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戳上方藍字 更多精彩等你看!
藝術有著神奇的力量
對地域文化和風格的形成
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件經典的藝術作品
承載著一種文化、記錄了一段歷史
千年之後讓人迷戀和神往
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魯東大學博物館聯合主辦,煙臺美術博物館、魯東大學民藝研究中心、煙臺市藝術創作研究中心、溪山清遠文化公司承辦的「雲山水月一一以地域文化促進鄉村旅遊與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探索」於12月2日上午在煙臺美術博物館開幕。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曲波、魯東大學副校長錢國旗分别致辭,開幕式由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祖玲主持。
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曲波致辭
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曲波在致辭中表示,「雲山水月」是煙臺市藝術創作研究中心承擔的山東藝術科學重點研究課題,兩位藝術家以「仙境海岸·鮮美煙臺」為依託,以書畫創作的形式來表現讚美煙臺的古今詩詞歌賦,通過邊研究邊實踐,先後創作了「老芝罘八景」「寧海十景」「海陽十景」等煙臺名勝精品畫作。本次展覽以內涵豐富的崑嵛文化為代表,展出兩位藝術家書畫作品40餘幅,出版了《泛槎錄》《雲山水月——王未、孫振民書畫課題研究選集》《雲山水月——書畫課題研究圖像檔案》等書籍贈送給相關單位。這些成果注重探討尋找文化與鄉村旅遊融合新方向,突出亮點、強化特點,打造具有崑嵛文化特色的鄉村旅遊模式。同時對煙臺名勝進行深入研究和創作,成功為煙臺古今名勝編著了圖像檔案,為不斷傳播煙臺地域文化的影響力,為弘揚地域文化,推介煙臺城市形象作出了積極貢獻。
魯東大學副校長錢國旗致辭
魯東大學副校長錢國旗在致辭中表示,王未、孫振民兩位藝術家作為魯東大學特聘教授,多年來秉持「寫山海之形,造仙境之神,寓煙臺之魂」的宗旨,以講煙臺故事為主題創作了一批有探索意義的作品,為研究地域文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今年是「雲山水月」課題項目邁進第六個全新的研究階段,將加大文旅融合,「走出去」的同時兼顧本地區的文化推廣與研究,結合藝術中蘊含的傳統文化,通過展示藝術,講述藝術的方式來傳播社會正能量,用煙臺特有的優秀傳統文化育人情操,不斷提升煙臺文化藝術的影響力,為煙臺的城市發展貢獻創新的力量。
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張祖玲主持開幕式
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張祖玲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任務目標。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雲山水月——以地域文化促進鄉村旅遊與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探索」活動,就是要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藝術的形式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用藝術的語言來展示煙臺的地域文化和地域風格,強化文旅融合,促進鄉村振興。希望煙臺廣大藝術工作者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動力,切實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為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促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王未、孫振民向煙臺圖書館、魯東大學博物館、煙臺美術博物館捐贈圖書
王未、孫振民向煙臺美術博物館捐贈書畫作品
開幕式結束後,舉行了活動研討會。研討會由煙臺美術博物館張碩擔任學術主持。出席研討會的專家、學者結合「雲山水月——以地域文化促進鄉村旅遊與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探索」活動展出的書畫作品為鄉村振興與民俗文化融合,主要圍繞王未、孫振民的藝術思想、書畫理念、藝術創作上的觀念和筆墨精神,進行了探討和解讀。
與會嘉賓發言
嘉賓合影
部分作品欣賞
王未 《寧海十景》69×33cm 2020年
王未《崑嵛蒼翠》33×45cm 2020年
王未《崑嵛秋圖》35×45cm 2020年
王未《崑嵛遠眺》47×68cm 2020年
孫振民 《寧海十景》68×34cm 2020年
孫振民摘 高鳳翰《題東牟奇松圖》46x34cm 2020年
孫振民摘 蘇軾《過萊州雪後望三山》45x34cm 2020年
孫振民摘 王懿榮《之罘秦刻石歌》76x45cm 2020年
初冬曼妙
快來煙臺美術博物館
欣賞芝罘灣畔的雪景
和煙臺的大美山水吧~
微信公眾號又改版啦
原標題:《「雲山水月一一以地域文化促進鄉村旅遊與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探索」活動成功舉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