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科學探索獎」公布,他成為寧波市首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2020-09-27 寧波晚報

9月26日,記者從寧波團市委獲悉,在經過4個多月的評審後,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向社會公布。

此次共有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寧波市青聯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王立平榜上有名,入選領域為「先進位造」。

王立平研究員

王立平研究員長期從事特殊和苛刻環境下服役材料多因素耦合損傷、表面多途徑延壽設計的理論與工程應用研究。初步完善了強韌與防護一體化功能薄膜/塗層體系,建立了薄膜多尺度強韌化設計、微結構調控方法和苛刻環境下的延壽技術。

研究成果在航天航空、海洋工程與裝備等高技術領域獲得成功應用,發表SCI論文150篇,其中ESI高被引論文6篇,論文他引次數4600餘次,申請PCT國際專利12件,其中已授權日本和美國專利2件。

他曾獲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和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等,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此次獲得科學探索獎,主要是肯定他在特殊和苛刻環境下機械錶面損傷與延壽方面的基礎研究工作,鼓勵他繼續深入開展極端服役環境機械錶面強耦合損傷與表界面效應的探索研究。

「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14位知名科學家聯合發起,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由騰訊基金會支持贊助的公益獎項。

該獎項於2019年首次評選頒獎,今年為第二屆。

「科學探索獎」每年在「生命科學、天文和地學、數學物理學、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位造、交通建築技術、前沿交叉技術」九大科學領域遴選出50名、45歲以下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從事全職科研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獲獎者將獲得300萬人民幣,分5年發放,旨在激勵青年科技工作者潛心探索未知世界,吸引更多青年人投入到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研究之中。

據悉,2020年「科學探索獎」總共收到1200多位青年科學家的申報材料,在其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最終申報人與獲獎人比例約為25:1,王立平研究員為寧波市首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記者 朱琳 通訊員 施寒瀟

