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璧山區璧南河汙染治理託起經濟騰飛

2020-11-23 華龍網

璧南河是重慶璧山區的母親河,發源於璧山大路街道大竹村,全長95公裡,其中璧山境內79.9公裡,流域面積為442平方公裡,屬長江一級支流。該河2017年成功榮膺中國首屆10條最美家鄉河。

然而,上世紀80-90年代,曾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地方經濟發展,這讓璧南河被周邊的汙染企業、養殖場、生活汙水一步步吞噬,美麗風景不再,往日的清水河變成了臭水溝,嚴重影響了河流的生態健康。同時河床淤泥堆積,排洪不暢,十年九淹成為常態。

痛定思痛,2010年,璧山拉開了璧南河綜合治理大幕,在全國率先推行「治河先治汙、治汙先治水、治水先治人、治人先治官」措施,採取「河內清淤、河外截汙、外域調水、生態修復」的治理模式推開了璧南河治汙進程,將璧南河劃分為68個河段,34個區領導任河段督導長,68個部門行政主要負責人任分河段長,全方位整治河流水環境。

怎樣破題呢?首先從汙染源的整治入手,累計關停汙染企業741家、養殖場386個;整治工業企業2765家、養殖場499個。持續加大對水庫、山坪塘、養魚池的關停整治力度,全面解除轄區內水庫、山坪塘承包養魚合同或變相委託管理協議,強制關停水質不達標的養魚池,並通過種植水生植物或者轉產等方式,實現轄區內98座水庫、4157口山坪塘、11700畝養魚池水體主要指標穩定好轉。

對汙水收集處理實現達標排放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璧山先後投入7億元資金,在璧南河流域建成汙水處理廠站48座,建成配套汙水管網500餘公裡,日處理汙水能力達16萬噸,實際日處理汙水8.5萬噸。璧山城區汙水處理率達93%,其餘場鎮汙水處理率達85%,基本實現了汙水處理達標排放。

通過全方位鍥而不捨的治理,璧南河實現了從「臭水溝」向清水河的蛻變,水質從劣Ⅴ類提升為Ⅲ類標準,防洪能力也從十年九淹實現了暴雨不成災。

2017年,璧南河代表重慶參評首屆年度最美家鄉河,高分當選,將其視為城市中小河流治理典範。

治河嘗到甜頭,璧山人做起了持續興水的大文章。2012年,璧山提出了「與水共生、依水發展」理念,璧南河周邊水資源布局思維發生了變化。璧山遵循「逢溝不填、遇水架橋、一切為水讓路、水系保護優先」的原則,按照「大水體建水生態主題公園、小水體現原貌,大河溝不覆蓋、小河溝建溼地,大小水體連通現清流」的思路,加快推進城與水、水與人的融合發展。

2014年9月,以璧南河為軸心、周邊的秀湖公園和觀音塘溼地公園為骨幹的璧南河水利風景區被命名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璧南河如同一條綠色絲帶串起了生態溼地一顆顆風採卓然的碧玉珠,水利風景區成為城水融合發展的典範。

水是城市的靈魂,生態溼地是城市的屏障。溼地除了可以美化環境,還能解決水安全、水生態等問題。

為了加強對水的調控,璧山著力實施水系連通工程,完成了城區河庫連通工程,將10餘座水庫、溼地的水系連為一體,確保了城區水源的可調可控,達到了蓄水調洪的作用。溼地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漲水期儲存過量的降水,從而避免發生洪水災害,同時在枯水期反哺璧南河,保證璧南河穩定的水源供給。

水與綠色相依相伴。璧山堅持水庫、溼地、河岸建設到哪裡,水域綠化就配套到哪裡。

秀湖水生態公園是璧南河沿線的碧玉明珠,公園因大文豪郭沫若盛讚璧邑山「黛山秀湖」而得名。秀湖公園除了湖邊駁岸和大面積的淺水灘涂溼地,還布局了2000餘種植物,其中水生植物達300餘種。秀湖公園可以稱之為水生植物苗圃場,通過大力發展水生植物實施水生態涵養工程,達到了淨化水質的目的。水源經過淨化再流入河流,對璧南河水環境改善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位於璧南河城區段的南河公園、綠野盈疇的璧南河沿河大道,均遵循了璧南河河道兩岸30米內一律不得作為開發用地、加強原生態水源保護的理念。

綠色絲帶上的璀璨明珠——璧山觀音塘溼地公園是我國西部溼地公園的典範。2016年4月,公園新栽植沉水植物13個品種共60餘噸,引進魚蚌螺等動物品種14個,以自然法則修復溼地生態。精心打造的水域水質清澈透亮,透明度可達1米多,沉水植物、魚蝦蚌類清晰可見,呈現出一幅魚兒嬉遊水下森林的奇觀。目前公園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水下森林」景觀區域的水基本可達飲用標準。觀音塘溼地公園成為水生態溼地公園建設的樣板。

