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盡徵戍,烽火被岡巒。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垂老別》
1937年7月7日,日本藉口士兵「失蹤」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民族存亡的危機面前,無數的仁人志士正如前面的《垂老別》所形容。不論年齡老幼,不顧個人安危,選擇毀家紓難,奔赴前線。
無數次戰爭中,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成就了戰爭的勝利。其中就包括一位很年輕的女子,年僅17歲就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投軍報國。可在1938年的臺兒莊戰役中英勇犧牲,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8歲。
這樣的事情起初並不被後人所知道,2012年一位名叫陳開靈的先生,找到當地的一家報社。拿出了一張74年前的黑白照片,請求幫助他尋人。在費了一番功夫之後,照片上的這位女英雄的身世也被證實。
在抗日戰場上,絕不僅僅只有英雄男兒的場景,也有很多的巾幗英雄。冒著激烈的槍聲和密集的子彈衝到第一線去搶救傷員,照片上這位女士也正是其中一員。陳開靈告訴記者,她是自己奶奶在臺兒莊戰役時遇到的一位女兵。這位女兵為了救連長,用石頭砸死了一個日本軍官,有日本人衝她背後「打了黑槍」。
她臨終之際告訴自己的奶奶,自己是湖南人,背著自己的父母出來參軍。隨後拿出一張黑白照片、一封家書、兩塊大洋並表示,這封家書是一早就寫好的。家人見信便可知生死,為國家作戰犧牲,感覺非常光榮。隨後奶奶也含淚收下了這些東西,並一直想找機會送到她的家鄉,但因為交通和戶籍的原因,也一直沒能送到她家人的手上。
有關部門在看到這篇報告之後,立即重視起來。在一番研究分析後,身世真相也浮現在人們眼前。
照片上的這名女子名叫劉守玟,出生於湖南一個劉姓大戶人家。當時事變爆發,劉守玟也剛剛學習完「護士訓練課程」,擁有愛國情懷的她瞞著父母退學,投筆從戎。那一年劉守玟身份也不過是高一學生,加入婦女服務團的時間也只有一年,就有了臺兒莊戰役。嚴酷的作戰環境下,她所在的22軍50師戰鬥到了最後,只有軍長和參謀二人倖存。
劉守玟也不幸犧牲,因為環境比較惡劣,很多人都來不及留下自己的姓名,也只能埋骨在荒野。如果說沒有陳開靈和他奶奶的堅持,想必這個事情也不會被人們所知道。
很多人可能會好奇,為什麼這麼早就寫下遺書,這麼小的一個孩子思想境界就這麼高嗎?
其實在參加臺兒莊戰役之前,劉守玟還參加過一場淞滬會戰。在那場會戰中我方軍隊一共出兵80萬,由於指揮失誤與裝備實力懸殊,最後直接損失了30萬人。「小諸葛」白崇禧急忙帶隊過來支援,殊不知一天就被打到全軍覆沒,「我國軍隊不堪一擊」的說法甚囂塵上,汪精衛為首的投降派更是每天製造輿論。
她親眼目睹過戰爭的場景,國家危亡面前,面對日寇摧枯拉朽般的戰爭攻勢,劉守玟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特別是在臺兒莊戰役之前,謝晉元曾叫孤軍戰士寫遺書,他們也受到了這樣的影響,許多戰士在這個時候都做好了準備。
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陳開靈來到了劉守玟的老家,不過這裡也早已經沒有了人。哥哥已逝,僅有的妹妹也下落不明。當地村民在得知這樣的消息之後,決定將劉守玟的英魂遷回到故土,一起回歸的還有那張18歲的照片。後來也豎起了雕像,表達對她的敬意。
參考文獻:
《垂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