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鄉村鎮全域旅遊文化#
中國鄉村振興的熱潮中,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來到鄉村,但在發展中相繼出現了各種問題,也許這是鄉建道路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值得我們對其深究!
犁面溝古村
犁面溝是嵩山連天峰下的一個小村莊。相傳明朝時,村中有個鐵匠鋪,生產的犁面(犁鏵)暢銷方圓數十裡,村子因此而得名。
古村依山而建,錯落有致,質樸、原始,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斑駁的灰瓦屋頂,濃重的土黃色夯土和粗狂的石塊砌成牆壁,蜿蜒的村中小路,散落林立的古樹,蔥鬱的植被,遠處觸手可及的嵩山形如筆架……構成了一幅意境生動的北方山村畫面。
在中國有很多被廢棄的古村落,犁面溝也沒能逃過被廢棄的現實。然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閒置的古村落,讓這一群藝術家擁有了田園夢。
藝術家的到來
2013年,一群藝術家無意間來到這裡,發現了古村獨有的氣質能為藝術創作帶來獨特的靈感。這裡有13個院子,他們從村民手裡把房子租過來,有幾個藝術家先改造了5個院子。院子在藝術家手中稍加修復整理,變得充滿生機和情調。藝術家們在這裡做工作室、創作、辦畫展,開啟了藝術的田園生活。
這群藝術家中多數是畫家、攝影師,另外他們興趣廣泛,涉及文學、書法、音樂等等;他們在此安營札寨,生活,創作,學習,交流。使這裡成了藝術家的田園之家和精神之家。
從此,這片被人遺忘卻散發著傳統韻味的古老村莊,又煥發生機。不同的是它到處充滿了藝朮氣氛。吸引了眾多藝術家前來駐足觀賞,在這裡尋找創作靈感,獲得藝術養分。
村裡的變化
古村與新村馬路相隔,村民們多數都住在新村。或許是村民的單純與真實又或許是內心的自卑感,讓他們對這些從城裡來的藝術家產生強烈的好奇卻又保持著距離。
因藝術家的到來,吸引了的不少遊客學習參觀,個別有商業頭腦的村民,看到這麼多的遊客就開起了飯店,農家樂。這其中小魚館就是品質不錯的農家樂,後來成了村子的餐飲名片。村民似乎感受到了藝術家到來的好處,但藝術家與他們無法真正相融也是真實感受到的。
一波三折
2015年,村上有幾個村民看到藝術部落的人越來越多,就有人提出要漲租金,還有個別村民提出想把房子收回來想自己做農家樂。面對這種情況,一些還未來得及改造院子的藝術家們紛紛退租,沒退租的也不敢下大力氣對房子做改造了。
面對困難,最後只有攝影師羅永進、藝術家張衛星、張偉民、手藝人梅子和設計師劉東嶺等幾個人還想繼續下去,他們聚在犁面溝商討如何跟村民和政府進行溝通,於是先委託鄭州農道劉東嶺對古村進行了系統的規劃。
在此規劃中有倆個院子做成了公共空間藝術交流中心,設置咖啡館和文創商店,有三個院子做成手工教室和工坊,其他的院子做成了民宿。他們希望能夠和村民多些溝通,帶動村民開展手工製作,利用現有老房子和周邊自然資源開展自然教育課程,開發農創文創產品,在規劃中既考慮到了藝術家們想做的事情也考慮到了和村民的聯動,並規劃了能給村民帶來些許收入的項目。
(古村鳥瞰圖)
社群營造
目前藝術家們和村民進行溝通希望成立合作社,由藝術家組成運營團隊,共同開發老屋,確保村民的保底租金經營收益共享,政府對此在項目也表示了支持。在我們看來前期出現的困難主要是因為缺少和村民的溝通造成的,藝術家們開始想的比較簡單,只要按時交租金就可以自由的做工作室。
但現實並非如此,新村民要想在農村紮根,一定要和老村民形成共同的社群,通過一些社區設計實現感情交流和思想碰撞,雙方互相懂得對方的真實想法,求同存異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
這個實踐還在進行中,我們相信犁面溝會越變越好。
關於:
鄭州農道城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隸屬於國內鄉建領域的領軍機構農道聯眾,在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城鄉統籌委員會指導下,面向全國開展系統性鄉建實踐活動。
「鄭州農道」的理念
理念|把農村建設的更像農村。
方法|系統規劃,城鄉統籌,運營前置,陪伴式服務,可持續發展。
「鄭州農道」的服務
規劃設計|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生態村發展規劃、文旅項目規劃等;
空間設計|傳統建築修復、建築改造、精品民宿、書院綜合體、鄉村景觀等;
文創設計|鄉村品牌設計、農產品品牌包裝設計、文旅衍生品策劃與設計等;
鄉村運營|鄉學書院、鄉宿運營、研學教育、原種農業等。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中州大道1188號建業置地廣場C座5樓004
陳如波_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_令人心動的offer_律政界職場文化
古典與現代的完美融合_王孝文金銀島樣板好宅別業的手繪設計文化
高端沉浸式生活方式設計酒店_麗芮打造趣意盎然的非凡文化藝術
數說新縣_鄉村建設如何推動縣域轉型旅遊文化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