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治理以旅遊掘金 融入川渝經濟新騰飛

2021-01-09 中國環境

  四川省平武縣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順應長江經濟帶涪江源頭生態環境修復的需要,全力推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依託黃金、鉛鋅等礦種儲量居全省首位資源和現已開發礦產優勢,結合旅遊項目促進資源枯竭型礦山經濟轉型和平武全域旅遊發展,走「綠色礦山+旅遊」再生新發展之路,採用「礦洞修復+環境治理+文化注入+產業帶動」模式打造綿陽首個自然生態與科技結合的旅遊項目—平武縣金子峽溶洞王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助力平武鄉村振興和融入川渝經濟新騰飛。

  近100年來,金、鉛鋅礦區幾經輝煌,特別新中國成立後,曾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平武工業發展發揮過重要作用。但由於工藝技術、資源條件、生產成本等因素, 作為平武縣的支柱產業響巖金礦、鉛鋅礦,正面臨資源逐漸枯竭、開採難度逐漸增加的挑戰,特別是武引水庫的蓄水讓該區域的金礦開採成為了歷史。該礦區地處大山區,周邊多高山峽谷,耕地面積少,農業產業缺乏特色優勢,區內經濟需要高質量發展,在如此特殊的背景下」綠色礦山+旅遊「開發礦山森林公園勢在必行。

  金子峽溶洞王國是一處天然的礦山地質公園,它以展示礦業遺蹟景觀為主體,體現礦業發展歷史內涵,並具備研究價值和教育功能,有可供人們遊覽觀賞體驗、進行科學考察的特定的空間地域。建立「綠色礦山+旅遊」金礦地質公園,是平武縣在地質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一項創新探索,旨在推行綠色開發礦產同時,又能保護和搶救現存的重要礦業遺蹟,科學利用礦業遺蹟資源,弘揚悠久的礦業歷史和燦爛文化,結合旅遊項目促進資源枯竭型礦山經濟轉型,推動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將成為天下大熊貓第一縣綠色礦山旅遊在全國一個新的旅遊產品名牌。

  綿陽首個自然生態與科技結合的旅遊項目—平武縣金子峽溶洞王國的規劃建設項目地以現有相關優質資源的鄉村經濟、農業種植為依託;以平武縣現有產業為基礎;以原生田園、地質溶洞、森林為本體,以旅遊為引擎,以工業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長壽文化、熊貓文化、地質文化等為支撐;以富民為目標,高品質旅遊區建設為發展方向;以沉浸式童話森林景區,科技田園綜合體樂園,全域沈浸式地質景區-東方最炫溶洞王國、雲山地質森林康養度假區為三期建設內容,以一體一帶一基地十一區、68個項目」打造新旅遊業態和品牌引擎。第一期的科技與生態融合的童話森林,包含有自然體驗田園綜合體樂園,七彩森林,五彩水系,科技農業、童話主題項目、特色IP項目,溶洞酒店、熊貓傳奇秀場,盛世平武文化秀場等。第二期建設全域沉浸式地質主題公園-東方最炫溶洞王國。集幻境、全域沉浸、科普、研學、探險、體驗為一體。第三期建設雲山地質森林康養度假區,項目響應「健康中國」戰略,打造集森林康養、生態康養、文化旅遊、醫養結合、休閒度假、溫泉醫療於一體的地質森林康養度假區,形成高品質有特色的旅遊度假區。未來平武縣將建設集大健康、康體理療為一體的旅遊康養地產,高山滑雪場,度假式民宿集聚地,並接合涪江水系,在政府倡導下開發涪江第一峽谷旅遊,同時並帶動周邊村鎮旅遊富民經濟。最終實施「旅遊興區」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平武縣深入挖掘人文歷史文化,整合縣域內最具代表性的旅遊要素,響應「科技+旅遊」,科技賦能旅遊產業蝶變,打造智慧化旅遊景區和度假區。綜合運用人工智慧、混合現實、邊緣計算、大數據、全息成像、動作撲捉、CAVE空間技術等,把平武縣經典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旅遊資源以先進的數位化方式直接展示,形成新產品、新業態、新業務、新模式。

  以資源為本,以文化為魂,以市場為導向,進行要素組合創新,差異化打造。開發產品體系,根據現有資源,以「遊憩時間」為線,以「沉浸互動體驗」為綱, 設計遊憩行程;創造豐富主題內容,多彩的活動互動體驗。舒適的森林,康養度假環境,延長遊客停留時間,形成過夜經濟。構建「全天候+全時節+全類型」的產品體系,將 8 小時變 24 小時,當季遊覽變四季遊覽的「吃、住、行、遊、購、娛、 商、養、學、閒、情、奇」全類型的產品。

  平武縣積極整治和建設綠色礦山,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保護涪江源頭的歷史任務。平武縣建設金子峽溶洞王國是保護涪江源頭的重要舉措,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精神,自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總書記提出的「五新」「三主」重要指示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內在要求。

