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未來寫一封信交給「時間膠囊」慢遞

2020-11-30 鳳凰網

拍張照片放進「時間膠囊」吧

信件收集區

活動現場的「時間塔」

文/張映武

隨著畢業季的臨近,即將離校的畢業生心情複雜,不舍、興奮、傷心、遺憾、茫然……大學四年的生活轉眼即逝,即將畢業或在校的學生,總有許多的感慨,大學期間的美好事物、遺憾的事情、不堪回首的經歷令人難以忘懷,有什麼辦法可以為自己的大學經歷留下一點痕跡紀念呢?將它們放入「時間膠囊」,讓它將見證你的成長曆程吧。近年來,在大學校園裡,「時間膠囊」活動在校園內陸續興起,如由華南理工大學學生組織每年在畢業季組織的「時間膠囊」活動,就引起了很多同學的反響。

將回憶「慢遞」給未來的自己

「通過動員即將畢業和在校的同學,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或送一件物品,最後全都裝進一個特定的容器,封存好他們留下的信物,等約定的時間到後,再度開啟,分別寄回給他們。」 活動組織人員之一李朝峰告訴記者。據了解,除了在「時間膠囊」活動提供的特殊信紙留言外,學生們還可以送一張現在的照片給未來的自己,或給未來的他(她)送一份小禮物……活動的工作人員任珂告訴記者,在大四畢業生即將離開校園的最後一段時間,我們希望用這樣一種特別的方式喚起他們四年校園生活的深刻回憶,若干年後當他們收到時間膠囊「慢遞」的信件時,相信會勾起他們許多美好的回憶。

不過,裝著同學們信物的時間膠囊並非真的要埋在地下,而是被工作人員集中封存在一個地方,李朝峰告訴記者,活動一般每年都會組織,但是否需要掩埋「時間膠囊」,我們還有很多的問題要考慮,「所以我們採取了另一種方式,就是利用『時間膠囊』概念來組織系列的畢業季活動,但沒有真正將『時間膠囊』埋在地下的環節,我們嘗試以『慢遞』形式(即約定未來某一時間寄回給原信物的主人)來開展這些活動,隨著條件的成熟,這些方式都會進一步改善。」

活動很快就收到了200多名同學的信物,「時間膠囊」的黑箱子很快就裝得滿滿的,不少畢業的同學路過時停留在攤前,現場給未來的自己寫了一封信。一些當時還未畢業的同學也很感興趣 ,也紛紛參與其中。「因為不管是否自己畢業,在這個季節,大家都會對畢業充滿了各自各樣的感悟。」一位參與者感嘆說。

若干年後,或許你忘記了自己曾經寫下的這封信,淡忘了曾在一起學習的同學,但當我們拿到當年在「時間膠囊」留下的信物時,將會勾起大學的許多美好記憶,「大學有許多值得留念的事物,也許很多人眼下覺得它很平常,但對於多年後的學生來說,它們將是非常深刻和珍貴的一段經歷。」李朝峰向記者介紹說。

什麼是「時間膠囊」?

「時間膠囊」,是指人們把一堆現代發明創造的有代表意義的物品集中放到一個容器裡,密封處理後深埋到地下,等待約定的時間到後再打開查看。隨著時代的變遷,「時間膠囊」被現代人賦予了許多新的意義,有人利用它重溫多年前的美好回憶;有人將其作為見證自己立志追逐夢想的憑證;有人通過它預測未知的未來;也有的戀人利用它來封存愛情信物和承諾……

參與者崔健:不拆信,等到時機成熟再看

崔健曾在2011年的「時間膠囊」活動上給自己的未來寫了一封信,當時他在讀大二,「那時畢業對自己來說更多是想像,但在學校的學生組織認識了很多師兄師姐,更多的是對他們將要離去的不舍吧。」他在現場拍了一張自己的照片,在攤位上給「末日」後的自己寫了封三四百字的信,大意是預言大四後的自己會完成什麼事情,臨畢業之際可能從事的工作方向,身邊的人或如何等等。然後用信封包裝好照片和信紙,投進了「時間膠囊」之中。一年多以後,正忙於學業的他突然收到一年前寄給自己的信物,驚訝之餘,他將這份資料珍藏起來,「我覺得時機還未成熟,並不想馬上把信封拆開,我要繼續留著,等到未來某個時刻打開,重溫當年寫下的內容。」

