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融媒體_發生在嵩山犁面溝鄉村文化藝術村的故事

2020-12-06 中哥新階層

#登封##鄉村鎮全域旅遊文化#

中國鄉村振興的熱潮中,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來到鄉村,但在發展中相繼出現了各種問題,也許這是鄉建道路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值得我們對其深究!

犁面溝古村

犁面溝是嵩山連天峰下的一個小村莊。相傳明朝時,村中有個鐵匠鋪,生產的犁面(犁鏵)暢銷方圓數十裡,村子因此而得名。

古村依山而建,錯落有致,質樸、原始,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斑駁的灰瓦屋頂,濃重的土黃色夯土和粗狂的石塊砌成牆壁,蜿蜒的村中小路,散落林立的古樹,蔥鬱的植被,遠處觸手可及的嵩山形如筆架……構成了一幅意境生動的北方山村畫面。

在中國有很多被廢棄的古村落,犁面溝也沒能逃過被廢棄的現實。然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閒置的古村落,讓這一群藝術家擁有了田園夢。

藝術家的到來

2013年,一群藝術家無意間來到這裡,發現了古村獨有的氣質能為藝術創作帶來獨特的靈感。這裡有13個院子,他們從村民手裡把房子租過來,有幾個藝術家先改造了5個院子。院子在藝術家手中稍加修復整理,變得充滿生機和情調。藝術家們在這裡做工作室、創作、辦畫展,開啟了藝術的田園生活。

這群藝術家中多數是畫家、攝影師,另外他們興趣廣泛,涉及文學、書法、音樂等等;他們在此安營札寨,生活,創作,學習,交流。使這裡成了藝術家的田園之家和精神之家。

從此,這片被人遺忘卻散發著傳統韻味的古老村莊,又煥發生機。不同的是它到處充滿了藝朮氣氛。吸引了眾多藝術家前來駐足觀賞,在這裡尋找創作靈感,獲得藝術養分。

村裡的變化

古村與新村馬路相隔,村民們多數都住在新村。或許是村民的單純與真實又或許是內心的自卑感,讓他們對這些從城裡來的藝術家產生強烈的好奇卻又保持著距離。

因藝術家的到來,吸引了的不少遊客學習參觀,個別有商業頭腦的村民,看到這麼多的遊客就開起了飯店,農家樂。這其中小魚館就是品質不錯的農家樂,後來成了村子的餐飲名片。村民似乎感受到了藝術家到來的好處,但藝術家與他們無法真正相融也是真實感受到的。

一波三折

2015年,村上有幾個村民看到藝術部落的人越來越多,就有人提出要漲租金,還有個別村民提出想把房子收回來想自己做農家樂。面對這種情況,一些還未來得及改造院子的藝術家們紛紛退租,沒退租的也不敢下大力氣對房子做改造了。

面對困難,最後只有攝影師羅永進、藝術家張衛星、張偉民、手藝人梅子和設計師劉東嶺等幾個人還想繼續下去,他們聚在犁面溝商討如何跟村民和政府進行溝通,於是先委託鄭州農道劉東嶺對古村進行了系統的規劃。

在此規劃中有倆個院子做成了公共空間藝術交流中心,設置咖啡館和文創商店,有三個院子做成手工教室和工坊,其他的院子做成了民宿。他們希望能夠和村民多些溝通,帶動村民開展手工製作,利用現有老房子和周邊自然資源開展自然教育課程,開發農創文創產品,在規劃中既考慮到了藝術家們想做的事情也考慮到了和村民的聯動,並規劃了能給村民帶來些許收入的項目。

(古村鳥瞰圖)

社群營造

目前藝術家們和村民進行溝通希望成立合作社,由藝術家組成運營團隊,共同開發老屋,確保村民的保底租金經營收益共享,政府對此在項目也表示了支持。在我們看來前期出現的困難主要是因為缺少和村民的溝通造成的,藝術家們開始想的比較簡單,只要按時交租金就可以自由的做工作室。

但現實並非如此,新村民要想在農村紮根,一定要和老村民形成共同的社群,通過一些社區設計實現感情交流和思想碰撞,雙方互相懂得對方的真實想法,求同存異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

這個實踐還在進行中,我們相信犁面溝會越變越好。

關於:

鄭州農道城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隸屬於國內鄉建領域的領軍機構農道聯眾,在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城鄉統籌委員會指導下,面向全國開展系統性鄉建實踐活動。

「鄭州農道」的理念

理念|把農村建設的更像農村。

方法|系統規劃,城鄉統籌,運營前置,陪伴式服務,可持續發展。

「鄭州農道」的服務

規劃設計|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生態村發展規劃、文旅項目規劃等;

空間設計|傳統建築修復、建築改造、精品民宿、書院綜合體、鄉村景觀等;

文創設計|鄉村品牌設計、農產品品牌包裝設計、文旅衍生品策劃與設計等;

鄉村運營|鄉學書院、鄉宿運營、研學教育、原種農業等。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中州大道1188號建業置地廣場C座5樓004

