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如何基於主題審議提升教師自身專業素養?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杭州市天藝幼兒園的雲練兵活動吧!
為什麼要雲練兵?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還在持續,戰鬥在後方的廣大教育工作者,仍需克服一切困難,堅守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停課不停研,不停成長。杭州市天藝幼兒園基於疫情背景依託天藝課程建設,以繪本為原點,從「身心健康,社會情感,科學認知」三方面連結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真實經驗和發展需要,已開展以年級組為單位,以年級組+集體教研為形式對小班繪本主題《溜達雞》、中班繪本主題《細菌不是用來分享的》、大班繪本主題《11隻貓進袋子》等進行主題前審議。
什麼是雲練兵?
雲練兵活動聚焦主題審議背景下的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進一步助力教師主題審議的能力發展,更有針對性地提升主題審議下教師教學活動設計、教學理論闡述、教學方法運用。活動通過對《不一樣的春天》、《朋友,你好》、《忙忙碌碌的人》三個主題的審議闡釋、主題下教學活動的設計、試講、以及評課的方式,多元提升不同年齡段教師專業素養和技能的發展。
怎樣來雲練兵?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教研組為教師提供學習的網站和相關的資料,教師獨立學習和積累需要完成主題審議、活動設計、闡釋、試講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準備。
小組研討
「小組合作學習」的優越性體現在促進教師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教師以兩兩合作組隊,針對主題和教學活動設計進行小組研討、分工實踐。
線上競賽
第一組:小班《不一樣的春天》
韓雨薩老師通過在線研討、對話兒童、資料搜集,對原小班主題《春天來啦》進行增刪重構,設計審議,從「春天來啦」、「泡泡戰士」、「春遊去」三個版塊展開,形成具有時效性、針對性的園本化主題《不一樣的春天》。從幼兒興趣點出發,基於小班幼兒年齡段
特徵,在《指南》和《天藝課程方案》的引領和矯正下進行審議進行了闡釋。
夏冰凌老師設計並試講了主題下的一節語言活動《泡沫戰士保護我》,針對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藉助疫情繪本,以「泡沫戰士」的口吻和豐富的故事情節,闡述對抗病毒的方法,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單一說教,使之具有趣味性。幫助幼兒理解疫情期間保護自己的方式,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
第二組:中班《好朋友》
沈竹青老師從基於天藝課程以繪本為基點開展系列主題活動,讓幼兒在豐富的藝術體驗中感知藝術的美妙,表達自己的豐富情感,獲得身心愉悅。以繪本《好朋友》繪本融入原主題,讓相對幼兒較為抽象的友誼以繪本的形式貫穿,形成「我的好朋友」、「大家來做好朋友」、「朋友一起歡樂多」的一個富有特色的園本化主題。
魏虹豔老師根據中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正在逐步的形成,由於經驗和能力的欠缺,在交往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障礙的特點,設計了語言教學活動《朋友,你好》。通過這次教學活動,為幼兒創設一個與同伴交流的機會,增加表達能力。
第三組:大班《好朋友》
倪雲飛老師根據大班幼兒語言發展特點,與當下疫情相結合,從主題《朋友,你好》出發,結合幼兒已有的經驗與新的興趣點,生成了全新主題,通過多領域的活動內容,培養幼兒的優秀品德,能夠為他人著想,懂得接納,對各種各樣的「朋友」有新的認識和了解,拓寬幼兒全新的知識面,成為品質優秀,思想寬闊的兒童。
葛丹萍老師發現疫情阻礙了幼兒之間的正常見面交往,而通過手機視頻聊天,可以打破距離的阻隔,在手機界面中幼兒就能面對面地和朋友交談。《雲「見面」—最想見的朋友》正是結合當下疫情進行的美術活動,通過繪製雲「見面」來表達對好朋友的思念,有利於增進朋友之間的情感。
第四組:小班《不一樣的春天》
許園老師考慮到戰「疫」雖在繼續,但是不會阻礙春天的到來。《春寶寶敲門》是一本中國傳統水墨風格的圖畫書,整本書採用傳統水墨技法,結合了西畫技法,能讓畫面更加接近於幼兒的視角。這意味著勝利的曙光在向我們招手,這本繪本象徵著春暖花開迎來春的希望。展開了主題設計「講,春天的故事」、「看,春天的花草」、「種,春天的新芽」、「懂,春季的預防」。
周婷婷老師從小班幼兒年齡小,自我服務意識能力較弱,不知道怎樣用正確的方法洗手的現有經驗出發,結合春季是各種傳染病的多發季節,而剛經歷的這場新冠狀病毒疫情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設計小班健康活動《我的小手真乾淨》教育幼兒學會七步洗手法洗手,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使其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五組:小班《不一樣的春天》
