以實現故障診斷的功能。


2 硬體實現
2.1 系統所用晶片簡介
2.1.1 nRF2401晶片
nRF240l是單片射頻收發晶片,工作在2.4~2.5GHz ISM頻段;內置頻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體振蕩器、調製器和標準SPI等功能模塊;輸出功率和通信頻道可通過軟體進行配置,共有125個頻道可使用,而且最高速率可達l Mbps。晶片具有1.9~3.6 V寬工作電壓,工作能耗非常低。當以一5 dBm的功率發射時,工作電流只有10.5 mA;接收時,工作電流只有18 mA。
nRF240l有4種工作模式:收發模式、配置模式、空閒模式、關機模式。其工作模式由PWR_UP、CE、CS三個引腳和配置字節最低位TX_EN來決定。
收發模式分為DirectMode和ShockBurst。前者在片內對信號不加任何處理,與其他射頻收發器相同。後者使用片內FIFO堆棧,數據從MCU低速送入,但高速發射,而且與射頻協議相關的所有高速信號處理都在片內進行。例如,nRF240l在ShockBurst收發模式下自動處理字頭和CRC校驗碼,在接收時自動把包頭和CRC校驗碼移去;在發送數據時自動加上字頭和CRC校驗碼。
2.1.2 TMU3100晶片
TMU3100是臺灣Tenx公司2005年推出的RISC內核的單片機。它嵌入了完全兼容USBl.1協議的USB控制器,並且提供了低速USB接口和3個端點,其中1個控制輸入/輸出端點和2個中斷輸入端點。
TMU3100可以配置為標準的HID類,可以使用Windows作業系統自帶的HID類驅動程序。這樣可以省去開發設備驅動程序的工作,縮短開發周期。TMU3100晶片結構框罔如圖2所示。

2.1.3 PICl8F2682晶片
PICl8F2682是Microchip公司新推出的8位低功耗CAN微控制器,主要資源有:內置標準CAN模組、80KB快閃記憶體程序存儲器、1 KB數據E2PROM、3.3 KBRAM存儲器、8通道ADC、1個8位和3個16位T1MER、1個SPI和I2C串行通信埠和可編程欠壓復位功能及低電壓檢測電路。
PIC18F2682內置增強型的CAN總線模塊,該模塊包含CAN協議引擎、信息緩衝和信息控制。CAN協議引擎自動處理CAN總線上所有接收和發送的消息,它可以在接收或發送信息時對數據幀進行解析。只需要首先設置適當的寄存器就可以發送信息,通過相關的寄存器即可得到信息傳輸的狀態。
2.2 硬體電路
2.2.1 發射端電路原理

圖3是系統發射端電路原理。CAN總線接口使用Microchip公司內置CAN模塊的PIC18F2682單片機,並由光耦6N137進行總線隔離;CAN總線收發器採用MCP2551。

PIC18F2682與射頻晶片nRF2401之間通過標準SPI接口SCK、SDI、SDO來完成,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發送速率。對nRF2401配置控制使能CS和接收、發送使能CE分別由RB4和RB5進行控制。當nRF240l接收到數據包時,DRl將被置高電平,因此PICl8F2682通過查詢INT0的狀態可以判斷是否接收到數據。
2.2.2 接收端電路原理
圖4是系統接收端電路原理。由於TMU3100由PC供電,而PC機USB接口所提供的電壓VDD幹擾較大,故對VDD進行了π濾波。

由於TMU3100沒有SPI模塊,故可以通過PB[1]、PB[0]按照SPI協議與nRF2401的SPI口來進行通信。對nRF2401配置控制使能CS和接收、發送使能CE分別由KSO[3]和KSO[13]控制。nRF2401接收到數據包後,DRl將被置高電平,因此TMU3100可以通過查詢KSl6的狀態判斷足否接收到數據。


3 軟體設計
系統的軟體設計包括發射端軟體設計、接收端軟體設計和PC端軟體設計。
3.1 發射端軟體設計
發射端流程如圖5所示。軟體設計主要實現兩項功能:第一是實現CAN總線上數據的採集;第二是實現將採集後的數據通過射頻進行發射。