以璧南河為軸心有序打造水景觀工程,一批親水設施、音樂水秀、流水瀑布等水景觀相繼建成投用,形成豐富多彩的水生態文化。不少城鄉自然水體也被利用起來,種上水生、陸生植物,不經意間營造出一座座星羅棋布的小型溼地。

讓城市融入自然,讓市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璧山順應自然規律,把璧南河作為植物、山水、人居、生產等要素共存共榮的生態系統來打造。

近些年,璧山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為契機大力開展水生態建設,在璧南河及其周邊的溼地、河庫、公園建成噴泉、瀑布、小橋流水60餘處,收購民間小水缸500餘口,布置於各個水生態景區。合理組織水上遊覽路線,完善「親水」設施,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水遊樂環境。

以璧南河水利風景區為中心,「一河六湖十八溼地」的架構向周邊輻射,璧山盤活了山水,顯著提升了人居環境,城市充滿了水的靈氣,形成了一幅「碧波映城,城託青山,人在城中,城在畫中」的丹青神卷。

目前,璧山城區水域面積佔比提高到10.6%,人均水面面積達到10.2平方米,溪道密度超過3.3公裡/平方公裡。「水清、河暢、城綠、景美」成為璧山的招牌,璧山已成為人們公認的乾淨城市。

由於璧南河治理起點較高,治理成效顯著,讓璧山區域生態環境發生巨變,因而吸引了全國眾多知名企業主動落戶璧山,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近幾年,璧山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規上工業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大幅增長,穩居重慶市前列。

