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是怎麼由黑變白的
一根頭髮從黑變白,是從根部開始,還是從發梢部位開始變白的呢?
一根頭髮從黑變白的過程中,中間一定有一個變灰的過程嗎?
這兩個問題提得好,至少讀者是用心了。
養發館裡,許多顧客在治療過程中,經營人員經常會撤下一兩根下黑上白的頭髮給顧客看,以此證明白髮變黑的效果,姑且不論這根白髮是不是治療轉變成功的,但下半截黑,上半截白的頭髮,從邏輯上分析是絕對正確的,因為白髮變黑一定是首先從根部開始,然後向上延伸的。
《毛髮學》認為,決定人類毛髮顏色的因素是毛皮質中儲存的黑素顆粒種類與數量。而黑素顆粒又是由毛球中的黑素細胞與絡氨酸酶等合成,並從下而上帶入毛皮質。在電子顯微鏡下,清晰可見黑素顆粒沿蛋白質中胺基酸鏈排列,猶如一串黑珍珠,又如一串黑色的砂礫,大多布陣在毛皮質外緣,使頭髮呈現烏亮的黑色。
黑素顆粒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真黑素,一種是褐黑素。真黑素為深色素,多存在黑種人、黃種人頭髮中,也存在部分白色人種的淺色頭髮中。褐黑素為淡色素,多存在白種人的黃髮及紅髮之中,紅髮幾乎為褐黑素。歐洲人中,也常見兩種黑素混淆,頭髮出現黑黃相伴,黑紅相間的顏色。總的來說,真黑素多了,黑色的頭髮佔上風,褐黑素多了,紅黃棕的頭髮就佔上風。
綜上所述,頭髮的主要顏色,是由毛皮質中儲存的黑素顆粒種類與數量確定,而黑素顆粒的種類與數量,又由是真黑素還是褐黑素決定。真黑素顆粒大,呈卵圓形,所以黑種人頭髮顏色就是烏黑透亮,黃種人次之。褐黑素顆粒小,卵圓形與棒狀型各一半,所以白種人頭髮就是紅、黃、棕、黑,發質輕,顏色淺。
無論是黑種人、黃種人、還是白種人,無論毛皮質中是真黑素還是褐黑素,所有人種之中,還會出現另外兩種顏色的頭髮,那就是白色與灰色。這兩種顏色不由真黑素與褐黑素控制,而是健康色澤的頭髮隨著年齡衰退過程中的必然。
白色的頭髮中是沒有任何黑素顆粒的,因為沒有色素,自然也就無色,白色只是因為光線反射呈現出來的效果,並不是頭髮中含有白色顆粒。灰色頭髮中含有的黑素顆粒非常少,也就是說,當一根健康的黑髮,毛皮質中黑素顆粒大量流失之後,這跟曾經烏黑的頭髮,顏色開始變淺,變灰,這就是黑髮演變成白髮的必然過渡階段,等這根灰發中的黑素顆粒完全流失之後,這個灰發也就完全變白了。
為了回答文章開頭問題,我們將上述知識放大在一個中年人的頭髮上看,當一根健康的黑髮開始變白的時候,首先是髮根毛球部位的黑素顆粒合成發生障礙,無法給毛皮質供給黑素顆粒了,而原有黑色發乾中的黑素顆粒開始流失,得不到補充的情況下,這根發乾開始變灰,變黃,(頭髮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黃色是角蛋白的本色)再變白。
每根頭髮都有自己單獨的毛囊,每顆毛囊都是一個生命,這些毛囊生命因為下面的毛乳頭細胞、微循環系統的差異,導致了不同的生命歷程。有些白髮決絕地最先走向灰黃白的歷程;有些雖對黑色難捨難分,也無望地邁向白色;有些堅貞不屈,頑固堅守自己那一抹健康的烏黑,直至生命的凋亡。
從這個意義看,每一根白髮,也是生命的讚歌!每一根堅守到最後的黑髮,更是生命的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