陳如波_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_令人心動的offer_律政界職場文化

古典與現代的完美融合_王孝文金銀島樣板好宅別業的手繪設計文化

高端沉浸式生活方式設計酒店_麗芮打造趣意盎然的非凡文化藝術

數說新縣_鄉村建設如何推動縣域轉型旅遊文化產業升級

相關焦點

  • 主流融媒體看河南:品厚重文化,探沿黃流域生態新家園「好錢景」
    」主流融媒體沿黃探訪河南活動採訪團走進新安縣鐵門鎮,參訪千唐志齋博物館,觀覽石刻唐... 11月16日,「丈量五千年 蝶變黃河岸」主流融媒體沿黃探訪河南活動採訪團走進新安縣鐵門鎮,參訪千唐志齋博物館,觀覽石刻唐書,品讀書法文化;前往大河田園溝域經濟示範區,觀賞大河雄渾、體驗鄉村美景,感受沿黃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 喜看白楊溝村新景象
    11月11日,記者來到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八寶鎮白楊溝村,一邊是龍鱗白楊、林地等自然景觀,一邊是依地形而建、錯落有致的房屋和紅磚鏤空的文化圍牆。讓人們強烈感受到這個村莊的休閒區和生活區規劃合理科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充滿了新農村的魅力。
  • 「雲山水月一一以地域文化促進鄉村旅遊與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新...
    承載著一種文化、記錄了一段歷史千年之後讓人迷戀和神往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魯東大學博物館聯合主辦,煙臺美術博物館、魯東大學民藝研究中心、煙臺市藝術創作研究中心、溪山清遠文化公司承辦的「雲山水月一一以地域文化促進鄉村旅遊與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探索」於12月2日上午在煙臺美術博物館開幕。
  • 關於我市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的思考和建議
    尤其是隨著鄉村振興的步伐加快,詩意田園、生態鄉愁、民間文化的鄉村遊資源在商丘漸成氣候,如民權王公莊畫虎村、永城時莊文化村、睢縣土樓書畫村、虞城郭土樓孝善文化村等,都是吸引人們目光的地方。兩大品牌在外地的知曉度、認知度、美譽度還很不夠,究其原因還是我們宣傳推廣的層次不高,創新表達的力道不足,全媒體宣傳、大活動引領、走出去推廣的力度不夠。三、商丘文化資源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的思考和建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文化資源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我市優勢明顯、潛力巨大。
  • 縣級融媒體中心提升輿論引導力的三大路徑
    基層輿論引導力建設需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這也成為縣級融媒體建設的重點之一。 當前,各種模式、各種合作下的技術改造和升級如火如荼地展開,但是,比技術融合更為重要的是,不同媒介渠道和平臺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融合,打破媒體形態和功能上的隔離,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
  • 深度挖掘亮點 積極溝通服務 中央省級媒體密集關注安州旅遊故事
    2020年12月30日,CCTV-2央視財經頻道《生財有道》欄目刊播了《生態中國鄉村行——四川綿陽安州區:農旅巧結合 鄉村出味道》,用時24分鐘講述了安州區三名返鄉創業年輕人依靠綠水青山建生態農場、特色民宿等經營體,走上了一條農旅融合「創富路」的故事。
  • "醉美仙境"白沙縣:用文化符號描繪美麗鄉村
    人民網海南視窗白沙11月7日電(黨欣)為大力宣傳中部地區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工作,進一步擴大中部文化旅遊景點景區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近日,海南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組織人民網海南視窗等媒體赴白沙黎族自治縣進行實地採訪。
  • 泰山景區曹家莊村建設首批地質文化村
    在曹家莊村,還有很多傳說故事。據傳,曹家莊村南東側山谷中曾埋有某位禁軍首領遺骸,其後常年有外地居民進村祭拜。另有傳說,因曹家莊村地處山間河流谷地,不僅形似馬蹄,且曾出土過純金馬掌,因此常有盜墓之人假借拜祭之名來此掘寶。曹家莊村內人文古蹟和地質遺蹟等資源獨具特色,有泰山石、北線景觀石、「隱佛崖」和藏峰寺遺址等,蘊含著生動有趣的文化故事。
  • 文旅融合發展的「臨沂答卷」
    在先後編制實施《臨沂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臨沂市紅色旅遊發展規劃》《臨沂市鄉村旅遊發展規劃》的基礎上,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邀請有關專家學者、業內人士編制《臨沂市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旨在統籌全市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明確未來文化和旅遊發展抓手及進度安排,力爭用三年時間,通過文旅資源整合和文化旅遊雙向賦能實現景區品質提升,優化文化旅遊服務環境,
  • 鄧凌月:傳承紅色文化 推動鄉村振興
    其中,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精神結晶,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我們應堅定傳承和發展紅色文化,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  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涵育鄉村文明新風尚。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
