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綠茶,紅茶,黑茶,黃茶,青茶這六種茶是怎麼區分呢?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些茶是怎麼區分的.是從製作工藝來區分的,不是按顏色區分的:
(1)、白茶白茶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主要產區在福建省建陽、福鼎、政和、松溪等縣。白茶的製作工藝,一般分為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而其關鍵是在於萎凋。白茶製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保持毫香,滋味鮮爽。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等。
(2)、綠茶屬不發酵茶類。以細嫩的茶樹新梢為原料,經高溫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製成,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等特點。按其乾燥和殺青方法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綠茶中的「明前茶」、「雨前茶」指的是在清明和穀雨前採摘嫩芽細葉製成的綠茶,品質特別優良。綠茶是歷史最早的茶類,也是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主要分布於浙江、安徽、江西等省。著名的品種有杭州的西湖龍井茶,江蘇的洞庭碧螺春,江西的廬山雲霧,安徽的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河南的信陽毛尖等。
(3)、紅茶屬全發酵茶類。以適宜製作本品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其湯色以紅色為主調,紅湯紅葉。根據加工工藝的不同,紅茶可分為小種紅茶(經過松柴煙燻後具有特殊的松煙香味)、工夫紅茶和紅碎茶。著名的紅茶品種有安徽的祁門紅茶、雲南的滇紅茶、江西的寧紅等。紅茶為我國第二大茶類。
(4)、黑茶是我國生產歷史十分悠久的特有茶類。在加工過程中,茶葉經渥堆發酵變黑,故稱黑茶。黑茶既可直接衝泡飲用,也可以壓製成緊壓茶(如各種磚茶)。主要產於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和廣西等省和自治區。因以銷往邊疆地區為主。具有降血脂、減肥、助消化、醒酒解毒等諸多功效,流行於許多國家和港澳臺地區,被稱為美容茶、減肥茶和益壽茶。用普洱茶蒸壓後可製成普洱沱茶,七子餅茶,普洱茶磚等
(5)、黃茶人們從炒青綠茶中發現,由於殺青揉捻後乾燥不足或不及時,葉色即變黃,經過不斷的研究和實踐,形成了另一種加工方法,於是產生了新的品類——黃茶。黃茶屬輕微發酵茶類,製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燜黃工序。這個燜黃過程是黃茶製法的主要特點,也是它同綠茶的基本區別。黃茶按鮮葉的嫩度和芽葉的大小,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主要名品有湖南的君山銀針,安徽的霍山黃芽,四川的蒙頂黃芽等。
(6)、烏龍茶亦稱青茶,屬半發酵茶類,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的加工工藝是採摘具有一定成熟度的茶樹鮮葉,經曬青萎凋後進行多次搖青,然後高溫殺青、揉捻、乾燥而成。其工藝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製法,因此品質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紅茶的甜醇,又有綠茶的清香,葉底具有「綠葉紅鑲邊」、「三紅七綠」的美譽。根據產地分,烏龍茶分為福建(又分為閩南烏龍和閩北烏龍)、廣東和臺灣三大產區,著名品種有:閩南的安溪鐵觀音、黃金桂、永春佛手等。閩北的巖茶如武夷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半天腰(稱五大名樅),還有武夷肉桂、武夷水仙等。廣東的鳳凰單樅系列有宋種單樅、黃枝香單樅等。臺灣有凍頂烏龍、文山包種、金萱茶、梨山茶、白毫烏龍(又稱東方美人)等名品。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健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