徐杭琴老師從中班幼兒的學習發展出發,結合當下實際,圍繞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以中班主題《忙忙碌碌的人》為切入點進行價值分析,融合原主題《忙忙碌碌的鎮》。通過對兒童的解讀,連結《指南》中對4-5歲兒童科學、社會領域的發展目標,對原有目標進行調整,從而生成了新主題《忙忙碌碌的人》。
楊靈琪老師從內容分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以及活動延伸這5個方面進行介紹,展示了設計這節課的初衷:有那麼一群疫情中忙碌的人在大家都待在家裡躲避病毒的時候仍忙碌在外,逆行而上抗擊疫情,意識到,這正是進行感恩教育的一個很好的契機。
宣瑤黎老師在主題審議下設計小班語言活動《疫情中忙碌的人》,展現疫情過程中各行各業忙碌的人,激發幼兒對他們的感激與敬佩之情,並願意用喜歡的方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感恩。
評課分享
年輕教師展示紮實的基本功,資深骨幹教師也以評委的身份踴躍參與其中,將自己的經驗傳遞給全場。
吳學軍老師認為小班《不一樣的春天》主題審議闡釋思路清晰,審議基於幼兒興趣、基於幼兒認知、基於《指南》和《天藝課程方案》。主題審議後在原有目標的基礎上,從健康生活、合作交往、探究創造、自信表達重新確立新的目標。整個主題審議將疫情作為背景,連結到生活中如何自我保護。《泡沫戰士保護我》選的疫情繪本故事符合經歷疫情返園後的小班幼兒。整個活動思路非常清楚,環節過渡自然,老師的語言豐富生動,師幼互動很好。
活動不僅局限於繪本故事本身,而讓幼兒結合自身生驗穿插提問,讓幼兒結合自身生活經驗,開拓思路,借讀繪本而高於繪本,從而提升幼兒的經驗。並很好的結合了電腦技術、將圖、視頻、聲音,活動準備充分。
朱紅老師認為中班《好朋友》審議圍繞基於兒童、基於教師、基於園本、基於主題四個基點展開,在充分了解幼兒原有經驗和興趣點的基礎上制定方案,利用繪本、園內資源、社區資源、家長資源,將主題園本化,除了常規的生活活動、主題活動、遊戲活動,還融入了繪藝工作坊、節日特繪,形成系列活動。《朋友,你好》則運用視頻激發幼兒學習、遊戲的興趣,在練習打招呼的遊戲中,能根據幼兒學習的情況,層層遞進、反覆練習來進一步鞏固打招呼的言詞,用開飛機的形式激起幼兒遊戲的興趣,較好地達成認知、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標。
王瑛老師認為大班美術教學活動《雲「見面」—最想見的朋友》教態可親、目光自然,教學內容符合切合幼兒實際,有趣味完整性,教師的教學導入部分循序漸進,互動預設環節很棒,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讓孩子來表達。「雲見面」獨特的見面方式,利用手機視頻把好朋友的頭像設置為手機界面,構思獨特,選材到位。
張贇姣老師認為小班《不一樣的春天》主題審議貼近於幼兒的生活,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結合《指南》制定主題目標,確定核心價值,對將要開展的主題進行了全方位的建構。思維導圖各個維度層層遞進,各個活動相互支撐,講解思路清晰,語言表達流暢。教學活動《我的小手真乾淨》整個過程目標明確,環節清楚,切合幼兒實際。教師根據小班幼兒愛模仿的特點,選用一首非常有趣又朗朗上口的兒歌,一次次讓幼兒進行模仿洗手。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層層遞進,教學方法契合小班幼兒,師幼互動預設良好,教學活動組織有序,重點突出,目標能較好地達成。
陳瑋菁老師覺得中班主題《忙忙碌碌的人》條理清晰,邏輯嚴謹。以中班主題「感官總動員」為線索,分條縷析地為大家呈現主題審議的內容。《忙忙碌碌的人》主題是基於《忙忙碌碌的鎮》這一主題背景下,以繪本為基點展開的,與當下的疫情非常契合。老師運用五個一審議點貫穿始終。教學活動《疫情中忙碌的人》生活化選材,有兩個亮點呈現:一個是繪本的改編,一個是歌曲的改編,歌聲非常通透和有畫面感。繪本的改編讓活動的內容更能貼合主題,更貼近幼兒的實際情況,更好地輔助教師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給予提高。
五位老師還細緻地一一指出了主題審議和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傾囊相授,全體老師受益匪淺。
總結提升
活動最後,謝蓮君園長針對整場活動的開展表達了3點感觸。感觸1:這是一場「全發展」的活動,凝聚了「科研思維、教學實踐、信息技術、團隊合作」等多維發展;感觸2:這一場「雲互動」的活動,線上參與者與評委的互動,線上臨時搭檔間的交流,包含著「合作、思考、感謝」;感觸3:這是一場「超現代」的活動,集結了「視頻製作、自編自導、雲端同屏」。
謝園長還以哲學品讀《二十四史》出發,汲取其中三點對老師們表達了3點思考。思考1:「牆高基下,雖得必失」,雲練兵的「基」是什麼?是加強紮實基礎的思考,兒童為基,和兒童共同研究,共同創生,探究活動背後的教育價值。思考2:「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雲練兵的「功」在哪裡?思考自身專業發展的優缺點,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發揮優勢。思考3: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雲練兵的「師」往何處?雲練兵中取隊友所長,汲取過程中不足,再學習再反思。可藉助書籍系統學習,可閱覽好文碎片學習,不斷紮實理論,才能深入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