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20年!上海大學首次作為牽頭單位獲此殊榮,4位院士給出超高評價!

2020-09-03 上海大學本科招生

日前,2020年度冶金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揭曉,上海大學先進凝固技術中心(簡稱CAST)原創並獨立完成的&34;榮獲一等獎。這是學校首次作為牽頭單位獲此殊榮,標誌著上海大學CAST團隊的原創技術成果不斷得到國內同行的認可。

圖1基於&34;的連鑄坯枝晶生長熱模擬原理及裝備

冶金科學技術獎是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中國金屬學會設立,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正式批准的鋼鐵行業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組織評審一次。其前身是由國家冶金部組織評審和頒發的中國冶金科學技術獎。此次榮獲2020年度冶金科學技術獎項目共計102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22項、二等獎26項、三等獎53項。

全球98%以上的鋼用連鑄工藝生產。認識連鑄條件下鋼凝固過程、組織轉變和缺陷形成規律,對於冶金工業技術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由於高溫、不透明、連續化和大規模等特點,連鑄條件下鋼凝固過程的實驗研究一直是國際冶金界難題,至今沒有可靠的解決方案。研究手段的缺失不僅導致連鑄工藝優化及缺陷控制的盲目性,造成巨大的浪費,同時嚴重製約了連鑄新技術的研發。

圖2熱模擬試樣與實際鑄坯在凝固過程、組織及偏析方面的相似性

上海大學CAST團隊翟啟傑和仲紅剛等人歷時20年,在摸清了影響連鑄凝固過程及組織關鍵因素的基礎上,突破了以此見彼的物質模擬和以小見大的幾何模擬兩種現有物理模擬方法的局限,發明了基於特徵單元熱相似性的以點見面的凝固過程熱模擬新方法及相關系列核心技術,研製了國內外首臺套連鑄凝固過程熱模擬實驗系統。包括——

(1)具有原位熔鑄、枝晶水平生長、溫度梯度和枝晶生長速率可控、以及原位液淬等功能的連鑄坯枝晶生長熱模擬試驗機(圖1-2);

(2)冷卻速率可控、熱分析和潤溼角聯測的異質形核熱模擬實驗裝置(圖3);

(3)原位加熱、動態加載、冷卻速率可控的凝固裂紋熱模擬試驗機(圖4)。

從而成功地將十幾噸鑄坯的凝固過程&34;到實驗室用數百克鋼研究,不僅可以揭示鋼液成分、過熱度、冷卻強度、鑄坯拉速、鑄坯尺寸等因素對鑄坯組織和成分分布的影響規律,而且可以獲得鑄坯固液界面形貌、固液界面前沿溶質和夾雜物分布等目前其它手段無法得到的重要信息,以及不同冷卻條件下形成凝固裂紋的可能性及條件、不同種類夾雜物促進異質形核的能力等冶金工作者共同關注的問題。依託熱模擬實驗系統,不僅開展了大量基礎研究,同時為寶鋼、鞍鋼和中天鋼鐵等企業提供了大量技術服務。

圖3異質形核熱模擬技術原理及裝置

中國金屬學會組織由4位院士和7位來自企業和高校的冶金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評價認為,該技術為&34;,&34;。

圖4動態加載凝固裂紋熱模擬試驗機原理及設備照片

上海大學CAST團隊自2000年組建以來,堅持&34;的科研理念,堅持基礎研究引領下的原始創新,在鋼凝固過程基礎研究和均質化技術開發方面得到國內外同行的認可,2017年CAST團隊原創的脈衝磁致振蕩連鑄坯凝固過程均質化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微納液滴凝固、凝固亞穩相超性能金屬材料、鐵基功能材料冶金製造,以及冶金和鑄造新型鋼鐵材料等方面的工作也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34;頭條號!

(本文部分圖文素材來自上海大學官網)

