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州區下營鎮郭家溝村「一肩挑」胡金領:「土雞窩」裡飛出「金鳳凰...

2021-01-21 北方網

  天津北方網訊:「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沒有一個好班子、一支好隊伍,村莊就不會有好發展。

  「過去村裡窮,群眾對黨員、幹部意見很大。記得2002年上任之初,常聽到『黨員不黨員、就差兩毛錢』的說法,心裡很彆扭,感覺愧對群眾、愧對黨員的身份。」薊州區下營鎮郭家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胡金領說,要想贏得群眾認可,首先自身要做得正,得嚴制度、明規矩。

  「我們在每個黨員戶門前都掛上金燦燦的標識牌,明確『六做六不做』,黨員自覺對照,規範言行,真正樹起黨員樣兒,」他說,現在來村裡的遊客,都把黨員戶作為第一選擇,這不僅是因為黨員自身做得好,也是群眾對黨的信任。

  在外樹形象的同時,郭家溝村還嚴格內部管理,嚴格落實「六步三要」民主決策機制,做到「村裡的事群眾知、大家的事群眾議、發展的事群眾定」。「記得在打造『塞上水鄉』項目時,先後共投入4200多萬元,我們規定班子成員不得參與村內工程,購買材料由村民代表、理財小組負責,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胡金領說。

  多年來,村民見證了黨員隊伍從「散」到「聚」,班子建設從「亂」到「治」。

  「看到鄉親們點頭了,黨員幹部的幹勁兒更高了。」胡金領說,在重點難點任務中,黨員幹部作表率,群眾齊心幹,各項工作推進更加高效。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無論是大雪飄飄,還是寒風凜凜,黨員幹部24小時不下崗,群眾送飯送菜,還主動幫忙盯守。正是全村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讓他們在去年「五一」期間,妥善應對了旅遊接待高峰和疫情防控的壓力,既保證了生命安全,又保證了群眾收入。

  村莊要發展,根子是組織要強起來;群眾信得過,基礎是口袋要鼓起來。

  隨著農家院的遍地開花,胡金領意識到,農家院的低端競爭必然陷入惡性循環,必須提高水平、辦出特色。於是抓住全市「打造鄉村旅遊精品」的好政策,確定了「三步走」發展思路,積極鼓勵群眾開展高檔民宿改造提升。

  大伙兒幹得熱火朝天時,有10餘戶卻遲遲不肯動工。「一打聽才知道,原來他們籌措不到資金,得向銀行貸款,卻苦於沒人擔保。」面對這種情況,村「兩委」班子一致認為,必須讓群眾放開手腳跟著集體幹。最終幹部帶頭、發動黨員參與,採取一幫一或幾幫一的形式,為他們做了擔保,累計辦理貸款900多萬元,使民宿改造提升跑上「快車道」。

  村民張文採逢人便說:「現在的郭家溝人和、心齊、氣順,黨的領導讓我們『土雞窩』裡飛出了『金鳳凰』,相信今後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相關焦點