參與者孔詳聰:

收到往日寄給自己的信,感覺自己正在成長

曾參與活動的學生孔詳聰向記者介紹,「時間膠囊」活動開始在校園舉辦的那年,她特意去現場為未來的自己郵寄了一封信,「當時對未來感覺很迷茫,不知道以後的方向怎樣,在宿舍樓下的宣傳欄了解到這個活動後,覺得挺有意思的,就到了活動現場,寫了封關於『未來自己』的內容,大概是幾位師兄師姐給我的勉勵、想像未來自己會在什麼地方工作,或者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等方面的內容。」前不久,孔詳聰收到一年多以前的自己發來的信,「當時感受最深的就是信裡提到的人都不在自己身邊了,師兄師姐都已畢業或者讀研,有些傷感,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 孔詳聰告訴記者,但再看到信的時候,已經不會像當初那樣因為迷茫而特別焦急,即使還是不那麼確定自己未來會做什麼,「但還是會一直努力下去,我們都在成長,心境也在一直變化。」

相關焦點

  • 「時間膠囊·給5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見證成長
    昨天,泉州市檔案館、鯉城區檔案館聯合海都報推出製作「時間膠囊」特別活動(泉州市檔案館推「時間膠囊」活動 給5年後的自己寫封信),引起眾多網友關注,特別是大學生們,紛紛來信來電報名。  華僑大學大四學生林燦輝來電向我們袒露心扉,臨近畢業季,可自己卻未能順利畢業,看著身邊同學紛紛開始人生的新階段,自己連工作都沒著落,難以渡過這個坎,對未來深感迷惘。他希望給5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為自己定下奮鬥的目標,激勵自己。  昨天,不少讀者致電我們,也希望參加「時間膠囊」活動。
  • 時間膠囊到底是什麼呢
    時間膠囊的介紹時間膠囊,也被叫做「時間慢遞」,顧名思義就是把現在的東西慢慢的寄到未知的遙遠的未來,只不過在寄的過程中用可以保證物品保存良好的時間膠囊進行封存,時間膠囊可大可小,小到放一張紙條,大的可以放一件玩具,又或者其他物件
  • 寫封信好嗎?給未來的你自己
    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希望給你的感覺不是在看作文~「你願意給未來的自己寫封信嗎?」這種選題,小時候都寫過那種作文吧。我努力想要回想一下內容,發現我竟然忘記了到底有沒有寫過。一直以來都想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每次逛街看到「慢遞」類的店子,都想去寫一寫,卻不知道從何處提筆。也許是拖延症,也許是不想立下flag打臉,又或許是沒有勇氣去規劃人生……總之,還未開始寫。
  • 揚州「小使者」給大自然寫了一封信
    牛浩然(左)展示寫的信。受訪者供圖揚州網訊(通訊員蔡蓓蓓記者 薛舒文) 22日,省生態環境廳官方微信推送了一篇題為《小手拉大手,線上齊戰「疫」|揚州市「長江大保護小使者」給大自然的一封信》的文章。信上細膩的話語、真摯的情感,與大自然的真情對話,讓不少市民看後表示「很感動」。
  • 「時間膠囊·成人篇」活動今啟動 歡迎市民報名
    過去一周,由泉州市檔案館、鯉城區檔案館聯合海都報推出「時間膠囊·給5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活動,得到眾多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的關注,紛紛來信來電報名參加,當中有9歲的小姑娘,也有臨畢業的大學生。截至昨天,時間膠囊·學生篇徵集活動暫告一段落,我們在得到信主人的同意後,將陸續刊登一些信件節選與大家分享。
  • 製作一枚時間膠囊
    □唐子湉我們開始做關於「時間膠囊」的設想,用保質期恆久的容器保存今天的事物,寄給遙遠的未來。
