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雜談】周末百無聊賴,上國內幾個遊戲論壇逛了一圈,看到《刀劍神域》新作遊戲的討論活躍度相當高,我本來只看過刀劍神域的劇場版,對於這個世界的遊戲設定還是挺好奇的,所以趁機入手試玩一下,嘿嘿。新作名叫《刀劍神域:奪命兇彈》,玩了一下才發現這遊戲的交互方式和電影裡面的那酷炫的AR可謂是八竿子打不著啊哈哈哈...遊戲化之後它成了一款基於第三人稱射擊的RPG遊戲,一起來看看怎麼無腦突突突吧。
▍ 每一個遊戲都該從捏臉開始:
我之前並沒有接觸過類似的動畫改編遊戲,懷著一定的好奇心進入這個刀劍神域的世界。
遊戲開篇需要選擇性別,一股濃濃的二次元風撲面而來,2D的人物畫面夾雜著一些3D元素,其實有點說不出的不協調感覺,接著便是對選擇的人物進行體型、臉型、髮型、膚色等的修改,內容之詳盡也讓我開了眼界,怎麼這麼像養成遊戲?(滑稽)
詳盡的人物細節修飾
如果你的屬性正好是二次元黨+捏臉黨的話,也許你能照著喜歡的角色捏很久。
▍ 遊戲背景介紹:
遊戲的故事背景是在一個虛擬世界中(就是遊戲世界裡面的虛擬世界,是不是很拗口哈哈哈哈哈),我們的主角在好友紅葉的邀請下,參與了這個遊戲。如果你原來是動畫粉的話,估計就很熟悉套路了。
模式其實就是射擊遊戲
之後就是國際慣例「新手教學」項目,過程很冗長,3D場景通道也很長,不過做的很簡陋...明明幾個很簡單的操作非要過了一個又一個門才能完成,非常不人性化。
過程中一個寶箱很突兀的放置在寬敞的大廳裡,讓我們的主角去打開,顯得沒頭沒尾。然後就是對敵人進行射擊練習,講真,這手感也非常不好,尤其是中間那個框框也很差,畢竟我是戰地系列和COD系列的愛好者,一對比簡直高下立判啊。
2D人物模型在3D場景下也很突兀
進入主線之後就是大量的劇情對話,AI的解說,紅葉的解說,以及搜索阿爾法零件,強化武器、改造等。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主劇情,不斷的刷好感度,不斷的進行支線任務,很像國產網遊(滑稽)。劇情繁瑣,為了獲得真結局就得不斷的刷啊刷,射啊射。作為典型的日系風格的動漫遊戲,一些旎旅的畫面自然少不了,主角陪睡(這個就不上截圖了)畫面更是讓你基情四射。
▍ 遊戲玩法&體驗:
關於本作的戰鬥系統也不太流暢,近戰動作僵硬,特技射擊動作非常炫目,非常有日系遊戲的華麗感,但不太實用。翻滾和墊步都能被敵人打中就算了,但用掩體也擋不住近戰敵人的攻擊是什麼鬼!?
還有一個讓我覺得比較囧的就是本作的回血,除了使用急救包之外,只能使用回復彈,不然就只能等著AI來奶你。而在遊戲PV中出現的另一個比較有趣的要素就是UFG了,雖然這東西看起來很像《FW》的荊棘,但實際上用起來遠不及《FW》,畢竟它不能讓你掛在牆上,也不能拽倒大型敵人,不能奶人不能復活...
除了移動和解謎之外,它雖然能讓空中的敵人落地,但對於我來說,敵人飛在空中反而能打到弱點,可能對於想要學桐人玩劍的玩家這個功能會比較有用。而偷取倒地敵人身上素材的功能,個人覺得真的很麻煩,畢竟沒有找對位置的話偷取會失敗,對於一些難打的敵人,還不如趁機多打幾槍來輸出。
作為一個注重養成的遊戲,本作中玩家可以對自己的角色以及隨從的AI進行育成,通過加點、技能以及工具來定製自己的角色。並無職業概念,許多技能都是武器共通的,只不過一些高級技能需要武器熟練度到達一定程度才會出現。
在3A大作盛行的現在,遊戲的畫質自然是玩家所追捧的。本作的各種光影效果比較炫目,子彈射擊比較有真實感,然,需要吐槽的是建模的材質被大量重複組合使用,難以給人新鮮感,大量的「廢土」場景會很容易給人形成視覺疲勞,而且任務中的音樂也比較單一,難以留下印象。
▍ 小結:粉絲向的遊戲也許只需討好粉絲就夠了
劇情方面:在我看來這的確是一個粉絲嚮導遊戲,作為一個只看過一集電影的「路人」看待這個劇情真的有點摸不著頭腦,情節乏善可陳,劇情推動慢,敘事平鋪。
遊戲性方面:儘管在戰鬥系統上為角色配備了不同的槍種,還有近戰武器可選擇,但戰鬥總是在破敗的戶外環境和工業地牢,面對相同的機器人,也很容易讓人產生厭倦心理。
但粉絲也許很受用:畢竟是粉絲向遊戲嘛,我問了一下我一位刀劍神域粉絲的朋友,他對《刀劍神域》之前出過的一些都系都是褒大於貶的,也許如果本身就很了解《刀劍神域》劇情的話,這部作品也許很能滿足他們的口味。
