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小使者」給大自然寫了一封信

2021-01-09 中國江蘇網

牛浩然(左)展示寫的信。受訪者供圖

揚州網訊(通訊員蔡蓓蓓記者 薛舒文) 22日,省生態環境廳官方微信推送了一篇題為《小手拉大手,線上齊戰「疫」|揚州市「長江大保護小使者」給大自然的一封信》的文章。信上細膩的話語、真摯的情感,與大自然的真情對話,讓不少市民看後表示「很感動」。

「您遍體鱗傷,青山不再,到處都是光禿禿的荒山;綠水不見,滿眼都是五顏六色的廢水。您的脾氣也變了,變得易怒、狂躁,颱風、暴雨、泥石流、海嘯時常可見……」記者注意到,這封信的作者是揚州「長江大保護小使者」牛浩然,他是汶河小學二年級的一名學生,平時就熱衷於保護生態環境。文章寫好後,他還號召所在小區居民在自己的書信上簽名,宣傳環境保護理念。

據了解,從本月開始,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發起了「給大自然的一封信」徵集活動。從4月16日起,省生態環境廳陸續展示江蘇沿江八市「長江大保護小使者」代表所寫的《致大自然的一封信》。8位小使者將代表全體「長江大保護小使者」,向大自然獻上深切祝福,希望人類與萬物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2019年,在當年的6月5日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生態環境廳等主辦的「長江大保護 綠色共成長」行動計劃順利進行。揚州等省內沿江八市的115位「長江大保護小使者」正式上崗,並許下約定:用12年的時間記錄母親河的生態環境變遷。去年6月1日,來自汶河小學的10名一年級學生,跟隨市生態環境局一起來到潤揚森林公園,現場採集了城市水、氣、土壤等標本,封存進「長江膠囊」。今後每年的6月1日,揚州的小學生環保志願者都將到潤楊森林公園採集相關樣本,通過數據分析和對比,記錄長江保護狀況,呼籲社會共同守護母親河。

