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軟環境、「優」氣質、開放胸懷……從蘇州透視中國對外企吸引力
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導(文/劉亢 楊丁淼 何磊靜)
600多年前,明代航海家鄭和在蘇州太倉劉家港起錨下西洋,開闢了中國對外開放史上嶄新的一頁;今天,放眼全球,蘇州依然是中國外向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向來有著「開放」基因的蘇州,仍在孜孜以求地打造國內外企業投資首選地。在新冠疫情與複雜的國際環境疊加影響下,蘇州通過「開放創新合作熱力圖」等措施,今年實際利用外資漲幅翻倍,創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高。
蘇州緣何築起外資高地?通過其與德國、日本和美國的合作,可以一見端倪。讓我們來看看蘇州如何詮釋「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的發展」。
打造中國「德企之鄉」有秘訣
回望1993年,斯坦姆博士感嘆於自己直覺的準確。那年秋天,當他來到太倉的時候,看到柳河沿岸的一片水杉林,「終於找到了回家的感覺」。
斯坦姆博士來自江蘇省的友好省份德國巴登-符滕堡州,是一家彈簧製造企業的傳承者,在他的家鄉有大片的黑森林。那一年,他在這個宛若自己家鄉的中國江南小城,「試探」著投資50萬德國馬克,創建了克恩-裡伯斯(太倉)有限公司,自此拉開了太倉中德合作的序幕。
處於江海交匯處的太倉,是古代的皇家糧倉。然而在今天許多太倉人眼中,這個與上海僅一步之遙的小城,在德國的知名度或許比在中國更高。
當年斯坦姆博士撒下的那顆種子,已結出「中德合作」的累累碩果。企業集聚不斷加速,德企數量從1到100歷經14年,而到200家只跨越5年,當前落戶德企已累計逾350家,年工業產值超500億元。
克恩-裡伯斯(太倉)公司從只有不到10個人的小作坊,發展成為銷售破10億元、納稅超1億元的「隱形冠軍」,其生產的安全帶彈簧佔世界份額的70%。
1998年,斯坦姆博士的女兒來到太倉公司實習了三個月,也愛上了這裡,隨後鼓動丈夫來太倉投資。「我30歲的時候一心想去美國發展,女兒30歲的時候卻一心往中國跑。」斯坦姆博士說,這就是兩代人的區別。
這樣的區別緣何而來?「無事不擾,有求必應」,這簡單的八個字是太倉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李剛眼中與德國人打交道的秘訣。而太倉與德國相得益彰的內在共性,雙方攜手共進的歲月裡不斷打磨的「軟環境」,成就了中國「德企之鄉」。
據巴伐利亞中德友好協會介紹,該協會經常協助中國一些城市組織友好交流活動,但中方城市大多提前兩周才通知相關議程,協會常常措手不及。太倉卻不同。「太倉人做事非常德國化,很有計劃性。他們會提前5個月就確定活動的細節。」該協會執行主席施改革(斯特凡·蓋格爾)說。「施改革」這個名字是他在南京留學時老師起的,他非常喜歡。
自2006年開始,太倉每年都舉辦德國啤酒節。啤酒節上既有原汁原味的德國啤酒,還有濃鬱德國風情的文娛表演。「申德勒加油站」的招牌在具有德國風情的商業街區上頗為顯眼,名為「加油站」,實際是一家西餐廳,外脆裡嫩的德式豬肘、小麥香醇的黑啤,還有種類繁多、鮮香味美的香腸,德國人在這裡就能品嘗到地道的家鄉風味。
51歲的德國人歐文開了一家傳統德式麵包烘焙工坊。他說:「麵包之於德國人就像米飯之於中國人,希望更多太倉人喜歡上德式麵包。」
不僅有麵包和啤酒,太倉中德友好幼兒園等生活配套設施愈發完備,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將太倉當作「第二故鄉」,超過1000名德國人常年在此工作生活。
人才培育,植入德國「工匠精神」。2001年,太倉率先引入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學生既從職業學校學習知識,又深入企業進行實訓。九大培訓中心已輸出1萬多名高素質技能人才。2017年,國內首創中德合作太倉雙元制本科開班,開啟了中德「雙元制」教育「2.0時代」。
企業孵化,入駐「德國之家」。2016年,全球第八家德國中心,也是繼北京、上海之後在中國的第三家德國中心在太倉正式投入運營,為德國企業進入中國開展投資合作、科技創新架起全新橋梁。德國中心既是德國中小企業探索中國市場的平臺,也是中小企業的孵化器,能為企業提供市場分析、財務管理、法律諮詢等全方位的服務。企業能充分享受到專業團隊的支持,逐步發展壯大。
在太倉規模最大的德企舍弗勒集團,近來正式投產中國市場上首款實現量產的兩擋電驅動橋,並開工建設電驅動及航空部件新基地項目,讓企業發展與太倉產業升級目標同頻共振、同向發力。
半數以上德企在太倉開展本土化研發創新。通快等多家德資企業已將中國區總部或研發中心等功能型總部放在太倉。近50家德企在太倉申請專利。「我們堅持全球化和多邊主義,也堅定看好中國市場。」通快中國財務總監楊光立說。
服務溫度令外商不斷湧來
提到蘇州印象,尼得科(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加藤明利脫口而出一個字「優」。他解釋說,「優」在日語裡既有「優秀」之意,也有「溫柔」的內涵。
受優秀吸引,被溫柔相待,蘇州散發的氣質如磁場一般讓日籍友人不斷湧來,不僅打造出日資高地,更實現了拴心留人。
加藤明利信心滿滿,蘇州公司作為日本電產集團車載事業部的研發中心之一,去年12月剛在蘇州高新區成立,但已定下目標:成為全球第一的驅動電機研發中心。因為持續看好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和優秀人才資源,公司計劃明年開展二期投資,工程師規模要從目前90餘人提至約230人。