▍ 遊戲體驗後當然少不了配置推薦:
作為一個動漫改編遊戲,對配置的需求必然不會太高,銳龍5&技嘉GTX1060即可暢玩。
刀劍神域推薦配置
CPUAMD Ryzen 5 2600X主板技嘉 AX370-Gaming K3內存科賦 炎龍 CRAS II RGB DDR4 3000 8GB×2SSD浦科特 M9PeG 256G(M.2 NVMe)顯卡技嘉 GTX1060 6GB G1 GAMING機箱金河田 GP600G
散熱器超頻三 東海 X6電源鑫谷 GP600G 黑金全模組 500W顯示器航嘉X2772CK
CPU:AMD 銳龍 Ryzen 5 2600X
第二代銳龍的中高端型號是最近才正式上市的,口碑大好,Ryzen 5 2600X多線程性能大幅度超越相同定位的i5-8600K,單線程性能也是比第一代有不少的提升,是性價比非常高的多核心CPU,對於專業用途、遊戲來說都是非常給力的,故推之。
主板:技嘉 AX370-Gaming K3
作為一款主打性價比和銷量的主板,技嘉的AX370-Gaming K3,秉承著大廠一貫的高品質,外觀已經充滿Gaming的風格,4+3相供電和滿速M.2接口,足以滿足用戶日常需求,而且已經完美支持第二代銳龍的全部處理器,搭配第二代Ryzen 5 2600X,也算是性價比之選。主板支持RGB炫彩魔光,能和技嘉的顯卡進行燈效同步,增強了可玩性。
顯卡:技嘉GTX1060 G1 GAMING
儘管AMD去年如願以償的發售了旗艦卡VEGA64和VEGA54,其巨大的發熱量和高昂的價格並不能使它成為主流,在高端領域NVIDIA仍然扮演著霸主的角色,目前GTX1060 6GB依然是主流消費顯卡,而這款技嘉GTX1060 G1 GAMING則是這個級別的代表產品,儘管目前顯卡不正常的漲價,依然值得推薦。外觀很低調但很耐看,全黑的導流罩只用了四條橙黃色的稜邊來作為點綴,一改市售一眾新卡滿滿的光汙染設計。給人沉穩大氣的感覺。即便如此,顯卡頂部還是配備了炫彩RGB LED燈,同時還有FAN STOP提示燈,大家可以根據自己需求用XTREME Engine超頻軟體調節燈的顏色。
內存:科賦 炎龍 CRAS II RGB DDR4 3200 8GB×2
目前主流的3A大作對內存的要求都已經超過了8GB,這裡推薦大家選擇的是科賦的高端燈條,雙通道16GB足以應對所有大作了。科賦的這套燈效美輪美奐,完美兼容一二代AMD銳龍CPU,而且提供終身質保,可見其內外兼修的靠譜程度。
機箱:金河田 崢嶸Z6
作為一個200元出頭的機箱,金河田崢嶸Z6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部的設計都十分出色。既有常見的電源倉分離結構,全側透板,防滑腳墊和可拆卸3.5mm硬碟位,也有創新的前面板進風口,可拆卸2.5mm硬碟位,不同顏色雷射雕刻跳線等設計。機箱每一處設計都能感受到為顧客著想的誠意。
推薦散熱器:超頻三 東海X6
超頻三作為老牌散熱器廠商,各定位的散熱器已經是非常成熟而且靠譜的了。東海X6可以理解為東海X5的雙風扇版,在5熱管的壓制下,再通過兩個同向的風扇高速地把熱量帶走,雙風扇提供更強的風壓和散熱效能,對於壓制銳龍5這樣的型號可謂是輕輕鬆鬆。
電源:鑫谷 GP600G 黑金全模組 500W
鑫谷GP600黑金全模組版通過80PLUS金牌認證,50%負載轉換效率超過了92%(220V電壓),並支持100-240V寬幅電壓,採用黑化扁平線材方便理線,AICooler智能溫控600-1000rpm低轉速保證了低噪音。
電競顯示器:航嘉X3271CK
一個優秀的顯示器才能把遊戲的娛樂性發揮到最大,在電競盛行的今天一個電競顯示器恐怕也是玩家必不可少的,在我看來高解析度,高刷新率及出色的顯示效果和足夠的接口是選擇電競顯示器的標準,喜歡沉侵式的玩家還可以選擇曲面屏。而航嘉X2772CK無疑是一款全方位滿足要求的顯示器。傑出的色彩表現力,極富沉浸感的觀影和遊戲體驗,炫酷的外形設計以及2K 144Hz的刷新率,可謂是沒有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