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平武縣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順應長江經濟帶涪江源頭生態環境修復的需要,全力推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依託黃金、鉛鋅等礦種儲量居全省首位資源和現已開發礦產優勢,結合旅遊項目促進資源枯竭型礦山經濟轉型和平武全域旅遊發展,走「綠色礦山+旅遊」再生新發展之路,採用「礦洞修復+環境治理+文化注入+產業帶動」模式打造綿陽首個自然生態與科技結合的旅遊項目—平武縣金子峽溶洞王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助力平武鄉村振興和融入川渝經濟新騰飛。
近100年來,金、鉛鋅礦區幾經輝煌,特別新中國成立後,曾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平武工業發展發揮過重要作用。但由於工藝技術、資源條件、生產成本等因素, 作為平武縣的支柱產業響巖金礦、鉛鋅礦,正面臨資源逐漸枯竭、開採難度逐漸增加的挑戰,特別是武引水庫的蓄水讓該區域的金礦開採成為了歷史。該礦區地處大山區,周邊多高山峽谷,耕地面積少,農業產業缺乏特色優勢,區內經濟需要高質量發展,在如此特殊的背景下」綠色礦山+旅遊「開發礦山森林公園勢在必行。
金子峽溶洞王國是一處天然的礦山地質公園,它以展示礦業遺蹟景觀為主體,體現礦業發展歷史內涵,並具備研究價值和教育功能,有可供人們遊覽觀賞體驗、進行科學考察的特定的空間地域。建立「綠色礦山+旅遊」金礦地質公園,是平武縣在地質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一項創新探索,旨在推行綠色開發礦產同時,又能保護和搶救現存的重要礦業遺蹟,科學利用礦業遺蹟資源,弘揚悠久的礦業歷史和燦爛文化,結合旅遊項目促進資源枯竭型礦山經濟轉型,推動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將成為天下大熊貓第一縣綠色礦山旅遊在全國一個新的旅遊產品名牌。
綿陽首個自然生態與科技結合的旅遊項目—平武縣金子峽溶洞王國的規劃建設項目地以現有相關優質資源的鄉村經濟、農業種植為依託;以平武縣現有產業為基礎;以原生田園、地質溶洞、森林為本體,以旅遊為引擎,以工業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長壽文化、熊貓文化、地質文化等為支撐;以富民為目標,高品質旅遊區建設為發展方向;以沉浸式童話森林景區,科技田園綜合體樂園,全域沈浸式地質景區-東方最炫溶洞王國、雲山地質森林康養度假區為三期建設內容,以一體一帶一基地十一區、68個項目」打造新旅遊業態和品牌引擎。第一期的科技與生態融合的童話森林,包含有自然體驗田園綜合體樂園,七彩森林,五彩水系,科技農業、童話主題項目、特色IP項目,溶洞酒店、熊貓傳奇秀場,盛世平武文化秀場等。第二期建設全域沉浸式地質主題公園-東方最炫溶洞王國。集幻境、全域沉浸、科普、研學、探險、體驗為一體。第三期建設雲山地質森林康養度假區,項目響應「健康中國」戰略,打造集森林康養、生態康養、文化旅遊、醫養結合、休閒度假、溫泉醫療於一體的地質森林康養度假區,形成高品質有特色的旅遊度假區。未來平武縣將建設集大健康、康體理療為一體的旅遊康養地產,高山滑雪場,度假式民宿集聚地,並接合涪江水系,在政府倡導下開發涪江第一峽谷旅遊,同時並帶動周邊村鎮旅遊富民經濟。最終實施「旅遊興區」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平武縣深入挖掘人文歷史文化,整合縣域內最具代表性的旅遊要素,響應「科技+旅遊」,科技賦能旅遊產業蝶變,打造智慧化旅遊景區和度假區。綜合運用人工智慧、混合現實、邊緣計算、大數據、全息成像、動作撲捉、CAVE空間技術等,把平武縣經典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旅遊資源以先進的數位化方式直接展示,形成新產品、新業態、新業務、新模式。
以資源為本,以文化為魂,以市場為導向,進行要素組合創新,差異化打造。開發產品體系,根據現有資源,以「遊憩時間」為線,以「沉浸互動體驗」為綱, 設計遊憩行程;創造豐富主題內容,多彩的活動互動體驗。舒適的森林,康養度假環境,延長遊客停留時間,形成過夜經濟。構建「全天候+全時節+全類型」的產品體系,將 8 小時變 24 小時,當季遊覽變四季遊覽的「吃、住、行、遊、購、娛、 商、養、學、閒、情、奇」全類型的產品。
平武縣積極整治和建設綠色礦山,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保護涪江源頭的歷史任務。平武縣建設金子峽溶洞王國是保護涪江源頭的重要舉措,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精神,自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總書記提出的「五新」「三主」重要指示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內在要求。
走「綠色礦山+旅遊」礦山礦企轉型升級再生之路,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礦業經濟發展規律在認識上的重要升華,是礦產資源管理理念的一個飛躍。也表明礦業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更加科學、更加理智、更加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創造性的嶄新階段。因此,「綠色礦山+旅遊」由於注重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可持續發展,充分考慮礦產資源的消耗與環境整治的因素,最終使以消耗礦產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結果的傳統意義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真正成為有質量、有效益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必將是綠色礦業經濟再生之路。
平武縣積極整治和建設綠色礦山,是傳承和發揚工業文化遺產的必然要求。金礦工業文化遺產是世代礦工所創造並需要長久保存和廣泛交流的文明成果,是平武乃至全國工業遺產彌足珍貴的組成部分,它凝聚著先輩們的汗水和智慧,是華夏文明的象徵,是礦區人們共同的情感依託。同時,保留金礦工業文化遺產的物質形態,弘揚工業遺產的文化精神,既能為後世留下曾經承託經濟發展、社會成就和工程科技的歷史形象記錄,也能為礦區保持社會活力和謀劃未來發展帶來許多思考和啟迪。而更好地保護這些工業文化遺產,挖掘其豐厚的文化底蘊,將使我國絢麗多彩的礦業歷史畫卷更加完美。
平武縣大力度推進「綠色礦山+旅遊」礦山產業再生路,讓人期待和遐想「熊貓第一縣與涪江第一峽景 」的美麗新平武。
(作者:平武縣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