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7月17日電 美國福克斯(Fox)電視臺主持人貝克爾(Bob Beckel)日前在評論節目「The Five」中發表了一段極其惡劣的辱華言論,且使用了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詞彙,華裔美國加州民主黨州參議員劉雲平因此發出聲明,要求貝克爾引咎辭職,痛批其譁眾取寵和排外主義。
這一事件再一次在華人中引起了巨大抗議,有網友就說:「種族主義不能容忍,這種行為只會被唾棄。」
在美國亞裔政治領袖和社團的強烈譴責下,貝克爾在7月14日的福克斯電視晚間新聞結束前發表道歉。不過他強調:「對那些感到冒犯的人,我表示道歉。但我不會對中國政府道歉,不管是對他們的習慣,或者是他們的謀殺,或任何事。」 由此可見他的道歉態度之敷衍,華裔組織要求其辭職的請求也被無視。
美國華裔團體UBC發言人劉海雲說,貝克爾稱對「被冒犯的人」道歉,但實際上歧視性用語冒犯了所有的華人和少數族裔。他應該對所有華人道歉。網友也紛紛對此表示,中美在意識形態有對立談不上對與錯,但是誰也沒權利侮辱人,這只能體現說話者的素質和修養,不管他道不道歉,後果很嚴重,他這是自作自受。
也有網友認為,中國人的優秀有一天一定會讓世界知道。關鍵還是看華人自己,一定要自強,對侵犯要堅決回擊,權利和尊嚴是靠自己爭取的。絕大多數網友認為貝克爾的確應該對所有華人認真致歉。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忍讓,是行不通的,站出來維護正義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許多網友都強烈要求貝克爾辭職。也有些網友認為,真正強大的人根本不需要為這種只會動嘴巴的小丑動怒,這其實也表明了中國正在強大,美國開始害怕中國的發展。
美國頻發的辱華事件背後,體現的是美國白人主流社會對華人的無視狀態。長期以來,華人游離於美國政治的邊緣地帶,為政治的睡眠者。不過近幾十年來,華人在美國的政治權利以及政治參與感,確實已經改善了一些。除了趙小蘭、駱家輝等華裔知名政治家在媒體上的頻繁曝光,也有越來越多的華人組織或是群體,有意無意的參與到政治議程上來。
近年來國外不乏發生辱華案例,其中最常見、被普遍認為歧視意味最濃的用字是Chinaman(中國佬)。
2007年:有線電視網(CNN)創辦人特納(Ted Turner)在舊金山一場大型經濟會議被問及是否相信中國支持使用其他符合環保原則的汽油替代品時說「中國人都很聰明,你是否看過很笨的中國佬(dumb Chinaman)?」特納事後發表道歉聲明,稱他不知道「中國佬」一詞具歧視意義及對在美亞裔造成傷害。
2008年:高爾夫球節目主持人Bobby Clampett在美國名人賽中以中國佬稱呼中國高爾夫球員梁文衝。Clampett最後離開主持臺。
2011年:洛加大政治系女學生Alexandra Wallace在YouTube上傳一段「洛加大圖書館裡的亞裔」視頻,批評亞裔學生在圖書館狂打手機,以Ching chong ling long ting tong模仿聲調(嘲笑華人口音)。校長Gene D. Block事後對此表示震驚,並說該校會營造尊重多元的環境。
2012年:美國運動頻道ESPN以「Chink in the armor」 (盔甲上的裂縫,用來比喻某人的弱點)雙關語標題嘲諷華裔球星林書豪失誤導致尼克輸球,當時時值「林來瘋」,ESPN火速道歉且開除使用不當字眼的員工。
2013年:ABC(美國廣播公司)Jimmy Kemmel (吉米?基梅爾)11月的節目中,由4個孩子組成 「兒童圓桌會議」討論美國該如何償還欠中國的巨額債務,一個兒童說,應該殺掉所有中國人。吉米?基梅爾說:「這是很有趣的想法」,並說「我們應讓所有中國人活著嗎?」這一「殺光中國人」言論引發上萬人的抗議遊行,迫使ABC電視臺連夜用中英雙語發表了正式道歉,將這段引起爭議的內容從節目中剪掉,視頻也從所有在線網站上撤除, 「兒童圓桌會議」環節,被永久取消。(實習生 王珏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