  走「綠色礦山+旅遊」礦山礦企轉型升級再生之路,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礦業經濟發展規律在認識上的重要升華,是礦產資源管理理念的一個飛躍。也表明礦業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更加科學、更加理智、更加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創造性的嶄新階段。因此,「綠色礦山+旅遊」由於注重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可持續發展,充分考慮礦產資源的消耗與環境整治的因素,最終使以消耗礦產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結果的傳統意義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真正成為有質量、有效益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必將是綠色礦業經濟再生之路。

  平武縣積極整治和建設綠色礦山,是傳承和發揚工業文化遺產的必然要求。金礦工業文化遺產是世代礦工所創造並需要長久保存和廣泛交流的文明成果,是平武乃至全國工業遺產彌足珍貴的組成部分,它凝聚著先輩們的汗水和智慧,是華夏文明的象徵,是礦區人們共同的情感依託。同時,保留金礦工業文化遺產的物質形態,弘揚工業遺產的文化精神,既能為後世留下曾經承託經濟發展、社會成就和工程科技的歷史形象記錄,也能為礦區保持社會活力和謀劃未來發展帶來許多思考和啟迪。而更好地保護這些工業文化遺產,挖掘其豐厚的文化底蘊,將使我國絢麗多彩的礦業歷史畫卷更加完美。