靜靜的璧南河,碧水長流,風光如畫,遊人如織,見證著璧山經濟社會發展與璧南河的美麗蝶變。

作者:重慶市璧山區水務局 王炯其 

相關焦點

  • 重慶璧山區:城區璧南河近20公裡主河道整治工程全面貫通
    中國水利網站4月9日訊(特約記者 王炯其)日前,記者從重慶璧山區水利局了解到,隨著今年2月璧南河三角灘河段整治工程的順利完工,標誌著璧南河城區段至青槓街道共18.6公裡的璧南河主河道整治工程全面貫通。
  • 重慶市政協主席王炯巡查璧南河
    本站訊 3月27日,重慶市政協主席、璧南河市級河長王炯赴永川區、江津區、璧山區實地巡查璧南河,強調要切實按照中央和重慶市委的要求,聚焦問題抓落實,堅決打好打贏璧南河生態保衛戰。  王炯先後來到永川區、江津區和璧山區境內,實地巡查了永川區大安街道小拱橋斷面、大安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江津區德感街道長衝熱帶魚養殖基地,以及璧山區廣普鎮運昌大橋攔河堰運行情況,觀音堂汙水處理廠和丁家街道「小散亂汙」關停企業情況,詳細了解各地河長制工作落實情況,璧南河水域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水質改善工程建設等治理和監管情況。
  • 璧南河江津段水質波動大 如何控制水汙染使重新達標?
    汙染負荷高,對江津區域內整體水質產生較大影響。 據悉,璧南河又稱津壁河,發源於璧山區大路街道大竹村,於廣普鎮柏楊村與江津區吳灘鎮金山村「兩河口」交界處,與梅江河匯流後進入江津區。河流全長95公裡,流域面積1060平方公裡,江津區境內長19.3公裡,流域面積119平方公裡。
  • 重慶璧山區:藍慶華調研璧南河生態治理工作
    中國水利網站12月6日訊 (通訊員 王炯其)12月5日,重慶市璧山區委書記、區總河長藍慶華率隊就璧南河生態治理及管網改造工作進行專題調研。他強調,全區上下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突出問題,補齊生態「短板」,加快推進璧南河生態治理及管網改造等工作,切實有效改善璧南河水環境質量,奮力推進生態河長工作邁上新臺階。
  • ...建溼地5800畝 有效消納氨氮總磷排放量,璧北河等河庫水質改善明顯
    璧山區大興鎮丹鳳汙水處理廠外的生態溼地綠意盎然。特約攝影謝捷視覺重慶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過濾水流中雜質、淨化水體的作用。重慶日報記者11月28日從璧山區生態河長辦了解到,該區通過建生態溼地修復水環境,對於治理農業面源汙染、促進河庫水質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璧山區已在15個鎮街建設生態溼地5878畝。「以前河裡的水又髒又臭,村民建房子都不願靠近河邊。今年,河邊的農房成了『搶手貨』,大家爭著開農家樂!」璧山區七塘鎮將軍村三組村民江朝德說。
  • 重慶璧南河:從「黑龍江」到「清水河」
    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11月10日電(王龍博 實習生 李然) 「是誰,讓一池墨般的黑水,變成了透明的清水河……」一曲悠揚的《清水河》唱出了璧南河從「黑龍江」到「清水河」魔術般的變化。自2010年起,重慶璧山區以「與水共生、依水發展」為理念,打造璧南河璧南河水利風景區,探尋出一條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的建設之路。
  • 王炯:堅決打好璧南河生態環境保衛戰
    原標題:王炯巡查璧南河表示壓緊壓實責任 堅決打好璧南河生態環境保衛戰本報訊(記者 戴娟)近日,市政協主席、璧南河市級河長王炯率隊赴璧山、江津、永川實地巡查璧南河並召開工作會議,了解璧南河流域綜合治理及落實河長制情況。
  • 農業面源汙染咋治?璧山建溼地5800畝 有效消納氨氮總磷排放量,璧北...
    璧山區大興鎮丹鳳汙水處理廠外的生態溼地綠意盎然。特約攝影謝捷視覺重慶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過濾水流中雜質、淨化水體的作用。重慶日報記者11月28日從璧山區生態河長辦了解到,該區通過建生態溼地修復水環境,對於治理農業面源汙染、促進河庫水質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璧山璧南河獲評全國「最美家鄉河」
    重慶日報記者近日從璧山區獲悉,在全國首屆「尋找最美家鄉河」大型主題活動中,璧山璧南河作為重慶唯一代表,榮膺2017年度全國「最美家鄉河」。   尋找「最美家鄉河」活動由水利部水情教育中心等單位主辦,從百姓身邊最具鄉愁特徵的文化符號——「家鄉河」切入。
  • 重慶描繪多彩生態畫卷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_要聞_中國環境
    漁場綠色轉型,璧南河水變清  在重慶市璧山區市民的記憶中,璧南河曾經像一條綠色絲帶,串連起沿岸的一片片生態溼地,滋養著兩岸的百姓。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璧南河被周邊汙染企業、養殖場、生活汙水一步步吞噬,美麗風景不再,往日的清水河變成了臭水溝。
  • 2019年「水十條」評估重慶位居全國首位 71座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
    5月17日,璧山城區內,穿城而過的璧南河水清岸綠,美不勝收。去年,璧山區改造提升了42家汙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其中鄉鎮汙水廠的出水標準達到最高的一級A標,使河道內水質更乾淨,河道自淨功能進一步增強。特約攝影 鍾志兵重慶地處長江上遊、三峽庫區腹地,保護好長江母親河和三峽庫區,事關重慶長遠發展,事關國家發展全局。
  • 重慶第二國際機場預選場址正式出爐,璧山區成為大贏家
    在成都第二國際機場加快建設的情況下,我們重慶也迎來了第二國際機場,到那時候,等重慶第二國際機場建成後,成渝兩地迎來了雙4F級的國際機場,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注入了強大的動力。目前,重慶第二國際機場正在開展前期工作,而預選場址也正式確定,璧山區將成為大贏家,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 為治理渤海汙染專家建議 挖條河切斷山東半島
    開鑿一條人工海河貫通膠州灣和萊州灣,使黃海和渤海之間實現海水流動;山東半島將被一切兩半,膠東半島也將成為膠東島———自去年下半年起,一個關於建設膠萊人工海河,重現700多年前膠萊河繁榮景象的瘋狂設想引起了山東省乃至全國人民的關注。  最早提出這一設想的是知名海洋學者、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王詩成。
  • 重慶中醫藥學院概念方案塵埃落定,力爭2022年9月招生
    重慶中醫藥學院概念方案塵埃落定,力爭2022年9月招生 2020-11-0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第二國際機場的預選場址-重慶璧山區正興
    重慶主城第二國際機場的預選場址之一重慶璧山區正興鎮,距離主城核心朝天門直線距離48公裡。本次規劃四條跑道(2條3200米,1條3600米,1條3800米),飛行區等級4F級,佔地約30平方公裡,終端設計年旅客量為7000萬人次。
  • 南河水質從Ⅲ類提升為Ⅰ類
    從「繞」到「靠」,羅銀生10年來散步線路的變化,折射出的是南河水質10年治理實現的「三級跳」。  據生態環境部國家水質自動綜合監管平臺發布的地表水水質實時數據顯示,目前南河水質持續穩定為I類。而「十二五」期間,南河水質為Ⅲ類。
  • 重慶河系「補短」記——北碚梁灘河「一河一策」的實踐與探索
    重慶地處長江上遊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除長江、嘉陵江、烏江等大江大河外,還有大小河流4500餘條、水庫3000餘座。河系的發達本是重慶城市的一大名片,但因城市化發展積累的生態欠帳,「水髒」、「水渾」等問題在重慶較突出,曾一度成為城市形象的短板。