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霸王龍會叫嗎?它生活在哪裡呢?」爸爸媽媽們有沒有收到過孩子的這類疑問呢?地球上其實有不少已經滅絕的動物,如果可以和滅絕動物對話,他們會說些什麼呢?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一套適合全家人一起閱讀的繪本書,也許能夠帶著孩子從書中找到答案。它就是來自常立老師的動物來信系列——《來自滅絕動物的信箋》。一部兼具嚴謹科普和人文關懷的好作品,推薦給5歲以上到小學階段的孩子。
前不久上映了一部小朋友們非常喜歡的電影《多力特的奇幻冒險》,裡面就講述了動物醫生Dr. John Dolittle的故事。原先是給人看病的鄉村醫生,因為懂動物語言,後來就成了動物醫生,成了全世界動物界中一呼百應的人物,與一群動物成為了好朋友。
在 《來自滅絕動物的信箋》中,也有一位聽得懂動物語言的杜立特醫生,他扣響兒童文學作家常立的門,把動物們寫的信交到了常立的手裡。
全套書總共64封信,來自64個最具代表性的動物,每封信都有各自的特點,包羅了豐富而精確的科普知識和極高的文學性。有「喜歡看莎士比亞的黑天鵝」,有「願一切動物有家可歸的袋熊」,有「決定睡個好覺的海豚凱西」,有「絕不向時代投降的鄧氏魚」,還有「準備逆向而行的霸王龍」,你會讀到諸如米勒鏡眼蟲、鄧氏魚、菊石、霸王龍、風神翼龍等動物的內心獨白,它們的來信有對時光的感慨,有對自己遭遇的不解,也有對人類行為的憤然表達。
這套書的所有插畫還特意邀請了中央美術學院新生代藝術家王天宇操刀,從構思到最後的成稿,都經歷了多次反覆的推敲、修改,畫面非常精美。為了配合科普的嚴謹性,不僅查閱了大量的科普資料,邀請了考古學和自然博物館共同參與研究。
畫尼安德特人時,需要判斷圖中左邊的骨架是男人還是女人,畫家專門求助了考古學家,從骨盆以及尾骨來判斷出是女性的骨架,然後才衍生出右側男性的形象。
畫綠孔雀時,為了區分綠孔雀和藍孔雀頭上的簇冠和脖子上的鱗片狀羽毛,專門請教了自然博物館的老師。
如此專業細緻的繪畫態度,再結合每篇文字精心繪製,使得書中的每一幅插畫都呈現出了科學唯美的效果,還非常富有故事性。無論對孩子或者成人都具有啟發性。因為製作精良,還得到了繪本作家彭懿、藝術家熊亮、國家動物博物館張勁碩博士等業內多位大咖的鼎力推薦。
「萬物轉瞬之間就會消失,但我們知道怎樣專心致志,怎麼振動每一次翅膀,怎麼珍惜每一次擁抱,怎麼降落在每一片草葉、每一塊泥土、每一瓣浪花之上,怎樣讓每一秒都長於百年。」——蜉蝣來信
讀起來溫情又感動,讓人不禁對這種渺小而偉大的生物肅然起敬,同時也給引發了我們人類的思考,蜉蝣的一生雖短暫,卻肆意燦爛,我們人類是否也一樣要珍惜當下的每一刻,過好我們的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