上電後,首先對CAN模塊進行初始化。然後初始化nRF2101,並與接收端建立連接。當發送完CAN數據後沒有收到ACK信號時,就跳頻;然後通知發送端準備接收重發的CAN數據,直到接收到ACK信號。
為了防止空中幹擾,採用了自動跳頻的空中協議,即無論是否接收到ACK信號都進行跳頻,因此可以防止某個頻段的強幹擾,進而降低誤碼率。
3.2 接收端軟體設計
接收端軟體流程如圖6所示。軟體設計主要實現兩項功能:第一是實現枚舉;第二是實現將接收到的數據通過USB上傳到PC。上電後,首先完成對TMU3100的配置,並與PC機枚舉;枚舉成功後就對nRF2401進行配置,並與發射端建立連接。當接收到數據包後,首先判斷是CAN數據還是重傳數據命令。如果是CAN數據包,則向發射端返回ACK信號並跳頻,然後將接收到的數據通過USB傳至PC;如果是重傳命令,則先跳頻,然後置重傳標誌,表示下個數據包是重傳的數據包。
TMU3100被配置為標準HID類,這樣就不用為設備開發驅動程序,而是使用Windows提供的標準HID類驅動程序。
3.3 PC端軟體設計
PC端軟體由應用程式和設備驅動程序組成。Windows為標準USB沒備提供了完善的內置驅動,本系統採用Windows自帶的HID類驅動,只要將TMU3100配置為HID類,即可完成與PC機的通信。這省去了開發設備的驅動程序,極大地簡化了上位機軟體的開發。
上位機的應用程式首要實現的功能是,要實現對TMU3100端點的讀寫,用VC++語言編寫,可以把USB設備當成文件來操作。用CreateFiile()函數獲得USB句柄,為讀訪問或寫訪問打開指定端點。用DeviceControl()來進行控制操作,用ReadFile()從指定端點讀取數據,用WriteFile()向端點寫入數據。
當CAN總線上的數據被採集到PC後,就可以進行故障診斷了。故障診斷代碼是依照KWP2000應用層規定的故障代碼設計的,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現將其應用於CAN的應用層,將來可以用全新的CAN上層協議取代。故障診斷代碼定義在SSF14230中。SAE J1979中,由車輛製造商或系統供應者定義的服務標誌符數值的不同範圍,如表1所列。

此表中以十六進位數表示的服務標誌符,同數據鏈路層中數據字節內的SID服務識別字節對應。不同的SID值代表不同的服務請求,故障診斷程序必須符合此應用層標準,才能識別不同的十六進位代碼所代表的不同的故障信息。

4 結論
本文設計的2.4G無線車載CAN總線故障診斷儀,由於採用了自動跳頻的空中協議,所以誤碼率幾乎接近零,在14 m內仍能進行可靠的工作。系統使用國際上通用的診斷代碼,使程序具有通用性和實用性;以PC作為硬體平臺,無需專門開發硬體平臺,可大大降低開發成本並且易於實現設備的升級和維護;使用USB接口和2.4G無線通信,具有即插即用、不受空間限制、數據傳輸實時性強的特點。