  • 溝爾普村「變形記」|傳統藏寨變身產村相融3A景點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郫都區視察,殷切囑託一定要把鄉村振興抓好,「走在前列,起好示範」,郫都區對口支援道孚工作隊將這一指示精神帶到雪域高原,高標準幫助溝爾普村打造特色產業,壯大集體資產,建設美麗村莊,打造出一個產村相融的3A級景點,實現了從傳統藏寨到美麗新村的華麗「轉身」。2019年,溝爾普村實現人均純收入23260元,一躍成為了道孚縣最富裕的村莊,向著美好的新生活快步前行。
  • 三治融合 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中心的歷史性轉移。作為全國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浙江省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方陣,為全國做出了示範和表率,總結出了空間聚集、綠色崛起、產村融合、品牌引領、數字賦能、文化深耕、要素激活、片區聯動、四治融合的可學、可借鑑的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 曹妃甸文化旅遊新亮點:蠶沙口、桃萄水鎮獲評河北鄉村旅遊重點村
    目前,以蠶沙口村媽祖廟為核心的曹妃甸媽祖文化旅遊區已成功申報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未來將向更高品質景區邁進。漁村主題民宿蠶沙口村鄉村民宿以漁村風情為特色主題並與曹妃甸區非遺文化相結合,尊重民俗、民風,崇尚自然,突顯民宿旅遊的鄉土特色。
  • 融媒體時代科學傳播工作研討會召開
    科學傳播局副局長劉劍作主旨演講,分析了融媒體時代的機遇與挑戰,表示科學傳播局將積極引導全院科學傳播力量,儘快形成中科院科學傳播融媒體矩陣,力爭把中科院成果、中科院精神、中科院科學家、中科院文化立體式向公眾傳播。快手科技政務運營總監劉暢和字節跳動政務號合作總監賈臨遠,分別從「快手」和「抖音」的角度,分享了使用短視頻做好科學傳播的方式方法,並建議中科院充分利用資源搭建「快手」「抖音」矩陣。
  • 融媒體時代:大眾目光洗禮下的歷史劇
    可以看出,融媒體時代的觀演關係已經發生顯著轉變,在創作者與廣大受眾虛擬在場、共同狂歡的媒介場域裡,一部歷史劇始終被強大的橫向聯想力撕扯著:除了開彈幕看劇之外,對於著名的歷史人物或典故橋段,觀眾可以在視頻網站快速瀏覽同一朝代不同版本影視劇進行比較;判斷劇情是貼合歷史還是被「魔改」,觀眾可以信手拈來數位化歷史文獻,或在彈幕和社交網站上與歷史發燒友交流;資深影迷在《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等劇中發掘出眾多低調的
  • 鄉村「鑄魂」行動提振群眾精氣神——全市鄉村文化振興「四大行動...
    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近年來,全市著力實施十大重點項目,全面推動農村思想道德教育、優秀鄉土文化挖掘傳承創新、鄉村文化供給優化升級、鄉村移風易俗等「四大行動」,大力加強鄉村振興宣傳輿論引導,全市鄉村文化振興取得積極成效——思想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2018年8月21日,忠縣金雞鎮傅壩村原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楊驊累倒在脫貧攻堅崗位上
  • 第二屆江蘇女性融媒體創意大賽圓滿收官·融媒體五大行動再出發
    江蘇女性融媒體創意大賽連續舉辦兩屆,已發展成全省五級婦聯聯動、主流媒體資源及專業院校加持的集成化創意賽事品牌。這場賽事湧現了一批融媒體精品力作,推動了全新的融媒體人才發現機制和典型人物培樹機制,孵化了一批專業化的「在你身邊」工作室和融媒體創意基地,選拔培養了一批基層婦女工作通訊員,助力提升婦聯幹部網絡履職能力,提升廣大婦女網絡媒介素養,構建了婦聯融媒體新業態。
  • 聚焦媒體深度融合發展 首屆人民雲融媒體協同發展研討會召開
    圖:人民雲融媒體協同發展研討會現場12月4日下午,由人民在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主辦的首屆人民雲融媒體協同發展研討會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樓舉行。來自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網信辦,北京市昌平區融媒體中心等多家單位的嘉賓及人民在線的相關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本次研討會,人民在線與現場嘉賓共同對地方融媒體中心建設發展頂層設計、內容運營能力、人才隊伍建設、經營造血能力提升等問題進行了交流,並針對地方融媒體中心的建設與運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共商解決之道。
  • 《醉美鄉村圳口美》MV首發
    是陳志遠繼今年年初創作《戰疫行》之後的又一首音樂作品,此首音樂作品由中共陸河縣河田鎮委、陸河縣河田鎮人民政府出品,陸河縣融媒體中心、深圳鉅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製作,歌曲得到了螺河花園、陸河螺河新城投資有限公司以及陸河縣泰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支持。
  • 各類人才馬家溝村展才華 "麻雀窩"變"鳳凰巢"
      編者按   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山東的光榮使命。山東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堅定扛起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政治責任。  當下,全省各地正以改革創新精神破解鄉村振興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持之以恆地抓好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再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優勢,加快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連日來,本報選派多路記者,深入基層一線調查採訪,聚焦各地鄉村振興的創新創造,著力挖掘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推出一組系列報導。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