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人才馬家溝村展才華 "麻雀窩"變"鳳凰巢"

2021-01-15 半島網官網

  

編者按

  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山東的光榮使命。山東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堅定扛起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政治責任。

  當下,全省各地正以改革創新精神破解鄉村振興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持之以恆地抓好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再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優勢,加快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連日來,本報選派多路記者,深入基層一線調查採訪,聚焦各地鄉村振興的創新創造,著力挖掘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推出一組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企業家、退休幹部,大學生村官……各類人才在煙臺馬家溝村大展才華

  能人回村,「麻雀窩」變「鳳凰巢」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馬家溝村,離大海只有2.5公裡,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山村。村子就坐落在幾條山溝的交會處,雖然坐擁近6000畝土地,人口卻越來越少,不少人舉家搬遷,發誓再也不回這窮山溝。

  就是這樣一個「麻雀窩」,近幾年卻成了遠近聞名的「鳳凰巢」:2017年,村裡接待中外遊客3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00多萬元。

  「麻雀窩」變「鳳凰巢」,馬家溝村有何秘訣?「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這兩年俺村能有這麼大變化,離不開紮根俺村的優秀人才。」記者見到的很多馬家溝村民,都有這樣的心聲。  

  上世紀80年代,馬家溝也曾有不少村辦企業,是江北地區最大的蠍子養殖基地。但到90年代,由於盲目投資、管理不善等原因,村辦企業紛紛倒閉,村集體負債上千萬,村委房屋破敗不堪,工作一度處於荒廢狀態。

  「我剛上任,就因為村裡的債務問題被抓進去了兩天半。」回憶起那段日子,70歲的老村委會主任馬順盛還記憶猶新,從1998年到2004年,村裡六年沒有「兩委」班子,不少村民舉家搬遷。

  就在大家「無計可施」之時,一個人的名字讓村民看到了希望,他就是馬繼業。馬繼業當時在離村不遠的劉家溝鎮工業園區經營自己的彩印包裝廠,年產值五六千萬元。馬繼業的妻子馬繼敏告訴記者,當時不少人勸馬繼業別去接這個爛攤子。但2004年,倔脾氣的馬繼業在村民的歡呼聲當選了村委會主任,2007年又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馬家溝既不靠海,也沒有礦產,靠什麼發展?眼前的綠水青山,就是咱的寶貝!」在馬繼業的帶領下,馬家溝村展開了大討論,終於找到了前進方向。  

  2009年,馬家溝村多方籌措資金髮展經濟苗木200餘畝,當年就為村集體增收近百萬元。現在,經濟苗木成為馬家溝重要的經濟來源。

  2012年,緊鄰煙蓬旅遊黃金線的馬家溝,又進軍鄉村旅遊業。鄉村旅遊投入大,周期長,馬繼業把算盤打到了自己的包裝廠上。他把廠子和車抵押了四千多萬元,又從帳上拿了兩千多萬元,通過這些資金流轉,再加上上級政策支持,馬家溝的荒山野嶺變了樣,建起了集葡萄酒品鑑、親子遊樂、果蔬採摘、特色餐飲、民俗體驗、溫泉洗浴養生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休閒度假勝地。

  馬家溝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錦鵬告訴記者,2017年公司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00多萬元,接待遊客30餘萬人次。「加上今年夏天投入使用的水上遊樂場、熱帶溫室大棚、精品民宿等項目,預計今年能達到3000萬元,明年達到5000萬元。」  

  除了馬繼業,記者在馬家溝村還發現了不少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能人。 

  村裡的園林主任楊仍閣,以前曾擔任蓬萊市園林處主任,退休後被請來給村裡做園林規劃。在楊仍閣幫助下,馬家溝村打造了一片花海,從2016年開始,每年五一假期都會舉辦「百花節」,今年剛剛結束的「百花節」每天吸引上萬名遊客來村旅遊,實現綜合收入近百萬元。

  此外,近年來煙臺市先後安排2名90後大學生村官來村,還選派了第一書記到村裡任職,在這些「能人」指導下,馬家溝村先後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高效節水等項目,現在村裡果園澆水全部用上了噴灌技術,實現了農業現代化。