  • 天津市薊州區稅務強化大數據分析 助力薊州旅遊業復甦
    央廣網天津10月31日消息(記者陳慶濱)記者從天津市薊州區稅務局獲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該局嚴格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大力推廣「非接觸式辦稅」,發揮職能強化大數據分析,主動與所轄企業聯繫,開展「一對一」疫情稅收政策宣講,幫扶企業復工復產紓困解難。
  • 山溝溝「飛」出金葡萄
    陳文星 攝  臨近中午,桂北山區日頭毒辣,歸東村脫貧戶龍祥德的葡萄園裡卻是一陣清涼。一串串紫色葡萄垂吊在棚架之上,架下連片的茶樹鬱鬱蔥蔥,腳邊肥美的花母雞四下穿梭著啄食。  「現在不用出去打工,管好葡萄園每年就有收入,日子越過越好!」龍祥德家原本只種兩畝多茶葉,收入不夠餬口,此前為供兒女讀書,年逾五十的他只能外出務工。今年,園裡5棵葡萄樹掛了1000多斤果。
  • 選出「好頭雁」,長虹鄉「一肩挑」意向人選現場拉練比拼
    9月22日,長虹鄉基層黨建「狀元奪魁」推進會暨「一肩挑」意向人選拉練比拼活動在芳村村鄉村振興講堂拉開帷幕。各村組團聯村領隊、村兩委幹部、「一肩挑」意向人選以及全體鄉幹部共計150餘人參加。   會前,與會人員在集鎮廣場參觀「一肩挑」意向人選和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紀律「十嚴禁十不準」的教育展板。同時,「一肩挑」意向人選在承諾牆上簽名,表決心。
  • 漳州華安:山裡飛出金鳳凰 軍地聯合送喜報
    漳州華安:山裡飛出金鳳凰 軍地聯合送喜報 2020-05-24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華埠鎮首批「一肩挑」意向人選現場拉練比拼,談發展、表決心、作...
    「華民村原來負債100多萬元,現在擁有村集體資產3000多萬元,每年經營性收入50多萬元……」7月29日上午,華埠鎮華民村黨支部書記戴康武走上首批「一肩挑」意向人選拉練比拼擂臺,激情飛揚地講述自己任期內的工作實績,以及對未來
  • ...鐵拳護航」警示教育專題暨第二批「一肩挑」意向人選公開亮相...
    9月13日,開化縣馬金鎮「群雁齊飛 鐵拳護航」警示教育專題暨第二批「一肩挑」意向人選公開亮相活動在馬金中學拉開帷幕。各村村兩委幹部、組團聯村領隊、報名幹事創業的黨員以及全體鎮幹部共計400餘人參加。 在「一肩挑」意向人選拉練比拼環節,6個村的「一肩挑」意向人選紛紛亮劍,拿出看家本領,曬成績、談發展、找差距、比幹勁、表決心、曬承諾,用數據說話、用成效支撐,並對村兩委幹部的提問逐一作了回應。
  • 天津薊州區車神架旅遊景區:「傾力相助,扶危濟困」傳佳話
    天津在線訊(李兆祥 報導) 5月2日,天津市薊州區車神架旅遊景區迎來幾位特殊遊客,他們不是來遊玩的,而是送來一面「傾力相助,扶危濟困」錦旗,敬贈給車神架旅遊景區,表達對景區領導和員工扶危濟困、傾力相助的衷心感謝。
  • 甘肅岷縣馬家溝村九成房屋損毀 4名小孩遇難
    從受災嚴重的漳縣石川鄉三條溝村一路前行至甘肅岷縣梅川鎮馬家溝村,在這裡見證了地震過後馬家溝村的第一個不眠之夜。  岷縣馬家溝村九成房屋損毀嚴重 死亡6人包括4名小孩  岷縣梅川鎮馬家溝村距離梅川鎮約5公裡,地處偏僻、山勢較高。22日下午8時許,記者趕赴馬家溝途中恰遇正在運送傷者的梅川鎮衛生院護士,「上面一塌糊塗,房子全部塌了。」
  • 「四自教育」讓山裡飛出金鳳凰
    在昌平的西部山區裡,有著一所該區最大的山區寄宿制初中學校。學校建有現代化的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和餐廳;教育服務輻射流村全鎮28村;學校發展承載了昌平西部山區千萬個家庭的「教育夢」。它就是昌平區流村中學。培養師生的「四自能力」「學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初中校,地處山區,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家庭背景差異較大;學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也有待提高。
  • 喜看白楊溝村新景象
    俯瞰白楊溝村。通訊員 趙海峰 攝白楊溝村休閒木屋。本報記者 尹耀增 攝冬日的暖陽下,白楊溝河水靜靜地流淌,清澈見底。「基礎設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潔、集體產業成效顯著……這是白楊溝村經過百企聯百村、黨政軍企共建、高原美麗鄉村建設等新農村建設項目後呈現出來的喜人景象。」白楊溝村黨支部書記馬佔倉對於村莊的發展過程熟記於心。2018年,白楊溝村被確定為省級鄉村振興示範點。
  • 年收入超3億,雞籠裡飛出「金鳳凰」
