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友全||麻雀窩

2021-01-18 天安門文學

  


麻雀窩

文/楊友全


上世紀九十年代,家裡翻蓋新房建築二層小樓,不知是建築師傅有心還是落水管處凹凸不平,無意中留下一個鵝卵狀大小的洞穴。因落水管垂直裸露在外,這小小的暗洞躲藏在落水管內側的狹縫間,緊挨著牆壁根部,似隱蔽而又顯外露,既避風又較好地遮掩熾熱的陽光,可謂是鳥兒繁衍生息,棲息入夜的天然巢穴。這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境,可遂了這厚臉皮麻雀的心願。

自從小樓落成的那年春天起,嘰嘰喳喳的麻雀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竊喜,攆走了來此築巢的燕子,驅散了其它不知名的鳥兒,喧賓奪主一般搶得先機,硬生生地佔領了這塊陣地,還不時地哼著鳥語:「我的地盤我做主。」這樣專橫跋扈的作派一呆就是二三十年,無論春夏秋冬還是日曬雨淋從未挪過窩,堪稱鐵桿候鳥一簇。春天,風兒送爽,小草萌發,碧綠汝成,鶯歌燕舞。

窩裡的成年麻雀開始打量著生兒育女了。它們先是忙碌地整理著自己的小房子,一會兒飛出巢穴銜一團絲草,一會兒採下身上蓬鬆的羽毛鋪墊鬆軟的產房。在麻雀夫婦的精心的伺弄下,溫馨的小窩一定溫潤恬靜,不是洞房,酷似洞房。過個一周十天的,小小雀卵就會破殼而出,隨著幼小雛雀啾啾的叫聲,成年雌麻雀和雄麻雀自是擔當重任,爭先恐後地捕捉各種昆蟲。它們好像是一對天生的獵手,不足半個時辰,保準把自己的幼兒餵得滾瓜溜圓,酒足飯飽,不再嘈雜啼鳴。

夜裡,喧囂忙碌一天的麻雀開始寧靜下來,它們一定和人類一樣,在自己溫馨的巢穴裡竊竊私語,卿卿我我。或傾吐一天裡的辛酸往事,或在私密的空間下打情罵俏,情意綿綿。

當然,在照顧幼小和哺育下一代方面也會有精心籌謀、明確分工的。所謂動物通靈犀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清晨,一抹晨曦掛在空天之上,東方初露魚肚白,從不睡懶覺的麻雀開始整理著自己並不漂亮的羽毛,頗有人間「早起畫峨眉,對鏡貼花黃」般的意象,然後傾巢出動,飄飛到庭院最高的那一棵槐樹之上,與左鄰右舍家的麻雀匯集於此,啾啾的,嘰嘰喳喳的在樹梢之間展示著自己漂亮的身姿,宛如新的一天第一次晨鐘暮鼓,招呼著庭院和鄉鄰的人們開始起床了。我家麻雀窩這些年來一直延續至今,繁衍生息,一以貫之,前後跨越兩個世紀。每年都有兩到三窩的甚至更多的繁殖率,按每窩生產三到四個乃至五個計算,這三十多年下來差不多接近一二百隻了。這期間不知換了多少對夫妻,也不知有多少只麻雀活到了成年。

因為麻雀的最長壽命在十年上下,不過,在如此浩達的麻雀大軍裡一定有我家麻雀窩走出去的將門虎子。我家的麻雀窩之所以能夠保存時間如此之長,能夠與人類和諧共生。這和家人的百般呵護和備加體恤是密不可分的。有句廣告詞說的好,讓人類的大家和諧共生。

因為我們知道,麻雀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更何況小小麻雀可是天然的「擒敵能手」,每到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的季節,庭院裡的樹上菜園裡的蟲子,保準讓這一波一波的麻雀拾掇的乾乾淨淨。再有,家裡的花生,大米等一旦生了蛆或著蟲子什麼的,將其暴曬在陽光下,趁著中午人們小憩的空隙,麻雀便會三一夥,倆一撮的蜂擁而至。一覺醒來,那些烏央烏央的蟲子早已成了麻雀的盤中餐了。悉數麻雀的優點遠不止這些。

眾所周知,麻雀是候鳥一簇。它們一年四季的不離不棄,從不嫌貧愛富,更不嫌陋室三間。每天也是起的最早的一個,它們像是精準的報時鐘,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用清脆的嗓音告訴人們開始新的一天美好生活。當然,廣袤的沃野,地裡的莊稼包括果園等緣於麻雀的存在,便少了幾分農藥殘留,多了幾許純天然成分。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亦如此,況且動物呢。要說麻雀有時也確實挺討厭的,尤其到了孵化的季節,每天從窩裡掉落下來的麻雀屎和羽毛草枝什麼的在風兒的吹拂下,弄的乾淨的院落汙濁不堪,很是不爽。不過所謂的這點缺點比起麻雀的功績來衡量,根本算不得什麼。

應該說,我們愛護麻雀的意識還是有的,對於剛剛飛出巢穴落單的小雛雀,也會悄悄地撿拾起來捧在手上,輕輕地拋向空中,使其借勢飛翔,回歸鳥類的大家園。不然單就麻雀的排洩的糞便就夠你受得,要是厭惡稍微用竹竿捅一下麻雀窩或是用爛泥巴封堵,就會輕而易舉地毀掉麻雀棲息的巢穴。但這樣做顯然是不道德的,也是與之良心相悖的。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心存善念,德行天下。放飛自然,心安一生。人亦如此,鳥亦如此。這大概就是我們的處世哲學或座右銘吧!