  馬家溝村還積極培育後備幹部,不斷引入「土專家」「田秀才」等實用型人才,鼓勵青年人來村創業,培養了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2017年,馬家溝實現來村務工人員和外出打工人員基本持平,迎來了化解村莊「空心化」的可喜拐點。

  記者 董卿 從春龍 劉暢 通訊員 王聰 周淵浩

   [編輯: 張珍珍]

相關焦點

  • 各類人才在煙臺馬家溝村大展才華 「麻雀窩」變「鳳凰巢」
    企業家、退休幹部,大學生村官……各類人才在煙臺馬家溝村大展才華  能人回村,「麻雀窩」變「鳳凰巢」    就是這樣一個「麻雀窩」,近幾年卻成了遠近聞名的「鳳凰巢」:2017年,村裡接待中外遊客3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00多萬元。  「麻雀窩」變「鳳凰巢」,馬家溝村有何秘訣?「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這兩年俺村能有這麼大變化,離不開紮根俺村的優秀人才。」記者見到的很多馬家溝村民,都有這樣的心聲。
  • 把「麻雀窩」變成「鳳凰巢」
    ——記平昌縣雲頂山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蔡方儒  在平昌縣雲臺鎮境內的龍尾山上,連片茶園依山就勢綿延不斷,石板小路蜿蜒園中,取水塘庫鑲嵌田間,工人們人人臉上掛滿笑容……這裡就是平昌縣雲頂山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蔡方儒返鄉創業的「鳳凰巢
  • 甘肅岷縣馬家溝村九成房屋損毀 4名小孩遇難
    從受災嚴重的漳縣石川鄉三條溝村一路前行至甘肅岷縣梅川鎮馬家溝村,在這裡見證了地震過後馬家溝村的第一個不眠之夜。  岷縣馬家溝村九成房屋損毀嚴重 死亡6人包括4名小孩  岷縣梅川鎮馬家溝村距離梅川鎮約5公裡,地處偏僻、山勢較高。22日下午8時許,記者趕赴馬家溝途中恰遇正在運送傷者的梅川鎮衛生院護士,「上面一塌糊塗,房子全部塌了。」
  • 喜看白楊溝村新景象
    俯瞰白楊溝村。通訊員 趙海峰 攝白楊溝村休閒木屋。本報記者 尹耀增 攝冬日的暖陽下,白楊溝河水靜靜地流淌,清澈見底。「基礎設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潔、集體產業成效顯著……這是白楊溝村經過百企聯百村、黨政軍企共建、高原美麗鄉村建設等新農村建設項目後呈現出來的喜人景象。」白楊溝村黨支部書記馬佔倉對於村莊的發展過程熟記於心。2018年,白楊溝村被確定為省級鄉村振興示範點。
  • 麻雀窩青旅,你旅途中的家
    有人說旅行久了的人,最後都會建立屬於自己的青旅,我想我不能免俗。因為實在是太有趣了。所以,在碰到合適的搭檔以後,我們火速決定就地開一家這樣的青旅。關於麻雀窩青旅 「麻雀」作為鳥類的一種,體型小,羽毛樸素,但因其獨立的性格從未被人類馴服過。我們希望人們可以向麻雀一樣,擁有勇氣與自由,做好自己,做好的自己。
  • 受「麻雀窩」啟發整合警力服務群眾
    南昌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麻丘派出所結合轄區實際情況,利用微信等新型媒介,借鑑「麻雀窩」帶來的啟發推進隊伍建設和各項業務建設,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環境。  警務室架設警民「連心橋」  1月3日上午,麻丘鎮寶塔村。
  • 楊友全||麻雀窩
    麻雀窩文/楊友全上世紀九十年代,家裡翻蓋新房建築二層小樓,不知是建築師傅有心還是落水管處凹凸不平,無意中留下一個鵝卵狀大小的洞穴。清晨,一抹晨曦掛在空天之上,東方初露魚肚白,從不睡懶覺的麻雀開始整理著自己並不漂亮的羽毛,頗有人間「早起畫峨眉,對鏡貼花黃」般的意象,然後傾巢出動,飄飛到庭院最高的那一棵槐樹之上,與左鄰右舍家的麻雀匯集於此,啾啾的,嘰嘰喳喳的在樹梢之間展示著自己漂亮的身姿,宛如新的一天第一次晨鐘暮鼓,招呼著庭院和鄉鄰的人們開始起床了。我家麻雀窩這些年來一直延續至今,繁衍生息,一以貫之,前後跨越兩個世紀。