相關焦點

  • 2020年「科學探索獎」公布!他成為寧波首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9月26日,記者從寧波團市委獲悉,在經過4個多月的評審後,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向社會公布。此次共有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寧波市青聯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王立平榜上有名,入選領域為「先進位造」。
  • 西南交大科學家王開雲榮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近日,騰訊基金會、「科學探索獎」執行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西南交通大學研究員王開雲獲此殊榮,這是繼去年鄧自剛榮獲首屆「科學探索獎」之後,西南交通大學的第二位獲獎者。
  • 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系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斬獲這一世界性的大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是一項世界性的科學大獎,由世界文化理事會(World Cultural Council)設立,從1984年開始每年頒發1次,每次獲獎人數僅為1人,授予為造福人類做出貢獻的傑出科學家。記者了解到,此前已有35名科學家獲得此獎項,其中包括4位諾貝爾獎得主。王中林獲該獎之前,尚無華人獲此殊榮。
  • 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該校此前已有3位校友獲此殊榮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杰 濟南報導 9月6日,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中科院院士、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我所魏勇研究員榮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魏勇研究員榮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共50位青年科學家進入榜單。我所魏勇研究員獲此殊榮。年發起設立,致力於扶助前沿探索階段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年齡不超過45周歲),資助範圍集中在「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天文和地球科學、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位造、交通建築技術、前沿交叉技術」九大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領域。
  • 山大教授張靖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未來5年獲300萬獎金!
    11月18日,記者從山西大學獲悉,該校教授張靖以數學物理學領域的突出成就,榮獲2020年度第二屆「科學探索獎」。未來五年內,他將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獎金,鼓勵他繼續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自由探索。張靖是山西大學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光電研究所所長,主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研究方向為連續變量量子信息、超冷原子,以及雷射技術等方面。
  • 武田和紐約科學院公布2020年科學創新者獎獲得者
    此新聞稿包含多媒體內容。完整新聞稿可在以下網址查閱: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00708005039/en/2020年資深科學家獎(Senior Scientist Award)的獲得者是冷泉港實驗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的St.
  • 今年又有華人獲諾獎?機構公布諾獎預測名單兩位華人在列
    在今年的獲獎名單中,各領域值得關注的科學家有:物理學家 Ronald W.P.Drever、Kip S.Thorne 及 Rainer Weiss,他們設立了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 (LIGO),使檢測黑洞所產生之引力波成為可能。
  • 青年科學家王立平榮獲「科學探索獎」,塗料領域首位獲得者
    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王立平榜上有名,這是塗料領域首位「科學探索獎」獲得者。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人體現出極高的「含金量」。50名獲獎人中的48人擁有教授或同級職稱,38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機構學習或工作的經歷。「科學探索獎」的評審「英雄不問出處」,50名獲獎人中既有國家級獎項的獲得者,也有多人此前沒有獲得過其他知名獎項。
  • 2020年狄拉克獎公布,三位弦理論先驅獲此殊榮
    2020年8月10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在義大利Trieste揭曉了被視為理論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2020年狄拉克獎,授予三位傑出的物理學家——蒙彼利埃大學的André Neveu,佛羅裡達大學的Pierre Ramond,以及羅馬第一大學的Miguel Virasoro,以表彰他們
  •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黃永安教授榮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9月25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黃永安教授憑藉「變體飛行器的『隨機智變』超級皮膚」相關研究榮獲「先進位造領域」的獎項,也是本年度我校唯一一位獲獎者。
  • 臺灣生物學家獲「諾獎風向標」沃爾夫獎
    今年沃爾夫獎共頒發五個獎項,來自臺灣地區、美國、瑞典、加拿大和丹麥的七名科學家和一名藝術家獲此殊榮。至今,共有23個國家的280人獲得沃爾夫獎,其中華人科學家吳健雄獲得1978年沃爾夫物理學獎、陳省身獲得1983年沃爾夫數學獎、袁隆平獲得2004年沃爾夫農業獎,錢永健獲得2004年沃爾夫醫學獎、丘成桐獲得2010年沃爾夫數學獎,鄧青雲獲得2011年沃爾夫化學獎。 值得一提的是,沃爾夫獎在科學領域的三分之一獲獎者後來都獲得了諾貝爾獎。
  • 交大鬱昱教授獲2020年度「科學探索獎」!
    日前,第二屆「科學探索獎」(Xplorer Prize)在北京舉行了頒獎典禮。電院鬱昱教授榮獲2020年數學物理學領域「科學探索獎」,成為我校今年該獎項的唯一獲得者,並將在未來5年獲得300萬元科研獎金!
  • 拍賣「新形式」獲 2020 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兩美國學者獲此殊榮
    本報記者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報導,常務秘書悅然教授公布這一消息,至此,2020諾貝爾獎所有獎項公布完畢,所有獲獎者將在本國瑞典使館舉行簡單儀式,而諾貝爾委員會將邀請所有獲獎者和嘉賓2021年再來斯德哥爾摩吃大餐,2020年的獎金是1000萬克朗(折合人民幣700萬)。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委、烏普薩拉大學教授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 科學探索獎又一廣西榜樣!清華大學桂林籍科學家林波榮獲重獎
    11月14日,2020年度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有一位廣西科學家獲此殊榮。他就是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建築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林波榮。科學探索獎的廣西籍科學家:北京大學謝濤(左)、清華大學林波榮(右)合影。
  • 「陝西鄉黨」西電校友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系首位榮獲該獎...
    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日前揭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友、該校先進材料與納米科技學院名譽院長兼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王中林,憑藉其在微納能源和自驅動系統領域的開創性成就,榮獲這一世界性大獎,成為35年來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
  • 科學探索獎50位青年科學家在釣魚臺國賓館公布獲獎理由
    11月14日,一場頂級的科學盛宴將在這裡舉行。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進行,正式公布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理由,青年科學家們將在這裡享受國賓級待遇。科學探索獎的誕生就已經註定了其受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矚目。這是國內首個由網際網路企業設立的科技公益項目,"科學探索獎"於2018年由馬化騰攜手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
  • 中國科學家,首獲此殊榮!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憑藉其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11月12日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趙永新攝迄今為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
  • 國科大科學家王中林獲得愛因斯坦科學獎
    原標題:國科大科學家王中林獲得愛因斯坦科學獎   本報訊(記者 劉婧)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學獲悉,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日前揭曉,中國科學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王中林斬獲這一世界性的大獎,
  • 定西通渭籍中科院院士姚檀棟獲「地理學諾貝爾獎」 系首位獲維加獎...
    原標題:通渭籍中科院院士姚檀棟獲「地理學諾貝爾獎」系首位獲維加獎的亞洲科學家  中國甘肅網1月4日訊 據定西日報報導 (記者 牛小棟 石建強 張新建)瑞典人類學和地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