  平武縣大力度推進「綠色礦山+旅遊」礦山產業再生路,讓人期待和遐想「熊貓第一縣與涪江第一峽景 」的美麗新平武。

  (作者:平武縣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

相關焦點

  • 「推進治理現代化 加快建設川渝地區副中心城市」 理論研討會在...
    7月29日上午,由四川省綿陽市行政學院、中共綿陽市委黨校、綿陽市社會主義學院主辦,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會、市哲學學會、市政治經濟學會、安州區委黨校協辦的全市黨校系統 「推進治理現代化 建設川渝地區副中心城市」 理論研討會在四川省綿陽市委黨校召開。
  • 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技術與治理方案
    採礦,尤其是露天開採礦山,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影響和破壞森林植被與自然景觀,有的礦山位於各類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旅遊度假區、地質遺址保護區、歷史文化保護區、水源保護區、重要基礎工程設施保護區及城鎮周邊等,嚴重影響自然景觀、旅遊資源、文物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和重要的基礎工程設施的保護和城鎮的發展及環境的改善。
  • 山東黃金三山島金礦:智能礦山裡的「掘金人」
    因此建設智能礦山,藉助新技術來提高金礦的開採效率,才是現代「掘金人」的最佳選擇。在建設智能礦山上,山東黃金三山島金礦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礦山之一。三山島金礦作為中國100家最大有色金屬礦採選業企業之一,不僅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海底開採黃金礦山,也是全國機械化程度最高的黃金礦山之一。近年來,三山島金礦在礦山信息化、數位化、自動化的建設上已經走在行業前列。
  • 治理沙漠、礦山和荒地,光伏發電助力實現綠水青山的長遠目標
    在多年的探索中,光伏前輩們摸索出了很多光伏應用場景,光伏治理沙漠、光伏治理礦山、光伏治理荒地……如今,在中國的土地上,一片片藍色的海洋正拔地而起。光伏治理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在內蒙古磴口縣的佔地面積為426.9萬畝。如何讓廣闊的沙海變為「沙金」,使茫茫大漠成為「聚寶盆」?這是國家和政府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 「即時跟評」經濟騰飛的新引擎
    串佛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將對昭通市北部鹽津、水富、綏江三縣特別是綏江縣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建設高速公路是綏江人民多年來的夢想和夙願。勇敢而倔強的綏江人,從未停止過追逐便利交通的步伐。而在夢想照進現實的背後,是一直以來,綏江各族幹部群眾克難攻堅、奮勇前進的艱難歷程。
  • 四川又一城市崛起,被投資266億文旅項目「砸中」,旅遊市場騰飛
    地處大西南的四川一直都是外界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之前因為「蜀道難」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很多人都無法實現遊覽巴蜀的願望。而現在不僅交通網絡四通八達、豐富多樣讓入川變得再簡單不過,而且當地的景色隨著社交媒體的傳播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四川在這一新時期再度走紅。
  • ——重慶璧山區璧南河汙染治理託起經濟騰飛
    然而,上世紀80-90年代,曾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地方經濟發展,這讓璧南河被周邊的汙染企業、養殖場、生活汙水一步步吞噬,美麗風景不再,往日的清水河變成了臭水溝,嚴重影響了河流的生態健康。同時河床淤泥堆積,排洪不暢,十年九淹成為常態。
  • 廢棄礦山點綠成金
    土地問題專家崔元星認為,礦山生態修復必須植入「市場化」理念,培育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創造盈利點,為礦山修復提供可持續的經濟支撐。「所謂的市場化一方面是指積極吸引社會投入,另一方面則是指在生態修復好的礦山上依照市場手段,培育新業態。」
  • 川渝16地4產品成功申創國家級氣候品牌
    近年來,氣象力量積極主動融入四川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2019年至今,省氣象局與文化和旅遊廳深入合作,全省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氣象工作者用腳步丈量、用圖文和視頻記錄,共查明天象與氣候景觀旅遊資源245626個。
  • 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助力河南經濟騰飛
    原標題: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助力河南經濟騰飛   為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11月24日,乘著從長三角吹來的浩蕩東風,鄭州煤礦機械集團
  • 贛州市廢棄稀土礦山環境治理工作掃描
    近日,信豐縣學堂嘴、桐木廢棄稀土治理項目通過科學改良土壤、完善水土保持設施,復墾治理獲得成功。昔日溝壑縱橫、寸草不長的「江南沙漠」變成了「山頂綠樹成陰、山腰果樹纏繞」的「聚寶盆」。信豐縣學堂嘴、桐木廢棄稀土礦區的變身只是贛州市全面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
  • 礦山修復治理 (「 三區兩線」 復綠) 學習資料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1 露天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法1.1 掌子面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掌子面治理應根據坡度、高度以及掌子面微地貌特徵採取相應治理措施。1.5 採坑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對於採礦形成的採坑,應根據當地的地下水位埋深和採坑的規模進行整治:如地下水位高於坑底的,可以治理成魚塘、水塘、蓄水池,或結合已有的自然景觀規劃為休閒旅遊場所;如地下水位低於坑底的,可整治覆土後,形成林地或空間再利用。
  • 氣候賦能生態宜居高地建設川渝16地4產品成功申創國家級氣候品牌
    12月8日,2020年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發展大會在成都召開。12月8日在成都召開的2020年川渝生態氣候資源品牌發展大會傳出消息:截至2020年,川渝兩地共有16個縣和風景區成功申創「中國天然氧吧」、4個農產品獲評「中國氣候好產品」。近年來,氣象力量積極主動融入四川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 金屬礦山酸性廢水形成機理及治理現狀分析
    本文對金屬礦山酸性廢水形成機理和治理技術進行了討論、分析,對普遍採用的石灰中和法的各處理工藝進行了著重比較、分析。雖金屬礦山酸性廢水處理處理技術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國內一些企業針對問題本身,實施了相應的方案、措施,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礦山酸性廢水產生量大,而且具有長期性,長期的酸性廢水的治理對礦山企業是巨大的經濟負擔,在酸性廢水治理成熟處理技術的基礎上,實施綜合治理,降低酸性廢水的處理量是礦山酸性廢水治理的有效途徑之一。
  • 嘉祥廢棄礦山變身旅遊休閒地,帶動附近村民增收
    紙坊鎮位於嘉祥縣南部山區,20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受「靠山吃山」錯誤認識的影響和經濟利益驅使,部分群眾上山亂採濫伐,隨意開山賣石,山體滿目瘡痍,植被遭到破壞,環境日益惡化。為此,嘉祥縣鐵腕推進「封山禁採、生態立縣」。
  • 解讀川渝合作兩大「新區」 合作力度更大、為雙城經濟圈一體化推進...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譚鈺欣 去年底今年初,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迎來「一體化」發展新動向。 2020年12月30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發布《關於同意設立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的批覆》。
  • 川渝同下「一盤棋」 跑出發展「加速度」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即「兩中心兩地」的戰略定位。一年來,川渝兩地召開黨政聯席會,疏通行政壁壘,籤訂框架協議,構建一體交通,協同公共服務,共辦專項活動……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落地見效,全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 河北最大單項礦山治理項目年底完工
    經過3年多技術攻關,科研團隊提出新思路,成功建立鬆軟低滲煤層水平井水平段層位優選評價技術方法,形成新工藝。該工藝為山西省煤層氣高效利用及實現「氣化山西」的目標提供了技術支撐。河北最大單項礦山治理項目年底完工京津腹地的廊坊三河市東部一片78平方公裡的山地,歷史上這裡的採礦業一度興盛,為京津兩地城市建設供應約40%的石料。但持續數十年的開採也造成嚴重的破壞,留下大量危巖體、白茬山體、深坑,帶來地質災害隱患,產生的粉塵還成為京津霧霾源頭之一。
  • 立足資源稟賦 共享發展紅利——遵義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見聞
    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遵義積極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承接四川、重慶城市群的輻射帶動效應,不斷分享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紅利,推動該市經濟發展。這只是遵義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一個生動縮影。  二  遵義與成渝兩地長期以來保持著良好的合作,特別是重慶與遵義的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早在1988年包括遵義在內的18個城市就共同發起成立重慶經濟協作區。
  • 川渝兩地將探索建立跨省財稅分享機制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15年川渝合作示範區(廣安片區)建設重點工作方案的通知  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2015年川渝合作示範區(廣安片區)建設重點工作方案》,明確今年川渝兩地推動重慶空港園區與鄰水縣共建高灘川渝合作示範園,探索共建模式和財稅分享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