  • 「地球,我的家」兒童繪畫展,在武漢沐馬美術館開展
    楚天都市報12月29日訊(記者徐穎)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小朋友們以畫筆為媒介,呼籲所有人一起保護地球家園。12月28日,「地球,我的家」兒童原創繪畫作品展,在武漢沐馬美術館漢口館開幕。此次展覽是武漢沐馬美術館漢口館的開館展,共展出66幅兒童原創繪畫作品,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畫筆,表白「地球媽媽」。
  • 受「麻雀窩」啟發整合警力服務群眾 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南昌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麻丘派出所結合轄區實際情況,利用微信等新型媒介,借鑑「麻雀窩」帶來的啟發推進隊伍建設和各項業務建設,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環境。  警務室架設警民「連心橋」  1月3日上午,麻丘鎮寶塔村。
  • 勝利村的鄉村美化設計師 「神筆繪製」鄉村展新顏
    近年來,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四川公路設計院)彰顯國企的社會責任和政治擔當,舉全院之力積極參與交通脫貧攻堅,大力開展定點扶貧工作:承擔三州等貧困地區公路工程、溜索改橋、渡改橋等重點項目的勘察設計100餘項,打造了汶馬高速、雅康高速、雀兒山隧道、布拖縣馮家坪溜索改橋、雞鳴三省大橋等一大批品質工程、民生工程,切實解決當地老百姓出行困難,助推貧困地區交通和經濟發展;在定點扶貧地區,以
  • 融合融媒體_發生在嵩山犁面溝鄉村文化藝術村的故事
    犁面溝古村犁面溝是嵩山連天峰下的一個小村莊。相傳明朝時,村中有個鐵匠鋪,生產的犁面(犁鏵)暢銷方圓數十裡,村子因此而得名。古村依山而建,錯落有致,質樸、原始,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斑駁的灰瓦屋頂,濃重的土黃色夯土和粗狂的石塊砌成牆壁,蜿蜒的村中小路,散落林立的古樹,蔥鬱的植被,遠處觸手可及的嵩山形如筆架……構成了一幅意境生動的北方山村畫面。在中國有很多被廢棄的古村落,犁面溝也沒能逃過被廢棄的現實。然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閒置的古村落,讓這一群藝術家擁有了田園夢。
  • 內蒙古國際名馬展在呼和浩特開幕 世界17種名馬驚豔亮相
    張瑋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8月18日電 (記者 張瑋)18日,2019年內蒙古國際名馬展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呼和塔拉草原拉開帷幕,來自世界各地的17個品種名馬驚豔亮相。編著一頭「髒辮」,梳著齊劉海,這並不是一位化著「朋克」妝美女,而是來自世界各地各類名馬在內蒙古草原最美的季節,盛裝赴一場「選美」之約。
  • 安澤縣冀氏鎮柳樹溝村召開道德模範頒獎儀式
    近日,安澤縣冀氏鎮柳樹溝村召開了2020年度道德模範頒獎儀式,分別對孝老愛親、文明家庭、最美鄰居、產業模範、身邊好人、育人育才模範戶、光榮家屬模範戶共計7類21戶模範農戶進行表彰獎勵。近年來,安澤縣冀氏鎮柳樹溝村把德治鄉村作為鄉村治理的切入點,以德治促民風轉變。
  • 世界珍貴馬種亮相2019年內蒙古國際名馬展
    呼和浩特日報訊(記者 苗欣)8月18日,2019年內蒙古國際名馬展在內蒙古少數民族群眾文化體育運動中心火熱開展。這是第二屆中國馬文化節暨首屆內蒙古國際馬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活動現場,來自世界各地17個品種的近40匹名馬齊聚在此,其中包括弗裡斯蘭馬、安達盧西亞馬、汗血寶馬等國際馬品種,及阿巴嘎旗黑馬、錫林郭勒黃驃馬、三河馬等蒙古馬品種。觀眾不僅可以近距離接觸名馬,還可以在盛大的花車巡遊儀式中欣賞眾多良駒的優美身姿,感受名馬的無盡魅力。