組稿編輯:胡冬梅


相關焦點

  • 受「麻雀窩」啟發整合警力服務群眾
    南昌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麻丘派出所結合轄區實際情況,利用微信等新型媒介,借鑑「麻雀窩」帶來的啟發推進隊伍建設和各項業務建設,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環境。  警務室架設警民「連心橋」  1月3日上午,麻丘鎮寶塔村。
  • 受「麻雀窩」啟發整合警力服務群眾 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南昌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麻丘派出所結合轄區實際情況,利用微信等新型媒介,借鑑「麻雀窩」帶來的啟發推進隊伍建設和各項業務建設,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環境。  警務室架設警民「連心橋」  1月3日上午,麻丘鎮寶塔村。
  • 麻雀窩青旅,你旅途中的家
    有人說旅行久了的人,最後都會建立屬於自己的青旅,我想我不能免俗。因為實在是太有趣了。所以,在碰到合適的搭檔以後,我們火速決定就地開一家這樣的青旅。關於麻雀窩青旅 「麻雀」作為鳥類的一種,體型小,羽毛樸素,但因其獨立的性格從未被人類馴服過。我們希望人們可以向麻雀一樣,擁有勇氣與自由,做好自己,做好的自己。
  • 50平溫馨小戶型 雜而不亂的麻雀窩(組圖)
    50平溫馨小戶型 雜而不亂的麻雀窩(組圖) 房天下論壇
  • 各類人才在煙臺馬家溝村大展才華 「麻雀窩」變「鳳凰巢」
    企業家、退休幹部,大學生村官……各類人才在煙臺馬家溝村大展才華  能人回村,「麻雀窩」變「鳳凰巢」    就是這樣一個「麻雀窩」,近幾年卻成了遠近聞名的「鳳凰巢」:2017年,村裡接待中外遊客3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00多萬元。  「麻雀窩」變「鳳凰巢」,馬家溝村有何秘訣?「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這兩年俺村能有這麼大變化,離不開紮根俺村的優秀人才。」記者見到的很多馬家溝村民,都有這樣的心聲。
  • 各類人才馬家溝村展才華 "麻雀窩"變"鳳凰巢"
    企業家、退休幹部,大學生村官……各類人才在煙臺馬家溝村大展才華  能人回村,「麻雀窩」變「鳳凰巢」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馬家溝村,離大海只有2.5公裡,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山村。村子就坐落在幾條山溝的交會處,雖然坐擁近6000畝土地,人口卻越來越少,不少人舉家搬遷,發誓再也不回這窮山溝。
  • 把「麻雀窩」變成「鳳凰巢」
    相信蔡方儒一定能繼續帶領家鄉老百姓幹出一番事業,讓「麻雀窩」變成真正的「鳳凰巢」。
  • 老教授:陽臺喜見麻雀窩(組圖)
    麻雀飛進教授家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南京林業大學教師宿舍區內的周教授家,掀開陽臺上養花的木板,果然有一個小小的麻雀窩。周教授說,去年此時,他老是聽到有麻雀在陽臺上叫,循著聲音找過去,發現養花的木板下竟整整齊齊地排著三個小麻雀窩,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在裡面張大了嘴巴,等著大鳥來喂。教授沒有驚動它們,又過了一段時間,小麻雀出飛了。
  • 小女生玩轉小戶型裝修 4萬元打造43平麻雀窩(圖)
    小女生玩轉小戶型裝修 4萬元打造43平麻雀窩(圖) 房天下
  • 散文隨筆:屋簷下有個麻雀窩
    屋簷下有個麻雀窩(散文)晨光熹微,朝霞滿天。早晨起來,透過窗戶,我猛然發現,老屋東廂房屋簷下,有兩隻褐灰色的小麻雀鑽來飛去。細看,它們嘴裡都銜著軟草羽毛,看樣子它們是要在這裡安家落戶。兩隻小麻雀一點都不怕人,可能是累了,它們索性站在院子的晾衣繩上,嘰嘰喳喳歡叫著,好像在暢談著美好的新生活。
  • 匆匆那些年,租來的麻雀窩原來也可以這麼美!
    可是,麻雀窩雖小也可以是五臟俱全,而且早已超出了當年紙皮所承載的想像。首先是夢幻的客廳,美美噠。因為租來的小窩,牆面和地板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白牆上的畫和鹿角,置物架上的各式小擺件,心水藍的二人沙發,桌上豔紅的飾物盆栽,復古的茶几箱,以及那塊毛毯,都為淡色系客廳平添了絲絲暖意。棕色、藍色、紅色、白色四種顏色搭配,色彩跳躍平衡,絲毫未察覺到混雜。
  • 靜安天目西91街坊首日籤約率100% 18戶居民告別「麻雀窩」
    原標題:天目西91街坊首日籤約率100%, 18戶居民告別「麻雀窩」彭旭卉  「終於盼到了!」日前,天目西91街坊舊城區改建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現場上,12證18戶居民一小時內全部完成籤約,首日籤約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