日資高地非一蹴而就。1994年,蘇州日本電波工業有限公司落戶蘇州高新區,成為當地首家外商獨資企業。「從20多年變化來看,我們最初看中的是勞動力,現在看好的是購買力,看來看去還是中國。」公司董事長藤原信光說,企業深耕通信技術和汽車電子領域,去年開始打造在華地區生產總部,對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數據顯示,蘇州去年對日貿易總額超293億美元,日企在蘇州實際運營企業1600多家,僅在蘇州高新區,就集聚著近600家大小日企。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批准在蘇州相城區設立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目前38.5平方公裡的中心區已全面啟動建設。產業合作如火如荼,相城區借勢全力打造日資集聚新高地,今年以來籤約日資項目約40個、總投資額超30億美元,更立下「未來3年,每年落戶100個日資項目」的目標。
「從交流歷史來看,日本朋友很細緻,期待信賴關係。一旦他們信任你了,就會義無反顧堅定走下去。」長期在蘇州高新區從事招商工作的朱惠芳說,為了讓企業感受到高新區的服務溫度,今年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後,他們主動組織包機接回日本企業高管,及時解決員工到崗難問題,助力企業順利復工復產。
「通過這次包機,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政府對日企的信任和期待,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紮根的底氣和投資的信心。」蘇州松下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經理志賀康紀感慨地說。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今年上半年,蘇州高新區日資企業實際到帳外資同步增長390%。
「也多虧這次包機,我才能趕上學校第二學期的住宿學習。」江蘇省內唯一一所日本人學校——蘇州日本人學校的校長虻川康士表示,政府的貼心服務讓學校的教學安排得以順利開展。
助力日本人學校建設只是蘇州溫情服務的一個縮影。蘇州還專門設立了「日料一條街」、日語服務診療所、日系百貨商店等設施配套,希望能解決日籍友人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安心在此謀發展。
「我們日本商人交流,說之前被派駐到過全球很多地方,看來看去,還是『優』蘇州最適合居住。」加藤明利說。
在中西交融中「美美與共」
今年3月,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落戶蘇州崑山,一期投資1.3億美元。這個集咖啡烘焙、智能化倉儲物流於一體的產業園是星巴克在美國本土外最大的一項生產性投資。
「為服務好星巴克項目,我們提出『即檢即放、一檢N放、抽檢立放』便利化監管方案,上半年已為多家咖啡產業鏈企業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崑山海關相關負責人說。
數據顯示,去年,蘇州對美國貿易總額達530.96億美元,佔對外貿易比重第一位。目前,超1100家實際運營的美資企業集聚蘇州。
今年7月,在蘇州高新區滸墅關經開區的城際路上,美國商超巨頭開市客(Costco)在中國大陸打造的第二家門店敲下了開工建設第一樁。根據方案,這個投資約1.8億美元的項目將給蘇州高新區帶來一座5萬多平方米的會員制倉儲式超市。
「過去這麼大項目,走完流程到開工得需要一年半載,如今僅用96天就拿到施工許可證,108天後正式開工。」施工現場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多虧了當地政府盡心盡力為項目保駕護航。
既善待合作,也追求融合,這是擁抱開放的蘇州姿態。走進崑山智谷小鎮,幾幢色彩明豔的西式建築映入眼帘,這便是中美合作開辦的崑山杜克大學。去年8月,崑山杜克大學二期校園開建,總面積超15萬平方米,中央景觀將吸收美式校園與中式校園建築之長,體現中西交融之美。
一同動工的崑山杜克花園參照美國杜克大學內莎拉·杜克花園風格,並借鑑蘇州古典園林的設計理念,不僅有望成為崑山新的地標式城市花園,還跨越兩國距離,為兩所相隔千裡的大學構建起更緊密的情感紐帶。
「己心嫵媚,則世間嫵媚,」透過園林的花窗,能一窺對美交流的蘇式情懷。
今年10月,美國洛杉磯亨廷頓圖書館內的流芳園擴建完成後對外開放。這座海外規模最大、最完整的蘇州園林佔地72畝,歷時近14年陸續建設最終完工。
擁有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楹聯抱柱,流芳園按春夏秋冬四季,建設九園十八景,被稱為拙政園的「姊妹園」。據參與該園擴建的蘇州工匠馮留榮介紹,園林建設本身就體現求同存異,互相包容。「從花沿滴水到法規申報,中美雙方設計、施工團隊反覆協調溝通,在文化差異之下達成最大程度共識。」
2006年,美國人史蒂芬·科斯從教師崗位退休後來蘇州住了整整6個月時間。深感蘇州之美,他花了近8年時間撰寫了一本全面介紹蘇州的英文書籍《美麗蘇州:中國蘇州的社會史和文化史》,向西方讀者講述蘇州的悠久歷史、秀麗風光、燦爛文化和婉約氣質。
科斯視自己為蘇州與美國交流大潮中的一股細流。他此後積極在美國各地宣傳介紹蘇州。很多美國人驚奇於他展示的蘇州美景,也驚訝於蘇式文化中獨特的符號特徵。「希望更多美國人實地領略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愛上蘇州之美。」科斯說。
2月10日,太倉市最大的德資企業舍弗勒集團中國公司啟動復工生產,工程師在進行設備調試。(計海新 攝)
10月9日,作為北美最大的中式古典園林,美國洛杉磯亨廷頓圖書館內的流芳園擴建完成後對公眾開放。(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