  • 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你會寫什麼?
    東方衛視可能是最懂女孩們的衛視,竟然把李佳琦也請來唱歌了,還唱著「未來有一個人在等待……」等待新一年的剁手快樂到來?說起來,東方衛視跨年還挺有意思的。追光吧哥哥就給我嚇了一跳,沒想到哥哥們的舞臺進步這麼大。
  • 利物浦在新訓練基地安置時間膠囊,預計2070年再次打開
    虎撲11月18日訊 據《太陽報》消息,利物浦在剛剛啟用的新訓練基地入口處埋下了一個鋼製的「時間膠囊」,並計劃於50年後打開。據悉,「時間膠囊」中存放著主帥克洛普的眼鏡、範戴克的籤名球鞋、門將阿利松的手套、球隊125周年紀念相冊以及紀念幣、附有全隊籤名的2019年歐冠決賽球衣、芬威集團寫給未來球迷的一封信以及一份紀念希爾斯堡慘案逝者的悼詞。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間膠囊」將於2070年被打開,屆時向未來的球迷講述球隊昔日的輝煌,同樣使未來的球迷始終銘記球隊的歷史。
  • 他們在50多年前埋下的「時間膠囊」,預言了如今這個時代!
    那一年,蘇聯以政府的名義,在全國各地埋下了許多「時間膠囊」。這些「時間膠囊」裡,是人們寫給子孫後代的信,或者留給後世的照片等等,它們或者被封存在巨石當中,或者被封存在混凝土建築裡。期待日後有一天,能夠被後人打開。50年後,俄羅斯人,履行了前輩的囑託,打開了時間膠囊。這50年,一半屬於蘇聯,一半屬於俄羅斯。
  • 北極冰下「時間膠囊」提前現身,融化速度將不可控
    北極冰下「時間膠囊」提前現身提到北極,大家都能想到它是冰雪世界,對於很多人來說,北極都是一個遙遠的地方,但是,北極作為地球的一部分,和人類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在2018年,一群來自俄羅斯的遊客和環保組織成員,共同在北極的一處冰下,埋了一個時間膠囊,膠囊裡除了一些物品外,還有他們寫給未來人的一封信,表示如果未來有一天,當人們發現這個時間膠囊,看到這封信的時候,就意味著北極已經沒有冰了。
  • 給未來的一封信
    給未來的一封信 作者:李珍珍 給未來的自己的一封信作者:李珍珍 來自:廣西師範學院數計系07計本班 聯繫方式:0771-5605674 親愛的自己:
  • 一名實習醫生寫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
    下面這篇文章是一名美國實習醫生寫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寫出了自己實習的艱難和對未來自己的期望。各位不妨也抽幾分鐘回憶一下自己實習的日子,想想自己犯過的錯、接受的幫助以及曾經對自己的期許。最初的夢想,你實現了嗎?
  • 一枚被發現的時間膠囊,讓人深感不安
    你聽過「時間膠囊」的故事嗎?時間膠囊就是人們把一堆現代發明創造的有代表意義的物品裝入一個容器中,密封后深埋到地下。等到幾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後供那個時代的人們再挖掘出來研究用。2013年9月,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30年前埋入地下的「時間膠囊」被發掘。你也可以自己埋下一顆時間膠囊,規定多少年後才能打開。
  • 好書推薦|把憂鬱交給風,把青春交給詩(文末有福利哦)
    在《把憂鬱交給風》中,這樣的特色依舊鮮明,但更可貴的是詩人寄寓在詩中的思辨性,一首首優美的詩,又在不同的層面洞開生活,值得反覆品讀、深思。——90後作家、詩評家 陳曦校園詩行把憂鬱交給風(錢萬成)十六歲應該是一片晴朗的天空不要讓烏雲留下陰影如果你不快樂就到外面走走把憂鬱交給風千萬別讓痛苦折磨自己熱愛生活更該熱愛生命大樹參天經歷無數風雨小溪潺潺總有歡快歌聲