相關焦點

  • 與揚州才女盛靜霞的通信
    畢老即大名鼎鼎的畢朔望,是從揚州走出去的詩人、作家、翻譯家,曾任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副董事長、中國筆會中心書記、外交學院教授、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其父畢倚虹,著名章回小說家。胞兄畢季龍,新中國著名外交家。上世紀90年代初,畢老看到我與夏友蘭、陳天白編印的《揚州竹枝詞》及《揚州竹枝詞續集》,十分喜愛,他說:「難能可貴,足慰鄉思。」
  • 中國神話中的「龍」:既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大自然的使者
    其實,關於「龍負河圖」的神話,古人想表達一種知識來自自然的隱喻,但是限於語言的限制,無法說清楚真實的想法,所以創造了龍的神話,用龍這個虛擬的知識傳播者來表達一種觀點:知識來自大自然。龍是大自然的使者龍是知識的傳播者,而知識來自大自然,所以龍又是人類和大自然之間的使者。
  • 給未來寫一封信交給「時間膠囊」慢遞
    將回憶「慢遞」給未來的自己「通過動員即將畢業和在校的同學,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或送一件物品,最後全都裝進一個特定的容器,封存好他們留下的信物,等約定的時間到後,再度開啟,分別寄回給他們。」 活動組織人員之一李朝峰告訴記者。
  • 「時間膠囊·給5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見證成長
    閩南網5月28日訊 給5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作為給未來自己的特殊禮物。昨天,泉州市檔案館、鯉城區檔案館聯合海都報推出製作「時間膠囊」特別活動(泉州市檔案館推「時間膠囊」活動 給5年後的自己寫封信),引起眾多網友關注,特別是大學生們,紛紛來信來電報名。
  • 三年級第21課《大自然的聲音》課後小練筆,寫一寫美妙的聲音
    三年級上冊第21課《大自然的聲音》,寫了大自然的各種奇妙的聲音,有風的聲音,水的聲音,動物的聲音,課後要求同學們結合課文寫寫「美妙的聲音」片段,並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鳥兒是大自然的歌手」,一個是「廚房是一個音樂廳」。這次我們一起來寫這兩個片段。
  • 慶餘年神廟使者是誰 神廟的牌匾到底寫了什麼
    慶餘年神廟使者是誰?慶餘年神廟的牌匾到底寫了什麼?慶餘年神廟使者是誰:在電視劇《慶餘年》中,神廟裡的人都是非常神秘的,也都是非常厲害的,比如五竹叔,他就是神廟裡的人,他是機器人。神廟,應該是地球上一次文明毀滅時,建造的一個高端智能博物館。
  • 讀天文學泰鬥韓天芑為2020屆畢業生寫的一封信
    在康復兩個月後,他提筆給即將踏上人生新徵程的畢業生寫了一封信,把他的人生經歷凝聚成這些箴言,鼓勵畢業生勇敢向前,在危機中尋找機會。天文學泰鬥韓天芑先生。在武漢大學舉行2020屆畢業典禮的前兩日,心系青年學子的韓天芑給武漢大學2020屆15000名畢業生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以無垠時空為丈量尺度,人生擁有無窮可能」,「危機中永遠蘊藏著機遇,這種機遇會比風平浪靜時爆發更多力量」,藉以關懷與勉勵畢業生在危機中尋找機會,不要害怕失敗,勇於嘗試,向著更好的自己出發!
  • 揚州夜店小王子,舍我杜牧還有誰!
    那一年,杜牧剛剛23歲,書香蜜罐裡泡大的孩子,未必就對秦亡六國之禍有多大感觸,他寫這一篇賦文,十有八九倒是為了功名。當時崔郾奉命到東都洛陽主持進士科考試,當朝名士吳武陵親自上門拜見,給他推薦了一篇文章。
  • 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你會寫什麼?
    這一次,晚會就請到了上海援鄂醫療隊的五位代表,我們一一記下他們的名字——上海首位出發馳援武漢的醫學專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鐘鳴教授,還有醫療隊年紀最長的專家、上海第一人民醫院周新教授,年紀最小的隊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呼吸醫療師蘇仕衡,以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護理部副主任王春靈和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長唐歡。
  • 郎平奪冠後給朋友寫了一封信|初心家書
    今天的「初心家書」閱讀的是1984年,郎平寫給朋友王慧的一封信,朗讀者是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組員張菀麟。比賽結束後,回到中國的郎平在獲勝的喜悅中,給朋友王慧寫了這樣一封信: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排奪冠我的確也是時代的幸運兒王慧妹妹:你好!來信收到放心!謝謝你時常掛念著我,並為我鼓勁、打氣。
  • 以信為舟 揚帆起航——新餘四中初一年級開展「寫一封信,寄給一年...
    近日,新餘四中初一年級開展寫給「寫一封信,寄給一年後的自己」主題活動。截止目前,2000餘名初一學生的信件已經成功「郵寄」。本次活動以「成長與夢想」為主題。同學們可通過紙質寫信的方式,寫下了自己新年目標和計劃,並以此激勵自我努力,實現夢想。這就像種下一顆夢想的種子,給它一年時間發芽、成長。據了解,這些信件將由各班班主任代為保管,封存一年。
  • 跨越萬水千山的「團圓」 ——馬爾地夫三姐弟 相會揚州職大
    她憑著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將漢語帶回了家鄉,更為巧合的是,繼2018年她的弟弟馬天宇(中文名)進入揚州職大學習之後,她的妹妹Mirsal Rasheed今年也成功被揚州職大錄取,成為該校2020級的一位學歷留學生。至此,漂洋過海遠道而來的姐弟三人終於在揚州職大「團圓」。
  • 貴州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30年發展中,大自然公司已獲得200多項國家專利,其中發明專利多達36項。作為行業領頭羊,大自然棕床墊堅持以天然優質棕纖維和純天然乳膠為原料,將國際先進的植物纖維成型技術運用到床墊生產中,把獨創的「三段式」睡眠理論完美融合到產品中,使得大自然棕床墊具有優秀的靜音效果、優良的透氣性、良好的透水性以及絕佳的軟硬度。
  • 一切大自然的生靈,寫寫動物之趣
    一切大自然的生靈,寫寫動物之趣文:我是素顏近距離觀察動物,你就會發現很有趣味的事情。不過從後來它在人眼皮低下自由出入的情況來看,看來它並非依靠翅膀出入的,仗著年齡小身體瘦小,找個小洞口就鑽了出來,只不過前腳出來後面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還得等主人要解救。再說說貓,郝叔郝嬸走時,把跟著他們生活的一隻黑貓交待給了我,讓我抽空餵食。食盆就在他們住過的房子裡。每天給狗備食物時,順便給貓倒一點。次日再看時,盆裡吃得精幹。
  • 環球小使者——「研學計劃」活動介紹
    作為《環球時報》的重要組成部分,《環球時報》市場中心廣泛與社會各界精英建立了密切的聯繫,創辦了「環球小使者-北京研學系列活動」。活動面向全國中小學生,為學生們提供與《環球時報》資深編輯、記者近距離交流溝通的機會,讓中國新一代青少年能夠深度了解國內外新聞的背景選題設置、學習新聞採訪技巧。
  • 正式定名: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內部展陳方案曝光
    「運河上的舟楫」展廳   昨日,國務院辦公廳在中國政府網公開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揚州大運河博物館冠名問題的函》,同意將在揚州建設的大運河博物館定名為「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由揚州建設,南京博物院運營,預計明年7月1日開館。作為最能反映中國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工程,博物館會如何呈現運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運河兩岸的美好生活、運河全線的文化遺產和全球運河城市的交流互鑑?記者採訪了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
  • 揚州小虎頭蜂也兇呢
    揚州一居民家發現胡蜂蜂巢連日來,一個正入侵美國的「殺人蜂」乾死體型大數倍老鼠的視頻截圖,引發不少市民熱傳,甚至有市民配文:揚州沒有這類致人死亡的蜂,不用怕!揚州沒無「殺人蜂」?張先生說,這令人有些意外,全球那麼多地方都被這種蜂入侵了,揚州真的沒有嗎?「這麼厲害的蜂,若是揚州有,該怎麼防?揚州厲害的蜂有哪些?」張先生說,他和朋友都非常好奇,畢竟一隻老鼠都被乾死了,澳大利亞還有人被蜇身亡,太可怕了。
  • 《我的起源》雷霆使者在哪裡獲得 雷霆使者獲得攻略
    導 讀 在我的起源遊戲中,雷霆使者大家知道嗎,這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寵物,我們要怎麼才能獲得呢,感興趣的小夥伴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1676年,被魔鬼「附身」的修女寫了一封信,讓教會恐懼了300年!
    修女瑪麗亞和魔鬼的來信1676年8月11日,瑪麗亞·克魯西菲薩修女在並不悶熱的地中海氣候的舒適天氣中慵懶的醒來,卻驚恐的發現臉上沾滿了墨水,身邊卻有一封寫滿了古希臘字符,阿拉伯語言以及晦澀難懂符號寫成的格式看起來很像是一封信的紙張
  • 凜凜冬日來揚州,和我共伴天上月
    揚州,又名月亮城。大家都說,這名字來自唐朝徐凝的那首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有道理。另一個大唐小李杜的杜郎,在揚住過、玩過、瀟灑過。他那首「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難道不是描寫揚州的月亮?是不是更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