相關焦點

  • 汽車CAN總線容易出現哪些常見的故障呢
    汽車CAN總線在汽車系統應用中會出現哪些故障呢?  汽車車載網絡總線系統常見故障的檢修:  汽車車載網絡系統的CAN系統設置了特殊的硬體與軟體結構,要順利查出該系統的故障,在熟練掌握其工作原理的基礎上,還應對其故障的特點與類型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再掌握一定科學、合理的故障診斷與檢測技術,任何CAN系統的故障都會迎刃而解的。
  • CAN總線系統結構與原理
    1.CAN 數據傳輸總線系統的組成  以馬自達6 汽車為例介紹CAN總線系統結構與原理。  馬自達CAN數據傳輸總線系統由每個控制單元(例如,ABS、PCM、BCM等控制單元)內部的1 個CAN控制器和1個收發器,在每個控制單元外部連接的2 條CAN數據總線和整個系統中的2 個終端組成,如圖1所示。
  • 一文看懂CAN總線原理、特點及應用
    CAN總線的特點  1、具有實時性強、傳輸距離較遠、抗電磁幹擾能力強、成本低等優點;  2、採用雙線串行通信方式,檢錯能力強,可在高噪聲幹擾環境中工作;  3、具有優先權和仲裁功能,多個控制模塊通過CAN 控制器掛到CAN-bus 上,形成多主機局部網絡;  4、可根據報文的ID決定接收或屏蔽該報文
  • 汽車can總線工作原理及測量方法詳解
    汽車CAN總線數據傳輸系統構成及工作原理   現代汽車的電控單元主要有主控制器、發動機控制系統、懸架控制系統、制動防抱死控制系統(ABs牽引力控制系統、AsR控制系統、儀表管理系統、故障診斷系統、中央門鎖系統、座椅調節系統等。
  • CAN網絡故障排查方法
    高速 CAN 網絡故障主要故障現象是,部分 ECU 中報出與高速 CAN 上 ECU節點通信丟失的故障,診斷儀無法對高速 CAN 部分或全部 ECU 節點進行診斷。 拔掉網關控制器插件,將網關控制器線束插頭的 2#和 6#、12#16#端子短接。 測量診斷插頭 6#和 14#針腳電阻,正常電阻 60Ω 。
  • 現代汽車核心技術-CAN總線應用層協議標準SAE J1939
    一旦發動機出現故障時,由於缺乏基於CAN總線的測試維修設備,目前我們的維修人員使用的方法只能是在發動機上鑽孔,將傳感器直接放進發動機內部進行測量,操作繁瑣、設備複雜,且不利於保護髮動機的整體結構。又比如,現有的部分汽車儀表使用了專用的總線設計,由於硬體標準不統一,通信協議也不兼容,為甲公司汽車生產的儀表完全不能在乙公司的汽車上使用,生產成本難以降低、故障維修很不方便。
  • 用無扼流圈收發器簡化CAN總線實現方式
    雖然有很多不同的車內網絡互連標準,並且汽車原始設備製造商 (OEM) 對於EMC也有多種不同的要求,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一個已經被證明具有特別挑戰性的話題:一個控制器區域網 (CAN) 總線的射頻 (RF) 放射。
  • CAN總線協議概述
    在北美和西歐,CAN總線協議已經成為汽車計算機控制系統和嵌入式工業控制區域網的標準總線,並且擁有以CAN為底層協議專為大型貨車和重工機械車輛設計的J1939協議。​在幾個站同時需要發送數據時,要求快速地進行總線分配。實時處理通過網絡交換的緊急數據有較大的不同。一個快速變化的物理量,如汽車引擎負載,將比類似汽車引擎溫度這樣相對變化較慢的物理量更頻繁地傳送數據並要求更短的延時。CAN總線以報文為單位進行數據傳送,報文的優先級結合在11位標識符中,具有最低二進位數的標識符有最高的優先級。
  • CAN總線及CAN通訊協議
    CAN,全稱為「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區域網,是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現場總線之一。最初,CAN被設計作為汽車環境中的微控制器通訊,在車載各電子控制裝置ECU之間交換信息,形成汽車電子控制網絡。比如:發動機管理系統、變速箱控制器、儀表裝備、電子主幹系統中,均嵌入CAN控制裝置。
  • 探討CAN總線的抗幹擾能力
    CAN總線經近20年的發展已步入壯年期,它不僅在汽車領域的應用佔據一定優勢,在其他工業應用上也生機勃勃、枝繁葉茂。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它這麼成功?當人們發現它的局限性,又面臨新的總線(例如FlexRay)的挑戰時,它的地位還能維持多久?
