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澳大利亞ABC電視臺播出的一檔來自BBC(英國廣播公司)的兒童節目裡,一位白人扮成武則天,用很誇張的方式享用主持人提供的蟑螂、黃蜂幼蟲、竹鼠大餐,而兩個主持人在一旁翻白眼作嘔,而這位穿著服飾不知道是哪朝哪代哪國的「武則天」解釋說:「要知道,在唐朝,這些食物都是再尋常不過的。」
這個片段迅速刷屏當地華人圈,人們異常憤怒,覺得這是赤裸裸的對中國人的醜化和歧視,並已經向電視臺投訴。也有華人無奈難過,「冒犯華人的代價太小了,所以總有這樣的事情出現」。
對於華人的憤怒,有些人澳大利亞人不以為然,他們認為,這只是為了節目效果進行的調侃而已,而且,「中國人不是本來就什麼都吃的嗎?」
「中國人無所不吃」,這是很多外國人對於中國飲食的印象,我們自己的一些網友也會這樣戲謔地描述自己。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某些地方確實如此,但這絕非是全部,而且也不是這檔節目中所展示的那樣。
很顯然,他們並不真正了解中國飲食,用獵奇的視角、調侃的語氣去科普中國飲食,只挑非常小眾或者讓人看起來不舒服的食材去當成代表來介紹,怎麼噁心怎麼來,還夾帶私貨,表達對這種「野蠻行徑」的鄙視,顯示出他們自己的優越感。在多民族國家裡,標榜自由平等,卻毫不顧忌中國人民和本國華人的文化和情感,尤其是在如今中澳關係日益緊張的時刻,播放這檔5年前的冒犯中國文化的節目,足以顯示他們的狹隘和自大。
既然是宣揚歷史的節目,哪怕是為了喜劇效果,至少也應該尊重歷史,符合史實。唐朝武周時期,文化繁榮,社會安定,社會發展水平在全世界前列,更是為之後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那時人們擁有豐富的食材,主食多以麵餅為主,米飯也頗為流行,被做成各種蒸米飯以及粥類等食物。至於菜類肉類,那更是數不勝數。作為擁有廣闊國土的皇帝,武則天的食物只會比所有人吃得更加精美及高檔。如果當時的皇帝都在吃蟑螂、竹鼠的話,那麼平民百姓就該吃草皮樹根了。作為這檔節目的受眾,澳洲的小孩子們看到這樣的歷史,再加上社會上的歧視華人的情緒,就難免不延續這種歧視,於當地華人生活和兩國交往不利。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的國力強大,人們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高漲,辱華行為變得不可忍受。2018年,義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納曾經發布過一則廣告,廣告中一個東方面孔的模特用著做作的表情、蹩腳的姿勢,拿著兩支筷子矯揉造作的吃三種義大利食物,以表現刀叉的優越。此廣告一出,立即遭到了全國人的抵制和反對,杜嘉班納即將舉行的展會也被撤展。但負責人的道歉毫無誠意,經此一事,杜嘉班納在中國事業遭受重創,代言人紛紛解約,業績大幅度下滑。
這個教訓本應被人借鑑,由於一些人頑固的觀念和偏見,還是堅守狹隘的民族優越感,對非我族類的文化和民族指手畫腳,患上了穆斯林恐懼症,患上了恐華症,未來他們的病還可能會越來越多。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