    更讓人未預料到的是,在產業區裡,一家30多年致力於畜禽養殖設備的企業,正在與全球30多個國家建立密切聯繫。它就是河南金鳳牧業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鳳股份)。2015年8月,金鳳股份正式登陸新三板,成為資本市場為數不多的畜禽養殖設備企業。
  • 津城建10大旅遊項目 薊縣建京津養生美食第一村
    薊縣將建京津養生美食村  寺溝村位於薊縣下營鎮東部,緊鄰梨木臺、八仙山、龍泉山等景區,有著豐富的生態養生資源。今年,將對老村進行改造,整體打造成為以膳食養生、休閒度假為主的國家4A級景區。薊縣旅遊局農家院管理科負責人表示:「寺溝新農村建設需改造或新建房屋的建築樣式將全部按照傳統建築的徽派風格建造,將傳統徽派建築風格、薊縣的人文歷史等地方特色、旅遊環境、養生文化有機融合,形成寺溝自己獨特的建築風格,打造京津養生美食第一村。」
  • 各類人才馬家溝村展才華 "麻雀窩"變"鳳凰巢"
    「麻雀窩」變「鳳凰巢」,馬家溝村有何秘訣?「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這兩年俺村能有這麼大變化,離不開紮根俺村的優秀人才。」記者見到的很多馬家溝村民,都有這樣的心聲。     上世紀80年代,馬家溝也曾有不少村辦企業,是江北地區最大的蠍子養殖基地。但到90年代,由於盲目投資、管理不善等原因,村辦企業紛紛倒閉,村集體負債上千萬,村委房屋破敗不堪,工作一度處於荒廢狀態。
  • 天津市薊州區出頭嶺鎮南河村幫扶幹部「老秦」的故事
    駐村幫扶以來,秦福忠同志始終把自己作為南河村的一員,做好駐村幫扶工作並熱心參與村裡各項工作,同時,他還攜手社會愛心人士慰問村裡困難人員百餘人、自費租車服務村裡智障殘疾人到市裡辦證、組織經典歌曲大家唱、柔力球運動豐富村民文化體育生活……秦福忠同志的一言、一行、每一件事,南河村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對他的稱呼,也從「區裡來的領導」變成了「咱村兒的老秦」。
  • ...金鳳凰」,還有12家在排隊 推動企業上市餘杭逆勢飆出「加速度」
    相較於意外頻出的「黑天鵝」一說,剛剛過去的這一年,在推動企業上市工作上,餘杭區卻一連飛出了7隻「金鳳凰」,使全區上市企業總數已達32家,且還有12家企業已在「排隊」中。這,已不是餘杭第一次掀起「上市潮」。2017年,餘杭一年內實現9家企業上市。時隔三年,A股市場再次飆出「餘杭速度」,背後是其持續深入部署實施的上市總綱——「鳳凰行動」。
  • 湖南理科709分,家徒四壁爺爺臥病,寒門泣血飛出的一隻金鳳凰!
    如今這個社會,由於家庭條件和教育資源的限制,現在寒門越來越難以出貴子了。那些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們從小就領先在起跑線上,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高考幾乎已經是這個社會上唯一的、最公平、最公開的一次晉升途徑,尤其是對於那些出生貧困的寒門學子來說,把握住這場大考才能有改變自己的窮苦命運的一絲希望!黃丹出生在湖南婁底清潭的一個小農村。
  • 柳林一農民自掏腰包修出村路(圖)
    距印子局村西側1公裡的柳林縣吳村和距村東側1.5公裡的中陽縣米家塔村,先後修通了水泥路。位於兩村中間的印子局村,仍然沒有像樣的出村路。  56歲的高元龍,中等身材,臉頰和雙手被太陽曬得黝黑。在印子局村,他是有名的種糧戶。雖然村裡不少同齡人外出務工,他卻始終沒有離開過土地。  在印子局村東山山溝,高元龍有100畝填溝自造田。
  • 天津薊州區開展「低保邊緣戶」和因病致貧返貧戶大排查大起底
    初夏時節,走進天津市薊州區禮明莊鎮朱辛莊村趙桂霞老人的家,老人正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和兒媳聊天,小孫女在快樂地玩耍,祖孫三代其樂融融。大夫早就讓她做手術,可手術費要4萬元,她一下子拿不出這麼多錢,非常苦惱。另外,老伴兒身體也不好,沒有收入,全家只靠開挖掘機的兒子掙錢,但因為疫情,不好找活幹,家庭收入很少,生活困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羅淑敏說,了解到趙桂霞家的困難後,鎮、村迅速採取幫扶行動。駐村市級幫扶單位──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給趙桂霞送去了1萬元慰問金。
  • 天津市薊州區穿芳峪鎮毛家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鎖——19...
    「五一」小長假期間,毛家峪長壽度假村的農家院家家爆滿,村支書、村委會主任李鎖忙得腳不沾地……正是他19年來,帶領鄉親們把一個遠近聞名的窮村莊建成了全國農業旅遊示範村。天津市薊州區穿芳峪鎮毛家峪村四面環山,土裡刨不出多少食。李鎖家兄弟姐妹5個,從沒穿過新衣服,都是撿人家穿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