  • 基於CAN總線汽車組合儀表的設計與研究-步進電機驅動、存儲電路...
    通過分布驅動模式,每個脈衝可驅動步進電機轉動1/3度,滿足汽車儀表的精度要求(如需更高精度,可通過擴展微步驅動晶片,使步進電機每個步為1八2度)。4.9 其他外圍器件電路設計4.9.1 晶振電路本系統所用的晶振為SMHZ,分別對應接到H128單片機的引腳XTAL和EXTAL上,然後利用其內部壓控振蕩器和鎖相環(PLL)把這個頻率提高到25MHZ,作為單片機工作的內部總線時鐘。
  • 一種利用無扼流圈收發器簡化CAN總線的方式
    共模扼流圈的另外一個意外結果就是總線上增高的大瞬態電壓風險。諸如到電源、電池電壓或系統接地的短接等故障情況會導致共模電流的突然變化。這會在短路連接/斷開,以及CAN驅動在顯性和隱性狀態之間變換時出現。當流經扼流圈電感的電流快速變化時,會在驅動器IC的CAN端子上產生一個較大的電壓電位。
  • 在嵌入式網關中CAN總線有什麼應用?
    1 硬體結構 CAN是控制器區域網路(ControllerAreaNetwork,CAN)的簡稱,是由研發和生產汽車電子產品著稱的德國BOSCH公司開發了的,並最終成為國際標準(ISO118?8)。是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現場總線之一。
  • 歐姆龍DeviceNet現場總線在汽車上的應用
    以二號位的左右側圍夾具來說,兩側的氣缸呈對稱式分布,輸出電磁閥也基本對稱,總線從主plc出來先接入左側鄰近主控制櫃的離散控制盒內再經坦克連結到右側的控制盒結束。 (2) 將現場的離散模塊(小控制盒內的防護等級ip20的輸入和輸出模塊以及防護等級ip67的輸入模塊)連接到devicenet總線的節點。
  • 嵌入式Win CE中CAN總線控制器的驅動設計與實現
    Win CE提供了4種設備模型,其中2種是專門用於Win CE的模型,另外2種外部模型來自其他的作業系統。基於Win CE的兩種模型是本機的設備驅動程序和流接口的驅動程序;兩種外部模型用於通用串行總線(USB)和網絡驅動器接口標準(NDIS)驅動程序。下面針對Win CE系統下基於三星公司的ARM9內核晶片S3C2410的CAN總線控制器SJA1000,以流接口驅動程序形式進行設計。
  • DeviceNet現場總線的汽車塗裝線控制系統設計
    1.2 DeviceNet系統特點:① DeviceNet具有強大的抗電磁幹擾的能力。② 軟體支持在線自動建立系統,使用更方便。網絡最多支持64個節點。③ 總線電源與通訊信號使用同一電纜。④ 通訊速率/通訊距離。
  • 如何測量CAN總線網絡阻抗
    原理圖如圖2所示:   圖2 直流測量阻抗  被測電阻Rtest的計算公式如公式( 1 ):  >  2、交流阻抗測量原理  測量CAN通信網絡或CAN節點交流阻抗的原理,是給予被測對象一個交流激勵源UAC,與被測對象RP、CP形成迴路。
  • modbus通信協議,profibus、FF、CAN總線等幾種現場總線知識合集
    H1的傳輸速率為 3125Kbps,通信距離可達 1900m (可加中繼器延長),可支持總線供電,支持本質安全防爆環境。H2的傳輸速率為 1Mbps和 2.5Mbps兩種,其通信距離為750m和500m。
  • 淺談數據線扼流圈改善電磁兼容問題使汽車更加安全
    CAN總線電磁兼容性與電磁幹擾  汽車總線系統必須符合高級電磁兼容性的要求:針對瞬變、靜電放電(ESD)及電磁幹擾(EMI)的抗擾度,同時還不能干擾其它電子元件,也就是說,必須最小化幹擾輻射。不過,隨著車輛內部電子設備比例的增加,無法在所有條件下都預先測試電磁兼容性,這就存在出故障甚至控制裝置受損的風險。
  • 整車CAN網絡介紹
    每條CAN總線一般都是由2根線組成的雙絞線構成,一根can_high,一根can_low,分別代表高電平和低電平,以下是某條CAN總線的模型圖, 一條CAN總線上連著4個ECU控制單元。CH CAN負責汽車底盤及4個輪子的制動/穩定/轉向,由於涉及整車制動/助力轉向等, 所以其網絡信號優先級也是較高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