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沒有一個好班子、一支好隊伍,村莊就不會有好發展。
「過去村裡窮,群眾對黨員、幹部意見很大。記得2002年上任之初,常聽到『黨員不黨員、就差兩毛錢』的說法,心裡很彆扭,感覺愧對群眾、愧對黨員的身份。」薊州區下營鎮郭家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胡金領說,要想贏得群眾認可,首先自身要做得正,得嚴制度、明規矩。
「我們在每個黨員戶門前都掛上金燦燦的標識牌,明確『六做六不做』,黨員自覺對照,規範言行,真正樹起黨員樣兒,」他說,現在來村裡的遊客,都把黨員戶作為第一選擇,這不僅是因為黨員自身做得好,也是群眾對黨的信任。
在外樹形象的同時,郭家溝村還嚴格內部管理,嚴格落實「六步三要」民主決策機制,做到「村裡的事群眾知、大家的事群眾議、發展的事群眾定」。「記得在打造『塞上水鄉』項目時,先後共投入4200多萬元,我們規定班子成員不得參與村內工程,購買材料由村民代表、理財小組負責,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胡金領說。
多年來,村民見證了黨員隊伍從「散」到「聚」,班子建設從「亂」到「治」。
「看到鄉親們點頭了,黨員幹部的幹勁兒更高了。」胡金領說,在重點難點任務中,黨員幹部作表率,群眾齊心幹,各項工作推進更加高效。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無論是大雪飄飄,還是寒風凜凜,黨員幹部24小時不下崗,群眾送飯送菜,還主動幫忙盯守。正是全村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讓他們在去年「五一」期間,妥善應對了旅遊接待高峰和疫情防控的壓力,既保證了生命安全,又保證了群眾收入。
村莊要發展,根子是組織要強起來;群眾信得過,基礎是口袋要鼓起來。
隨著農家院的遍地開花,胡金領意識到,農家院的低端競爭必然陷入惡性循環,必須提高水平、辦出特色。於是抓住全市「打造鄉村旅遊精品」的好政策,確定了「三步走」發展思路,積極鼓勵群眾開展高檔民宿改造提升。
大伙兒幹得熱火朝天時,有10餘戶卻遲遲不肯動工。「一打聽才知道,原來他們籌措不到資金,得向銀行貸款,卻苦於沒人擔保。」面對這種情況,村「兩委」班子一致認為,必須讓群眾放開手腳跟著集體幹。最終幹部帶頭、發動黨員參與,採取一幫一或幾幫一的形式,為他們做了擔保,累計辦理貸款900多萬元,使民宿改造提升跑上「快車道」。
村民張文採逢人便說:「現在的郭家溝人和、心齊、氣順,黨的領導讓我們『土雞窩』裡飛出了『金鳳凰』,相信今後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津雲新聞編輯孫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