  • ​大阪城的時間膠囊是什麼?
    這個時間膠囊叫「時間膠囊1號」(以下簡稱膠囊1號),在它不鏽鋼的表面印著「TIME CAPSULEEXPO70 NO1」的字樣。八天後,另一個和「膠囊1號」完全一樣的「膠囊2號」,也被埋在了這裡。這兩個時間膠囊其實是由松下電器和日本的每日新聞社共同策劃製作的,當時正值大阪的世博會舉行之際,所以時間膠囊其實是作為世博會當中的一個策劃項目而實施的。
  • 看看提前幾十年現身的「時間膠囊」
    據埃菲社都柏林11月8日報導,2018年,一些俄羅斯遊客和活動人士在北極埋下一個時間膠囊,預計30年至50年後,該地區氣候變化導致的融冰將把這個時間膠囊帶到地球上的某地去。然而,未來比預想來得更早。報導稱,在對這個金屬圓柱體進行更仔細的分析時,他們發現上面用俄語寫著一句銘文,還標註著2018這個日期。報導還稱,他們將照片發給朋友,朋友告訴他們這句銘文直譯過來是「時間膠囊2018」,於是他們將時間膠囊帶回家。打開膠囊後,裡面有「旅行快照、詩歌、15封信、船用工具、旅行路線圖、菜單、杯墊以及紅酒瓶塞等」。
  • 讀天文學泰鬥韓天芑為2020屆畢業生寫的一封信
    在康復兩個月後,他提筆給即將踏上人生新徵程的畢業生寫了一封信,把他的人生經歷凝聚成這些箴言,鼓勵畢業生勇敢向前,在危機中尋找機會。天文學泰鬥韓天芑先生。在武漢大學舉行2020屆畢業典禮的前兩日,心系青年學子的韓天芑給武漢大學2020屆15000名畢業生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以無垠時空為丈量尺度,人生擁有無窮可能」,「危機中永遠蘊藏著機遇,這種機遇會比風平浪靜時爆發更多力量」,藉以關懷與勉勵畢業生在危機中尋找機會,不要害怕失敗,勇於嘗試,向著更好的自己出發!
  • 以信為舟 揚帆起航——新餘四中初一年級開展「寫一封信,寄給一年...
    留存青春記憶,憧憬美好未來。近日,新餘四中初一年級開展寫給「寫一封信,寄給一年後的自己」主題活動。截止目前,2000餘名初一學生的信件已經成功「郵寄」。本次活動以「成長與夢想」為主題。同學們可通過紙質寫信的方式,寫下了自己新年目標和計劃,並以此激勵自我努力,實現夢想。
  • 卡爾·薩根:八百萬年後的時間膠囊
    一個大牌子上寫著「來聽聽光,看看聲音」。一些建築展示著異域文化,那些地名我從未聽說過。博覽會公園的中心,是一座高聳的尖塔和一個巨大的圓球形建築,圓球裡正在展覽「明日的世界」你走在一條坡道上,下面是一片未來世界的模型—流線型的汽車奔馳在凌空飛架的道路上,未來的市民們面帶微笑地忙碌著。他們從事的工作都很奇特,當時幼稚的我還無法理解。但是有一點確鑿無疑 :未來的文明正在前方等待。
  • 北極出現「時空膠囊」,未來已提前到來,科學家稱這並不是好事
    提前30-50年到來的「未來」什麼是時間膠囊呢?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裝入擁有紀念意義物品的容器,只不過這個容器並不是留給現在的,而是留給未來。這是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在一些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面,一些關係非常好的年輕人,在彼此要分開的時候,會一同將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物品或者是對於未來的一些寄語,一起放在一個容器裡,然後將這個容器埋葬在某個地方,同時約定未來的某個時間,一起來將它挖掘出來。甚至一些時間膠囊在埋葬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後才被未來人發現,相應的,這些時間膠囊也更具有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