  • 展扶貧成效|臺北村的「前世今生」
    展美麗鄉村畫卷譜脫貧致富華章今天【展扶貧成效】小布帶給大家的是臺北村的「前世今生」2015年,蘭花集團莒山煤礦與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開展結對幫扶以來,用實際行動踐行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先後投入資金物資近100萬元、協調引進資金近500餘萬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熱度、速度,盡銳出戰,勠力向貧困發起猛攻,帶領貧困群眾穩步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階段性目標,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退出。如今的臺北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日新月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美麗鄉村的嶄新藍圖完美展現,脫貧致富華章振奮人心。
  • 湖北襄陽市襄州區全面禁止投肥養魚 官溝水庫水變清了 魚價上去了
    湖北襄陽市襄州區全面禁止投肥養魚 官溝水庫水變清了 魚價上去了2017-12-26 13:5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襄陽政府微博        瀏覽量: 5929 次張家集鎮官溝村黨支部書記李光超告訴記者,以前官溝水庫的水是黃色的,不能直接飲用。現在,水變清了,可以直接飲用了。  官溝水庫承雨面積122平方公裡,總庫容6698萬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水產養殖等綜合作用的中型水利工程。  水庫樞紐由大壩、溢洪道和輸水管等組成。下遊保護漢十高速公路、襄陽市現代農業示範園等重要基礎設施,保護人口8.4萬人、農田10萬畝。
  • 深圳高校人才家底雄厚:鵬城11家諾獎實驗室 9家紮根高校
    原標題:深圳高校人才家底雄厚鵬城11家諾獎實驗室其中9家紮根高校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29日訊至此,深圳的諾獎實驗室數量達到11家。其中,除了中村修二雷射照明實驗室、內爾神經可塑性實驗室外,其餘9家都依託高校展開工作。如果說諾貝爾獎得主是科學界的「巔峰」,那麼,深圳在追求「高峰」之餘,也在積極打造「高原」。這一點,從深圳高校的師資力量就可見一斑。截至目前,南方科技大學已籤約引進教師1044人,包括中外院士44人(籤約引進與自主培養全職院士22人)等。
  • 青春蘇州釋放強大人才「磁力」
    目前,該中心已完成33家企業的青創板掛牌工作,另有9家企業已計入中證審核流程。截至11月,累計掛牌企業及項目95家。  承辦全國青年「雙創」頂級賽事,揭牌成立「國字號」青年綜合金融服務重點載體,是近年來蘇州團組織服務青年創業的一個縮影。
  • 打卡地球第四極、拍了深海美顏照……去馬溝探海的「奮鬥者」都...
    打卡地球第四極、拍了深海美顏照……去馬溝探海的「奮鬥者」都經歷了些什麼? 打卡地球第四極、拍了深海美顏照……去馬溝探海的「奮鬥者」都經歷了些什麼? 總臺央視記者和「奮鬥者」號潛航員約了一次「海陸對話」聽,潛航員來自萬米海底的聲音「妙不可言!」
  • 老教授:陽臺喜見麻雀窩(組圖)
    沒想到,第一個講述自己與鳥兒和諧相處故事的就是南京林業大學德高望重的鳥類專家周世鍔教授,他家的陽臺上曾經有三窩麻雀築巢,他女兒家的空調洞裡,這兩天也發現了一窩小麻雀!在記者採訪過程中,周教授興奮地談到,近年來南京樹多了,鳥兒也多了!4月底開始,是夏候鳥大量「回家」的日子,希望迎接它們的是綠色南京和友善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