相關焦點

  • 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該校此前已有3位校友獲此殊榮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杰 濟南報導 9月6日,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中科院院士、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系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據「中國能源報」微信公眾號消息:6月14日,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揭曉,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國科大納米學院院長、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終身講席教授王中林,憑藉在微納能源和自驅動系統領域的開創性成就,斬獲這一世界性的大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
  • 第十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在京頒獎 上海科學家鄧子新院士等獲殊榮
    原標題:第十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在京頒獎上海科學家鄧子新院士等獲殊榮    圖片說明: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十周年慶典暨頒獎大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出席頒獎並講話。  本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各獎項得主已經產生,獲獎者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和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武維華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北京同仁醫院院長王寧利,復旦大學皮膚病研究所所長張學軍獲談家楨臨床醫學獎;溫州大學校長李校堃獲談家楨生命科學產業化獎。
  • 南大13項成果獲2019年江蘇省科學技術獎,祝世寧院士獲首屆「基礎...
    揚子晚報網6月10日訊(記者 楊甜子)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於6月10日下午舉行,南京大學祝世寧院士獲得江蘇省首屆「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 南京大學共獲得4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人獲江蘇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 兩位大工人獲此殊榮
    1996年,該獎項首屆頒發,迄今已有機械、運載、信息、電子、化工、醫藥、衛生、工程管理等不同工程學科的304位科學家及1個團體獲獎。今年,全國範圍內共產生了296名有效候選人,最終從中評選出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1人、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1個團體以及光華工程科技獎39人。
  • 中國科學家,首獲此殊榮!
    趙永新攝迄今為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發現病毒受體,揭示B肝感染奧秘李文輝2001年從協和醫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到美國哈佛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後擔任講師。2003年非典(SARS)暴發後,他和同事日夜奮戰,在國際上第一個發現了SARS病毒的受體ACE2,在國際同行中引發轟動。
  • 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他於1992年創建了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從而對一大類二階非線性微分方程給出了BSDE表示。彭實戈發展了非線性數學期望的理論,這與傳統的線性數學期望有本質上的不同,但相似的數學理論仍能夠建立。這對風險的定義和定量有重大應用。彭實戈是國際知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數學學院教授、泰山學堂院長,也是山東大學物理系的畢業生。
  • 2020年「科學探索獎」公布!他成為寧波首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9月26日,記者從寧波團市委獲悉,在經過4個多月的評審後,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向社會公布。此次共有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寧波市青聯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王立平榜上有名,入選領域為「先進位造」。
  • 2020年「科學探索獎」公布,他成為寧波市首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9月26日,記者從寧波團市委獲悉,在經過4個多月的評審後,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向社會公布。此次共有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寧波市青聯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王立平榜上有名,入選領域為「先進位造」。
  • 歷時15年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肉牛基礎研究獲多項創新性成果
    西部網訊(通訊員 李曉春)12月18日,中國農學會組織以中國科學院印遇龍院士為組長的7人專家組,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科學院昝林森教授歷時15年主持完成的「中國肉牛重要經濟性狀功能基因組學研究與應用」,按照科技部科技成果評價標準和程序進行了評價,認為該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有關中國黃牛遺傳多樣性與起源進化研究、犛牛
  • 兩院院士評選出2014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的2014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5年1月31日在京揭曉。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1次,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使公眾進一步了解國內外科技發展的動態,對宣傳、普及科學技術起到了積極作用。
  • 山東大學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系山大第四人獲獎
    他於1992年創建了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從而對一大類二階非線性微分方程給出了BSDE表示。彭實戈發展了非線性數學期望的理論,這與傳統的線性數學期望有本質上的不同,但相似的數學理論仍能夠建立。這對風險的定義和定量有重大應用。彭實戈是國際知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數學學院教授、泰山學堂院長,也是山東大學物理系的畢業生。
  • 線上線下來了20多位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
    線上線下來了20多位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今天啟動!復旦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人禾、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常務副主任楊俊林在啟動會上講話。張人禾為科學中心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鳴元及委員頒發聘書。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東元匯報項目基本情況及具體實施方案。中國石化集團副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院士謝在庫代表科學中心核心參與單位匯報相關工作。科學中心揭牌,線上線下來了20多位院士
  • 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頒給女性 美法加科學家同獲殊榮
    據AI商業周刊報導,自諾貝爾獎1901年首次頒獎以來,物理學獎是華人拿獎最多的獎項,共有6位華人科學家獲此殊榮,分別是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朱棣文、崔琦以及高錕。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光纖之父高錕於今年9月23日在香港辭世,享年84歲。兩大發明物:光鑷和高強度雷射脈衝今年的獲獎者有兩組,一是美國物理學家 Arthur Ashkin,原因是發明了「光鑷」。
  • 6位華人當選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諾貝爾大熱門「80後」張鋒獲殊榮
    「80後」科學家張鋒及其團隊曾開發出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被英國《自然》雜誌評選為2013年全球十大科學人物之一。文小剛則主要從事凝聚態物理學研究,他首次引入「拓撲序」概念,為凝聚態物理學開闢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1999年起,文小剛出任清華大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機構。
  • 化工界多位院士專家聚首 紀念這位前輩科學家
    (2010年5月,郭慕孫的《思索 實踐 創新——我的一些專著、論文和手稿》出版)我國化學工程領域的多位院士專家9日齊聚一堂,以學術思想研討的形式,紀念郭慕孫先生誕辰一百周年。郭慕孫(1920-2012),祖籍廣東潮州,1943年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化學系,1946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化工系獲碩士學位。
  • 中科院退休研究員,4次落選中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卻留在中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指出,目前科研領域多為男性,並稱女性科學家所佔比例還比較少,可見女科學家是一個特殊而又極其罕見的存在,以至於當顏寧教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消息傳出後,網友們紛紛為這位傑出的女科學家點讚。事實上,顏寧的成就並非前無古人,早在2007年,中科院研究員、材料科學家李愛珍就曾獲此殊榮。
  • 彭實戈院士獲未來科學大獎,山大人表示:不多不多,也就獲獎4次
    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得主公布,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素有「中國諾獎」之稱,這是山大人第4次獲得該獎項。彭實戈和Pardoux合作於1990年發表的文章被認為是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BSDE)的奠基性工作。這項工作開創了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其中既有深刻的數學理論,又有在數學金融中的重要應用。彭實戈在這個領域一直持續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貢獻。他於1992年創建了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從而對一大類二階非線性微分方程給出了BSDE表示。
  • 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近日,他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是英國工程學界的最高學會,每年接納的新院士不超過60位,迄今共有院士約1600名。華中科技大學校友總體會也向羅開紅髮去了賀信,祝賀他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拓展閱讀: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的前身造船系是1959年4月18日受海軍委託而創建(朱九思院長曾兼首任系主任)。經劉穎、程天柱、鄭際嘉等船舶領域知名專家以及一批批科技人員的辛勤工作而發展至今。
  • 上海英文學術期刊已進入國際頂尖評價體系
    多種上海英文學術期刊拿下多個國際影響力排行榜第一 學術期刊是科學評價、學術交流、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也是國家創新成果積累和科技競爭力的重要標誌。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認為,上海學術期刊已經成為上海文化發展的"金名片"之一。 作為中國期刊出版的發源地和重鎮,上海一直走在全國期刊發展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